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20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干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干衣机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冰箱、干衣机等设备的普遍应用,设备的整机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正是决定整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干衣机的换热器中流道的设置以及翅片的排布往往不合理,造成流道中流体流动阻力较大,进而导致干衣机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大,而且干衣机的换热效果差、冷凝效率低且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干衣机,该干衣机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噪声小,可以实现余热回收功能,有效地提高冷凝效率和换热效率,而且便于毛屑清洁和冷凝水收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工作腔和安装腔,所述工作腔的一侧敞开,所述机体上设有循环进风口、循环出风口、冷却进风口、冷却出风口;门体,所述门体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机体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工作腔的一侧开口;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热系统内限定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导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腔导通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冷却进风口导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却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循环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循环进风口导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将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一进口导入所述第一换热腔内并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外界,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工作腔内的湿热空气从所述第二进口导入所述第二换热腔内经过换热并从所述第二出口排至所述工作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换热系统,并且将换热系统的第一换热腔与冷却进风口、冷却出风口导通,将换热系统的第二换热腔与循环进风口、循环出风口导通,使得进入第一换热腔的外部空气与进入第二换热腔的湿热空气竖直逆流换热,从而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干衣机的干衣效率,降低干衣机运行过程的噪声,同时,换热系统竖直布置,也可以实现冷凝水的快速收集和毛屑自清洁功能,相比于直排式干衣机,可以使得冷却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不含水分,避免影响室内湿度。因此,该干衣机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噪声小,干衣效率高,而且便于毛屑清洁和冷凝水收集。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循环进风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有风道,所述外壳具有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间隔开且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多个第一换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多个所述第一换热腔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且所述第一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换热腔的流体流向相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衣机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限定有间隔开且相邻布置的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所述第三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二进口导通,所述第四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二出口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壳体;多个第二换热片,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片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所述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多个所述第三换热腔和多个所述第四换热腔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交替布置,且所述第三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四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风机邻近所述第一进口设置,所述第二风机邻近所述第二进口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设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衣机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循环出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体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机体分别限定出左右间隔开的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安装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冷凝集成器,所述冷凝集成器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冷凝水盒,所述冷凝水盒可拆卸地设在安装腔内的底部且与所述冷凝集成器通过水管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腔内的上部设有衣架杆。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换热系统和风机组件的组装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的换热系统和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干衣机;

10:机体;

11:工作腔;12:安装腔;121:循环进风口;122:循环出风口;

123:冷却进风口;124:冷却出风口;

20:门体;

30:换热系统;

31:第一换热器;311:第一壳体;312:第一换热片;

32:第二换热器;321:第二壳体;322:第二换热片;

33:外壳;

331:第一进口;332:第一出口;333:第二进口;334:第二出口;

34:挡板;35:冷凝集成器;36:冷凝水盒;

40:风机组件;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

50:加热元件;

60:衣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0包括机体10、门体20、风机组件40和换热系统30。

具体而言,机体10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工作腔11和安装腔12,工作腔11的一侧敞开,机体10上设有循环进风口121、循环出风口122、冷却进风口123、冷却出风口124,门体20可活动地设在机体10上以打开和关闭工作腔11的一侧开口,换热系统30设在安装腔12内,换热系统30内限定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换热系统30具有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导通的第一进口331、第一出口332和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导通的第二进口333和第二出口334,第一进口331与冷却进风口123导通,第一出口332与冷却出风口124导通,第二进口333与循环出风口122导通,第二出口334与循环进风口121导通,风机组件40包括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第一风机41将外界空气从第一进口331导入第一换热腔内并从第一出口332排出外界,第二风机42将工作腔11内的湿热空气从第二进口333导入第二换热腔内经过换热并从第二出口334排至工作腔11。

换言之,该干衣机100主要由机体10、门体20、风机组件40和换热系统30组成。机体1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机体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结构,机体10内限定有一侧敞开的工作腔11和用于容纳换热系统30的安装腔12,工作腔11和安装腔12沿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侧壁下端(如图1所示工作腔11右侧壁下端)设有循环出风口122,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侧壁上端(如图1所示工作腔11右侧壁上端)设有循环进风口121,机体10的安装腔12外侧壁下端(如图1所示安装腔12前壁下端)设有冷却进风口123,机体10的安装腔12外侧壁上端(如图1所示安装腔12上壁)设有冷却出风口124,同时,门体20可活动地安装在机体10的工作腔11的敞开一侧以打开或封闭工作腔11,例如,门体20可以通过铰接或其他类似方式与机体10相连,当用户需要干燥衣物时,打开门体20,将衣物悬挂在工作腔11内,然后关闭门体20,运行干衣机100实现对衣物的烘干功能。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30设在安装腔12内,换热系统30内限定有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换热系统30沿竖直方向(如图3所示上下方向)延伸,换热系统30的前下端设有第一进口331,前上端设有第一出口332,后下端设有第二进口333,后上端设有第二出口334,第一换热腔与第一进口331和第一出口332导通,第二换热腔与第二进口333和第二出口334导通,同时,第一进口331与冷却进风口123导通、第一出口332与冷却出风口124导通,第二进口333与循环出风口122导通、第二出口334与循环进风口121导通,也就是说,第一换热腔间接地与冷却进风口123、冷却出风口124导通,第二换热腔间接地与循环出风口122、循环进风口121导通。

再者,风机组件40主要由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组成,风机组件40设在换热系统30的下端,并且第一风机41邻近第一进口331设置,第二风机42邻近第二进口333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风机41通过第一进口331将外界空气导入第一换热腔内,使得第二风机42通过第二进口333将工作腔11内的湿热空气导入第二换热腔内,然后,进入第一换热腔的外界空气与进入第二换热腔的湿热空气在换热系统30中进行逆流换热,外界空气换热后形成热空气,湿热空气冷凝后形成干冷空气,最后,热空气从第一出口332排出外界,干冷空气从第二出口334排至工作腔11,从而有效地提高换热系统30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干衣机100的干衣效率,降低运行噪音,同时,相比于直排式干衣机100,第一换热腔内的外界空气与第二换热腔内的湿热空气进行非直接接触换热,从而使得通过第一出口332排出外界的热空气含水量不变,进而避免影响室内湿度。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0,通过在安装腔12内设置换热系统30,并且将换热系统30的第一换热腔与冷却进风口123、冷却出风口124导通,将换热系统30的第二换热腔与循环进风口121、循环出风口122导通,使得进入第一换热腔的外部空气与进入第二换热腔的湿热空气竖直逆流换热,从而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干衣机100的干衣效率,降低干衣机100运行过程的噪声,同时,换热系统30竖直布置,也可以实现冷凝水的快速收集和毛屑自清洁功能,相比于直排式干衣机100,可以使得冷却出风口124排出的空气不含水分,避免影响室内湿度。因此,该干衣机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噪声小,干衣效率高,而且便于毛屑清洁和冷凝水收集。

有利地,换热系统30还包括:加热元件50,加热元件50设在第二出口334和循环进风口121之间。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元件50设在第二出口334和循环进风口121之间,从而利用加热元件50对通过第二换热腔换热后形成的干冷空气进行加热,形成干热空气,进而对工作腔11内的潮湿衣物进行干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换热系统30包括外壳33和第一换热器31,外壳33内限定有风道,外壳33具有第一进口331、第一出口332、第二进口333和第二出口334,第一换热器31设在风道内,且第一换热器31具有间隔开且相邻布置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参照图3和图4,换热系统30具有外壳33和第一换热器31,外壳33内限定有用于流体(如外部空气、湿热空气等)流动的风道,外壳33的前下端设有第一进口331,前上端设有第一出口332,后下端设有第二进口333,后上端设有第二出口334,第一换热器31设在风道的中部,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沿第一换热器31的轴向方向(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同时,第一换热腔与第一进口331和第一出口332导通,第二换热腔与第二进口333和第二出口334导通,从而使得进入第一换热器31中的外界空气与进入换热器的湿热空气进行非接触式的同侧逆流换热,进而既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又可以避免换热后外界空气对室内湿度产生影响。

其中,第一换热器31包括第一壳体311和多个第一换热片312,多个第一换热片312沿第一壳体311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片312之间、位于两侧的第一换热片312分别与第一壳体311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多个第一换热腔和多个第二换热腔沿第一壳体311的轴向交替布置,且第一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与第二换热腔的流体流向相反。

如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31主要由第一壳体311和多个第一换热片312,第一壳体311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八边形,多个第一换热片312的截面形状、尺寸大致与壳体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多个第一换热片312分别沿第一壳体311的轴向方向(如图3中所示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在第一壳体311内,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片312之间、位于两侧的第一换热片312分别与第一壳体311的相对侧壁(即第一壳体311的左右相对侧壁以及前后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多个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沿第一壳体311的轴向方向(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交替叠置,并且,第一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从下向上流动,第二换热腔的流体从上向下流动,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31的流体形成同侧逆流交换,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31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而且进入第二换热腔的湿热空气换热冷凝后形成为干冷空气,冷凝凝结的水可以靠重力和风力作用下沿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腔的腔壁流下,同时,第一换热器31中的毛屑也可以在水力、重力和风力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第一换热器31的自清洁。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相邻第一换热片312与第一壳体311的相对侧壁限定出9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第一换热腔的数量是5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奇数层,第二换热腔的数量是4个且位于从上向下数的偶数层,奇数层的第一换热腔和偶数层的第二换热腔沿轴向方向交替叠置。同时,第一换热腔、第二换热腔的具体数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换热片312的数量做出调整,以满足第一换热器31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换热系统30还包括第二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32内限定有间隔开且相邻布置的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第三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和第二进口333导通,第四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和第二出口334导通。

参照图3和图4,换热系统30主要由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组成,第一换热器31设在与第一进口331、第一出口332同侧的外壳33风道内,第二换热器32设在与第二进口333、第二出口334同侧的外壳33风道内,第二换热器32限定有间隔开交替布置的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第三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的上端和第二进口333导通,第四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的下端和第二出口334导通。

干衣机100在工作时,工作腔11内湿热空气通过第二进口333进入第三换热腔,与通过第二换热腔进入第四换热腔内的冷凝完毕的干冷空气进行预热交换,然后再进入第二换热腔内与第一换热腔内的冷空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即形成双换热器的余热回收系统,湿热空气在流入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腔之前,先在第二换热器32中与第四换热腔内的经过冷凝处理的干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一定温度,从而提高湿热空气在第一换热器31中的冷凝效率,同时,第四换热腔内的冷凝后的干冷空气与刚进入第三换热腔内的热气经过热交换后,温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再经过加热元件50加热,进一步提高一定温度,从而降低干衣机100的加热能耗。

也就是说,工作腔11内的湿热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口222、第三换热腔、第二换热腔、第四换热腔、第二出口334,其中湿热空气分别在第三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内进行两次降温,最终形成干冷空气,而干冷空气在第四换热腔、加热元件50的位置处经过两次升温,最终形成干热空气进入工作腔11内,如此往复。

其中,第二换热器32包括第二壳体321和多个第二换热片322,多个第二换热片322沿第二壳体321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片322之间、位于两侧的第二换热片322分别与第二壳体321的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多个第三换热腔和多个第四换热腔沿第二壳体321的轴向交替布置,且第三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与第四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交叉逆流。

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32主要由第二壳体321和多个第二换热片322,第二壳体321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八边形,多个第二换热片322的截面形状、尺寸大致与壳体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同,多个第二换热片322分别沿第二壳体321的轴向方向(如图3中所示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在第二壳体321内,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片322之间、位于两侧的第二换热片322分别与第二壳体321的相对侧壁(即第二壳体321的左右相对侧壁以及前后相对侧壁)之间限定出多个间隔开布置的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多个第三换热腔和第四换热腔沿第二壳体321的轴向方向(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交替叠置,并且,第三换热腔的流体流向从后下向前上流动,第四换热腔的流体从前下向后上流动,从而使得第二换热器32的流体形成交叉逆流交换,进而提高第二换热器32的换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同时,对进入第三换热腔的干冷空气和进入第四换热腔的湿热空气预热交换,从而提高湿热空气的冷凝效率和降低干衣能耗。

可选地,风机组件40设在外壳33内,且第一风机41邻近第一进口331设置,第二风机42邻近第二进口333设置。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组件40设在外壳33顶部,并且第一风机41邻近第一进口331设置,第二风机42邻近第二进口333设置,从而利用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作用,保证外界空气和工作腔11内的湿热空气的循环换热过程。

其中,第一进口331和第二进口333分别设在外壳33的底部,第一出口332和第二出口334设置在外壳33的顶部。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进口331设在机体10外壳33的底部前端,第二进口333设在外壳33底部内壁且与工作腔11导通,第一出口332设在外壳33顶部,第二出口334设在外壳33内侧壁的顶部且第二出口334与工作腔11导通,从而使得外界空气从下向上流动,湿热空气从上向下流动,进而便于第二换热腔中湿热空气换热后冷凝凝结的冷凝水的收集,同时,第一换热器31中的毛屑也可以在水力、重力和风力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第一换热器31的自清洁。

可选地,干衣机100还包括过滤器,过滤器在气流方向上、位于工作腔11与循环出风口122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过滤器设在外壳33的内壁上,且位于工作腔11与循环出风口122之间,从而利用过滤器对进入循环出风口122的湿热空气中的毛屑进行过滤,以保证干衣机100的换热系统30的运行可靠性。

优选地,机体10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挡板34,挡板34与机体10分别限定出左右间隔开的工作腔11和安装腔12。

如图1所示,挡板34沿机体10的高度方向(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机体10内,挡板34与机体10分别限定出左右间隔开的工作腔11和安装腔12,从而使得安装腔12内的换热系统30与工作腔11间隔开,避免工作腔11内的湿热空气以及毛屑进入安装腔12,进而从冷却风进口或冷却风出口流出,从而影响换热系统30的运行可靠性、降低干衣机100的干衣效率。

另外,换热系统30还包括冷凝集成器35和冷凝水盒36,冷凝集成器35与第二换热腔连通,冷凝水盒36可拆卸地设在安装腔12内的底部且与冷凝集成器35通过水管导通。

参照图3和图4,冷凝集成器35设在换热系统30底部且与第二换热腔导通,冷凝水盒36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12内的底部,并且冷凝水盒36通过管路与冷凝集成器35连通,从而使得第二换热腔内的冷凝水以及毛屑可以通过冷凝集成器35收集,并导入冷凝水盒36,而且可拆卸设置,也便于冷凝水和毛屑的及时清理,以保证换热系统3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工作腔11内的上部设有衣架杆60。

如图1所示,衣架杆60设在工作腔11的上部,从而便于将湿衣物悬挂在工作腔11内,从而增大湿衣物与从循环进风口121进入工作腔11的干热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干衣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