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687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



背景技术:

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其外桶往往会出现偏心量过大,容易撞击洗衣机外壳而引发危险;在洗涤过程中特别是甩干过程由于内桶正处于高速运转过程中,如此时打开洗衣机门盖时,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因此,现有的洗衣机上一般均安装有安全开关,以防止危险的发生。

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589635U公开的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其用于在洗衣机门盖打开时断开电源的曲臂杠杆采用的是一种上下导向滑动的方式接通或断开电源,也即在曲臂杠杆上设置两个第二导向件,该第二导向件设置在一竖向设置的长条孔内,并在曲臂杠杆的中空腔中设置一个弹簧用于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也按竖向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洗衣机门板盖上时,曲臂杠杆除了要旋转一定角度导通触点外,,还会有一个沿长条孔的向下滑动的过程,这两种复合的运动方式在洗衣机门盖盖上的瞬间很容易发生卡死的现象,进而使触点不能够导通,也即无法进行洗涤或脱水作业。

另外,现有的洗衣机安全的开关的用于在洗衣机内桶摆幅过大时断开电源的摆杆一般仅设计成杆状结构,在摆杆上供洗衣机内桶撞击的一面设计呈平面结构,而洗衣机内桶在洗涤过程中若摆幅过大,其一方面会对摆杆施加一个径向晃动的撞击力,另一方面则会对摆杆施加一个沿切线方向的冲击力,这两个力的作用电均在撞击点处,而撞击点距离摆杆的铰接点有一定的距离,又会对摆杆施加一个复合力矩,使摆杆过早损坏,因此,现有洗衣机安全开关大部分采用钣金结构,以增强摆杆的强度。而钣金结构的摆杆在受到大力撞击时,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很难恢复原始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再者钣金结构复杂,组装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笨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洗衣机安全开关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本洗衣机安全开关至少能够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能够有效防止洗衣机门盖关闭时因曲臂杠杆卡死而致使上下弹片的触点不能接触的问题,二是能够有效解决洗衣机内筒在晃动幅度过大时对摆杆冲击力过大,容易损坏摆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其包括盒式基座,所述盒式基座内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盒式基座分别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可上下接触或分离,所述盒式基座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盒式基座的型腔封闭;所述盒式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抬杆,所述抬杆铰接在所述盒式基座上,所述抬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型腔内的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下方,所述抬杆的位于所述型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弹簧片向上顶起的抬杆抵触部,所述抬杆的延伸出所述盒式基座的一端基本呈Z字形结构,所述抬杆的中部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上套设有用于将所述抬杆复位至断电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盒式基座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驱动所述抬杆转动至所述第一弹簧片与所述第二弹簧片分离;所述盒式基座的下方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向上顶升所述第一弹簧片以使所述第一弹簧片与所述第二弹簧片分离的摆杆抵触部,所述摆杆的下端垂直向下延伸,所述摆杆的铰接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摆杆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摆杆的位于其铰接轴以下的部分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板,若干个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呈夹角设置,以将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的夹层间隔成若干个侧视为三角形的型腔,每一个所述加强筋板均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加强筋板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摆杆的位于其铰接轴下方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光轴,所述光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光轴的下端设置有限制所述光轴向下运动的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光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光轴相互间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光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滚筒,每一个所述滚筒均独自转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从所述光轴的下端旋入,所述限位螺钉的螺钉头与所述滚筒相对的一侧为光滑平面,所述光滑平面抵在所述滚筒的下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光轴与所述摆杆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滚筒为塑料本体滚筒或金属本体滚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均为圆柱形单螺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上的抬杆基本呈Z字形结构,考虑到弧弯部分的结构,抬杆整体上基本呈S型结构,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抬杆中部的弯折底部的定位凸起上,其上端抵触在盒式基座上的定位凸起上,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复位弹簧的自由延伸长度,进而使第一复位弹簧被弹性限定在盒式基座和抬杆之间,而抬杆由于设计成Z型或S型结构,其铰接轴的轴向沿抬杆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其只能沿一个自由度进行转动,避免了卡死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开关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的摆杆设计成光轴与滚筒的配合关系,当洗衣机内桶沿径向晃动时撞击在滚筒上,滚筒一方面带动摆杆沿洗衣机内桶的径向向外运动,同时滚筒在洗衣机内桶切向力的作用下自行转动,以克服洗衣机内桶对摆杆的切向冲击力,这种结构设计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洗衣机内桶的切向冲击力随滚筒的转动化解掉,有效降低了摆杆受到的切向冲击力的作用,因此能够大大降低摆杆受到的力的作用,延长了摆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摆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的盒式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的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的盒式基座处的各部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安全开关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摆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盒式基座;10-型腔;2-第一弹簧片;3-第二弹簧片;4-盖板,5-抬杆;51-抬杆抵触部;52-定位凸起;53-第一复位弹簧;54,62-铰接轴;6-摆杆;60-第二复位弹簧;61-摆杆抵触部;63-前面板;64-后面板;65-加强筋板;66-光轴;67-滚筒;68-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7,一种洗衣机安全开关,其包括盒式基座1,所述盒式基座1内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弹簧片3和第二弹簧片3,所述第一弹簧片3和所述第二弹簧片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盒式基座1分别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片3和所述第二弹簧片3的另一端可上下接触或分离,所述盒式基座1上端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将所述盒式基座1的型腔10封闭,所述第一弹簧片3和所述第二弹簧片3在穿过所述盒式基座本体的壁面处固定;所述盒式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抬杆5,所述抬杆5铰接在所述盒式基座1上,所述抬杆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型腔10内的所述第二弹簧片3的下方,所述抬杆5的位于所述型腔10内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弹簧片3向上顶起的抬杆抵触部51,所述抬杆5的延伸出所述盒式基座1的一端基本呈Z字形结构,所述抬杆5的中部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52,所述定位凸起52上套设有用于将所述抬杆5复位至断电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53,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3的上端抵在所述盒式基座1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3驱动所述抬杆5转动至所述第一弹簧片3与所述第二弹簧片3分离;当盖上洗衣机门盖时,抬杆5的最外端被向上抬起,同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53,使第一复位弹簧53蓄能,抬杆5位于型腔内的一端端部上的抬杆抵触部51从下向上抵触第二弹簧片3,使第二弹簧片向上与第一弹簧片接触,进而导通电路;当洗衣机门盖被打开时,在第一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抬杆5绕其铰接轴反向转动,抬杆抵触部51的水平高度随之降低,第二弹簧片3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下复位并与第一弹簧片3分离,进而断开电路。由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抬杆5基本呈Z字形结构,考虑到弧弯部分的结构,所述抬杆5也基本呈S型结构,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抬杆5中部的弯折底部的定位凸起52上,其上端抵触在盒式基座1上的定位凸起上,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复位弹簧的自由延伸长度,进而使第一复位弹簧被弹性限定在盒式基座和抬杆之间,而抬杆由于设计成Z型或S型结构,其铰接轴的轴向沿抬杆的宽度方向设置,参见图6,这样其只能沿一个自由度进行转动,进而避免了卡死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开关的工作稳定性。所述盒式基座1的下方铰接有摆杆6,所述摆杆6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向上顶升所述第一弹簧片12以使所述第一弹簧片3与所述第二弹簧片3分离的摆杆抵触部61,所述摆杆6的下端垂直向下延伸,所述摆杆6的铰接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摆杆6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60。在洗涤或脱水过程中,一旦内桶的径向晃动过大并冲击摆杆6的铰接轴以下部分时,摆杆6会随之沿其铰接轴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而摆杆6上端的摆杆抵触部61则会随之转动并向上顶升第一弹簧片3,使第一弹簧片3与第二弹簧片3分离,进而引发洗衣机断电停机,以避免内桶晃动幅度过大损坏洗衣机机体,当第一然簧片11与第二弹簧片3分离断电后,洗衣机的控制器将电路断开,进而避免摆杆6复位后第一弹簧片与第二弹簧片接触再次导通电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杆6的位于其铰接轴62以下的部分包括前面板63和后面板64,所述前面板63与所述后面板64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前面板63与所述后面板6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板65,若干个所述加强筋板65与所述前面板63和所述后面64板呈夹角设置,以将所述前面板63与所述后面板64之间的夹层间隔成若干个侧视(参见图3)为三角形的型腔,每一个所述加强筋板65均与所述前面板63和所述后面板64固定连接。这种结构设置方式在保证摆杆65具有一定的防撞击强度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其前后板之间的间隔具有一定吸能作用,能够防止摆杆被撞击变形,并能减轻摆杆自身的重量。所述前面板63、所述后面板64、所述加强筋板65一体注塑成型,以进一步降低摆杆的重量,提高摆杆的塑性,克服传统金属摆杆撞击后难以自行复位的问题。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3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0均为圆柱形单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弹簧53和所述第二弹簧60的两端对应的部件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结构与定位凸起52一致),该定位凸起插入到圆柱形单螺旋弹簧的端部中空腔内,以限位固定,圆柱形单螺旋弹簧在压缩时具有一定的径向自由度,因此能够预防卡死现象。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公开技术的基础上,摆杆6还可以设置成以下结构形态:

参见图8-9,所述摆杆6的位于其铰接轴62下方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光轴66,所述光轴66上套设有滚筒67,所述光轴66的下端设置有限制所述光轴66向下运动的限位部68。洗衣机内桶沿径向晃动时撞击在滚筒67上,滚筒67一方面带动摆杆沿洗衣机内桶的径向向外运动,同时滚筒67在洗衣机内桶切向力的作用下自行转动,以克服洗衣机内桶对摆杆的切向冲击力,这种结构设计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洗衣机内桶的切向冲击力随滚筒的转动化解掉,有效降低了摆杆受到的切向冲击力的作用,因此能够大大降低摆杆受到的力的作用,延长了摆杆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滚筒67对洗衣机内桶切向力的化解作用,所述光轴6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光轴66相互间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光轴66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滚筒67,每一个所述滚筒67均独自转动。设置两个平行间隔的能够各自独立转动的滚筒,能够扩对大洗衣机的撞击面,降低冲击点处的冲击力度,同时也便于每一个滚筒自行调整适应洗衣机内桶对每一个滚动的驱转速度,以进一步转化切向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68为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从所述光轴的下端旋入,所述限位螺钉的螺钉头与所述滚筒相对的一侧为光滑平面,所述光滑平面抵在所述滚筒67的下端面上,以便于滚筒67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轴66与所述摆杆6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滚筒67为塑料本体滚筒或金属本体滚筒。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