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仿麻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44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针织仿麻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仿麻面料,属于层状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因其透气性好而著称,然而,针织密度过低,牢度不佳,针织密度过高,会增加针织物的克重,前者会影响织物的保型性和牢度,后者则会影响透气性甚至美观性和穿着的舒适度。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针织物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气性好、牢度高的针织仿麻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针织仿麻面料,由基层以及设置于基层上的若干个竹节区构成,所述的竹节区沿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均匀设置,每个竹节区由节一、节二、节三和节四构成,节一与节二错位(即节一沿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同时发生位移形成节二,下同)设置,节三与节四错位(即节三沿纵向和横向两个同时发生位移形成节四,下同)设置;节一位于节三上方,节二位于节四上方。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节一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节条构成;节三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节条构成,避免因节一、节三较短所引起的骨节效果不显著。

所述的节一与节三长度相同,且均较节二、节四短。更优选的,所述的节一与节三长度相同,节二与节四长度相同。节一、节二、节三与节四的这种设置有利于麻质感中骨节的形成。

所述的节一的顶端与节二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上,节三的底端与节四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上,且节一的底端与节三的顶端之间有间隙。确保骨节仿麻效果显著的同时,也确保面料整体的拉伸强度。

所述的竹节区突出在基层表面上方,突出在基层表面的竹节区可使骨节效果更加显著,仿麻效果明显,并实现麻质感纹理的纵向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的线圈编织图。

其中标号:1. 基层;2. 竹节区;21. 节一;22. 节二;23. 节三;231. 节条一;232. 节条二;24. 节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针织仿麻面料,结合图1、图2,由基层1以及设置于基层1上的若干个竹节区2构成,竹节区2沿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均匀设置,每个竹节区2由节一21、节二22、节三23和节四24构成,节一21与节二22错位(即节一21沿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同时发生位移形成节二22)设置,节三23与节四24错位(即节三23沿纵向和横向两个同时发生位移形成节四24)设置;节一21位于节三23上方,节二22位于节四24上方。其中,节一21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节条构成;节三23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节条,即图2中的节条一231和节条二232构成,节一21与节三23长度相同,且均较节二22、节四24短,且节一21与节三23长度相同,节二22与节四24长度相同;节一21、节二22、节三23与节四24的这种设置有利于麻质感中骨节的形成,并可避免因节一21、节三23较短所引起的骨节效果不显著;节一21的顶端与节二22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上,节三23的底端与节四24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上,且节一21的底端与节三23的顶端之间有间隙;竹节区2突出在基层1表面上方。

采用本申请图3所示编制方式所形成的这种结构,突出在基层1表面的竹节区2可使骨节效果更加显著,仿麻效果明显,并实现麻质感纹理的纵向成型,在确保骨节仿麻效果显著的同时,也确保面料整体的拉伸强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