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袜机的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9997发布日期:2018-06-26 19:5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袜品制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织袜机的离合器。



背景技术:

织袜机主要用于制作袜子,织袜机可按针床形式、织针类型和针筒数来分类。平袜机机号较高,生产根据脚、腿形状改变各部段宽度的平幅袜片,经缝合后成有缝袜;其中织袜机利用旋转的剪刀盘剪去袜子内部的线头。

目前,公布号为CN102995280A,公告日为2013年3月27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袜机离合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铰接一根杠杠,固定板背部固定气缸,气缸活塞杆上端连接杠杠后端,杠杠前端连接滑移轮,滑移轮设于齿轮轴上并随齿轮轴同步转动,齿轮轴在滑移轮下方活络套接离合齿轮,气缸作用于杠杆带动滑移轮沿齿轮轴上下滑动,滑移轮下端面与离合齿轮上端面设有同步传动结构,齿轮轴前方并排设置有袜机的主轴,主轴上设置一个传动齿轮,齿轮轴在离合齿轮下方固定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间通过皮带传动。

该种袜机离合器当滑移轮下降并通过同步传动结构带动离合齿轮转动时,离合齿轮带动主轴转动,当主轴不需要转动时,杠杆带动滑移轮上升并脱离离合齿轮,离合齿轮停止转动,主轴随之停止转动;其中现有的工厂中,在调试袜机从而检修袜机时,需要在比较低的转速下,从而避免高速转动的剪刀盘造成操作人员的受伤,然而在袜机真正工作时则需要比较高的转速,此时就需要主轴提供高速、低速两种不同的转速;但是该种袜机离合器只提供停机时主轴不转动、工作时主轴转动这两种转速,此时则无法实现主轴的高速和低速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袜机的离合器,能够较好的实现主轴的高速和低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织袜机的离合器,包括位于织袜机机体上的电机、位于织袜机机体上的基座、连接在基座上且下端连接在剪刀盘上的主轴,所述主轴的上端周向固定连接且轴向滑移连接有连接套,位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分别带动所述连接套按高速和低速转动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二联动件均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套沿着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上下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机带动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转动,其中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的转速有所不同,一个为高速转动另一个为低速转动,由于连接套周向固定连接且轴向滑移连接在主轴上,此时连接套既可以实现在主轴上的滑移又可以带动主轴转动;当驱动件带动连接套上移后,连接套即可连接在第一联动件上,此时第一联动件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从而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以第一联动件的转速转动;而当驱动件带动连接套下移后,连接套即可连接在第二联动件上,此时第二联动件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从而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以第二联动件的转速转动;最终主轴即可按照高速或低速带动剪刀盘转动,从而实现主轴的高速和低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联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端的主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套上端的从动轴、连接在所述从动轴上端的从动轮、连接在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的皮带,所述从动轴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第一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随后从动轮即可带动从动轴转动,当连接套上移后,连接套上的第一卡块嵌入在从动轴上的第一卡槽内后,从动轴在转动时即可对第一卡槽内的第一卡块施加推力,此时连接套即可在从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最终即可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轴下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卡槽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通的第一导向槽,当所述连接套需要上移后连接在所述从动轴上时,所述第一卡块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移动到所述第一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连接套朝向从动轴一侧移动且从动轴处于转动的状态时,由于从动轴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卡块在需要进入到从动轴内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槽的存在即可方便第一卡块在从动轴转动时快速的进入到第一卡槽内,最终即可有利于第一卡块嵌入到第一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抵紧在所述皮带上的张紧轮,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张紧轮的转轴,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用于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用于带动所述张紧轮朝向所述皮带一侧移动的螺纹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主动轮与从动轮在通过皮带联动的过程中,皮带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会发生摩擦,一段时间后皮带就容易发生磨损,此时皮带就容易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此时转动螺纹轴,螺纹轴即可带动转轴沿着螺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移动,最终即可通过转轴带动张紧轮朝向皮带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张紧轮抵紧在皮带上,完成对皮带的张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联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上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连接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上的第三锥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且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固定有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的第二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即可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随后第二锥齿轮即可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三锥齿轮的转动,随后第三锥齿轮即可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当连接套下移后,连接套上的第二卡块即可嵌入到第四锥齿轮上的第二卡槽内,随后第四锥齿轮的转动即可对第二卡块施加推力,此时第四锥齿轮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最终即可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锥齿轮上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卡槽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通的第二导向槽,当所述连接套需要下移后连接在所述第四锥齿轮上时,所述第二卡块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槽移动到第二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连接套朝向第四锥齿轮一侧移动且第四锥齿轮处于转动的状态时,由于第四锥齿轮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卡块在需要进入到第四锥齿轮内的过程中,第二导向槽的存在即可方便第二卡块在第四锥齿轮转动时快速的进入到第二卡槽内,最终即可有利于第二卡块嵌入到所述第二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所述支架的中部位置处且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套侧壁上的转动臂、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上端且另一端用于抵触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连接套一端上的第一气缸、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下端且另一端用于抵触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连接套一端上的第二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长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即可抵紧在转动臂上,从而带动转动臂转动,此时转动臂即可带动连接套朝向从动轴的一侧移动,最终第一卡块即可嵌入在第一卡槽内,从动轴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当第二气杆的活塞杆向上伸长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即可抵紧在转动臂上,从而带动转动臂转动,此时转动臂即可带动连接套朝向第四锥齿轮的一侧移动,最终第二卡块即可嵌入在第二卡槽内,第四锥齿轮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套同时与所述从动轴和所述第四锥齿轮分离的驱动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无需主轴转动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不抵触在转动臂上,此时通过驱动弹簧即可保持连接套处于同时与从动轴和第四锥齿轮均分离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机带动从动轴和第四锥齿轮按照不同的转速转动,当第一气缸带动转动臂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套上移后,连接套上的第一卡块即可嵌入在从动轴上的第一卡槽内,此时从动轴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从而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转动;而当第二气缸带动连接套下移后,连接套上的第二卡块即可嵌入在第四锥齿轮上的第二卡槽内,此时第四锥齿轮即可带动连接套转动,从而通过连接套带动主轴转动;最终主轴即可按照高速或低速带动剪刀盘转动,从而实现主轴的高速和低速转动;

2. 当皮带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时,操作人员转动螺纹轴,螺纹轴即可带动转轴沿着螺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移动,最终即可通过转轴带动张紧轮朝向皮带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张紧轮抵紧在皮带上,完成对皮带的张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电机;11、输出轴;2、基座;21、安装块;211、螺纹孔;3、主轴;31、连接套;311、第一卡块;312、第二卡块;4、第一联动件;41、主动轮;42、从动轴;421、第一卡槽;422、第一导向槽;43、从动轮;44、皮带;5、第二联动件;51、第一锥齿轮;52、连接轴;53、第二锥齿轮;54、第三锥齿轮;55、第四锥齿轮;551、第二卡槽;552、第二导向槽;6、驱动件;61、支架;62、转动臂;63、第一气缸;64、第二气缸;7、张紧轮;71、转轴;711、螺纹轴;8、驱动弹簧;901、凸块;902、滑槽;903、剪刀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织袜机的离合器,参照图1,该种织袜机的离合器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织袜机机体上的电机1,同时位于织袜机的机体上端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基座2,其中基座2上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轴3,主轴3的下端连接在剪刀盘903上,通过主轴3的转动即可带动剪刀盘903的转动,从而通过剪刀盘903剪断袜子内侧的线头。

参照图2,主轴3的上端套设有连接套31,连接套31的上端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一卡块311,且连接套31的下端端面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卡块312;其中连接套31的内壁上一体设置有凸块901,且主轴3的外壁上开设有供凸块901嵌入的滑槽902,此时连接套31即可周向固定连接且轴向滑移连接在主轴3上。

参照图1,基座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连接套31沿着滑槽902的延伸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的驱动件6,且驱动件6包括支架61、转动臂62、第一气缸63、第二气缸64。

参照图1,支架61通过螺栓固定在靠近连接套31一侧的基座2上,其中转动臂62呈U字形,且转动臂6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套31的两侧外壁上;同时转动臂62的中部同样通过销轴铰接在支架61的中部位置处,第一气缸63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61的上端,且第一气缸63的活塞杆用于抵触在转动臂62远离连接套31的一端上,此时第一气缸63的活塞杆伸长后即可带动转动臂6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套31上移。

参照图1,第二气缸6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61的下端,且第二气缸64的活塞杆用于抵触在转动臂62远离连接套31的一端上,此时第二气缸64的活塞杆伸长后即可带动转动臂6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套31下移;同时支架61的上端与转动臂62之间连接有驱动弹簧8,驱动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支架61的上端且另一端固定在转动臂62远离连接套31的一端上,当第一气缸63与第二气缸64均不作用在转动臂62上时,驱动弹簧8带动转动臂62使得转动臂62保持在水平位置处。

参照图1,位于基座2上且位于连接套31上下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联动件4和第二联动件5,且第一联动件4与第二联动件5均与电机1的输出轴11相连,其中第一联动件4与第二联动件5分别具有不同的转速,当连接套31上移即可与第一联动件4连接,从而第一联动件4带动连接套31转动;当连接套31下移即可与第二联动件5连接,从而第二联动件5带动连接套31转动;最终主轴3即可具有不同的转速。

参照图1,第一联动件4包括主动轮41、从动轴42、从动轮43、皮带44;其中主动轮41通过键连接在输出轴11的上端,同时从动轴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基座2内,其中从动轴42位于连接套31的上端,且从动轴42的延伸方向与主轴3的延伸方向平行;从动轮43通过键连接在从动轴42的上端,且皮带44连接在主动轮41与从动轮43之间;电机1带动主动轮41转动后即可通过皮带44带动从动轮43转动,最终即可带动从动轴42转动。

参照图2,从动轴42的下端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卡块311嵌入的第一卡槽421,且从动轴42下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朝向第一卡槽421一侧倾斜的第一导向槽422,同时第一导向槽422与第一卡槽421相通;当连接套31上移后,连接套31上的第一卡块311即可嵌入到第一卡槽421内,此时从动轴42即可带动连接套31转动。

参照图1,基座2上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块21,且安装块21上开设有螺纹孔211;其中螺纹孔21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711,同时螺纹轴711上焊接有转轴71,且转轴71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张紧轮7;当操作人员转动螺纹轴711后,螺纹轴711即可带动转轴71沿着螺纹孔211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最终即可带动张紧轮7抵紧在皮带44上,实现对皮带44的张紧。

参照图1,第二联动件5包括第一锥齿轮51、连接轴52、第二锥齿轮53、第三锥齿轮54、第四锥齿轮55;第一锥齿轮51通过键连接在电机1的输出轴11上且位于主动轮41的下侧,其中连接轴5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基座2内,且第二锥齿轮53通过键连接在连接轴52的一端上,同时第二锥齿轮53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在一起;第三锥齿轮54通过键连接在连接轴52远离第二锥齿轮53的一端上,其中第四锥齿轮5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基座2上且与第三锥齿轮54啮合在一起,同时第四锥齿轮55套设在主轴3上且位于连接套31的下端位置处。

参照图2,第四锥齿轮55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二卡块312嵌入的第二卡槽551,且第四锥齿轮55上端的端面上还开设有朝向第二卡槽551一侧倾斜的第二导向槽552,同时第二导向槽552与第二卡槽551相通;当连接套31下移后,连接套31上的第二卡块312即可嵌入到第二卡槽551内,此时第四锥齿轮55即可带动连接套31转动。

参照图1,电机1输出轴11带动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即可带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随后第二锥齿轮53即可带动连接轴52转动;连接轴52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三锥齿轮54的转动,随后第三锥齿轮54即可带动第四锥齿轮55转动;当连接套31下移后,连接套31上的第二卡块312即可嵌入到第四锥齿轮55上的第二卡槽551内(参照图2),随后第四锥齿轮55的转动即可对第二卡块312施加推力,此时第四锥齿轮55即可带动连接套31转动,最终即可通过连接套31带动主轴3转动。

原理:参照图1,电机1的输出轴11带动主动轮41转动,主动轮41通过皮带44带动从动轮43转动,随后从动轮43即可带动从动轴42转动,当第一气缸63带动连接套31上移,连接套31上的第一卡块311嵌入在从动轴42上的第一卡槽421内后(参照图2),从动轴42即可带动连接套31转动,最终即可带动主轴3转动。

参照图1,同时电机1输出轴11带动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即可带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随后第二锥齿轮53即可带动连接轴52转动;连接轴52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三锥齿轮54的转动,随后第三锥齿轮54即可带动第四锥齿轮55转动;当第二气缸64带动连接套31下移,连接套31上的第二卡块312嵌入到第四锥齿轮55上的第二卡槽551内后(参照图2),第四锥齿轮55的转动带动连接套31转动,最终即可带动主轴3转动。

参照图1,最终主轴3即可以不同的转速带动剪刀盘903转动,从而方便在主轴3低速转动时用于对织袜机进行调试检修;而当主轴3无需转动时,第一气缸63和第二气缸64的活塞杆均不抵触在转动臂62上,此时通过驱动弹簧8即可保持转动臂62处于水平位置处,且连接套31处于同时与从动轴42和第四锥齿轮55均分离的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