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刷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25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螺旋刷毛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毛巾的毛圈进行螺旋深加工的后整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刷毛机。



背景技术:

全棉螺旋毛巾是星级酒店和广大消费者最常配备的卫浴产品之一,现有的毛巾机处理装置中卷布辊直接将毛巾机编织出的毛巾布收卷成布卷,而由于毛巾机编织出的毛巾布正反两表面的毛圈高度不一致且不均匀,因此收卷的毛巾布的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而亟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毛巾布表面毛圈高度不一致的不足,提供一种毛巾布表面毛圈高度一致均匀的对螺旋毛巾深加工的螺旋刷毛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螺旋刷毛机,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布架1、浸液槽2、至少一个刷毛装置、拖布轧车3和出布装置4,织物经进布架进入,于浸液槽浸液后经刷毛装置刷毛,再由拖布轧车轧托布,最后由出布装置出布;

所述刷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61、主动带轮62、被动带轮63、毛刷传送带64、微调气缸65、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和第三过渡导辊60,织物依次经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和第三过渡导辊60出刷毛装置,支撑辊67和第二过渡导辊66、第三过渡导辊60的运转方向相反 ;

所述毛刷传送带64套装在位于相对两端的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上呈环状,动力装置61带动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运转;

所述支撑辊67位于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的下方,支撑辊67顶端面运转方向与毛刷传送带64传送方向空间垂直,织物于支撑辊67顶端面经毛刷传送带64上的毛刷643刷毛。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是,所述支撑辊67的水平前方设有摆轴68,支撑辊67与摆轴68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辊67和摆轴68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横梁上,且支撑辊67、摆轴68均与横梁活动连接。摆轴68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动力传动臂69的一端固定连接,动力传动臂69的另一端与支撑辊67活动连接,微调气缸65与动力传动臂69支撑点活动连接,微调气缸65旋钮调节时可通过动力传动臂69推拉支撑辊67上下微调,调整支撑辊67顶部与主动带轮上毛刷传送带64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是,为了适应实际生产中对毛巾布正反面刷毛的多次要求,所述刷毛装置还连接有第二刷毛装置,第二刷毛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辊81、第四过渡导辊82和第二毛刷传送带83,织物经第三过渡导辊60运行到第二支撑辊81,再经第四过渡导辊82出第二刷毛装置,以此类推可连接第三刷毛装置、第四刷毛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是,所述毛刷传送带64和第二毛刷传送带83的环状带上方安装有张紧轮641,环状带下方设有组成水平运动切面的多个滚轮642,所述滚轮642水平均匀排列且固定于横梁7上,当毛刷传送带张力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张紧轮进行调节,多个滚轮维持水平运动切面,便于毛刷传送带的匀速稳定运转。

本发明的再一种改进是,所述进布架1包括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和对中装置13,浸液槽2内设有呈上三下二结构的第二导布辊21,第二导布辊21上下交错设置,浸液槽2底部安装有蒸汽加热管,进布架1与浸液槽2间设有第一过渡导辊5,织物出对中装置13后经第一过渡导辊5进入浸液槽2内,在第二导布辊21上下二次浸液后,保证织物得到工艺要求的带液量需求,使织物获得最佳的烫拉刷毛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第三过渡导辊60、第二支撑辊81和第四过渡导辊82下方设置有不锈钢接液板9,织物在经过第三过渡导辊、支撑辊、拖布轧车时,挤压下来多余的液体可通过不锈钢接液板回收到浸液槽2中。

优选地,所述主动带轮62的轮轴上设有被动链轮102,动力装置61上设有主动链轮101,主动链轮101与被动链轮102之间设有链条100连接,主动链轮101由动力装置61带动,动力装置61启动时,可通过被动链轮102经轮轴同时带动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运转,从而带动毛刷传送带做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拖布轧车3为一钢一胶两辊轧车。

优选地,所述浸液槽2安装有温度自控装置,槽内的液体温度可自动保持在刷毛最佳温度35-45℃。

更好地,所述浸液槽2槽体为2mm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制备。

该螺旋刷毛机,在螺旋毛巾的旋毛工艺中对毛巾进行深加工,促使毛巾上的毛圈加捻螺旋理顺,形成2-3个螺旋圈,并使毛巾表面上的毛圈高度一致且均匀。且因对毛圈进行螺旋深加工,使刷毛后的毛巾类产品,手感厚实柔软,毛圈丰满,富有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A部结构放大图;

图3:刷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毛刷传送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进布架;11:第一导布辊;12:紧布器;13:对中装置;2:浸液槽;21:第二导布辊;3:拖布轧车;4:出布装置;5:第一过渡导辊:60:第三过渡导辊;61:动力装置;62:主动带轮;63:被动带轮;64:毛刷传送带;641:张紧轮;642:滚轮;643:毛刷;65:微调气缸;66:第二过渡导辊;67:支撑辊;68:摆轴;69:动力传动臂;7:横梁;81:第二支撑辊;82: 第四过渡导辊;83:第二毛刷传动带;9:不锈钢接液板;100:链条;101:主动链轮;102:被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螺旋刷毛机,参照附图1-3,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布架1、浸液槽2、一个刷毛装置、拖布轧车3和出布装置4,织物经进布架进入,于浸液槽浸液经刷毛装置刷毛,再由拖布轧车轧托布,最后由出布装置出布。其中,织物幅宽为1800-3000mm,织物布速为5-60m/min。

进布架1包括第一导布辊11、用以调节织物径向张力的紧布器12和对织物进行对中和纠偏的光电对中装置13。浸液槽2内设有呈上三下二结构的第二导布辊21,第二导布辊21上下交错设置,浸液槽2内设有温度自控装置,且其底部安装有蒸汽加热管,以便保持浸液槽2内的液体温度在刷毛最佳温度35-45℃。进布架1与浸液槽2间设有第一过渡导辊5,织物经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和对中装置13后,由第一过渡导辊5进入浸液槽2内,并在第二导布辊21上下二次浸液,保证织物得到工艺要求的带液量需求,从而获得最佳的烫拉刷毛效果。

刷毛装置包括动力装置61、主动带轮62、被动带轮63、毛刷传送带64、微调气缸65、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和第三过渡导辊60,所述毛刷传送带64是套装在位于相对两端的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上的无接头环形带,防水又经久耐用,主动带轮62的轮轴上设有被动链轮102,动力装置61上设有主动链轮101,主动链轮101与被动链轮102之间设有链条100连接,主动链轮101由动力装置61带动,动力装置61启动时,可通过被动链轮102经轮轴同时带动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运转,从而带动毛刷传送带做往复运动。

织物依次经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和第三过渡导辊60出刷毛装置,其中,支撑辊67和第二过渡导辊66、第三过渡导辊60的运转方向相反,从而保证织物的交错走向。所述支撑辊67位于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的下方,支撑辊67顶端面运转方向与毛刷传送带64传送方向空间垂直,毛刷传送带64表面均匀密布有毛刷643,织物经过支撑辊67与毛刷传送带64之间的接触面时,织物于支撑辊67顶端面经毛刷传送带64上的毛刷643刷毛。

较优地,所述毛刷传送带64的环状带上方安装有张紧轮641,环状带下方设有组成水平运动切面的多个滚轮642,所述滚轮642水平均匀排列且固定于横梁7上,当毛刷传送带张力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张紧轮进行调节,多个滚轮保持一个水平运动切面,使毛刷传送带在一个水平面上匀速稳定运转,且能保证对其下方织物毛圈的刷毛效果。

更好地,所述支撑辊67的水平前方设有摆轴68,支撑辊67和摆轴68分别以活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横梁上,摆轴68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动力传动臂69的一端固定连接,动力传动臂69的另一端与支撑辊67活动连接,微调气缸65与动力传动臂69支撑点活动连接,微调气缸65旋钮调节时可通过动力传动臂69推拉支撑辊67上下微调,调整支撑辊67顶部与主动带轮上毛刷传送带64间的间隙。因而,织物经过支撑辊67与毛刷传送带64之间的接触面时,支撑辊67与毛刷传送带64下方多个滚轮组成的水平运动切面即毛刷水平面的间隙可根据织物厚度的不同通过微调气缸65进行微调。

其中,支撑辊67与摆轴68均固定在位于毛刷传送带64下方的左右横梁上。主动带轮62和被动带轮63均是固定在其相对应的轮轴一端,轮轴则固定在两轴承座上,两轴承座则固定在主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一侧的横梁上。

拖布轧车3采用一钢一胶两辊轧车,浸液槽2槽体为2mmlCr18Ni9Ti不锈钢材料制备。

以上过渡导辊和支撑辊均采用不锈钢包覆导辊,表面经特殊工艺加工以防止坯布的打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螺旋刷毛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为了适应实际生产中对织物正反两面刷毛的多次要求,所述刷毛装置还连接有第二刷毛装置,第二刷毛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辊81、第四过渡导辊82和第二毛刷传送带83,织物经第三过渡导辊60运行到第二支撑辊81,再经第四过渡导辊82出第二刷毛装置并进入拖布轧车中进行轧托布操作,其中,第二支撑辊81的运转方向与第三过渡导辊60的运转方向一致,第四过渡导辊82的运转方向与第三过渡导辊60的运转方向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此类推进入第三、第四刷毛装置。第二刷毛装置与刷毛装置的结构一致,故对毛刷传送带等结构不再详述。

多个刷毛装置对织物表面的毛圈进行螺旋深加工,毛圈处理效果更好,毛圈也更丰满,富有弹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螺旋刷毛机,对以上结构作了进一步优化,即所述第二过渡导辊66、支撑辊67、第三过渡导辊60、第二支撑辊81和第四过渡导辊82下方设置有不锈钢接液板9,织物在经过第三过渡导辊、支撑辊、拖布轧车时,挤压下来多余的液体可通过不锈钢接液板回收到浸液槽2中,资源重复利用,节约了加工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形,这些简单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