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75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捻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捻绳机。

背景技术:
绳子一般是通过捻绳机制得。目前,常用的捻绳机其一般是通过纱线一次加捻制得。这种捻绳虽然效率较高,但是这种捻绳机其制造的绳子其质量较差,其次,捻绳机其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制造。为此,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捻股捻绳设备,申请号[201120438952.3],包括床身本体及罩壳,所述罩壳铰接在所述床身本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本体顶部相对于所述罩壳外边缘处设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行程开关通过控制系统连接电机。本实用新型在床身本体与罩壳之间设置行程开关,确保在罩壳未完全关闭的状态下,设备无法运转,减少安全隐患,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该方案还是未能改进上述的技术问题,还是存在捻绳质量较差等技术问题,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结构简单且能提高捻绳质量的捻绳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捻绳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在第一柜体靠近第二柜体的一端设有若干初捻绳出口,在第一柜体内设有若干与所述的初捻绳出口一一对应的初捻机构,在第二柜体靠近初捻绳出口的一端设有能够将从所述初捻绳出口输出的初捻绳进行并捻从而捻成一根绳子的捻绳机构,在第二柜体内设有能够使所述绳子向初捻绳并捻时相反方向转动的退股机构,在第二柜体内还设有能够使相反方向转动后的绳子进行卷绕的绕绳机构。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每个初捻机构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定位板且在定位板上设有供纱机构,在定位板的外端设有与第一柜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横向转轴,在定位板的内端设有与第一柜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横向转轴,第一横向转轴和第二横向转轴轴心线重合且同步同方向转动,在第一横向转轴靠近第二横向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捻绳孔且在第一捻绳孔的出口设有第一捻绳轮,在第二横向转轴的轴向中心设有第二捻绳孔,在第一横向转轴靠近第二横向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纵向转杆和设置在第一纵向转杆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出绳孔,在第二横向转轴靠近第一横向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二纵向转杆和设置在第二纵向转杆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出绳孔;供纱机构供应的纱线依次经过设置在定位板外端的第一横向转轴、第一纵向转杆、第二纵向转杆和第二横向转轴。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第一柜体远离初捻绳出口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横向转轴一一对应的过线结构,所述的过线结构位于第一横向转轴的第一捻绳孔进口。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过线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有过线孔,在安装板上还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定位杆,在所述的定位杆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过线环,在每个过线环上分别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过线孔,在靠近安装板侧的过线环两端分别设有聚线套,在靠近安装板侧的过线环与任意一个聚线套之间设有导向环。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捻绳机构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倾斜捻绳套,倾斜捻绳套数量与初捻绳出口数量相等,在倾斜捻绳套的下端设有具有水平捻绳套,在水平捻绳套后方设有第二捻绳轮,所述的第二捻绳轮后方设有若干离散排列的张紧轮且所述绳子依次经过张紧轮并呈S形状。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第二捻绳轮后方设有具有腔室的条形固定座,所述的张紧轮依次设置在腔室内,在条形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的腔室连通的穿绳孔。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退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柜体两端且同方向转动的横向退股转轴,横向退股转轴转向与第一横向转轴转向相反,所述横向退股转轴的轴心线重合且同步转动,在每根横向退股转轴的轴向中心分别设有轴孔,在所述横向退股转轴相向的一端设有与轴孔连通的出绳口和设置在出绳口中的导向轮,在所述横向退股转轴的相向内端分别设有第三纵向转杆,在每根第三纵向转杆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出绳孔;经过张紧轮后的绳子依次经过一根横向退股转轴和该横向退股转轴上的第三纵向转杆,然后再经过另外一根第三纵向转杆和另外一根横向退股转轴。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供纱机构包括两排供线纱盘且每排供线纱盘的数量相等,在两排供线纱盘之间设有数量与任意一排供线纱盘数量相等的导纱立板,在每块导纱立板上分别设有数量与任意一排供线纱盘数量相等的导纱孔,所述的导纱孔数量与第二过线孔数量相等;每排供线纱盘上的纱盘纱线进入各自的导纱孔和第二过线孔。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绕绳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柜体内的绕绳盘,所述的绕绳盘通过变速箱与驱动终端连接。在上述的捻绳机中,所述的第一柜体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杆,在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带传动结构与第一横向转轴和第二横向转轴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第二柜体内设有与所述的横向退股转轴连接的转动驱动机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捻绳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捻绳质量更稳定且质量更好,无形中延长了绳子的使用寿命。2、结构简单且由于制造。3、自动化捻绳且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纱立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的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柜体1、初捻绳出口11、第一驱动杆12、第二柜体2、初捻机构3、定位板31、第一横向转轴32、第一捻绳孔32a、第二横向转轴33、第二捻绳孔33a、第一捻绳轮34、第一纵向转杆35、第一出绳孔35a、第二纵向转杆36、第二出绳孔36a、供线纱盘37、导纱立板38、导纱孔38a、捻绳机构4、倾斜捻绳套41、水平捻绳套42、第二捻绳轮43、条形固定座44、腔室44a、穿绳孔44b、张紧轮45、退股机构5、横向退股转轴51、轴孔52、第三纵向转杆53、第三出绳孔54、绕绳机构6、绕绳盘61、变速箱62、过线结构7、安装板71、第一过线孔71a、定位杆72、过线环73、第二过线孔73a、聚线套74、导向环7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捻绳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柜体1和第二柜体2,在第一柜体1和第二柜体2上设有移动门,在第一柜体1和第二柜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观察窗。在第一柜体1靠近第二柜体2的一端设有若干初捻绳出口11,在第一柜体1内设有若干与所述的初捻绳出口11一一对应的初捻机构3,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初捻绳出口11为矩形口且数量为三个,三个初捻绳出口11呈三角形分布,初捻机构3数量为三个且与初捻绳出口11一一对应。具体地,如图3-6所示,每个初捻机构3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定位板31且在定位板31上设有供纱机构,定位板3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柜体1的两端,在定位板31的外端设有与第一柜体1转动连接的第一横向转轴32,在定位板31的内端设有与第一柜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横向转轴33,第一横向转轴32和第二横向转轴33轴心线重合且同步同方向转动,在第一横向转轴32靠近第二横向转轴33的一端设有第一捻绳孔32a且在第一捻绳孔32a的出口设有第一捻绳轮34,第一捻绳孔32a呈L形。第一捻绳轮34为V形轮。在第二横向转轴33的轴向中心设有第二捻绳孔33a,在第一横向转轴32靠近第二横向转轴33的一端设有第一纵向转杆35和设置在第一纵向转杆35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出绳孔35a,第一纵向转杆35中部固定在第一横向转轴32上且第一纵向转杆35与第一横向转轴32垂直连接,在第二横向转轴33靠近第一横向转轴32的一端设有第二纵向转杆36和设置在第二纵向转杆3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出绳孔36a;第二纵向转杆36中部固定在第二横向转轴33上且第二纵向转杆36与第二横向转轴33垂直连接,供纱机构供应的纱线依次经过设置在定位板31外端的第一横向转轴32、第一纵向转杆35、第二纵向转杆36和第二横向转轴33。第一柜体1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杆12,在第一驱动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带传动结构与第一横向转轴32和第二横向转轴33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杆12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在第一柜体1远离初捻绳出口11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横向转轴32一一对应的过线结构7,所述的过线结构7位于第一横向转轴32的第一捻绳孔32a进口。这里的过线结构7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71,在安装板71上设有第一过线孔71a,在安装板71上还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定位杆72,在所述的定位杆72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过线环73,在每个过线环73上分别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过线孔73a,在靠近安装板71侧的过线环73两端分别设有聚线套74,在靠近安装板71侧的过线环73与任意一个聚线套74之间设有导向环75。第一过线孔71a轴心线、过线环73轴心线、聚线套74轴心线和导向环75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纱线依次经过一个过线环73的第二过线孔73a、一个聚线套74中心、导向环75中心、另外一个过线环73的第二过线孔73a、另外一个聚线套74中心和安装板71的上的第一过线孔71a,最终进入至第一捻绳孔32a。供纱机构包括两排供线纱盘37且每排供线纱盘37的数量相等,在两排供线纱盘37之间设有数量与任意一排供线纱盘37数量相等的导纱立板38,在每块导纱立板38上分别设有数量与任意一排供线纱盘37数量相等的导纱孔38a,所述的导纱孔38a数量与第二过线孔73a数量相等;每排供线纱盘37上的纱盘纱线进入各自的导纱孔38a和第二过线孔73a。该结构能够避免纱线之间相互缠绕。如图3-4和图7所示,在第二柜体2靠近初捻绳出口11的一端设有能够将从所述初捻绳出口11输出的初捻绳进行并捻从而捻成一根绳子的捻绳机构4,该捻绳机构4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倾斜捻绳套41,倾斜捻绳套41数量与初捻绳出口11数量相等,在倾斜捻绳套41的下端设有具有水平捻绳套42,在水平捻绳套42后方设有第二捻绳轮43,所述的第二捻绳轮43后方设有若干离散排列的张紧轮45且所述绳子依次经过张紧轮45并呈S形状。其次,在第二捻绳轮43后方设有具有腔室44a的条形固定座44,所述的张紧轮45依次设置在腔室44a内,在条形固定座4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的腔室44a连通的穿绳孔44b。条形固定座44固定在第二柜体上且条形固定座44能够沿着第二柜体宽度方向移动。如图3-4所示,在第二柜体2内设有能够使所述绳子向初捻绳并捻时相反方向转动的退股机构5,该退股机构5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柜体2两端且同方向转动的横向退股转轴51,横向退股转轴51转向与第一横向转轴32转向相反,所述横向退股转轴51的轴心线重合且同步转动,在每根横向退股转轴51的轴向中心分别设有轴孔52,在所述横向退股转轴51相向的一端设有与轴孔52连通的出绳口和设置在出绳口中的导向轮55,在所述横向退股转轴51的相向内端分别设有第三纵向转杆53,在每根第三纵向转杆53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出绳孔54;经过张紧轮45后的绳子依次经过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和该横向退股转轴51上的第三纵向转杆53,然后再经过另外一根第三纵向转杆53和另外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更进一步地,绳子进入上述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的出绳口并绕在导向轮55上,然后再绕在另外一个导向轮55上并进入至另一个出绳口中并从轴孔52内端输出(图3箭头为绳子走向)。第二柜体2内设有与所述的横向退股转轴51连接的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一根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带传动结构与横向退股转轴5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了退股机构5,能够使绳子进行反向稍微反转,避免了并捻后绳子自行卷曲而不利于后续的绕卷。在第二柜体2内还设有能够使相反方向转动后的绳子进行卷绕的绕绳机构6。绕绳机构6包括设置在第二柜体2内的绕绳盘61,所述的绕绳盘61通过变速箱62与驱动终端连接。驱动终端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与过变速箱62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①、纱线通过过线结构7进入至第一横向转轴32的第一捻绳孔32a,然后结合第一捻绳轮34进行加捻,加捻后进入至第一纵向转杆35的一个第一出绳孔35a且第一横向转轴32转动带动第一纵向转杆35转动;②、从第一出绳孔35a穿出的初捻绳进入第二纵向转杆36的第二出绳孔36a,然后再从第二横向转轴33的第二捻绳孔33a穿出,最终使初捻绳从初捻绳出口11穿出;③、从初捻绳出口11穿出的初捻绳进入至捻绳机构4进行并捻,制得绳子。具体过程如下:初捻绳依次倾斜捻绳套41、水平捻绳套42、第二捻绳轮43和张紧轮45;④、经过张紧轮45后的绳子进入至退股机构5,退股机构5对绳子进行反向转动,避免了绳子卷曲。具体过程如下:经过张紧轮45后的绳子依次经过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和该横向退股转轴51上的第三纵向转杆53,然后再经过另外一根第三纵向转杆53和另外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⑤、从内另外一根横向退股转轴51穿出的绳子进入绕绳机构6进行卷绕,最终形成一卷绳子。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柜体1、初捻绳出口11、第一驱动杆12、第二柜体2、初捻机构3、定位板31、第一横向转轴32、第一捻绳孔32a、第二横向转轴33、第二捻绳孔33a、第一捻绳轮34、第一纵向转杆35、第一出绳孔35a、第二纵向转杆36、第二出绳孔36a、供线纱盘37、导纱立板38、导纱孔38a、捻绳机构4、倾斜捻绳套41、水平捻绳套42、第二捻绳轮43、条形固定座44、腔室44a、穿绳孔44b、张紧轮45、退股机构5、横向退股转轴51、轴孔52、第三纵向转杆53、第三出绳孔54、绕绳机构6、绕绳盘61、变速箱62、过线结构7、安装板71、第一过线孔71a、定位杆72、过线环73、第二过线孔73a、聚线套74、导向环7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