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7633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旋梭式高头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特别是一种能降低切线过程中动作噪音并能够简化整体构件数量的自动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中国台湾发明核准专利i350867号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该切线装置主要在旋梭座中的传动轴上设置可与其同步转动的一凸轮组,由一活动刀通过一枢轴枢设于旋梭座上端,再由枢轴下端设置一安装有驱动器的摆臂,通过驱动器芯轴朝向凸轮组的活动伸缩,让驱动器的芯轴前端与凸轮组接触,并利用凸轮组的曲面变化来推动芯轴于传动轴的轴向移动偏摆,使得摆臂、枢轴以及驱动器同步转动,并带动活动刀旋转进行勾线与切线动作。

然而,此种切线方式将造成驱动器随着摆臂同时转动,使得驱动器需要驱使偏摆的机构重量增加,此将导致切线动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较大,除此之外,由于驱动器须连同摆臂一起偏摆,此将造成切线装置运作过程占用缝纫机底座的体积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旋梭式高头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可降低带动活动切刀摆动零件的整体重量,并使切线动作进行时所产生的噪音降低,另可有效简化切线装置的构件数量,减少切线装置的占用体积。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自动切线装置采用磁性件之间相斥的磁力来取代传统复归弹簧的弹力,使得驱动器的推力不至于受到复归弹簧的拉力抵消而减少出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自动切线装置的零件皆安装在釜轴台,在调整釜轴台的左右位置时,无须拆卸切线装置而可直接调整整个切线装置跟着釜轴台同步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安装于一釜轴台,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切刀机构,具有一固定切刀及一活动切刀,且所述活动切刀连接于一切刀轴,所述切刀轴安装有一齿轮;

一摆动机构,具有一形成摆动中心的转轴,且所述转轴设有一第一摆臂以及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形成有一受压臂以及一抵顶臂,而所述第二摆臂形成有一与所述齿轮保持啮合的驱动齿,并能带动所述切刀轴偏摆;

一凸轮,组装于缝纫机的下轴,并与所述下轴同步转动,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抵顶臂一侧,并设有一偏转曲面;

一驱动器,具有一朝向所述受压臂活动伸缩的芯轴,所述芯轴能够推抵所述受压臂,进而带动所述摆动机构同步进行一前进方向偏摆,使所述抵顶臂接触于所述凸轮,而所述凸轮的偏转曲面将再推抵所述推抵臂,进而带动所述摆动机构同步进行一返回方向回摆来完成切线作业。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齿轮的半径小于驱动齿的的半径,致使所述切刀轴的偏转角度大于所述转轴的偏转角度。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自动切线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组接于所述釜轴台,且所述摆动机构及驱动器皆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供所述转轴穿接的穿孔以及一供所述驱动器芯轴穿过的通孔。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第一摆臂及第二摆臂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相反两侧。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安装支架及摆动机构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磁性件以及一第二磁性件,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装置方向相互排斥。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第一摆臂的抵顶臂延伸出一与所述凸轮接触的抵顶段,再由所述抵顶段延伸出一安装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施力段。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摆动机构、切刀机构、凸轮及驱动器皆是组装在所述釜轴台内部,可随所述釜轴台同步移动来改变所述缝纫机旋梭中心位于底座的相对位置。

所述的缝纫机自动切线装置,所述切刀轴的长度由所述釜轴台顶部向下延伸至缝纫机底座,使得所述齿轮位于所述底座的工作台面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摆动机构受到独立驱动器以及单一凸轮分别带动,让活动切刀可在一伸出位置以及一复归位置之间来回摆动完成自动切线作业,减少切线动作时的噪音产生,并简化构件数量达到体积缩减的功效;此外,摆动机构以及安装支架的间磁性件的相斥设计,可让驱动器芯轴的推力不会受到复归弹簧的持续拉力所衍生出力量抵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缝纫机底座釜轴台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缝纫机釜轴台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配合釜轴台同步改变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尚未启动偏摆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活动切刀保持在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受到驱动器带动偏摆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活动切刀受到带动至伸出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受到凸轮带动偏摆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活动切刀受到带动至复归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缝纫机;11-底座;12-工作台面;13-釜轴台;14-下轴;15-釜轴;16-旋梭;2-自动切线装置;3-安装支架;30-穿孔;31-通孔;32-第一磁性件;33-凹槽;4-摆动机构;40-转轴;41-第一摆臂;410-受压臂;411-抵顶臂;412-第一栓件;413-第一滚轮;414-抵顶段;415-施力段;416-第二栓件;417-第二滚轮;418-开孔;42-第二摆臂;421-枢接端;422-啮合端;423-驱动齿;43-第二磁性件;5-凸轮;51-复归平面;52-偏转曲面;6-驱动器;61-芯轴;7-切刀机构;70-固定刀座;71-固定切刀;72-活动刀座;73-活动切刀;74-切刀轴;75-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首先,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词汇,是指缝纫机操作者所面对的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2主要适用应在一水平旋梭式的高头缝纫机1上,所述缝纫机1具有一车头(图未示)、一支柱(图未示)以及一底座11三部分,其中,所述底座11形成有一工作台面12,且所述工作台面12安装有一能够调整左右固定位置的釜轴台13,藉以改变所述釜轴台13与车头机针之间的相对位置。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底座11内部安装有一下轴14,所述下轴14经由齿轮带动一位于所述釜轴台13内部的釜轴15,并由所述釜轴15带动一旋梭16旋转并勾线构成锁式线迹。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2主要是安装于所述釜轴台13内部,包含有一安装支架3、一摆动机构4、一凸轮5、一驱动器6以及一切刀机构7;其中,所述安装支架3锁固于所述釜轴台13一侧并位于所述底座11内部,具有一供所述摆动机构4定位的穿孔30以及一通孔31,所述通孔31的开孔方向平行于所述下轴14的轴心方向,且所述穿孔30的开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下轴14的轴心方向。

所述摆动机构4具有一转轴40、一第一摆臂41以及一第二摆臂42,其中,所述转轴40装设于所述安装支架3的穿孔30形成一摆动中心,并朝向所述安装支架3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延伸出一上突出段以及一下突出段,所述第一摆臂41安装于所述转轴40的下突出段,而所述第二摆臂42安装于所述转轴40的上突出段,使得所述第一摆臂41与第二摆臂4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支架3的相反两侧。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摆臂41形成有一受压臂410以及一抵顶臂411,所述受压臂410由所述安装支架3的底部向外突出,并且向上延伸至所述通孔31位置形成一受压段,所述受压段通过一第一栓件412安装有一第一滚轮413。又所述抵顶臂411沿着所述安装支架3底部延伸形成一位于所述通孔31下方的抵顶段414,并由所述抵顶段414向上延伸一与所述抵顶段414形成不同高度位置的施力段415,所述抵顶段414通过一第二栓件416安装有一第二滚轮417。

所述第二摆臂42则具有一配合所述转轴40组装的枢接端421以及一配合所述切刀机构7连接的啮合端422,所述啮合端422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枢接端421的高度位置,且所述啮合端422形成有一驱动齿423。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3底部与所述施力段415偏摆动作轨迹相交的对应位置上崁设有一第一磁性件32,而所述施力段415设有一开孔418安装一第二磁性件43,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32与第二磁性件43之间形成一相斥磁力,致使所述第一摆臂41的施力段415在未受到其他力量作用时,能够保持在远离第一磁性件32的位置。

此外,所述凸轮5设置于所述釜轴台13底部,并组装于所述缝纫机底座11的下轴14,而能与所述下轴14同步旋转,且所述凸轮5位于所述抵顶臂411的偏摆路径上,并与所述抵顶臂411保持一间隔距离。如图所示,所述凸轮5具有一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摆臂41归位的复归平面51以及一与所述复归平面51形成高低落差的偏转曲面52。

而本发明驱动器6则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3,并具有一朝向所述受压臂410活动伸缩的芯轴61,使所述芯轴61能够推抵所述受压臂410上的第一滚轮413来带动所述第一摆臂41产生偏转,进而让所述抵顶臂411上的第二滚轮417同步偏转与所述凸轮5的偏转曲面52相互接触。

于图式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6设为一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能够依据通电后所产生的推力,致使所述芯轴61能够向外延伸;而所述安装支架3进一步形成有一相邻并且连通所述通孔31的凹槽33,所述凹槽33轮廓对应所述驱动器6外型,方便对位安装。

本发明切刀机构7包含一固定刀座70、一固定切刀71、一活动刀座72、一活动切刀73以及一切刀轴74,其中,所述固定刀座70组接于所述釜轴台13侧壁上,且所述固定切刀71固设于所述固定刀座70,并位于所述旋梭16的周缘位置,又所述活动刀座72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釜轴台13顶部,而所述活动刀座72顶端固设所述活动切刀73,另由底端连接所述切刀轴74,又所述切刀轴74底部设有一配合所述驱动齿423啮合的齿轮75。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齿轮75的半径小于所述驱动齿423的半径,如此即可让所述转轴40以一较小的偏转角度,带动所述切刀轴74转动一较大的偏转角度。

再者,所述切刀轴74的长度由所述釜轴台13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缝纫机底座11,使得所述齿轮75位于所述底座11的工作台面12以下,可使切刀轴74稳固地支撑在所述釜轴台13内部。

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2的安装支架3、摆动机构4、驱动器6以及切刀机构7等构件皆是直接或者是间接安装在所述釜轴台13,因此,将所述釜轴台13沿着所述底座11的工作台面12进行左右位置调整时,所述安装支架3、摆动机构4、驱动器6以及切刀机构7等部件皆无须进行额外拆卸动作即可直接配合釜轴台13同步移动。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自动切线装置2在所述驱动器6尚未启动推出所述芯轴61时,所述第一摆臂41的第二磁性件43受到所述安装支架3的第一磁性件32的相斥力作用,将使所述施力段415保持位于所述安装支架3的右侧位置。

请参阅图7所示,此时,在所述切刀轴74上的活动切刀73、第二摆臂42、转轴40以及第一摆臂41皆未偏摆的情况下,保持在与所述固定切刀71接触的一复归位置上形成初始状态。

请参阅图8所示,当启动所述驱动器6(电磁铁通电)将所述芯轴61向外推出时,所述芯轴61将会推抵所述第一摆臂41的受压臂410,使得所述第一摆臂41进行偏摆,进而让所述施力段415及抵顶段414由所述安装支架3的右侧位置移动到所述安装支架3的左侧位置,并由所述第一摆臂41的抵顶臂411来接触所述凸轮5的偏转曲面52。

请参阅图9所示,此时,所述转轴40将带动所述第二摆臂42同步偏摆,所述第二摆臂42的驱动齿将带动所述切刀轴74底端的齿轮进行旋转,进而让位于所述切刀轴74顶端的活动切刀73能够由所述复归位置,旋转至远离所述固定切刀71的一伸出位置。

请再参阅图10所示,当解除所述驱动器6(电磁铁断电)使所述芯轴61失去推力后,凸轮5继续旋转,所述第一摆臂41的抵顶臂411将会依据所述凸轮5偏转曲面52带动所述第一摆臂41的施力段415以及抵顶段411再由所述安装支架3的左侧位置推回至所述安装支架3的右侧位置,当所述第一摆臂41的第二磁性件43通过所述凸轮5推动来克服重合于与所述安装支架3的第一磁性件32位置的相斥力,则所述施力段415将会因相斥力再把所述第一摆臂41的抵顶段414自动与所述凸轮5表面脱离形成原先设定的间隔距离。

请再参阅图11所示,此时,所述活动切刀73将由所述伸出位置再度偏转返回至所述复归位置,使得所述活动切刀73的刀刃面与固定切刀71的刀刃面共同作用切断缝线,藉以完成自动切线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