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仿麻面料。
背景技术: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服装性能的要求也更多样性。新颖的外观设计、舒适的手感触感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麻纤维面料因独特的外观及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有部分化纤仿麻产品,然而化纤产品的亲肤性远不如天然纤维,故该类产品的市场度并不高。因此,采用天然纤维,开发出具有麻纤维面料的外观和舒适手感的产品将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
为解决化纤仿麻产品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面料的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兼具麻纤维外观和良好舒适性的仿麻面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麻面料,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一纬纱、第二纬纱通过一上一下平纹组织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多段的平直纤维束以及多段呈环形凸起的竹节纤维束;所述第一纬纱包括多段呈齿条状的弹性纤维束和多段呈环形凸起的弹性竹节纤维束。
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第一经纱的多段平直纤维束为随机长度,第一经纱的多段环形凸起为随机长度和宽度。
所述第一纬纱的多段齿条状弹性纤维束为随机长度,所述第一纬纱的多段环形凸起为随机长度和宽度。
所述交织结构在面料的正反表层形成细微凸条层,面料的中间层为均匀的紧实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麻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沉浮交织而成,即采用平纹组织结构;面料正反表层为随机出现的细微凸条层,中间层为均匀的紧实层,表层随机出现的细微凸条层,类似于麻布面料上的条形斑纹,紧实层类似麻布面料的手感。
2、为实现面料表层的细微凸条层更近似麻布条形斑纹效果,经向的结构设计为包括多段随机长度的平直纤维束以及多段随机环形凸起的竹节纤维束。从纱线纵截面方向看,形成高低不等的竹节。织成面料后,经光照反射的不同,形成深浅不同的条形斑纹,几乎与麻布条形斑纹效果一致。纬向除了现面料表层的细微凸条层更近似麻布条形斑纹效果外,还需要赋予纬向弹力。所述纬向的结构设计为包括多段呈齿条状的随机长度弹性纤维束和多段随机环形凸起的弹性竹节纤维束。该结构的设计使面料在视觉效果上具有麻面料外观,并且面料的整体手感柔软舒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仿麻面料完美的解决了面料外观和舒适手感的统一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经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纬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经纱;2、第二经纱;3、第一纬纱;4、第二纬纱;1-1、平直纤维束; 1-2、竹节纤维束; 3-1、弹性纤维束; 3-2、弹性竹节纤维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麻面料,由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和第一纬纱3、第二纬纱4通过一上一下平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的正反表层为随机出现的细微凸条层,中间层为均匀的紧实层,表层随机出现的细微凸条层,类似于麻布面料上的条形斑纹,紧实层类似麻布面料的手感。
所述的第一经纱1为16S纯棉竹节纱,第二经纱2为1S气流纺纯棉纱,第一纬纱3为15S弹力纯棉竹节纱,第二纬纱4为21S气流纺纯棉弹力纱。所述第一经纱1与第二经纱2的排列比例为随机变化,所述第一纬纱3与第二纬纱4排列比设置为2:1。
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经纱1包括多段随机长度的平直纤维束1-1以及多段随机环形凸起的竹节纤维束1-2;所述第一纬纱3包括多段随机长度呈齿条状的弹性纤维束3-1和多段随机环形凸起的弹性竹节纤维束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