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包覆护套的缆绳成形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79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包覆护套的缆绳成形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绳的成形工艺,特别涉及缆绳的软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包覆缆绳的内层是采用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丝原料制作的八股、十二股或十六股绳索,外层是由三十二股、四十八股或六十四股绳索组成的耐磨护套。包覆缆绳加工完成后,由于内层和耐磨护套之间张力有差异,使得缆绳较硬;再有,在使用过程中,耐磨护套会出现打皱、起堆的现象,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缆绳出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包覆护套的缆绳成形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缆绳成型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将多根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丝左捻形成一根左捻绳股,将多根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丝右捻形成一根右捻绳股;

2)取相同根数的左捻绳股和右捻绳股编织成内层绳体;

3)在内层绳体外编织一层外护套,形成包覆缆绳;

4)将包覆缆绳的一端的内层绳体和外护套锁死在一起,再在包覆缆绳外套置环形约束体,牵拉包覆缆绳锁死的一端,使包覆缆绳逐渐从环形约束体内拉出,最后剪去包覆缆绳另一端多余的外护套或内层绳体,再将该端的内层绳体及外护套锁死在一起;环形约束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包覆缆绳的外径。

本发明通过对包覆缆绳外护套的挤压和牵拉的作用,对外护套进行节距整形,使内层绳体、外护套张力达到平衡,整形后绳体变得比之前要柔软,方便使用,再有,抹绳后外护套不会出现打皱、起堆的现象,避免了使用障碍。

本发明所述包覆缆绳经过环形约束体前、后的所述外护套的节距比为1:1.01~1.10。这种节距比使得整形后的绳体比较柔软,也不至于太松散。

本发明将编织外护套之前的所述内层绳体用拉力机械进行张力定型。通过张力定型后的内层绳体,捻度均匀,绳股之间拉力均匀,有利于后面在其外编织外护套。

本发明在编织一层外护套时,外护套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内层绳体的端部;包覆缆绳的外护套比内层绳体要长,是为了在外护套整形后,内层绳体和外护套之间调整后,最后剪去多余的外护套,避免整形后内层绳体超出外护套,造成损失,因为内层绳体比外护套生产成本要高得多。

本发明步骤2)是取六根左捻股和六根右捻股编织成十二股股内层缆绳;十二股绳是常用的缆绳,适合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约束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一、设备准备:安装整形装置。

如图1、2所示,整形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包括机架1、减速电机2、绳盘3,环形约束体4,机架1上设置两块支撑侧板5,减速电机2固定在机架1上,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端连接传动轴6,传动轴6支撑在两块支撑侧板5之间,绳盘3固定在传动轴6上,环形约束体4通过支撑臂7固定在机架1上,环形约束体4与绳盘3对应设置。

二、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包覆护套的缆绳成形工艺:

1、将多根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丝左捻形成一根直径为6~30mm左捻绳股,将多根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丝右捻形成一根直径为6~30mm右捻绳股;

2、取相六根的左捻绳股和六根右捻绳股编绳机内编织成十二股的内层绳体;

3、将内层绳体用拉力机械进行张力定型。

4、在内层绳体外编织一层外护套,形成包覆缆绳;外护套的其中一端超出所述内层绳体的同侧端部;

5、通过整形装置对包覆缆绳的外护套进行节距整形;外护套的节距整形是将包覆缆绳的一端的内层绳体和外护套锁死在一起,此端打圈形成一个琵琶形绳扣,再在包覆缆绳外套置环形约束体,再在包覆缆绳外套置环形约束体,牵拉包覆缆绳锁死的一端,使包覆缆绳逐渐从环形约束体内拉出,环形约束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包覆缆绳的外径,最后剪去包覆缆绳另一端多余的外护套或内层绳体,再将该端的内层绳体及外护套锁死在一起。

三、成品检验:

包覆缆绳经过环形约束体前、后的所述外护套的节距比为1:1.01~1.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