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及其烘干羊毛织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66380发布日期:2019-05-15 22:44阅读:3909来源:国知局
干衣机及其烘干羊毛织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干衣机的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羊毛织物表面的鳞片排列的方向性和纤维的高弹性使其具有缩绒性,即在湿热及化学试剂的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羊毛的特性致使一般烘干程序不能做到对其较好的保护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因此消费者需要对羊毛织物进行自然晾干或使用专门的羊毛烘干程序进行烘干。

一些烘干程序为了减少羊毛织物和内筒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机械力损伤,采用额外的支架以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减少了机械力损伤,但最上层的羊毛织物长时间承受高温,而下层织物承受的温度相对低,容易造成不均匀性。而且由于织物静止堆放,热空气不易进入织物内部,因此烘干所需的时间较长,且单次可烘干的织物量较少。并且,由于需要额外附件,方便性低,也降低了用户用洗衣干衣机选择洗加烘连续执行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的且对羊毛织物损伤尽可能小的烘干方法。

针对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机烘干羊毛织物的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执行,其间电机驱动滚筒转动,加热装置加热作用于织物的过程空气,冷凝装置冷凝过程空气中的水分,在烘干过程中,滚筒在电机驱动下间歇地转动,转速被控制为在滚筒旋转一周内使织物一半以上被上下翻面的最小转速,滚筒每个旋转周期内持续转动奇数周,且少于5周。

机械力是影响羊毛毡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如此控制转速及转动周数可在尽可能最低转速内以尽可能最少的旋转周数来实现织物的上下翻面,从而将机械力控制在尽可能最低的范围,从而极大地降低机械力因素造成的羊毛收缩和毡化的几率。

滚筒转速的设置如此重要,因为如果转速低于旋转一周内使织物一半以上被上下翻面的最小转速,则需要滚筒旋转更多周,织物则需要更多次地被翻滚,受到的机械力损伤较大。另外,滚筒每个旋转周期内的旋转周数也需要被较为严格地控制,因为旋转偶数周可能导致织物大部分被翻回到初始状态,而少于5周,确切地说1周或者3周是为了尽可能少地对织物施与机械力。

通过滚筒如此的旋转运动,织物在滚筒每个旋转周期内被大致上下翻面和重新分布,于是受热较为均匀,提高烘干效率,避免上层表面长期受高温而产生收缩变形。同时织物被抛起和落下的过程中使空气更多地进入其中,从而使烘干后的织物更加蓬松。

优选地,间歇转动的每个周期中转动和静止的时间比率小于1%。由于采用了如此极低的转停比,绝大部分时间内织物在滚筒内保持静止状态,热空气在此期间可穿透负载带走水分,同时极少的旋转使织物在滚筒内得到翻面,提高烘干均匀性并减少高温气流对局部的损伤。

优选地,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使过程空气温度在较高的第一温度和较低的第二温度之间交替反复。较高温度的过程空气可更快地蒸发织物中的水分,而降低温度可实现在筒内提前降温冷凝,节省时间和能耗,同时避免羊毛织物长期处于高温下产生收缩毡化。

优选地,过程空气温度在较高的第一温度和较低的第二温度之间交替反复通过间歇性地开启和关闭加热装置实现。

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可控制运行棉织物烘干程序,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棉织物烘干程序中过程空气的加热温度。羊毛在湿润和承受机械力的状态下对温度非常敏感,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收缩和毡化,因此需要控制整个烘干过程中羊毛织物所处的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

优选地,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最大负载量小于棉织物烘干程序的最大负载量。于是筒内空气的含水率往往在较低水平,较低的温度即可实现较好的烘干效率。而且,较小的负载量确保热空气能更好地穿透织物进入内部,使羊毛织物内外温差小,减少变形和烘干不均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包括滚筒,驱动滚筒转动的电机,加热作用于织物的过程空气的加热装置,以及冷凝过程空气中的水分的冷凝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设置成控制电机、加热装置及冷凝装置,从而可通过以上方法烘干羊毛织物。

本发明采用合理的温度设定和减弱的滚筒动作,尽可能减少对羊毛织物的伤害的同时,使烘干更均匀,且触感更蓬松。另外,本发明无需使用固定支架,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干衣机的示意图;

图2为羊毛烘干程序运行过程中过程空气温度及滚筒转速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干衣机100具有受电机2驱动而可旋转的滚筒4。织物在滚筒4内被洗涤和/或烘干。围绕滚筒4设有外桶6。滚筒4与外桶6空间相通,空气可在两者间自由流动。过程空气通道8的两端与外桶6相通,从而向外桶6提供加热的过程空气,以及将来自外桶6的含有蒸发的水分的过程空气进行冷凝,分离其中的水分。其中过程空气通道8包括冷凝通道12、风扇14、及加热通道16。冷凝通道12上连接冷却水通道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却水通道也可以由其他冷媒代替。冷凝通道12与冷媒组成了冷凝装置的主要部分。风扇14的作用在于使空气在外桶6及过程空气通道8中循环流通。加热通道16内设有加热装置17,加热经过加热通道16的过程空气。干衣机100还包括控制装置10,其中预设有多个程序,包括羊毛织物烘干程序、棉织物烘干程序等,并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根据程序的设置控制电机2、风扇14、加热装置71及冷却水通道13的冷却水供应等。其中,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最大负载量小于棉织物烘干程序的最大负载量。

在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运行过程中,电机2驱动滚筒4转动;加热装置17加热作用于织物的过程空气;冷凝通道12中的冷却水冷凝过程空气中的水分。

如图2所示,在烘干过程中,控制装置10监测过程空气的温度,并通过间歇性地开启和关闭加热装置17而使过程空气温度在较高的第一温度t1和较低的第二温度t2之间交替反复。例如,第一温度t1可被实施为90摄氏度,第二温度t2可被实施为70摄氏度。其中监测过程空气的温度可以通过在滚筒4中、冷凝通道12的入口处或加热通道16的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其中第一温度t1低于棉织物烘干程序中过程空气的加热温度。较低的温度可保护羊毛织物,减少或避免羊毛织物烘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变形。图2中的第一曲线s1展示了过程空气在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同时,在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滚筒4在电机2的驱动下有规律地在转动和静止之间多次切换。在间歇转动的每个周期内转动和静止的时间比率小于1%。且滚筒4每个旋转周期内持续转动奇数周,且少于5周。一般来说以1周或3周为宜。例如每次转动持续仅3秒,而间隔的时间8-10分钟。如此一来,羊毛织物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仅在极少的时间内非常有限次地被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机械力因素带来的收缩和毡化。

为了使织物在滚筒4有限的旋转周数内实现上下翻面,滚筒4转速被控制为在滚筒4旋转一周内使织物一半以上被上下翻面的最小转速。该最小转速预设于控制装置10中。该最小转速与滚筒的直径密切相关。不同直径的滚筒旋转一周使织物一半以上被上下翻面的最小转速会有所不同。于是可以预先通过实验获得该最小转速。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滚筒4内的羊毛织物静止时朝上的一面a和朝下的一面b分别设置若干标记,并进行动态影像记录。

图2中的第二曲线s2展示了羊毛织物烘干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滚筒4的状态,其中在每个周期的时间区间t内滚筒4处于静止状态,而转动状态因为时间极短,在图片上无法以区间表示,仅显示了转速情况。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本发明的全部。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