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68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



背景技术:

过滤棉是空气净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过滤棉的生产流程一般都依次为以下步骤:打折、切开、超声、整形、上胶边、切边和包装。其中的上胶边步骤是把胶边粘贴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从而使得过滤棉具有稳固的结构。现有的上胶边的处理过程是,工人手动地在胶边之上涂抹胶水,接着趁着胶水没有凝固的时候把胶边粘在过滤棉的边缘。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工人手动地涂抹胶水,并且需要在短时间之内把胶边粘在过滤棉的边缘,不仅处理速度很慢,并且容易出现粘贴不及时而导致胶水凝固的情况,此时需要再次涂抹胶水,不仅浪费胶水,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并且多次涂抹胶水的胶边容易导致粘贴不平衡,从而会导致胶边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能够保证上胶边的高效处理,不会出现粘贴不及时而导致粘胶凝固的情况,并且不会出现重复涂抹粘胶而导致粘贴不平衡从而容易出现胶边脱落的情况。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预先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靠近过滤棉的边缘;

B、利用热风枪对粘胶层进行加热,并使得粘胶层熔化;

C、粘胶层熔化时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

进一步,步骤A中制作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1、在胶边之上涂抹一层粘胶,并等待粘胶凝固,形成粘胶层;

A2、把具有粘胶层的胶边以卷筒的形式储备起来以备使用。

进一步,步骤C中,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上之后,对粘胶进行冷却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把预先设置有粘胶的胶边取出并靠近过滤棉的边缘,接着利用专用的热风枪对粘胶进行加热,当粘胶熔化时把胶边粘在过滤棉的边缘,从而实现上胶边的处理,能够保证上胶边的高效处理,不会出现粘贴不及时而导致粘胶凝固的情况,并且不会出现重复涂抹粘胶而导致粘贴不平衡从而容易出现胶边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制作具有粘胶层的胶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过滤棉的上胶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预先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靠近过滤棉的边缘;

B、利用热风枪对粘胶层进行加热,并使得粘胶层熔化;

C、粘胶层熔化时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

参照图1,在进行上胶边处理之前首先在胶边之上设置一层粘胶层,并且把具有粘胶层的胶边以卷筒的形式储备起来以备使用,当进行上胶边处理时,首先把预先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取出并靠近过滤棉的边缘,接着利用专用的热风枪对粘胶层进行加热,该专用的热风枪只对粘胶层起作用,因此粘胶层在热风枪的作用下熔化时,胶边和过滤棉均不会受到热风枪的影响而导致损坏的情况,当粘胶层熔化时,由于胶边距离过滤棉的边缘十分接近,因此能够在粘胶层熔化时顺势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从而实现上胶边的处理。这种上胶边的处理工艺,能够保证上胶边的高效处理,不会出现粘贴不及时而导致粘胶凝固的情况,并且不会出现重复涂抹粘胶而导致粘贴不平衡从而容易出现胶边脱落的情况。

其中,参照图2,步骤A中制作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1、在胶边之上涂抹一层粘胶,并等待粘胶凝固,形成粘胶层;

A2、把具有粘胶层的胶边以卷筒的形式储备起来以备使用。

参照图2,为了提高上胶边的处理效率,可以预先准备具有粘胶层的胶边,在胶边之上涂抹一层粘胶并使其凝固形成粘胶层,此时,由于固体状态下的粘胶层不具有粘性,因此能够把设置有粘胶层的胶边以卷筒的形式储备起来,从而能够以备使用。当需要进行上胶边处理时,可以直接把胶边从卷筒中取出,当需要把胶边粘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时,可以对粘胶层进行加热熔化,当粘胶层熔化时,粘胶会产生粘性,因此能够使得胶边被粘合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

此外,在步骤C中,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上之后,对粘胶进行冷却处理。被熔化的粘胶层具有一定的粘性,但这种粘性并不足以把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而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因此,把胶边粘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后,对粘胶进行冷却处理,使得粘胶凝固成固体,由于胶边粘紧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时,一部分的粘胶会渗透进过滤棉之中,并且该渗透进过滤棉之中的粘胶仍然与胶边粘合在一起,因此,当对粘胶进行冷却处理时,处于胶边之上的粘胶和渗透进过滤棉之中的粘胶均会被凝固成固体,因此,胶边能够紧紧粘合在过滤棉的边缘之上,完成了过滤棉的上胶边处理,并且胶边不会出现粘贴不平衡或粘贴不稳而容易出现胶边脱落的情况。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