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羊绒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57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花羊绒针织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印花羊绒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近些年,消费者对羊绒针织品的消费需求从传统意义上的保暖逐渐向时尚化、功能化转变,羊绒针织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现有的印花羊绒针织面料难以分辨出正反面,给穿着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另一个,现有技术的印花羊绒针织面料蓬松感较差,进而使采用印花羊绒针织面料生产的成品的手感较差,严重影响了穿着者穿着的舒适度;上述不足严重影响了印花羊绒针织面料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明显的正、反面,给穿着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蓬松感较好,从而使采用此种面料生产的成品的手感较好,提高了穿着者的穿着的舒适度的印花羊绒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明显的正、反面,给穿着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蓬松感较好,从而使采用此种面料生产的成品的手感较好,提高了穿着者的穿着的舒适度的印花羊绒针织面料。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印花羊绒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编织层和反面编织层,所述正面编织层包括若干条正面编织单元,每一条正面编织单元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组成,多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依次相连组成一正面编织单元,每一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均由正面圈部和正面开口部组成,上下相邻的两个正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正面编织单元的正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正面编织单元的正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

所述反面编织层包括若干条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和第二反面编织单元,第一反面编织单元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组成,相邻的两个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之间设有第一浮线,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均由第一反面圈部、第一反面中间部和第一反面开口部组成,所述第一反面中间部设置在第一反面圈部与第一反面开口部之间,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反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一反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一反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

第二反面编织单元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组成,相邻的两个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之间设有第二浮线,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均由第二反面圈部、第二反面中间部和第二反面开口部组成,所述第二反面中间部设置在第二反面圈部与第二反面开口部之间,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反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二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二反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第二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二反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所述第一浮线压接在第二反面中间部上,所述第二浮线压接在第一反面中间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正面编织层和反面编织层,具有明显的正、反面,给穿着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蓬松感较好,从而使采用此种面料生产的成品的手感较好,提高了穿着者的穿着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印花羊绒针织面料,包括正面编织层 100和反面编织层200。

正面编织层100包括若干条正面编织单元110,每一条正面编织单元110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组成111,多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111 依次相连组成一正面编织单元,每一个羊绒平针编织单元111均由正面圈部111a 和正面开口部111b组成,上下相邻的两个正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正面编织单元的正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正面编织单元的正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

反面编织层200包括若干条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210和第二反面编织单元220。

第一反面编织单元210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组成211,相邻的两个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211之间设有第一浮线212,第一羊绒浮线编织单元211均由第一反面圈部211a、第一反面中间部211b和第一反面开口部211c组成,第一反面中间部211b设置在第一反面圈部211a与第一反面开口部211c之间,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反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一反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第一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一反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

第二反面编织单元220均由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组成221,相邻的两个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221之间设有第二浮线222,第二羊绒浮线编织单元221均由第二反面圈部221a、第二反面中间部221b和第二反面开口部221c组成,第二反面中间部221b设置在第二反面圈部221c与第二反面开口部221c之间,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反面编织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二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二反面圈部串套在设置在上侧的第二反面编织单元的第二反面开口部上形成两个节点,第一浮线压接212在第二反面中间部221b上,第二浮线222压接在第一反面中间部211b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正面编织层和反面编织层,具有明显的正、反面,给穿着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蓬松感较好,从而使采用此种面料生产的成品的手感较好,提高了穿着者的穿着的舒适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