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77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抗菌面料是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夏季穿着舒适健康的要求,很多面料都要求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功能,同时安全性、稳定性良好,对皮肤无伤害,具有舒适感,以及功能持久性、耐洗和耐烫性等都具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具有抗菌性能好、抑臭、异味吸附能力强、凉感性好等功能,适用于家纺、服装、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其采用纳米银抗菌纱与冰棉纱交织而成的双面组织结构,所述纳米银抗菌纱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纤维混纺而成:纳米银纤维8-12份、竹炭纤维20-25份、竹纤维20-25份、莫代尔纤维30-45份。

进一步的,所述冰棉纱为精梳纱且克重为16.9tex,捻度超过2200捻/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银抗菌纱为精梳纱且克重为16.9tex。

进一步的,所述针织面料中的所述冰棉纱采用S捻与Z捻的搭配方式来平衡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冰棉纱是瑞士SPOERRY公司生产的ICE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针织面料经过以下加工方法制造而成:

1)编织工艺,其包括设计组织结构、织针排列方式、三角排列图、编织图,确定穿纱方式,最后编织成坯布;

2)染整工艺,其包括前处理、染色以及定型,所述定型过程中添加有凉感助剂。

进一步的,在编织成坯布前,所述冰棉纱需要进行两次蒸洗。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处理过程中,将所述坯布分别依次经过氧漂、一次酸洗以及水洗工艺处理;所述前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溶液pH控制在9~10。

进一步的,在所述染色过程中,将经过所述前处理后的坯布依次进行酵素洗工艺和二次酸洗工艺,所述酵素洗工艺中使用的溶液中含有分散染料2.0%(owf)、分散均染剂1.0g/L、活性染料1.5%(owf)、紫外线吸收剂2.0%(owf)、吸湿排汗柔软剂1.5g/L、Na2SO420g/L、Na2CO310g/L,温度为65℃,时间为60min。

进一步的,所述凉感助剂为冰感硅油柔软剂或者木糖醇微胶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及其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上开发了一款抗菌效果理想、且具有抑臭、吸收异味、凉感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性面料。具体的

1)通过结合纳米银纤维和竹炭纤维,达到了良好的抗菌抑臭效果,针对异味有着良好的吸附功能;

2)结合冰棉纱能够起到凉感功能,适合夏季户外穿着;

3)在加工工艺上,在编织成坯布前,将冰棉纱经过两次蒸洗,防止了编织过程中退捻发生,保证了冰棉纱的强捻度,进而保证了面料的凉感功能;

4)采用酵素洗工艺,减少了面料布面毛羽,提高了光洁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其采用纳米银抗菌纱与冰棉纱交织而成的双面组织结构,所述纳米银抗菌纱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纤维混纺而成:纳米银纤维8-12份、竹炭纤维20-25份、竹纤维20-25份、莫代尔纤维30-45份。

所述冰棉纱为精梳纱且克重为16.9tex,捻度超过2200捻/m。所述纳米银抗菌纱为精梳纱且克重为16.9tex。

所述针织面料中的所述冰棉纱采用S捻与Z捻的搭配方式来平衡扭力。

所述冰棉纱是瑞士SPOERRY公司生产的ICE纱线。

所述冰棉纱的原理为采取精选长绒棉花,通过特殊纺纱方式以较高的捻度进行加捻,让棉纱光滑少毛羽,同时使纱线或布料的棉纱里面没有空气包形成的机会,不会产生茸茸的温暖感。

所述针织面料经过以下加工方法制造而成:

1)编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A设计组织结构:为使面料具有舒适性和凉感功能,并降低成本,选用双面组织结构,其中贴近皮肤面的为所述冰棉纱;

B设计织针排列方式;

C设计三角排列图;

D设计编织图;

E确定穿纱方式;

F蒸洗:由于所述冰棉纱为高捻纱,为了防止编织过程中出现退捻问题,将所述冰棉纱先蒸洗两次。

G编织成布:选用双面圆纬机将所述纳米银抗菌纱与所述冰棉纱编织成坯布,所述双面圆纬机的针数为24针。

2)染整工艺:在染整过程中采用酵素洗加工,使布面更光洁、凉感效果更佳,同时在染缸内适当添加亲水性柔软剂,可提高穿着舒适性,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H前处理:由于纳米银纤维不耐强碱,前处理过程中若碱性太强,会导致部分银纤维脱落,影响最终织物的抑菌性,因此前处理过程中避免强碱,pH控制在9~10,精练温度90℃,时间45min。将所述坯布分别依次经过氧漂、一次酸洗以及水洗工艺处理,所述氧漂工艺处理中使用的氧漂溶液中含有精炼剂2.5g/L、精炼乳化剂1.0g/L、双氧水H2O24g/L、去油纱剂2.0g/L,控制浴比为1:15,温度为95℃,漂洗时间为35min;所述一次酸洗工艺使用的酸洗溶液中含有冰醋酸(85%)0.5g/L,控制浴比为1:15,温度为60℃,酸洗时间为10min;所述水洗工艺用的水洗溶液中含有除氧酶0.1g/L,控制浴比为1:15,温度为30℃,水洗时间为20min,该过程中控制温度变化速率在1.5~3℃/min。

I染色:由于纳米银纤维自身带有颜色,且竹炭纤维也自带颜色,故不能漂白或染浅色。所述染色工艺包括酵素洗工艺和二次酸洗。所述酵素洗工艺中染涤工序使用的溶液中含有分散染料2.0%(owf)、分散均染剂1.0g/L、活性染料1.5%(owf)、紫外线吸收剂2.0%(owf)、吸湿排汗柔软剂1.5g/L、Na2SO420g/L、Na2CO310g/L,温度为65℃,时间为60min。所述二次酸洗中使用的溶液中含有冰醋酸0.5g/L,温度为25℃,时间为10min。

J定型:由于所述冰棉纱捻度较高,织物手感偏硬,因此为了保证面料穿着舒适性,在定型过程中加入凉感助剂,如冰感硅油柔软剂或者木糖醇微胶囊,一方面增加面料的凉感和柔性,克服了强捻纱的偏硬手感;另一方面又保证了面料的吸湿性,定型温度为140℃,速度为20m/min。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实施例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的性能优势,对本实施例的面料进行了性能检测,本实施例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的抑菌测试效果如表1所示。抑菌测试方法采用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振荡法》,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振荡液:0.03mol/L磷酸缓冲液;接触温度:(24±1)℃;接触时间:18h;抑菌效果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70%,或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60%,样品具有抗菌效果。

表1抑菌测试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染色加工方式,生产的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具有优良的抑菌效果,且水洗50次后抑菌率基本无变化,具有持久的抑菌功能。

本实施例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记作面料1)与对比样(记作面料2)就凉感性能测试(测试温度34.8±0.3℃,RH27±3%)的测试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凉感测试面料温度变化

本实施例纳米银纤维抗菌抑臭凉感针织面料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结合纳米银纤维和竹炭纤维,达到了良好的抗菌抑臭效果,针对异味有着良好的吸附功能;且结合冰棉纱能够起到凉感功能,适合夏季户外穿着;在加工工艺上,在编织成坯布前,将冰棉纱经过两次蒸洗,防止了编织过程中退捻发生,保证了冰棉纱的强捻度,进而保证了面料的凉感功能;采用酵素洗工艺,减少了面料布面毛羽,提高了光洁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