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873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绣花机技术领域,涉及绣花机毛巾机头,尤其是涉及一种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脑绣花机按机头数量可分为单头和多头绣花机,按照刺绣工艺来分,可分为平绣绣花机、飞梭刺绣绣花机和毛巾绣花机,其中毛巾电脑绣花机,是在平绣机的基础上,添加毛巾绣装置,为客户多元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在。毛巾刺绣是在手工扎针绣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绣花方法,与普通绣花最大的区别是在于机针是空心的,利用面料与纱线的摩擦形成毛圈,使得绣出来的图案有很好的立体感。平绣、毛巾混合刺绣,广泛用于时装、毛衣及各种面料的成品和半成品刺绣。通过对传统毛巾绣机技术的拓展和创新,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刺绣设计。在绣花作业中,针杆组件实现上线直线运动,同时还需要实现针杆旋转运动,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进针嘴的高速智能毛巾绣花机机头结构[申请号:201620238921.6],针杆24的顶端固设有针杆夹头16和耐磨套17针杆24的外侧设置一针杆套管26,所述针杆24可在针杆套管26内上下滑动且随针杆套管26同旋转,所述针杆套管26通过轴承安装至机座100,针杆套管26通过多个伞齿轮28与一电机传动连接。

上述方案虽然能实现针杆在转动的同时,实现针杆的上下直线运动,但针杆与针杆套管之间存在撞击,会发出碰撞的噪音,且针杆管套通过伞齿轮组连接在电机上,而伞齿传动的过程中, 会发出嘈杂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绣花机高速毛巾机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绣花机针杆旋转驱动机构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针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杆套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块,所述卡槽块上设置有针杆卡槽,针杆套另一端穿过机壳顶部后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啮合连接在传动机构上。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轴线与针杆套轴心线平行,所述的传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机壳上,所述的传动轴和机壳之间设置有轴承。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传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的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传动轴远离第二同步轮的一端设置有伞齿换向机构,所述的伞齿换向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所述的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且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第一伞齿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的第二伞齿轮固定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轴心线与传动轴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主动轴贯穿机壳的两个侧面,且在机壳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主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机壳上。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针杆套可转动连 接在机壳上,所述的针杆套与机壳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针杆套在第一同步轮下方设置有开口紧固套。

在上述的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中,所述的针杆卡槽上设有传动平面,所述的针杆上设置有与传动平面向适配的扁位,所述的扁位卡接在针杆卡槽中。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轮和伞齿组结合的方式,减轻旋转驱动机构所产生的噪音。

2.针杆套与针杆无接触,避免碰撞而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槽块结构示意他图。

图中,针杆套1、卡槽块11、针杆卡槽111、开口紧固套12、针杆14、传动平面15、扁位16、第一同步轮2、同步带3、传动机构4、传动轴41、第二同步轮42、伞齿换向机构5、第一伞齿轮51、与第二伞齿轮52、主动轴53、机壳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绣花机机头针杆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针杆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杆套1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块11,所述卡槽块11上设置有针杆卡槽111,针杆套1另一端穿过机壳a顶部后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2,所述第一同步轮2通过同步带3啮合连接在传动机构4上。针杆套1与传动机构4通过同步带啮合连接,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较轻了传动机构发出的噪音。

具体的,传动机构4包括传动轴41,所述的传动轴41轴线 与针杆套1轴心线平行,所述的传动轴41可转动连接在机壳a上,所述的传动轴41和机壳a之间设置有轴承。传动轴41一端设置有第二同步轮42,所述的第二同步轮42与第一同步轮2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一同步轮2和第二同步轮42之间通过同步带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同步轮42与第一同步轮2设置在机壳a顶部外侧,拆装方便,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齿数的同步轮,来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针杆旋转速度,且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考虑针杆套1与传动轴41之间的轴距。

优选地,传动轴41远离第二同步轮42的一端设置有伞齿换向机构5,所述的伞齿换向机构5包括第一伞齿轮51和第二伞齿轮52,所述的第一伞齿轮51与第二伞齿轮52啮合且第一伞齿轮51与第二伞齿轮52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第一伞齿轮5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1上,所述的第二伞齿轮52固定安装在主动轴53上,所述主动轴53轴心线与传动轴41的轴心线相互垂直。主动轴53贯穿机壳的两个侧面,且在与机壳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的主动轴53可转动连接在机壳a上。

优选地,针杆套1可转动连接在机壳a上,所述的针杆套1与机壳a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针杆套1在第一同步轮2下方设置有开口紧固套12。松开来口紧固套12的紧固螺钉,可快速拆下同步轮组,方便安装与维修。

优选地,针杆卡槽111上设有传动平面15,所述的针杆14上设置有与传动平面15向适配的扁位16,所述的扁位16卡接在针杆卡槽111中。

针杆14与针杆套1通过针杆卡槽111间接相连,与针杆套无直接接触,避免碰撞发生噪音,同时针杆卡槽111的传动平面15始终与扁位16贴合,避免发生离合发出噪音,同时保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

主动轴53受外部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带动第二伞齿轮52驱动第一伞齿轮51,经伞齿换向机构5换向后驱动第二同步轮42转动,通过同步带3带动第一同步轮2转动。第一同步轮2驱动针杆套1通过针杆卡槽111是针杆14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轮和伞齿组结合的方式,减轻旋转驱动机构所产生的噪音。

2.针杆套与针杆无接触,避免碰撞而产生噪音。

综上所述,增强机头整体速度输出能力,提高机头工作速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针杆套1、卡槽块11、针杆卡槽111、开口紧固套12、针杆14、传动平面15、扁位16、第一同步轮2、同步带3、传动机构4、传动轴41、第二同步轮42、伞齿换向机构5、第一伞齿轮51、与第二伞齿轮52、主动轴53、机壳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