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茅胶的纱线或布料上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8238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染料的应用,尤其涉及野生植物茅胶的纱线或布料上浆方法。



背景技术:

浆纱是纺织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浆纱就是把一定数量的浆液粘附在经纱上,经烘燥后形成浆膜,以提高其可织性的工艺过程。上浆后的经纱,纱体周围粘附一层浆液,烘燥或自然晾干后形成坚韧的浆膜,使毛羽贴伏,纱线光滑并且耐磨性能得到提高;浆液中的小部分浸入纱线的里层,使纤维间相互粘连,增大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了纱线的断裂强度;通过浆纱可以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其可织性是指经纱在织机上能承受经停片、综、筘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大量起毛,甚至断裂的性能。浆纱工艺过程包括调浆和上浆两道工序,其浆液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浆纱形成的浆膜性能。

现有纺织行业的纺织径纱上浆,大多数用的浆料是各种淀粉和各种水溶性树脂化学浆料以及化学浆料和淀粉的混合浆料,所用浆料成分大多为具有粘稠作用的淀粉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这类浆料存在化工含量超标,污染源,危害人体健康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危害。

天然植物浆料因其来源于自然,对环境无污染、相容性好、可再生;现有的天然浆料一般是指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花、动物分泌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出来,制备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可降解,还具有保健,杀菌、驱虫的功效;因具有一定的抗菌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关注自身健康、追求自然生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人群所关注与喜爱。

因此,采挖野生植物做浆料,既能很好的适用,又维护了自然环境的长远发展;传统手工工艺中纺织纱线上浆,一般采用天然淀粉的浆料,如米浆、面浆等,此类淀粉浆料存在流动性差、无渗透性、上浆困难等问题,同时此类食用性天然淀粉浆过的面料,湿热环境下很容易发霉、破碎或者招致蛀虫和老鼠的啃咬,特别不适用于南方湿热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纱线或布料上浆处理环节上实用效率和节能环保存在的问题,利用野生植物茅胶作为纱线或布料等织品的上浆原料,提供一种采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服饰使用者心理与身体安全,性能好、成本低、无污染,以提高上浆后的浆膜性能,从而提高上浆工艺的质量和效率的野生植物茅胶的纱线或布料上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野生植物茅胶的纱线或布料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调浆

采挖山区土壤中的野生茅胶,由于野生茅胶的生长周期较短,并易存活,加之产浆量很高,不会对自然平衡造成影响,洗净;

然后,选取成熟优质的野生茅胶,将野生茅胶用清水洗净泥土,放入锅中煮2~3小时直至变软来进行做熟处理,然后停火捞出,打烂,分装后置入冷藏柜保存;

当纱线或布料需要上浆处理时,将分装处理后的做熟茅胶拿出,用纱布包裹放入100℃的开水中浸泡,按25升的开水放入十斤做熟茅胶;

待水温降低,做熟茅胶变软,开始揉搓,将处理后做熟茅胶的浆料从纱布空隙中流出溶解在水里,充分揉搓,直至纱布里没有半透明结块为止;

b、上浆

控制好浆水的浓度,最后按15%~40%的含固量加水定积,浆液总体积为5l~40l,放入10~30斤的纱线或布料,浸泡、揉搓,使浆水充分包裹纱线或布料;

然后,自然晾晒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根据纱线或布料的韧性强弱以避免使用的时候易断来决定是否再重复上浆进而增加纱线或布料的韧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方法利用野生植物茅胶作为纱线或布料等织品的上浆原料,有效地解决了纱线或布料处理环节上实用效率和节能环保之间存在的问题,既有效适用,又环保可靠,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相对于常见的淀粉浆料,采用野生茅胶制成的浆料具有粘稠度高,不需要化学制剂的催化和加强,并且不易变质、腐败,便于长时间存储;浆好的面料或纱线,尤其适用于我国南方湿热环境,有效满足存储过程中生产需求。

相对于化学浆料来说,采用野生植物茅胶作为纱线或布料等织品的上浆方法,不仅增加了纱线或面料的韧性、强度,具有性能好、成本低、无污染;而且,野生植物茅胶的有效成份提取效率高,提高上浆后的浆膜性能,从而提高上浆工艺的质量和效率,使上浆后纱线或面料便于织造,且对于天然纤维成份的各种纱线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织物的上浆充分利用了自然植物资源,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助剂,当织物与人体接触时,不存在对环境与人体的危害;当浆水排放出去时,会被自然环境轻易吸收,不需要做任何排污工艺处理,与生态环境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便于纺织品的清洁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野生植物茅胶的浆液直接用于经纱的上浆方法,包括调浆与上浆步骤:

1)、纱线规格

纱线品种:纯棉纱线,

经纬纱数量:每匹手织布的大概用量20斤~30斤,

用碱水煮过、晾干;

2)、浆料成分

冷冻熟茅胶:10斤~15斤,

开水:20l~30l;

3)、设备

大盆,该大盆的盆体为容纳0.5~1立方米的容器,

4)、调浆过程

调制淀粉悬浮液,用纱布裹好做熟的茅胶,置于大盆内,在大盆内放入没过茅胶的开水,浸泡至冷冻的茅胶变软,然后加入开水至容器二分之一处;

待水温下降到手可承受的最高温度,着手揉搓纱布,茅胶浆从纱布孔隙涌出,然后搅拌10~15min,待淀粉搅拌至悬浮乳液状,然后重复揉搓,直至纱布内只剩茅胶固体残渣,再持续搅拌15~30min,直到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

最后按20%的含固量加水定积,浆液总体积为21l~31l,调整乳液的粘度在6-8mpa.s(水值为3.8秒的漏斗式粘度计,秒数值为8~10秒),搅拌充分后等待使用。

5)、上浆工艺

浆盆内温度控制为25~50℃,浆液含固量为20±1%,粘度为8~10s(漏斗式粘度计水值为3.8s),伸长率控制在0.8~1.0%,先浸泡达到润湿效果,后揉搓纱线加大浆液渗透,保证浆纱的上浆率;

待浆液充分包裹纱线,将纱线整齐晾干,存储备用;

6)、浆纱效果

采用本发明工艺上浆后,浆液对纱线的渗透性增强,而且淀粉在高温下分解时间短,进而提高了经纱的断裂强度,提高了20%~30%,同时减伸也比较明显。毛羽降低效果十分明显,浆膜完整率也提高了28%。

实施例二

一种直接用茅胶浆液进行经纱上浆的方法,包括调浆与上浆步骤:

1)、织物规格

织物品种:真丝色织提花

面料规格:22mm

经密和纬密:630×400根/10cm

幅宽:48cm

2)、浆料成分

冷冻熟茅胶:3斤~10斤

开水:6l-20l

3)、设备

大盆、喷壶和熨斗,

4)、调浆过程

用纱布裹好茅胶,置于大盆内,在大盆内放入没过茅胶的开水,浸泡至冷冻的茅胶变软,然后加入开水至容器二分之一处,待水温下降到手可承受的最高温度,着手揉搓纱布,可见茅胶浆从纱布孔隙涌出,然后搅拌10~15min,待淀粉搅拌至悬浮乳液状,然后重复揉搓,直至纱布内只剩茅胶固体残渣,再持续搅拌15~30min,直到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最后按15%的含固量加水定积,检查溶解情况,在全部成半透明溶液后,将溶液注入喷壶,冷却至25~30℃待用。

5)、上浆工艺

喷壶内温度为25~30℃,浆液含固量为15±1%,粘度为6~9s(漏斗式粘度计水值为3.8s),将需要上浆的真丝面料铺平,用喷壶均匀喷洒浆液,5~15分钟后用熨斗轻微熨烫整平,帮助浆料上浆均匀,也加速干燥。

6)、浆纱效果

采用本发明工艺的实际上浆过程中,浆液对纱线的渗透性增强,而且淀粉在高温下分解时间短,进而提高了经纱的断裂强度,提高了15~20%,同时减伸也比较明显。毛羽降低效果十分明显。

实施例三

一种直接用茅胶淀粉乳液进行蚕丝丝线上浆的方法,包括调浆与上浆步骤:

1)、纱线规格

纱线品种:蚕丝纱线,

经纬纱数量:10斤~20斤;

2)、浆料成分

茅胶:5斤~10斤

开水:5l-10l,

3)、设备

大盆,该大盆的盆体为容纳0.5~1立方米的容器,

1)、调制浆液:

(1)、浆料的选取、准备:采挖新鲜的野生茅胶5~10斤,洗净,焖煮2-3小时,然后用纱布包裹做熟茅胶待用;

(2)、浆液调制:先在调浆盆内注入做熟茅胶的淀粉体积3倍的水,温度为80-100度,把做熟茅胶泡在开水中,等到水温下降,手可以承受便在水中揉搓茅胶,使其浆液涌出,同时充分搅拌至悬浮乳液状,需搅拌10~15min,直到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加水调节含固量在40%,调整乳液的粘度在6~12mpa.s,得到淀粉乳液,注入浆盆;

2)、丝线上浆:

蚕丝纱线通过浸入上述浆盆中的淀粉乳液,细致揉搓使淀粉颗粒吸附于纱线上,浆盆保持20~35℃室温,上浆后的丝线经过晾晒,淀粉糊化粘结于纤维上,实现上浆。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除了具体实施例中列举的情况外;凡依本发明之方法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