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26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企业中,纱线通常是成卷保存的,而且成卷的体积也较大,也就是说一卷纱线的长度是非常长的,但是,实际生产需要时这些纱线并不会被全部一次性用完,因此用了一部分纱线后,需要把纱线切断。但是,纱线原本在缠绕成卷时自身有张紧力存在,即使在使用时,也是一端与设备拉紧,一但在纱线被切刀切断的时候,纱线就会在切断处产生回弹现象,从而导致纱线混乱,甚至找不到纱线头,造成后期清理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面四角固定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之间通过支架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两侧均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工作台并延伸至其上方,且所述丝杆下端转动连接在工作台顶面,在所述工作台上方与其平行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侧均开有螺纹孔,所述丝杆螺接在螺纹孔中,所述安装板底面两端分别固定有切线刀和压板,所述压板底面中心位置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外侧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端固定在压板底面,下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开有容纳槽,所述立柱下端容置在容纳槽内,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装有橡胶压线头,所述工作台顶面设有与橡胶压线头匹配的压线槽。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固定在电机输出轴,所述从动皮带轮固定在丝杆下端,所述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端垫有防滑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顶面设有与切线刀匹配的切线槽。

优选的,所述压线槽内壁垫有橡胶软垫。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原有切断装置基础上加装防纱线弹回的结构,且此结构能够与切线刀一同配合使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的纱线在切断处会产生回弹现象,从而导致纱线混乱,甚至找不到纱线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的工作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缩弹簧1、立柱2、压板3、容纳槽4、橡胶压线头5、工作台6、压线槽7、传送带8、支撑腿9、电机10、主动皮带轮11、从动皮带轮12、切线槽13、丝杆14、切线刀15、安装板16、连接杆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纱线生产用切断装置,包括工作台6,工作台6底面四角固定有支撑腿9,支撑腿9底端垫有防滑橡胶垫,支撑腿9之间通过支架固定有电机10,电机10两侧均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丝杆14,传动装置包括主动皮带轮11和从动皮带轮12,主动皮带轮11固定在电机10输出轴,从动皮带轮12固定在丝杆14下端,主动皮带轮11和从动皮带轮12之间通过传送带8连接。

丝杆14贯穿工作台6并延伸至其上方,且丝杆14下端转动连接在工作台6顶面,在工作台6上方与其平行的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两侧均开有螺纹孔,丝杆14螺接在螺纹孔中。

安装板16底面两端分别固定有切线刀15和压板3,工作台6顶面设有与切线刀15匹配的切线槽13,通过设置切线槽13,使得切线刀15在切线时下压进切线槽13中,不仅使得切线彻底,且能够避免切线刀15直接与工作台6接触而造成工作台6面受损。

压板3底面中心位置固定有立柱2,立柱2外侧套有压缩弹簧1,压缩弹簧1上端固定在压板3底面,下端固定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上端开有容纳槽4,立柱2下端容置在容纳槽4内,连接杆17下端安装有橡胶压线头5,工作台6顶面设有与橡胶压线头5匹配的压线槽7,压线槽7内壁垫有橡胶软垫。

使用此装置时,首先将纱线张紧放置在工作台6顶面,并置于切线刀15和橡胶压线头5的正下方,然后控制电机10带动安装板16下滑,使得切线刀15和橡胶压线头5同时下移,此时橡胶压线头5首先与纱线接触,然后当安装板16再下滑时,压缩弹簧1被挤压,这是橡胶压线头5将纱线挤压在压线槽7内,与此同时,切线刀15将纱线切断,有效防止纱线弹回,然后电机10带动安装板16上移,切线刀15首先脱离纱线,然后橡胶压线头5脱离纱线,完成一次切线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