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性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923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高弹性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弹性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进步,现有大部分的衣物一般为均码设计;因此,对于一些局部肥胖的人来说,衣物面料的弹性非常重要;对于一些喜爱运动的人来说,衣物面料的弹性也是一项主要指标。但是,现有的衣物面料的弹性较不理想;而且,现有的衣物面料的弹性一般只在单一方向或几个方向上,在其他方向上的弹性较差,弹力均匀性不理想。因此,现有的衣物面料存在着弹性较不理想和弹力均匀性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复合面料。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增强弹性,而且还具有全方位弹力均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高弹性复合面料,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蜂窝单元,相邻蜂窝单元交叉的位置处连接有定位环;所述蜂窝单元包括正六边形的涤纶边框,涤纶边框内连接有多条涤纶框架线;涤纶框架线上连接有多条同心设置且直径不同的氨纶纤维,氨纶纤维呈圆形且与多条涤纶框架线依次连接;所述一个蜂窝单元上的涤纶框架线与相邻的蜂窝单元上的涤纶边框连接。

前述的高弹性复合面料中,所述一个蜂窝单元上的涤纶框架线设有3条,相邻两条涤纶框架线之间的夹角为60°,且3条涤纶框架线相互交叉连接。

前述的高弹性复合面料中,所述氨纶纤维在多条涤纶框架线上沉浮交织连接。

前述的高弹性复合面料中,所述涤纶框架线在多条氨纶纤维上沉浮交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面料结构,通过定位环将多个蜂窝单元连接起来并进行定位,形成蜂窝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然后通过涤纶边框、涤纶框架线和氨纶纤维构成类似蜘蛛网的结构,增强了弹性;从而即增强了弹性,还能够均匀全方位的弹力;通过设置多条同心设置且直径不同的氨纶纤维,进一步增强了弹性;同时,一个蜂窝单元上的涤纶框架线与相邻的蜂窝单元上的涤纶边框连接,方便生产。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氨纶纤维在多条涤纶框架线上沉浮交织连接,并将涤纶框架线在多条氨纶纤维上沉浮交织连接,提高涤纶框架线和氨纶纤维的连接稳定性及联动性,进一步提高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增强弹性,而且还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方便生产和全方位弹力均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时一个蜂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位环,2-涤纶边框,3-涤纶框架线,4-氨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高弹性复合面料,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蜂窝单元,相邻蜂窝单元交叉的位置处连接有定位环1;所述蜂窝单元包括正六边形的涤纶边框2,涤纶边框2内连接有多条涤纶框架线3;涤纶框架线3上连接有多条同心设置且直径不同的氨纶纤维4,氨纶纤维4呈圆形且与多条涤纶框架线3依次连接;所述一个蜂窝单元上的涤纶框架线3与相邻的蜂窝单元上的涤纶边框2连接。

所述一个蜂窝单元上的涤纶框架线3设有3条,相邻两条涤纶框架线3之间的夹角为60°,且3条涤纶框架线3相互交叉连接;所述氨纶纤维4在多条涤纶框架线3上沉浮交织连接;所述涤纶框架线3在多条氨纶纤维4上沉浮交织连接。

生产时,使用涤纶纤维编织成网,并形成蜂窝装网孔(正六边形)即可;其中的涤纶边框2和涤纶框架线3只需要在同一根编织成网用的涤纶纤维上选定不同的位置即可,然后将氨纶纤维4在涤纶框架线3沉浮交织成圈即可,方便生产。受压或收拉时,作用力传动给氨纶纤维4后氨纶纤维4先传递给所有的涤纶框架线3,然后涤纶框架线3再传递给所有的氨纶纤维4进行弹性蓄力,提供良好的弹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