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61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渗透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印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渗透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纺织工业中,人们对于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高,印染过程中染色的步骤是必须的,在采用粘滞性较大的染料时,经常会用渗透机加速染料渗透织物的速度和效率。尤其,在对地毯一类厚度较大的织品,单纯的印染效率很难达到实际的染色需求。因此,给与织品压力、加速染料渗透织品的渗透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印染设备。

但是渗透机经常会接触粘滞性较大的染料,使得施加压力的压辊沾染上较多的染料,并且在清洁方面通常会比较困难,这会极大影响织品的印染质量,目前也出现一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法。

如申请号为CN201520959985.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渗透机刮浆装置。该渗透机刮浆装置包括与渗透压辊抵接的刮刀及其固定装置,可以将沾染在压辊上的染料刮至刮刀上,避免压辊上的染料影响印染效果。

但是这种装置将染料积存在刮刀上,必须在完成整个渗透过程后才能对刮刀进行清理。在对较大的织品进行加工时,染料积存较长时间,染料粘滞度上升,染料积存量大,不仅可能会在后加工部分的质量,也会变得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渗透机,能够有效清理渗透剂的工作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渗透机,包括机架、压辊、承辊、导向辊、导向副辊、带动承辊转动的主驱动器、与压辊抵接的刮刀以及设置在刮刀下方的水槽,压辊、导向辊、导向副辊和承辊分别与机架转动连接,压辊转动时,压辊上的点首先经过刮刀上表面,机架上固接有与刮刀平行的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清理片,清理片与刮刀上表面抵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刮刀清理压辊上的染料时,利用清理片将刮刀上表面的染料刮离,能够快速清理积存在刮刀上的染料,避免染料过多导致染料二次附着到压辊上,从而影响到印染质量。

较佳的,刮刀长度大于压辊母线的长度,滑轨长度大于刮刀长度,清理片的滑动行程长于刮刀长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保证刮刀能够清理整个压辊表面,使清理片能够实现在完整清理整个刮刀表面,并实现将染料刮离刮刀,进一步确保压辊的清洁度。

较佳的,机架上固接有带出水口的出水管,出水口设置在滑轨的两端且出水口高于清理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在清理片脱离刮刀的位置处,用流水冲洗清理片上的染料,使多余染料脱离清理片,进一步确保清清理片的清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刮刀以及压辊的清洁度。

较佳的,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丝杠,清理片上开有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丝杠的正、反旋转带动清理片在滑轨上来回滑动,能有效的实现清理片稳定、匀速的双向运动。

较佳的,清理片靠近压辊的一端固接有朝清理片运动方向弯折的片头。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清理片的片头,将刮离刮刀的染料限定在清理片相对远离压辊的位置。避免清理片刮动染料时,染料受惯性的影响向清理片的两端移动,从而使染料再次沾染在压辊上。

较佳的,刮刀为梯形片状,刮刀表面较长的边与压辊抵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刮刀两端的更便于染料的脱离,减少在挂到边缘堆积染料的可能性。

较佳的,刮刀远离压辊的一端开有贯穿刮刀的漏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刮刀上开有供染料脱离的漏口,避免清理片在刮刀上刮下的染料过多,使得染料从清理片上边缘处溢出。使染料可以在中途脱离刮刀,从而有效的避免染料二次沾染到压辊上。

较佳的,漏口沿清理片运动方向均匀的设有多个。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设有多个漏口进一步增加染料脱离刮刀的位置,进一步避免染料二次沾染到压辊上。

较佳的,漏口的靠上的边缘倒角。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漏口边沿倒角,在漏口边缘形成倾斜的导流面,便于粘滞性较高的染料排出。

较佳的,刮刀靠上的表面倾斜,靠近压辊一端高于远离压辊一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刮刀上存留的染料受重力影响,始终保持一个远离压辊方向的力,尽量减小染料与压辊接触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在染料渗透过程中清理刮刀,实现清理片的来回运动,维持压辊的清洁度,尽量保证染料能够快速头里刮刀和清理片,尽量使染料能够快速的脱离清理片和刮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渗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渗透机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渗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渗透机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渗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立板架;12、横板架;2、压辊;3、承辊;31、主驱动器;4、导向辊;5、导向副辊;6、刮刀;61、漏口;7、清理片;71、片头;72、滑轨;73、丝杠;74、丝杠驱动器;8、水槽; 9、出水管;9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渗透机,如图1所示,包括整体为H型的机架1,机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两个立板架11和固接在两个立板架11之间的横板架12。

结合图2所示,横板架12上方设有圆柱形的承辊3,承辊3两端分别固接有与承辊3同轴的伸出轴,承辊3轴线垂直于立板架11向对的两个平面。两伸出轴分别两个立板架11转动连接。横板架12的一端开有通孔,通孔下方的机架1上固接有主驱动器31,主驱动器3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承辊3的轴线平行。电机通过穿过通孔且分别与电机输出端和承辊3带连接的皮带驱动承辊3转动。

承辊3的两侧分别设有均为圆柱形的导向辊4和导向副辊5,导向辊4和导向副辊5的轴线均与承辊3轴线平行,导向辊4和导向副辊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架11转动连接。导向辊4设置的一侧,承辊3圆周面上的点随承辊3转动向上运动。

承辊3的正上方设有圆柱形的压辊2,压辊2轴线与承辊3轴线平行,压辊2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与压辊2同轴的转轴,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立板架11转动连接。压辊2与承辊3之间设有供织品穿过的缝隙。

压辊2靠近导向辊4的一侧设有矩形片状的刮刀6,刮刀6的长度方向与压辊2轴线方向一致,刮刀6的两端分别固接在立板架11上,刮刀6的长度不小于压辊2母线的长度。刮刀6表面积较大的面与地面平行设置,刮刀6靠近轧辊的一端靠下的边缘倒角。刮刀6靠上表面靠近压辊2的边缘与压辊2抵接。

刮刀6的上方设有呈细圆杆状的滑轨72,滑轨72的轴线与压辊2轴线平行,滑轨7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立板架11上。滑轨72长度大于压辊2母线长度。

滑轨72上方设有丝杠73,丝杠7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架11转动连接。远离主驱动器31的立板架11上丝杠73连接处开有通孔,丝杠73伸出所述立板架11,立板架11远离压辊2的面上固接有支撑台,支撑台上固接有丝杠73驱动器连接,丝杠73驱动器为电机,丝杠73与电机输出端固接。

刮刀6上抵接有矩形清理片7,清理片7上开有一个为光孔的滑孔和一个螺纹孔,滑轨72穿过滑孔与清理片7滑动连接,丝杠73穿过螺纹孔为清理片7螺纹连接。清理片7的下表面与刮刀6上表面抵接。

刮刀6的正下方设有矩形长槽状的水槽8,水槽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板架11上。清理片7的运动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水槽8内部范围内。

滑轨72的两端固接有出水管 9,出水管 9连通自来水,出水管 9的出水口91对准清理片7移动到滑轨72端部时的位置。出水管 9中流出的水进入水槽8内。

将需要进行染料渗透加工的织品由导向辊4一端送入承辊3与压辊2之间。织品印染一侧朝上随承辊3转动向远离导向辊4的方向运动,与织品上表面紧密接触的一端的压辊2随之转动。导向辊4和导向副辊5均与织品下表面接触并随织品运动转动。压辊2对织品施加压力,并转动改变压辊2与织品位置。压辊2上沾染的染料随压辊2转动至与刮刀6接触位置,染料被刮刀6从压辊2表面刮离。与刮刀6上表面抵接的清理片7在丝杠73转动的带动下沿滑轨72运动,将染料刮至刮刀6的一端并剥离,染料落入水槽8内。清理片7移动至滑轨72端部由从出水口91流出的水冲洗后,丝杠73反转,清理片7沿相反方向运动。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整张织品的渗透工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刮刀6上表面呈倾斜设置,靠近压辊2的一端较高。

刮刀6远离压辊2的一端较窄,使刮刀6的上表面呈梯形。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刮刀6远离压辊2的一端的边沿上开有多个贯穿刮刀6的漏口61,漏口61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与刮刀6的边缘平齐。漏口61的靠上的边缘倒角,使在漏口61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便于粘滞性较高的染料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