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19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采用纬编双面织物的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的一面由发热功能纱线构成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另一面由棉纱线和氨纶长丝一起构成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在上述两层面之间由合成纤弹力长丝作为连接线集圈后构成连接层,在大线圈结构层的外表面还置有一绒毛层。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在于:织物上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以及其外表面的绒毛层形成了柔软舒适和吸湿性好的服用性能,使用时该层面贴身穿着,体现出该织物良好的吸湿发热效果;织物另一面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因其小线圈密度比大线圈高一倍,且有氨纶线收紧而密实,使内部的热量不易通过而散发,具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物结构,特别是一种紧密和蓬松相结合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具有发热和保暖功能。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秋冬针织内衣面料有各种各样,要求具有较好的保暖性的。有的保暖内衣材质不佳,例如最初的保暖内衣含有塑料薄膜,有的保暖内衣太厚,例如内夹絮片,这些针织内衣面料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因此,人们开发了具有吸湿发热性能的原料编织的保暖内衣面料,但是,这种吸湿发热的热量有限,且容易流失,保暖的时间不长,最终影响其保暖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使秋冬针织内衣面料更好地具有吸湿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采用纬编双面织物的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的一面由发热功能纱线构成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另一面由棉纱线和氨纶长丝一起构成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在上述两层面之间由合成纤弹力长丝作为连接线集圈后构成连接层,在大线圈结构层的外表面还置有一绒毛层。
[000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效果在于:
[0006]1、织物上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以及其外表面的绒毛层形成了柔软舒适和吸湿性好的服用性能,使用时该层面贴身穿着,体现出该织物良好的吸湿发热效果。
[0007]2、织物另一面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因其小线圈密度比大线圈高一倍,且有氨纶线收紧而密实,使内部的热量不易通过而散发,具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料成衣后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中E向的针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即大线圈结构层的外面的示意图(图中绒毛层未画出)。
[0011]图4为图2中C-C向的针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即大线圈结构层的内面的示意图。
[0012]图5为图2中D向的针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即小线圈结构层的外面的示意图。
[0013]图6为图2中B-B向的针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即小线圈结构层的内面的示意图。
[0014]图中各序号分别表不为:
[0015]1-小线圈结构层;11_小线圈;2_连接层;21_连接线;3_大线圈结构层;31_大线圈;4_绒毛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采用纬编双面织物的组织结构。
[0018]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物的一面由发热功能纱线构成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3,该大线圈31所述的发热功能纱线为细旦腈纶/吸湿粘胶的混纺纱线。该层面为面料贴身的一面,采用发热功能纱线编织的松散结构,利于吸收人体散发的湿汽而发热。在大线圈结构层3的外表面还有一绒毛层4。
[0019]参照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物的另一面由棉纱线和氨纶长丝一起构成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1,该小线圈11中所述的棉纱线为32英支棉纱,所述的氨纶长丝为20D氨纶长丝线。该层面为面料的外表面,采用高密度线圈的紧密结构,利于阻碍热量散发,从而达到发热和保暖功能更佳的效果,织入的弹力氨纶使织物结构紧密,提升了保暖效果O
[0020]另外,再参照图2、图3和图6,在上述大线圈结构层3和小线圈结构层I之间由合成纤弹力长丝作为连接线21集圈后构成连接层2。该合成纤弹力长丝连接线21是在两面集圈,因而合成纤弹力长丝连接线21只处在中间层,而不在大线圈结构层3和小线圈结构层I的两个表面露出(参见图4和图6)。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线圈与小线圈的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均为1:2。所述大线圈线材直径大于小线圈线材直径,其直径比列为1.2?1.6:1。
[0022]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工艺过程。
[0023]实施时,在22机号,72路编织系统、30英寸筒径的双面纬编机上编织本实用新型双面织物。
[0024]针筒针在每四路编织系统中有两路编织系统的针筒针全部参加成圈编织,针盘针不织,将小线圈11线材织入,即将构成小线圈11的32英支棉纱和20D氨纶线一起织入。
[0025]针盘针一隔一抽针,在每四路编织系统中有一路编织系统的针盘针参加成圈编织,针筒针不织,将大线圈31线材织入,即形成比针筒针线圈横向和纵向都大一倍的21英支的细旦腈纶/吸湿粘胶混纺纱线织入。
[0026]在每四路编织系统中有一路编织系统,采用100D涤纶变形长丝作为连接线21在针盘针和针筒针上交替集圈,来连接织物中的大线圈结构层3和小线圈结构层I的两面。
[0027]本实用新型经编织形成的织物,一面是蓬松的大线圈31构成的结构层3,另一面是紧密的小线圈11构成的结构层1,中间是连接线21构成的连接层2,从而把织物的两面紧密连接起来。
[0028]然后将所述的织物经染色、烘干工艺后,在大线圈结构层3的外表面刷绒整理,形成一个绒毛层4,最后再定型成为完整的面料产品。
[0029]本实用新型用作保暖内衣面料,织物贴身的蓬松的大线圈层及其绒毛层,易吸湿,发热效果好,且柔软舒适。织物外表面的小线圈层因紧密而能更好地锁住热量,减缓流失。织物具有发热和保暖有机结合的功效,不是很厚但保暖率高于35%。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采用纬编双面织物的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的一面由发热功能纱线构成密度疏松的大线圈结构层,另一面由棉纱线和氨纶长丝一起构成密度紧密的小线圈结构层,在上述两层面之间由合成纤弹力长丝作为连接线集圈后构成连接层,在大线圈结构层的外表面还置有一绒毛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小线圈的为32英支棉纱和20D氨纶长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大线圈中具有发热功能纱线为细旦腈纶/吸湿粘胶混纺的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线圈与小线圈的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均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针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线圈线材直径大于小线圈线材直径,其直径比列为1.2?1.6:1。
【文档编号】D04B1/04GK203923572SQ20142030543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曹春祥, 顾维铀 申请人:上海针织九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