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纤维纸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5187发布日期:2018-11-16 23:4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造纤维纸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人造纤维纸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发泡纸板主要使用木质纤维加工而成,但是木质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不仅成本高,而且会由于大量消耗木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201410126184.6提出一种高填充膨润土发泡石头纸及其制备方法,将膨润土与聚合物混合,加入发泡剂,通过吹膜注塑的工艺获得发泡石头纸。

但是,上述方法得到的发泡石头纸存在以下缺陷:

一、做成的产品不能和传统纸一起回收,因为它是薄膜状结构,只能和塑料一起回收。

二、综合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人造纤维纸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造纤维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包括有沿人造纤维加工传送方向设置的两组混料段、两组喷丝段和造板段,每一组所述混料段对应一组所述喷丝段;其中,每一组所述混料段用于将助剂、无机粉体、纺丝用聚合物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在150-230℃条件下进行混炼捏合处理得到熔融物料;每一所述喷丝段用于相对应的所述混料段得到的熔融物料进行纤维拉丝处理,并形成布状纤维物料;所述造板段用于在两组所述喷丝段得到的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纸状纤维,并对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进行发泡定型后得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优选地,每一组所述混料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三螺杆捏合密炼机、齿轮增压泵、计量泵和均压箱体;将助剂、无机粉体、纺丝用聚合物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利用三螺杆捏合密炼机进行捏合,在150-230℃条件下进行共聚混炼塑化,形成初始熔融物料,且将初始熔融物料通过所述齿轮增压泵进行二次混炼,并通过所述计量泵输送至所述均压箱体内得到最终的均压熔融物料。

优选地,每一组所述喷丝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喷丝板和第一承载网;在所述喷丝段内,将相对应的所述混料段得到的熔融物料均匀地向所述喷丝板挤出并向下牵引,对牵引过程中的物料从两侧提供冷风并向下强制吸风,以形成纤维直径为1-50微米之间的纤维丝;牵引后的所述纤维丝均匀地阻落平铺于第一承载网表面,并在所述第一承载网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无纺布状纤维,将所述无纺布状纤维从所述第一承载网剥离后得到所述布状纤维物料。

优选地,所述造板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复合机、第二承载网、发泡机和整平机;在所述造板段内,将两组所述喷丝段得到的布状纤维物料由相反方向导入复合机的对辊内,且在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在所述复合机的对辊之间进行对挤,从而使得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的发泡胶水均匀分布,得到复合纸状纤维;将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运送至所述第二承载网表面进行热风干燥后,再送入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并对发泡后的复合纸状纤维导入整平机中进行整平处理,得到所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人造纤维发泡纸板生产系统生产的发泡纸板,是经过以无机粉体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吸拉丝和强风抽吸形成细小纤维工艺,而且采用了网状纤维密集堆积结构技术,并基于传统的纤维造板工艺使得人造纤维纸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产品透气性好、幅宽大、速度快、高填充、低成本、低克重,耐热度和耐火性均大大提高;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系统生产的发泡纸板的各项指标与发泡纸板接近,经过打桨后又可以和传统发泡纸板一起回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造纤维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参阅图1,一种人造纤维发泡纸板的生产系统有沿人造纤维加工传送方向设置的两组混料段、两组喷丝段和造板段,而且每一组所述混料段对应一组所述喷丝段。

其中,每一组所述混料段用于将助剂、无机粉体、纺丝用聚合物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在150-230℃条件下进行混炼捏合处理得到熔融物料;每一所述喷丝段用于相对应的所述混料段得到的熔融物料进行纤维拉丝处理,并形成布状纤维物料;所述造板段用于在两组所述喷丝段得到的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纸状纤维,并对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进行发泡定型后得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所述混料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三螺杆捏合密炼机110、齿轮增压泵120、计量泵130和均压箱体140。

而且,为了滤除熔融物料内的颗粒,在所述齿轮增压泵120和所述计量泵130之间还可以装设有过滤器150,所述三螺杆捏合密炼机110将初始熔融物料挤入所述齿轮增压泵120内,所述齿轮增压泵120通过所述过滤器150内进行过滤后,通过所述计量泵130进入所述均压箱体140内得到最终的均压熔融物料。

在所述混料段内,将助剂、无机粉体、纺丝用聚合物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利用所述三螺杆捏合密炼机110进行捏合,在150-230℃条件下进行共聚混炼塑化,形成初始熔融物料,且将初始熔融物料通过所述齿轮增压泵120进行二次混炼,然后通过所述过滤器150进行过滤后,通过所述计量泵130输送至所述均压箱体140内得到最终的均压熔融物料。应当理解,在进行混炼捏合处理的温度应当根据助剂和纺丝用聚合物粉体的物理特征进行选择,从而保证得到合适的熔融物料。

每一组所述喷丝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喷丝板210和第一承载网220。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承载网220可以是尼龙网。其中,所述喷丝板210装配于所述均压箱体140,且与所述均压箱体140连为一体。具体的,所述喷丝板210正对所述均压箱130的出料口设置,所述第一承载网220设于所述喷丝板210的正下方3至6米处。

例如,所述喷丝板210是一个长2-8米、宽0.15-0.3米、有10000-60000个直径0.4-0.8mm小孔组成的模具。

在所述喷丝段内,将所述混料段得到的熔融物料均匀地向所述喷丝板210挤出并向下牵引,对牵引过程中的物料从两侧提供冷风并向下强制吸风,以形成纤维直径为1-50微米之间的纤维丝;牵引后的所述纤维丝均匀地阻落平铺于第一承载网220表面,并在所述第一承载网220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无纺布状纤维,将所述无纺布状纤维从所述第一承载网220剥离后形成所述布状纤维物料。应当理解,所述纤维物料内短纤维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应当理解,在所述均压箱140和所述第一承载网220之间设有的两侧位置设有制冷系统230,所述制冷系统230位于从所述喷丝板210挤出的物料的两侧。可选择地,所述制冷系统230可以为空气制冷系统或热电制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为了更好地将纤维丝吸附于所述第一承载网220表面,所述第一承载网220的下方设有负压吸风机240,所述负压吸风机240的吸风口正对从所述喷丝板210喷出的纤维丝。

所述造板段包括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复合机310、第二承载网320、发泡机330和整平机340。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承载网320可以是特氟龙网。

其中,所述复合机310夹设于两组所述第一承载网220之间,用于将两组所述第一承载网220出料端剥离的布状纤维物料分别引入所述复合机310的对辊之间进行对挤。

所述发泡机330内沿物料移动方向依次装设有多个烘钢3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钢内设有引导热油流动的夹层,并通过热油流动进行加热。当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进入所述发泡机330内,缠绕于所述烘钢331表面,通过所述烘钢331传递的热量实现所述复合纸状纤维内的发泡工艺。

而且,在所述第二承载网320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热风烘干机350,用于对铺设于所述第二承载网320表面的复合纸状纤维进行热风烘干。

应当理解,为了在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所述造板段还设有用于准确添加发泡胶水的计量泵360,所述计量泵360的出胶口设于所述复合机310的对辊的正上方,从而用于向位于所述复合机310的对辊之间的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

在所述造板段内,将两组所述喷丝段得到的布状纤维物料由相反方向导入复合机310的对辊内,且通过所述计量泵360在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在所述复合机310的对辊之间进行对挤,从而使得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的发泡胶水均匀分布,得到复合纸状纤维;

将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运送至第二承载网320表面进行热风干燥后,再送入所述发泡机330内,通过缠绕于所述发泡机330的烘钢331表面进行加热发泡,并对发泡后的复合纸状纤维导入整平机340中进行整平处理,得到所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可选择地,所述造板段还包括设于所述整平机340出料端的切割机370,所述切割机370用于将所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切割为合适的长度。

一种基于图1所示生产系统的人造纤维纸发泡纸板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助剂、无机粉体、纺丝用聚合物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在150-230℃条件下进行混炼捏合处理得到熔融物料。

在步骤一中,所述无机粉体、所述助剂和所述纺丝用聚合物粉体的质量百分比为:无机粉体72%-78%,助剂2.5%-3%,其他为纺丝用聚合物粉体。

而且,所述无机粉体包括:碳酸钙粉、滑石粉、钛白粉和二氧化硅粉的一个或至少两个的组合。所述助剂包括硬脂酸、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润滑剂、氧化锌、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的组合。所述纺丝用聚合物粉体包括PP和PET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组合。

例如,在步骤一中各物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钙72%、硬脂酸0.6%、钛酸脂偶联剂0.95%、铝酸脂偶联剂0.95%、润滑剂0.2%、氧化锌1‰、抗氧剂2‰和紫外线吸收剂1‰,其余为纺丝级聚丙烯PP或PET;或者

在步骤一中各物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在步骤一中各物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碳酸钙72%、硬脂酸0.6%、钛酸脂偶联剂0.95%、铝酸脂偶联剂0.95%、润滑剂0.2%、氧化锌1‰、抗氧剂2‰和紫外线吸收剂1‰,其余为纺丝级聚丙烯PP或PET;或者

在步骤一中各物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在步骤一中各物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钛白粉78%,硬脂酸0.7%、钛酸脂偶联剂1%、铝酸脂偶联剂1%、润滑剂0.26%、氧化锌1‰、抗氧剂2‰和紫外线吸收剂1‰,其余为纺丝级聚丙烯PP或PET。

具体地,在步骤一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150-230℃条件下将助剂和无机粉体进行混合改性,得到改性粉体;

在所述改性粉体中加入纺丝用聚合物粉体,利用螺杆进行捏合,在150-230℃条件下进行共聚混炼塑化,形成初始熔融物料;

将初始熔融物料通过进行二次混炼后,输送至均压箱体内得到最终的均压熔融物料。

例如,在步骤一中,在所述改性粉体中加入纺丝用聚合物粉体,利用所述三螺杆捏合密炼机110进行捏合,并且将初始熔融物料通过所述齿轮增压泵120进行二次混炼后,送入所述过滤器150内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所述计量泵130进入所述均压箱体140内得到最终的均压熔融物料。

二、将所述熔融物料进行纤维拉丝处理,形成纤维物料。

具体地,步骤二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熔融物料均匀地向喷丝板210挤出并向下牵引,对牵引过程中的物料从两侧提供冷风并向下强制吸风,以形成纤维直径为1-50微米之间的纤维丝;

牵引后的纤维丝均匀地阻落平铺于第一承载网220表面,并在所述第一承载网220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无纺布状纤维,将所述无纺布状纤维从所述第一承载网剥离后形成所述布状纤维物料。

三、在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纸状纤维,并对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进行发泡定型后得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具体地,在步骤三中包括如下步骤:

将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由相反方向导入复合机310的对辊内,且在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按比例添加发泡胶水;

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在所述复合机310的对辊之间进行对挤,从而使得两组所述布状纤维物料之间的发泡胶水均匀分布,得到复合纸状纤维;

将所述复合纸状纤维烘干后运送至发泡机330中进行发泡,并对发泡后的复合纸状纤维导入整平机340中进行整平处理,得到所述人造纤维发泡纸板。

而且,在将所述复合纸状纤维烘干过程中,将所述复合纸状纤维运送至所述第二承载网表面,利用所述热风烘干机350进行热风干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三中,所述发泡胶水的制备步骤为:在胶水中按重量投入2%-5%发泡温度在200℃以内的液体发泡剂,然后均匀搅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