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147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导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纱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纱线张力均匀、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导纱装置;它包括导纱罗拉、导纱片、张力器、耐磨导纱杆、电子感知器和气圈控制器;气圈控制器为多个,它由圆环和支撑杆构成;张力器、电子感知器、气圈控制器一一对应;电子感知器中间开有一槽,电子感知器位于气圈控制器上方;耐磨导纱杆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张力器位于电子感应器后上方;导纱片共有两片,并排排列,导纱片与导纱片之间有2-3mm的间隙,导纱片位于张力器的后方;导纱罗拉位于导纱片后面;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纱线张力均匀、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等特点。
【专利说明】导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导纱装置,尤其是一种TSB-36并线机上的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在吸收国内外有关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一种并纱机,该机实行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可以将两股或三股的纱线合并为一股,并卷绕成圆柱筒子。
[0003]可是,在实际生产时我们还会遇到以下问题:TSB_36并线机在纱线从气圈导纱环穿过导纱板到张力器的过程中,由于气圈导纱环和张力器之间的距离不合理,经常会发生纱线摆出张力器的事故,造成纱线张力不均匀,甚至会出现“骑马纱”现象,导致纱线进入后道工序倍捻机时会有“辫子纱”,有可能还会无法正常生产,增加了挡车工的工作强度和纺纱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纱线张力均匀、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导纱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导纱装置,它包括导纱罗
[0006]拉、导纱片、张力器、耐磨导纱杆、电子感知器和气圈控制器;气圈控制器为多个,它由圆环和支撑杆构成,圈环位于支撑杆头部;张力器、电子感知器、气圈控制器对应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电子感知器中间开有一槽,电子感知器位于气圈控制器上方;耐磨导纱杆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张力器位于电子感应器后方,张力器包括张力盘,若干重力块和固定杆,重力块在张力盘上方,重力块的中心线与张力盘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导纱装置上;导纱片共有两片,并排排列,导纱片与导纱片之间有2-3mm的间隙,导纱片位于张力器的后方;导纱罗拉位于导纱片后面。
[0007]为方便重力块的安置,所述的张力器上的固定杆的形状为U形。
[0008]为防止电子感知器跳动及减少纺纱起毛率,所述的耐磨导纱杆上包有柔性细管,柔性细管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
[0009]在并纱机运作时,纺纱穿过气圈控制器的圆环到电子感知器,沿着电子感知器上的槽口,电子感知器起到监测纺纱张力的作用,耐磨导纱杆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可以起到防止电子感知器和纺纱跳动的作用,降低纺纱起毛率,纺纱经电子感知器到张力器,张力器起到调节纺纱张力的作用,使纺纱的张力更加均匀,导纱片及导纱罗拉起到引导纺纱的作用,使经过张力器的两股或三股纺纱并纱更稳定,快捷,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纱线张力均匀、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导纱装置,它包括导纱罗拉8、导纱片7、张力器、耐磨导纱杆3、电子感知器2和气圈控制器I等八部分;气圈控制器I为三个,它由圆环和支撑杆构成,圈环位于支撑杆头部;张力器、电子感知器2、气圈控制器I 对应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电子感知器2中间开有一小槽且位于气圈控制器I上部;耐磨导纱杆3位于电子感知器2后面,在耐磨导纱管上套有橡胶管9,橡胶管9位于电子感知器2后面,使纺纱经过电子感知器2时减少电子感知器2的跳动,使纺纱在加工时更加平稳;张力器位于电子感应器2后方且,张力器包括张力盘4,重力块5和固定管6,重力块5在张力盘4上方,重力块5的中心线与张力盘4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通过固定管6固定在导纱装置上,固定管6为U形,在调节纺纱张力时,将不使用的重力块5存放于固定管6另一端;经过张力器的三股纺纱在经导纱片7之间的间隙至导纱片7后面的导纱罗拉8上,在经导纱罗拉8合为一股,导纱片7位于并列的三个张力器的后方。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纱罗拉、导纱片、张力器、耐磨导纱杆、电子感知器和气圈控制器;气圈控制器为多个,它由圆环和支撑杆构成,圈环位于支撑杆头部;张力器、电子感知器、气圈控制器一一对应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电子感知器中间开有一槽,电子感知器位于气圈控制器上方;耐磨导纱杆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张力器位于电子感应器后方,张力器包括张力盘,若干重力块和固定杆,重力块在张力盘上方,重力块的中心线与张力盘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导纱装置上;导纱片共有两片,并排排列,导纱片与导纱片之间有2-3mm的间隙,导纱片位于张力器的后方;导纱罗拉位于导纱片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器上的固定杆的形状为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导纱杆上包有柔性细管,柔性细管位于电子感知器后面。
【文档编号】D01H13/04GK203923522SQ20142039830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姚爱芬, 李慧泉, 朱惠学 申请人: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