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486发布日期:2018-07-07 19:4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编织机。



背景技术:

编织机是用来编织针织物的机器,编织机的针数多少决定了针织物的疏密程度,编织机的运行速度决定了针织物的编织速度,以往的编织机运行速度慢,编织效率低,且结构复杂,往复行程较长,织物密度较松,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行程短,运行速度快,提高了编织效率和织物密度的高速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压紧块、第一摆动块、转动头、连杆、主动块、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过渡轮、从动块、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拉杆、连接座、编织组件和驱动组件;编织组件包括侧连接座、穿线板机构、下连接座、底座、第三转轴和第二压紧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一压紧块上固定有第一摆动块,所述第一压紧块和第一摆动块一同套设固定在第一转轴的外侧一端,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会带动第一压紧块和第一摆动块一同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动块的一侧开设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连接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转动头,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中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其中一个转动头,另一个所述转动头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侧连接座上,所述侧连接座的上方固定在穿线板机构的下方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外侧还套设固定有主动块,所述主动块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外侧套设固定有偏心设置的过渡轮,所述过渡轮的一侧边缘向外成型有滚边,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贴合在滚边的内外两侧圆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的中部外侧套设固定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也分别贴合在滚边的内外两侧圆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四滚轮的外侧还套设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能与从动块实现相对转动;所述从动块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的上方固定在穿线板机构的下方中部。

优选地,所述穿线板机构的下方还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均通过一个第二压紧块套设固定在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上方还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轴承、输入轴、分隔片、驱动轮、第四转轴、第二摆动块、夹片、第五滚轮、第一球头、第二球头、套筒杆、悬臂、分连块、配重架和第五转轴;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上方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固定有八个第二摆动块,每个所述第二摆动块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夹片。

优选地,所述输入轴上套设固定有18个等间距分布的分隔片,所述输入轴上还套设固定有两个驱动轮,每个所述驱动轮的外侧圆周面上均贴合有一个第五滚轮,两个所述第五滚轮分别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两个夹片上;其中两个所述夹片的内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一球头,每个所述第一球头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套筒杆,所述套筒杆与第一球头能实现万向转动,两个所述套筒杆的另一端内部均嵌入连接有一个第二球头,两个所述第二球头分别固定在分连块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均套设连接有一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分别装设在两个支架上;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五转轴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悬臂,所述分连块的内侧固定在其中一个悬臂的外侧;两个所述悬臂之间还装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配重架,两个所述配重架分别位于第五转轴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编织机是用来编织针织物的机器,编织机的针数多少决定了针织物的疏密程度,编织机的运行速度决定了针织物的编织速度,以往的编织机运行速度慢,编织效率低,且结构复杂,往复行程较长,织物密度较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行程短,运行速度快,提高了编织效率和织物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高速编织机,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40、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9、第一压紧块3、第一摆动块4、转动头5、连杆6、主动块7、第一滚轮8、第二滚轮10、过渡轮11、从动块12、第三滚轮13、第四滚轮14、拉杆15、连接座16、编织组件和驱动组件;编织组件包括侧连接座17、穿线板机构18、下连接座19、底座20、第三转轴22和第二压紧块21;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40之间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9,第一转轴2位于第二转轴9的下方;第一压紧块3上固定有第一摆动块4,第一压紧块3和第一摆动块4一同套设固定在第一转轴2的外侧一端,第一转轴2的转动会带动第一压紧块3和第一摆动块4一同转动;第一摆动块4的一侧开设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连接孔41;连杆6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转动头5,其中一个连接孔41中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其中一个转动头5,另一个转动头5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侧连接座17上,侧连接座17的上方固定在穿线板机构18的下方一侧;第一转轴2的中部外侧还套设固定有主动块7,主动块7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滚轮8和第二滚轮10;第二转轴9的中部外侧套设固定有偏心设置的过渡轮11,过渡轮11的一侧边缘向外成型有滚边111,第一滚轮8和第二滚轮10分别贴合在滚边111的内外两侧圆周面上;第三转轴22的中部外侧套设固定有从动块12;从动块12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滚轮13和第四滚轮14,第三滚轮13和第四滚轮14也分别贴合在滚边111的内外两侧圆周面上;第四滚轮14的外侧还套设连接有拉杆15,拉杆15能与从动块12实现相对转动;从动块12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座16上;连接座16的上方固定在穿线板机构18的下方中部;穿线板机构18的下方还固定有底座20;底座20的两端均通过一个第二压紧块21套设固定在第三转轴22上,第三转轴22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40之间;第一侧板1的外侧上方还装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支架30、轴承31、输入轴32、分隔片34、驱动轮35、第四转轴36、第二摆动块37、夹片38、第五滚轮39、第一球头29、第二球头27、套筒杆28、悬臂24、分连块25、配重架26和第五转轴23;第一侧板1的外侧上方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架30,两个支架30之间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转轴36,第四转轴36上套设固定有八个第二摆动块37,每个第二摆动块37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夹片38;输入轴32上套设固定有18个等间距分布的分隔片34,输入轴32上还套设固定有两个驱动轮35,每个驱动轮35的外侧圆周面上均贴合有一个第五滚轮39,两个第五滚轮39分别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两个夹片38上;其中两个夹片38的内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一球头29,每个第一球头29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套筒杆28,套筒杆28与第一球头29能实现万向转动,两个套筒杆28的另一端内部均嵌入连接有一个第二球头27,两个第二球头27分别固定在分连块25的外侧;输入轴32的两端均套设连接有一个轴承31,两个轴承31分别装设在两个支架30上;第五转轴23的两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40之间;第五转轴23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悬臂24,分连块25的内侧固定在其中一个悬臂24的外侧;两个悬臂24之间还装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配重架26,两个配重架26分别位于第五转轴23的两侧;使用时,将外部驱动机构与输入轴32的一端相连接,外部驱动机构会带动输入轴3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驱动轮35转动,驱动轮35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曲面,驱动轮35转动时会相应地推动两个第二摆动块37摆动,进而推动两个悬臂24和两个配重架26同步摆动,又因纺线穿梭在两个配重架26和穿线板机构18上,同时,第一转轴2的一端与外部牵引机构相连,外部牵引机构会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摆动块4和主动块7转动,第一摆动块4的转动会带动侧连接座17连同底座20和穿线板机构18一起向上摆动,而主动块7的转动会带动过渡轮11偏心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块12反向摆动,从动块12反向摆动会带动底座连同穿线板机构18一起向下摆动,从而将穿线板机构18拉回初始位置,第一摆动块4和主动块7相互配合实现穿线板机构18的往复摆动,并最终与两个配重架26配合完成针织的过程。

编织机是用来编织针织物的机器,编织机的针数多少决定了针织物的疏密程度,编织机的运行速度决定了针织物的编织速度,以往的编织机运行速度慢,编织效率低,且结构复杂,往复行程较长,织物密度较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行程短,运行速度快,提高了编织效率和织物密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