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文档序号:2013281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陶瓷砖的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特别是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在陶瓷砖的版面装饰上,陶瓷业通常采取干粉色料布料方法和液体颜料印刷方法。其中干粉色料布料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而液体颜料印刷方法由于印刷手段本身的限制,纹理图案比较固定,也很难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为了提高瓷砖的装饰效果,近年来出现了料浆布料方法,该种布料方法是通过增加各种颜色干粉的湿度,使其达到15~30%的含水率,然后将各种颜色的料浆混合,灌入模腔中定型,干燥,最后煅烧成为瓷砖。该布料方法通过改变色料的流动性,使用多种颜色的料浆来完成装饰布料,实现了装饰效果的突破。但目前采用该布料方法进行生产的企业比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下述原因(1)各单色料浆从分料管进入布料管和储料盒过程中,虽存在自然流动方式的混合,但各单色料浆分布的位置已经基本确定,分布位置调整很小,因此各单色料浆进入储料盒后呈各自分立状态,最后导致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不协调,尤其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过渡很不连续;(2)现有布料方法是直接将混合料浆注入模中,成型、干躁、煅烧成瓷砖,由于料浆中水分大,且料浆厚度也很大,所以干躁、煅烧时空气难以迅速排出,瓷砖很容易产生变形、裂隙、气泡等缺陷,瓷砖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去,有效解决现有料浆布料方法存在的不能实现复杂装饰效果、生产中易出现变形、裂隙、气泡等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包括输送混合料浆的布料管和与所述布料管连接的储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设置有调整所述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位置的搅拌器。
所述搅拌器包括与所述布料管连通的搅拌筒和设置在所述搅拌筒内的搅拌叶片。所述布料管与负责输送单色料浆的分料管连接。所述储料盒与布料管为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料盒上设置有使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流出的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隔板,所述出料口还设置有对所述料浆带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料浆混料布料方法,包括各单色料浆进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浆;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储料盒储存调整后的混合料浆;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连续或间断流出。
所述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具体为通过控制搅拌叶片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对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进行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干燥所述料浆带;将干燥后的料浆带切割成色料片;将色料片和粉料坯组合;压制并煅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通过在布料管上设置搅拌器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使进入储料盒后混合料浆以一种分布均衡的状态储存,实现了使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协调、自然的技术效果。具体地,通过控制搅拌叶片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就可以使混合料浆经过搅拌叶片时受搅拌叶片上述工作状态影响,部分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得到改变。当混合料浆进入储料盒后,基本上呈现每种单色料浆比较均衡的分布,该种分布使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十分协调,不仅保证了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的连续过渡,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瓷砖版面的装饰线条图案,最大限度的丰富料浆布料的装饰效果。
此外,本发明通过采取较薄料浆带流出并干燥的技术方案,使料浆带干燥时水分很容易挥发,空气也能迅速排出,通过将干燥后的料浆带切割成色料片,与粉料坯组合一起压制成型并煅烧,使生产的瓷砖不会产生变形、裂隙、气泡等缺陷,较好的保证了瓷砖的强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料浆混料布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布料管与分料管连接示意图;图3为布料管内各单色料浆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布料效果示意图;图5b为现有技术布料效果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料浆混料布料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布料管;2-储料盒;3-搅拌器;11-分料管; 21-出料口; 31-搅拌筒;32-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本发明料浆混料布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布料管1、储料盒2和搅拌器3,布料管1用于向储料盒2输送至少二种颜色的料浆;搅拌器3用于通过调整布料管1中各单色料浆的位置,使进入储料盒2后的料浆呈现一种各单色料浆均衡分布的状态。图2为本发明布料管与分料管连接示意图,图3为布料管内各单色料浆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布料管1与二个分料管11连通,二个分料管11分别负责输送单色料浆B和单色料浆C,布料管1前端负责输送单色料浆A。显然,如果需要多种颜色,只需增加分料管11数量即可。当单色料浆A、单色料浆B和单色料浆C在布料管1内汇合后,就成为一种混合料浆,混合料浆在布料管1内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分料管11上设置有控制阀,用于控制单色料浆的流量和流速,使布料管1中输送的料浆中各颜色所占的比例和位置是连续可调的。另外,布料管1上也可以设置控制阀,控制混合料浆的流量和流速,使布料管1向储料盒2输送料浆的流量得到控制。
图4为本发明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搅拌器3包括与布料管1连通的搅拌筒31,搅拌筒31内设置搅拌叶片32。搅拌叶片32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都是可以控制的,混合料浆经过搅拌叶片时受搅拌叶片上述工作状态影响,部分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得到改变。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搅拌叶片32的形状和片数可以根据砖版设计的需要而设置。
图5a为本发明布料效果示意图,为了效果对比,同时在图5b中给出了现有技术布料效果示意图。图5b所示,现有技术的单色料浆B和单色料浆C在进入储料盒2后呈两边分立的状态,即单色料浆B分布在储料盒2内的一侧,而单色料浆C分布在储料盒2内的另一侧。该种分布将导致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不协调,尤其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过渡很不连续。相比之下,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搅拌器3技术方案,使各单色料浆在布料管1输送中的位置得到调整,因此在进入储料盒2后形成各单色料浆较好的均衡分布。如图5a所示,通过搅拌处理,单色料浆B的位置从原来的仅仅位于储料盒2内的一侧改变为分别位于储料盒2内的二侧,单色料浆C的位置也从原来的仅仅位于储料盒2内的另一侧改变为分别位于储料盒2内的二侧。单色料浆B和单色料浆C的输送位置也得到调整,改变为沿布料管1依次排列的位置,这样,当混合料浆进入储料盒2后,基本上呈现每种单色料浆比较均衡的分布,即单色料浆B位于靠近布料管1的位置均衡分布,而单色料浆C位于远离布料管1的位置均衡分布。该种分布使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十分协调,不仅保证了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的连续过渡,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瓷砖版面的装饰线条图案,最大限度的丰富料浆布料的装饰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器3设置在布料管1的输送通道上,布料管1与储料盒2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布料管1输送的各单色料浆经过搅拌器3处理后进入储料盒2,储料盒2内的混合料浆充满后,将储料盒2拆卸,换上另一个储料盒2,重复上述流程即可实现连续生产。卸下的储料盒2送入后续干燥、脱模、煅烧等工序成为瓷砖。本实施例生产的瓷砖具有版面装饰效果十分协调的特点,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美观、自然。
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器3设置在布料管1的输送通道上,布料管1与储料盒2连接,储料盒2上设置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用于将搅拌器3内的混合料浆以一定厚度和宽度的料浆带形状流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出料口21设置在储料盒2的下部,出料口21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控制流出料浆带的厚度和宽度,使本发明适合各种规格瓷砖的生产。出料口21还可以设置有隔板,用于控制出料口21的出料或停止出料,实现了单块料浆带长度的控制。具体地,布料管1输送的各单色料浆经过搅拌器3处理后进入储料盒2,当储料盒2内的混合料浆充满后,出料口21开始流出料浆带,间断流出的设定长度的料浆带进入后续生产流程,布料管1同时向储料盒2内连续补充混合料浆,实现连续生产。料浆带进入后续生产流程后,经干燥形成色料片,然后放置在布好的粉料坯上或者将布好的粉料坯放置在色料片上一起送入到压机处压制,最后送入窑炉煅烧,成为瓷砖。
本实施例生产的瓷砖除了具有第一实施例版面装饰效果十分协调、瓷砖整体花纹美观自然的特点外,还具有不会变形、高强度等特点。这是由于本实施例采取了较薄料浆带流出的技术方案,使料浆带干燥时水分很容易挥发,空气也能迅速排出,通过将干燥后的色料片与粉料坯结合在一起压制成型并煅烧,使产生的瓷砖不会产生变形、裂隙、气泡等缺陷,较好的保证了瓷砖的强度。
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第二实施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储料盒2内的混合料浆充满后,出料口21开始流出料浆带,连续流出的料浆带进入后续生产流程。具体地,料浆带进入后续生产流程后,首先进入干燥器干燥,降低料浆带的含水量,干燥后的料浆带根据瓷砖规格切割成单独的色料片,将色料片放到布好的粉料坯上一起送入到压机处压制,最后送入窑炉煅烧,成为瓷砖。本实施例生产的瓷砖除了具有第一、第二实施例版面装饰效果十分协调、瓷砖整体花纹美观自然不会变形、高强度等特点外,由于采取连续流料,后续干燥切割形成色料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6为本发明料浆混料布料方法的流程图,具体为步骤1、各单色料浆进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浆;步骤2、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步骤3、储料盒储存调整后的混合料浆;步骤4、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连续或间断流出。
其中,步骤2中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具体为通过控制搅拌叶片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对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进行调整。
本发明料浆混料布料方法通过在混合料浆的输送通道上设置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使进入储料盒后混合料浆以一种分布均衡的状态储存,实现了使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协调、自然的技术效果。具体地,搅拌叶片设置在混合料浆的输送通道上,通过控制搅拌叶片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就可以使混合料浆经过搅拌叶片时受搅拌叶片上述工作状态影响,部分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得到改变。如图5a、图5b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搅拌叶片的处理,单色料浆B的位置从原来的仅仅位于储料盒内的一侧改变为分别位于储料盒内的二侧,单色料浆C的位置也从原来的仅仅位于储料盒内的另一侧改变为分别位于储料盒内的二侧。单色料浆B和单色料浆C的输送位置也得到调整,改变为沿布料管依次排列的位置,这样,当混合料浆进入储料盒后,基本上呈现每种单色料浆比较均衡的分布,即单色料浆B位于靠近布料管的位置均衡分布,而单色料浆C位于远离布料管的位置均衡分布。该种分布使瓷砖版面的装饰效果十分协调,不仅保证了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的连续过渡,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瓷砖版面的装饰线条图案,最大限度的丰富料浆布料的装饰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很好地保证瓷砖强度的优选技术方案。具体地,在图6所示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干燥所述料浆带;将干燥后的料浆带切割成色料片;将色料片和粉料坯组合;压制并煅烧。
具体流程为各单色料浆进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浆后被布料管输送,当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之后,混合料浆进入储料盒,当储料盒充满后,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从出料口连续或间断流出;从储料盒流出的料浆带首先通过干燥处理,降低料浆带的含水量,干燥后的料浆带根据瓷砖规格切割成单独的色料片,将色料片与布好的粉料坯组合后一起送入压机压制,最后送入窑炉煅烧,成为瓷砖。这是由于采取了较薄料浆带流出的技术方案,使料浆带干燥时水分很容易挥发,空气也能迅速排出,通过将干燥后的料浆带切割成色料片,与粉料坯组合一起压制成型并煅烧,使产生的瓷砖不会产生变形、裂隙、气泡等缺陷,较好的保证了瓷砖的强度。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混合料浆的布料管和与所述布料管连接的储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设置有调整所述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位置的搅拌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与所述布料管连通的搅拌筒和设置在所述搅拌筒内的搅拌叶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与负责输送单色料浆的分料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盒与布料管为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盒上设置有使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流出的出料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隔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还设置有对所述料浆带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器。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料浆混料布料装置的料浆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单色料浆进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浆;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储料盒储存调整后的混合料浆;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连续或间断流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具体为通过控制搅拌叶片的转动与否、转动方向、转动速度或转动周期对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料浆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燥所述料浆带;将干燥后的料浆带切割成色料片;将色料片和粉料坯组合;压制并煅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浆混料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布料装置包括输送混合料浆的布料管和与所述布料管连接的储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设置有调整所述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位置的搅拌器。布料方法包括各单色料浆进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浆;设置在混合料浆输送通道上的搅拌叶片调整混合料浆中各单色料浆的分布位置;储料盒储存调整后的混合料浆;混合料浆以料浆带形状连续或间断流出。本发明不仅保证了当多片瓷砖平铺后整体花纹的连续过渡,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瓷砖版面的装饰线条图案,最大限度的丰富料浆布料的装饰效果。同时,本发明还使生产的瓷砖不会产生变形、裂隙、气泡等缺陷,较好的保证了瓷砖的强度。
文档编号B28B13/00GK101020339SQ200710064400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4日
发明者武桢 申请人:佛山市科达灵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