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针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483发布日期:2018-07-07 19:4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选针器骨架。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穿着的毛线衣大都由多种花色的毛线编织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一种颜色的毛线进行编织作业时,其它额外颜色的毛线就需要停止作业,此过程中就需要不停的选择和停止各种颜色的毛线,目前,业界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选针技术来操控针织横机完成此项工作。当毛线衣编织过程中需要一种颜色的毛线时,通过选针器对针织横机进行选针,进而实现毛线衣花色的重新排针,通过选针器的频繁作业,从而形成各色花色的毛线衣,由于选针器需要频繁进行选针作业,对现有横机选针器的散热都有较高要求,并且因为横机机头容纳选针器的空间有限,现有横机选针器的结构都略大,使得机头能容纳的选针器数量较少,选针效率较低,而选针器骨架作为选针器的的主体部件,决定了选针器尺寸的大小、成本和散热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结构紧凑的选针器骨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选针器体积过大,散热性能不佳,容易进异物灰尘,使用性能不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选针器骨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选针器骨架包括线圈部,线圈部包括两侧的侧板,两侧板之间设有筋板,筋板的两面均纵向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筋板将选针器骨架放置线圈组件的位置分成两部分,选针器的线圈组件包括电磁棒和线圈,其中电磁棒的一端超出线圈,线圈安装于第一凹槽,电磁棒超出线圈的端部安装于第二凹槽,通过合理的布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充分的利用选针器骨架内部的空间,使选针器整体的体积足够紧凑,且使线圈组件实现防错安装,安装制造效率也能获得显著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安装定位简单,且因为线圈组件直接安置在选针器骨架的筋板上,因选针器骨架一般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而成,选针器骨架整体可以充当散热体,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在选针器骨架内部的设置的为了散热作用的空气流通通道可以进行优化缩小,实现选针器的结构进一步紧凑缩小体积,同样大小的横机机头便可以安装更多选针器,继而提升机器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筋板的两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错布置,从而可以使得筋板的厚度做的更薄,且通过交错布置,可以使得安装在筋板的两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线圈组件可以更合理的布置,节省空间。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的厚度为15mm-30mm,第一凹槽为半圆弧形凹槽,圆弧凹槽的半径为4mm-5.3mm。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的厚度为20mm,第一凹槽为半圆弧形凹槽,圆弧凹槽的半径为4.9mm。

作为优选,筋板中部设有大通孔,大通孔的通孔方向与第一凹槽的轴线方向垂直;大通孔即可起到减重降本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空气流通的作用。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包括容刀部,容刀部的一端设有容刀腔,容刀腔为带有底板的槽口结构,容刀腔槽口结构的底板设有两排通磁孔,选针器的选针刀片的一个端部设有磁钢端子,选针刀片设置在容刀腔内,选针刀片的磁钢端子正对容刀腔槽口结构的底板的通磁孔;选针刀片置于容刀腔内,容刀腔通过通磁孔与选针器骨架内部放置线圈组件的空间相连通,在实际使用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灰尘、乱线等杂物通过选针刀片端进入选针器内部,从而提高选针器的使用寿命,保证选针器的良好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的容刀部的容刀腔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孔,在加工过程和使用维护时,可通过观察孔查看容刀腔内部的加工情况和使用状态。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的厚度为15mm-30mm,通磁孔为圆孔,圆孔直径为3mm-6mm,两排通磁孔的排间距为8mm-15mm,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选针器结构,保证选针器的强度、散热性能的的前提下,通过这样的尺寸设置使得选针器的结构紧凑,耗费原材料少,成本降低,使横机机头能安装更多的选针器,提升设备效率。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的厚度为20mm,通磁孔为圆孔,圆孔直径为3mm,两排通磁孔的排间距为9mm,选用此优选参数,可以使得选针器的制造成本,散热性能,骨架强度达到一个优选状态。

作为优选,选针器骨架由金属一体制造而成,选针器骨架的筋板与底板,筋板与线圈部两侧的侧板垂直设置,既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选针器骨架的结构改进,使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选针器骨架,从而实现缩小了选针器的尺寸,精简了选针器的结构,提升了散热性能,并能够显著提升横机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

图3是图2中选针器骨架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选针器骨架2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线圈组件3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选针刀片、101-磁钢端子、2-选针器骨架、21-容刀部、210-底板、211-容刀腔、212-通磁孔、213-观察孔、22-线圈部、221-筋板、222-大通孔、223-第一凹槽、224-第二凹槽、225-侧板、23-电板部、3-线圈组件、31-电磁棒、32-线圈、4-电路板、5-线圈压板、6-防尘板、7-防尘盖、71-刀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因为选针器骨架是选针器的主体部件,因此,本实施例结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选针器骨架的选针器,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本实施例中,选针器骨架2即为本实用新型的选针器骨架,选针器骨架2采用铝合金制造而成,既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选针器骨架的选针器,包括选针刀片1、选针器骨架2,线圈组件3,电路板4,选针刀片1设置在选针器骨架2的一端,电路板4设置在选针器骨架2的另一端,线圈组件3设置于选针器骨架2内部,线圈组件3通过电线与电路板4连接,因线圈组件3通过电线与电路板4连接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因此在图中连接电线未示出,选针器骨架2包括容刀部21,线圈部22和电板部23,容刀部21的一端设有容刀腔211,容刀腔211为带有底板210的槽口结构,容刀腔211带有底板210的槽口结构的底部设有两排通磁孔212,选针刀片1的一个端部设有磁钢端子101,选针刀片1设置在容刀腔211内,选针刀片的磁钢端子101正对容刀腔211带有底板210的槽口结构的底部的通磁孔212;在此描述的正对不是绝对的中心相对,事实上,在选针器作用的过程中,线圈组件3因为通断电,产生磁场带动磁钢端子101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往复偏摆,从而使选针刀片1运动,选针刀片1置于容刀腔211内,容刀腔211通过通磁孔212与选针器骨架2内部放置线圈组件3的空间相连通,在实际使用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灰尘、乱线等杂物通过容刀腔211进入选针器内部,从而提高选针器的使用寿命,保证选针器的良好使用性能。

如图3-图4所示,选针器骨架2的线圈部22包括两侧的侧板225,两侧板225之间设有筋板221,筋板221将选针器骨架2放置线圈组件3的位置分成两部分,线圈组件3可以安置在选针器骨架2上,安装定位简单,且因为线圈组件3直接安置在选针器骨架2的筋板221上,因选针器骨架2一般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而成,选针器骨架2整体可以充当散热体,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在选针器骨架2内部设置的为了散热作用的空气流通通道可以进行优化缩小,实现选针器结构的进一步紧凑缩小体积,同样大小的横机机头便可以安装更多选针器,继而提升机器的生产效率;筋板221中部设有大通孔222,大通孔222即可起到减重降本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空气流通的作用,筋板221的两面均纵向设有第一凹槽223和第二凹槽224,如图5所示,线圈组件3包括电磁棒31和线圈32,其中电磁棒31的一端超出线圈32,装配时,如图2所示,线圈32安装于第一凹槽223,第一凹槽223为半圆弧形凹槽,圆弧凹槽的半径为4mm-5.3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3的圆弧凹槽的半径是4.9mm,线圈32的一端正对容刀腔211的通磁孔212,通过线圈磁场,带动电磁棒31超出线圈32的端部安装于第二凹槽224,通过合理的布置第一凹槽223和第二凹槽224,充分的利用选针器骨架2内部的空间,使选针器整体的体积足够紧凑,且使线圈组件3实现防错安装,安装制造效率也能获得显著提升,降低生产成本;选针器骨架2的容刀部21的容刀腔211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孔213,在加工过程和使用维护时,可通过观察孔213查看容刀腔211内部的加工情况和使用状态。

如图2所示,选针器的选针器骨架2的内部还设有线圈压板5,线圈压板5设置于在筋板221的第二凹槽224外部,用于将电磁棒31超出线圈32的端部固定于筋板221的第二凹槽224,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如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通过线圈压板5的压牢固定,使选针器在机器工作的时候,不易产生松动。在本实施例中,电磁棒31的一端超出线圈32,另一端也超出线圈32,超出线圈32的另一端的电磁棒31设置于容刀腔211的通磁孔212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线圈组件3的更好定位,更不易产生松动。

如图1-图2所示,选针器骨架2的线圈部22设有防尘板6,防尘板6起到防尘作用,保护选针器骨架2内部的线圈组件3不受外界灰尘等脏物的污染;选针器骨架2的容刀部设有防尘盖7,防尘盖7上开设有使选针刀片1活动的刀片孔71,选针刀片1穿过刀片孔71活动,通过防尘盖7保护用于容纳选针刀片1的容刀腔211不易积累线头灰尘等掌握,降低维修保养频率,提升使用效能。

通过对选针器选针器骨架2的改进,使选针器的整体体积尺寸可以做的更小,选针器骨架2的厚度为15mm-30mm,通磁孔212为圆孔,圆孔直径为3mm-6mm,两排通磁孔212的排间距为8mm-15mm;在本实施例中,选针器骨架2的厚度为20mm,通磁孔212为圆孔,圆孔直径为3mm,两排通磁孔212的排间距为9mm。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选针器骨架2的厚度为30mm,第一凹槽223的圆弧凹槽的半径是5.3mm,通磁孔212为圆孔,圆孔直径为4mm,两排通磁孔212的排间距为13.5mm。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