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92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



背景技术:

轧染装置主要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的染液,使染料均匀地分布在织物上,是纺织行业中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工具。在现有的轧染装置中,面料在输送过程中都会附着一些尘埃,在轧染的过程中尘埃和染液混在一起,影响面料轧染的效果,还造成了染液的浪费,同时造成环保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它能够对面料进行除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浸染的染液槽,在染液槽一端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能将面料输送到染液槽内的进料装置,在染液槽另一端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能将面料输送出去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料装置和染液槽之间还设置有能将面料上的灰尘除去的除尘结构,所述的除尘结构包括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平行设置,上除尘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下除尘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升降板上,所述的升降板通过升降定位结构连接在机架上,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两者之间具有供面料 通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的染液槽和出料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上轧辊和下轧辊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上轧辊和下轧辊平行设置,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二通道。

本改进的轧染装置工作原理如下,面料通过进料装置输送到染液槽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通道,会依次经过平行设置的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是采用多层有粘性涂层的薄膜构成,因此,能将面料上的灰尘除去,对面料起到除尘的作用,且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的设置,提高了面料除尘效果,使得扎染效果更佳;经过除尘后的面料输送到染液槽内,与浸染缸里面的染液进行接触染色,再经过上轧辊和下轧辊对面料进行轧压,将染液挤入面料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的染液,使染料均匀地分布在面料上;当第一通道过小,导致面料无法通过时,则可以通过调节升降定位结构控制升降板,带动升降板升降,调整第一通道大小。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的升降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升降板的一端上,所述的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升降板的另一端上。当需要调节第一通道间隙的时候,开启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控制升降板进行升降,同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也伸缩,提高了升降板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的上除尘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驱动电机结构简单,调整容易,带动上除尘辊转动效率高。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上除尘辊中部穿设并固定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连接轴另一端设 置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外设置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外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一连接轴端部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轴端部相连接,第一减速器可以用来减小速度,增大扭矩,同时降低负载。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下除尘辊中部穿设并固定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承,第二连接轴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轴承,第三轴承设置在第三轴承座内,第四轴承设置在第四轴承座内,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均固定在机架上。第二连接轴用于支撑并带动下除尘辊转动,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可以让第二连接轴正常转动,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则分别用来支撑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且保持平衡。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上进料辊筒和下进料辊筒,上进料辊筒和下进料辊筒平行设置,上进料辊筒和下进料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进料辊筒和下进料辊筒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三通道。面料通过第三通道由上进料辊筒和下进料辊筒进行输送,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上出料辊筒和下出料辊筒,上出料辊筒和下出料辊筒平行设置,上出料辊筒和下出料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出料辊筒和下出料辊筒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四通道。面料轧染之后通过第四通道由上出料辊筒和下出料辊筒进行输送,提高了稳定性。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染液槽内还设置有辅助上辊筒和辅助下辊筒,辅助上辊筒和辅助下辊筒平行设置,辅助上辊筒和辅助下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染液槽内, 所述辅助上辊筒和辅助下辊筒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五通道。面料通过辅助上辊筒和辅助下辊筒在染料槽内完成浸染。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染液槽还与一能对其内补充染液的补液机构相连接,补液机构包括水位感应仪、阀门、输液管和原液灌,水位感应仪位于染液槽内,原液灌位于染液槽一侧,输液管连接原液灌和染液槽,输液管内设有阀门。水位感应仪用于感应染液槽内染液的高度,当水位感应仪感应到染料槽内的染液低于预定高度时,控制阀门打开使原液灌内的染液通过输液管进入到染液槽;当水位感应仪感应到染料槽内的染液达到预定高度时,关闭阀门。

在上述的轧染装置中,所述升降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升降板中部开设有条形的通孔。不锈钢材料可以防止升降板生锈,从而导致面料受到污染;开设通孔可以节约材料,有效的降低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的轧染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面料在进入染料槽前通过上除尘辊和下除尘辊进行除尘,提高了面料的轧染效果,促进了染液的保护,降低了对染液的浪费,同时减少染液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补液机构可以对染液槽自动补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染液槽;3、上除尘辊;4、下除尘辊;5、升降板;6、上轧辊;7、下轧辊;8、第一气缸;81、第一气缸的缸体;82、第一气缸的活塞杆;9、第二气缸;91、第二气缸的缸 体;92、第二气缸的活塞杆;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一连接轴;12、第一轴承;121、第一轴承座;13、第二轴承;131、第二轴承座;14、第一减速器;15、第二连接轴;16、第三轴承;161、第三轴承座;17、第四轴承;171、第四轴承座;18、上进料辊筒;19、下进料辊筒;20、上出料辊筒;21、下出料辊筒;22、辅助上辊筒;23、辅助下辊筒;24、水位感应仪;25、阀门;26、输液管;27、原液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轧染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浸染的染液槽2,在染液槽2一端的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能将面料输送到染液槽2内的进料装置,在染液槽2另一端的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能将面料输送出去的出料装置,在进料装置和染液槽之间还设置有能将面料上的灰尘除去的除尘结构,除尘结构包括上除尘辊3和下除尘辊4,上除尘辊3和下除尘辊4平行设置,上除尘辊3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1上,下除尘辊4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升降板5上,升降板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在升降板5中部开设有条形的通孔,升降板5通过升降定位结构连接在机架1上,上除尘辊3和下除尘辊4两者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一通道;染液槽2和出料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上轧辊6和下轧辊7,上轧辊6和下轧辊7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1上,上轧辊6和下轧辊7平行设置,上轧辊6和下轧辊7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二通道。

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9,第一气缸的缸体81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82 竖直向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82端部固定在升降板5的一端上,第二气缸的缸体91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92竖直向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92端部固定在升降板5的另一端上。当需要调节第一通道间隙的时候,开启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9,通过第一气缸的活塞杆82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92控制升降板5进行升降,同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82伸缩、第二气缸的活塞杆92也伸缩,提高了升降板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上除尘辊3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0驱动其转动。驱动电机10结构简单,调整容易,带动上除尘辊3转动效率高。

如图1和图2所示,上除尘辊3中部穿设并固定有第一连接轴11,第一连接轴11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12,第一连接轴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13,第一轴承12外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1,第二轴承13外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31,第一轴承座121和第二轴承座131均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连接轴11端部通过第一减速器14与第一驱动电机10相连接,下除尘辊4中部穿设并固定有第二连接轴15,第二连接轴15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承16,第二连接轴15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轴承17,第三轴承16设置在第三轴承座161内,第四轴承17设置在第四轴承座171内,第三轴承座161和第四轴承座171均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器14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减速器14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轴11端部相连接,第一减速器14可以用来减小速度,增大扭矩,同时降低负载;第二连接轴15用于支撑并带动下除尘辊4转动,第三轴承16和第四轴承17可以让第二连接轴15正常转动,第三轴承座161和第四轴承座171则分别用来支撑第三轴承16和第四轴承17,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且保持平衡。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料装置包括上进料辊筒18和下进料辊筒19,上进料辊筒18和下进料辊筒19平行设置,上进料 辊筒18和下进料辊筒19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1上,上进料辊筒18和下进料辊筒19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三通道。面料通过第三通道由上进料辊筒18和下进料辊筒19进行输送,更加稳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出料装置包括上出料辊筒20和下出料辊筒21,上出料辊筒20和下出料辊筒21平行设置,上出料辊筒20和下出料辊筒21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1上,上出料辊筒20和下出料辊筒21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四通道。面料轧染之后通过第四通道由上出料辊筒20和下出料辊筒21进行输送,提高了稳定性。

如图1所示,染液槽2内还设置有辅助上辊筒22和辅助下辊筒23,辅助上辊筒22和辅助下辊筒23平行设置,辅助上辊筒22和辅助下辊筒23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染液槽2内,辅助上辊筒22和辅助下辊筒23之间设置有供面料通过的第五通道,染液槽2还与一能对其内补充染液的补液机构相连接,补液机构包括水位感应仪24、阀门25、输液管26和原液灌27,水位感应仪24位于染液槽2内,原液灌27位于染液槽2一侧,输液管26连接原液灌27和染液槽2,输液管26内设有阀门25。面料通过辅助上辊筒22和辅助下辊筒23在染料槽2内完成浸染;水位感应仪24用于感应染液槽2内染液的高度,当水位感应仪24感应到染料槽2内的染液低于预定高度时,控制阀门25打开使原液灌27内的染液通过输液管26进入到染液槽2;当水位感应仪24感应到染料槽2内的染液达到预定高度时,关闭阀门25。

本改进的轧染装置,面料首先进入到第三通道,由上进料辊18和下进料辊19进行输送,上进料辊18和下进料辊19在将面料输送到染液槽2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通道,同时依次经过组成第一通道的上除尘辊3和下除尘辊4,上除尘辊3和下除尘辊4 能够对面料起到除尘的作用,提高了面料除尘效果,且下除尘辊4位于升降板5上,升降板5通过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9带动其升降,以此来调整第一通道大小,接着面料通过上辅助辊22和下辅助辊23进入到染料槽2进行浸染,再由上轧辊6和下轧辊7进行轧染,最后经过上出料辊20和下出料辊21结束轧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架1、染液槽2、上除尘辊3、下除尘辊4、升降板5、上轧辊6、下轧辊7、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的缸体81、第一气缸的活塞杆82、第二气缸9、第二气缸的缸体91、第二气缸的活塞杆92、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连接轴11、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座121、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座131、第一减速器14、第二连接轴15、第三轴承16、第三轴承座161、第四轴承17、第四轴承座171、上进料辊筒18、下进料辊筒19、上出料辊筒20、下出料辊筒21、辅助上辊筒22、辅助下辊筒23、水位感应仪24、阀门25、输液管26、原液灌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