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08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纺织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浆纱是织造工程的关键工序,浆纱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减少毛羽,适当增加纱线的强力,减少伸度,以承受纱在织造过程中复杂的机械作用能力,提高纱线的可织性能。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纺织和化工专家通力合用,采用多种方法(如对化纤纱线采用热处理、采用特殊的化学剂或润滑剂,对纱线表面进行润滑处理等)期望革除上浆工序以期解决由于上浆而耗费大量资源,以及印染退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清洁生产的目的。但由于不同纱线,织物规格,温湿度条件以及织机的类型,速度等问题,迄今为止还未能实现用更实用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上浆方法。相反由于新型纤维的研制开发应用,高速智能化无梭织机近几年来以万台以上速度递增,机织物细支高密高紧度,宽幅化进一步提高,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清洁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以及贯彻各项政策力度的加强,对浆料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由此可见,浆料不仅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织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有效的开发新的织物品种,充分发挥织造先进设备的又一重要环节,因此开发新的浆料,适应纺织产品的发展。在织物品种浆料设备确定后合理选择浆料就是关键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纺织浆料。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纺织浆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10-50份、硅油5-20份、司盘801-10份、吐温801-10份、硬脂酸1-10份、三乙醇胺1-10份、KH-550改性纳米银1-10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1-10份。进一步的,本发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20-50份、硅油15-20份、司盘801-5份、吐温801-5份、硬脂酸1-10份、三乙醇胺1-10份、KH-550改性纳米银1-5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1-10份。进一步的,本发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50份、硅油5份、司盘805份、吐温805份、硬脂酸3份、三乙醇胺3份、KH-550改性纳米银3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4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脲醛树脂1-10份、苯扎溴铵1-10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抗氧剂。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新型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1)称取石蜡油、硅油,高速搅拌10-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A;(2)将三乙醇胺、司盘80高速搅拌10-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B;(3)将硬脂酸、吐温80高速搅拌10-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C;(4)将KH-550改性纳米银、(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高速搅拌10-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D;(5)在80℃反应釜中加入组分A和组分D,高速搅拌50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组分B、组分C,继续搅拌1-2h,再加入辅料得到成品。本发明含有上浆必须的抗静电剂、消泡剂、渗透剂、增塑剂等添加剂,满足上浆及织造要求,能有效改善纤维羽毛性能,提高织造效率。本发明与其它浆料的混溶性较好,保证浆液的均衡,提高上浆的质量。本发明稳定性好,不滴油,耐变黄,不易变质。本发明乳液表面张力大,能够均匀吸附在纱线表面,形成保护膜,大大降低纱线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梭口的清晰度,大大降低纱线的断头率。本发明具有良好的乳化性,退浆方便且彻底,无污染,环境卫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新型纺织浆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40份、硅油5份、司盘803份、吐温803份、硬脂酸2份、三乙醇胺2份、KH-550改性纳米银2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3份。上述新型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1)称取石蜡油、硅油,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A;(2)将三乙醇胺、司盘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B;(3)将硬脂酸、吐温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C;(4)将KH-550改性纳米银、(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D;(5)在80℃反应釜中加入组分A和组分D,高速搅拌50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组分B、组分C,继续搅拌1-2h,再加入辅料得到成品。实施例2一种新型纺织浆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50份、硅油5份、司盘805份、吐温805份、硬脂酸3份、三乙醇胺3份、KH-550改性纳米银3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4份。上述新型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1)称取石蜡油、硅油,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A;(2)将三乙醇胺、司盘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B;(3)将硬脂酸、吐温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C;(4)将KH-550改性纳米银、(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D;(5)在80℃反应釜中加入组分A和组分D,高速搅拌50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组分B、组分C,继续搅拌1-2h,再加入辅料得到成品。实施例3一种新型纺织浆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石蜡油30份、硅油20份、司盘805份、吐温805份、硬脂酸5份、三乙醇胺5份、KH-550改性纳米银2份、(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3份。上述新型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1)称取石蜡油、硅油,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A;(2)将三乙醇胺、司盘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B;(3)将硬脂酸、吐温80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C;(4)将KH-550改性纳米银、(2-羟基-3-丁氧基)丙基-丁二酰化壳寡糖高速搅拌20min,混合均匀,作为组分D;(5)在80℃反应釜中加入组分A和组分D,高速搅拌50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组分B、组分C,继续搅拌1-2h,再加入辅料得到成品。本发明通过以下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产品性能;织物:纯棉C14.8tex、T7.4×2tex、涤棉T/C:65∶35,14.8tex。试验样均来自某大型纺织厂车间直接取样(部分试验在该厂车间进行);实验药品:国外进口的淀粉类纺织浆料、国内淀粉类浆料、本发明浆料;通过与某大型纺织厂的应用试验合作,使本发明浆料的各个性能在生产应用中得到了充分检验,表1给出了涤棉T/C:65∶35经纱上浆性能测试结果,并比较了进口浆料、国产浆料和本发明浆料的性能。表2涤棉T/C:65∶35经纱上浆性能测试结果。测试项目进口浆料国产浆料本实施例1经纱上浆率8.812.38.1浆纱回潮率9.410.210.4浆纱伸长率30.930.835.6浆纱增强率34.230.934.8浆纱减伸率12.415.910.7浆纱耐磨率10098001401浆纱毛羽降低率84.167.893.4上述表1试验数据比较:本发明浆料各上浆性能均优于国内外两种同类型浆料,其中本发明浆料能明显增强纱线耐磨性,浆膜柔韧、滑爽、分纱轻快、有效减少毛羽,从而可大大提高纺织效率,减少纱线断头率,降低生产成本。将本发明浆料与纺织浆纱助剂或浆料的混合,检测本发明浆料和纺织助剂或浆料的相容稳定性,结果如表2所示。表2本发明浆料和纺织助剂或浆料的相容稳定性结果对照表助剂相容性不沉降时间上浆油剂相容>48浆纱蜡片相容>48消静电剂相容>48PVA/1799相容>48PVA/205相容>48由表2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浆料和常用纺织浆纱助剂是完全相容的,与PVA也能完全相容。将本发明浆料在纯棉、涤纶及涤棉混纺纱的经纱上浆试验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在纯棉、涤纶及涤棉混纺纱的经纱上浆试验测试结果纯棉C14.8texT7.4*2tex涤棉T/C:65:35,14.8tex经纱上浆率8.89.38.1浆纱伸长率16.415.216.4浆纱减伸率25.930.825.6浆纱耐磨率104213091248由表3的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浆料在不同经纱上浆中,均能很好的满足各类浆纱的织造要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