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洗衣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衣机的桶底。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常用的波轮洗衣机,主要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外筒,在外筒内设置有内筒,在内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波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波轮连接,并驱动波轮旋转。该种洗衣机就是利用波轮周期性的正反旋转产生相应的旋转水流,进而对衣物进行洗涤,通过洗涤、漂洗、脱水等连续的循环过程,从衣物中分离出脏物,达到洗净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波轮洗衣机设置,不利于水的循环,使整个水路不流通以及水的排放不彻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桶底,所述的桶底的设置利于水的循环,便于整个水路流通,同时增强了喷瀑效果,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桶底,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排水区域;桶底周壁,所述桶底周壁连接在所述基体的外周沿且沿所述基体的周向向所述体的一侧延伸;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设置在桶底周壁上,在所述桶底周壁上位于安装区域以下设有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与组装后的脱水桶上的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循环水道更利于水的循环,同时增强了喷瀑效果,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水道可以为多个且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循环水道两侧与桶底周壁圆滑过渡连接,减少水流阻力以及对衣物的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区域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三个为一组,且每组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区域设置有多个排水孔,且排水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洗衣机,包括前述的洗衣机桶底。实现了洗涤水的循环,更利于脱水,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洗衣机桶底的结构示意图;
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6、桶底;1601、基体;16.0、排水区域;16.1、轴联接区域;16.2、安装区域;16.3、桶底周壁;16.4、循环水道;16.5、加强筋;16.6、排水孔。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例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桶底16,所述桶底16包括设在桶底中央处的轴联接区域16.1,设在桶底周壁16.3上的安装区域16.2,所述安装区域16.2用于安装波轮座体,在所述桶底周壁16.3上位于安装区域16.2以下设有循环水道16.4,所述循环水道16.4与组装后的脱水桶上的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相互连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波轮洗衣机用的桶底16,所述的桶底16包括基体1601、桶底周壁16.3以及安装区域16.2。
具体的,所述基体1601包括排水区域16.0;所述桶底周壁16.3连接在所述基体1601的外周沿且沿所述基体1601的周向向所述基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安装区域16.2设置在桶底周壁16.3上,在所述桶底周壁16.3上位于安装区域16.2以下设有循环水道16.4,所述循环水道16.4与组装后的脱水桶上的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相互连通。
具体的,波轮洗衣机包括波轮,波轮可转动地设在内桶底部。当运行洗涤程序使波轮旋转时,波轮底部形成负压区,大气压力将水流压入波轮形成的负压区,大量的洗涤水流入循环水道16.4,形成了更强沿着回水装置通道或者过滤装置通道向上快速流动,通过过滤出水口或者是喷瀑口喷射至内桶,从而形成了大的瀑布水流和流速,进而增强洗衣效果,同时也形成循环水流。
所述循环水道16.4可以为多个且对称设置。不仅实现水的循环,而且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可防止洗衣内桶重心偏移,避免造成在洗衣内桶工作时产生偏心力,使得洗衣机在工作时产生抖动、剧烈碰撞等现象,减少洗衣机在工作时对机体的损耗,从而延长洗衣机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施例的洗衣机桶底16,所述循环水道16.4两侧与桶底周壁16.3圆滑过渡连接,方便洗涤水的流通,减少对衣物的磨损。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水道16.4的顶壁与安装区域16.2处于同一水平面,方便安装波轮座体。
根据本实施例的洗衣机桶底16,其中,所述基体1601为圆盘状,并且呈向内凹的槽状,与波轮洗衣机的波轮形状相配合,便于组装以及波轮的旋转。
所述基体1601包括轴联接区域16.1以及排水区域16.0,所述轴联接区域16.1设在基体1601中央处,具有圆形轴孔,通过轴孔与波轮主轴进行安装;所述排水区域16.0位于所述轴联接区域16.1的径向外端,所述排水区域16.0的另一端与桶底周壁16.3圆滑过渡连接。
所述排水区域16.0设置有加强筋16.5,所述加强筋16.5沿排水区域16.0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加强筋16.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加强筋16.5为一组,每组间隔设置,所述加强筋16.5能够进一步加强排水区域16.0的连接强度,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排水区域16.0还设置有排水孔16.6,且排水孔16.6间隔设置。根据不同容量的洗衣机,排水孔16.6可以为多个,且分布设置在排水区域16.0的不同位置。所述排水孔16.6包括近似方形排水孔16.6以及圆形排水孔16.6,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组与组之间设置有近似方形排水孔16.6,分散设置的多个排水孔16.6便于水流的排放。需要说明的是,每组加强筋16.5之间还设置有4个圆形排水孔16.6,方便聚集在加强筋16.5附近处的水流排放,能够增加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从而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前述的洗衣机桶底16。具体的,本发明的洗衣机的设置利于水的循环,便于整个水路流通,同时增强了喷瀑效果,提高衣物的洗涤效果。
尽管己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