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棉织物强力及手感的抗皱整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04151发布日期:2018-09-11 18:30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棉织物强力及手感的抗皱整理方法,属于纺织印染后整理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棉织物抗皱整理中,一般采用先对棉织物进行液氨整理,再进行免烫整理的方法。虽然液氨整理可以扩大纤维素分子链间的间距,改善棉纤维的圆整度,增大棉纤维的亲水性和透气透湿性,提高棉织物的柔软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棉织物的强力。然而,在浸轧免烫整理剂前通常需保持棉织物布面ph值范围为6.5~7,由于棉纤维耐碱不耐酸,当棉织物经过免烫整理后,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棉织物的强力在免烫整理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其次,棉织物经过免烫整理后手感发硬,织物亲水性和透气透湿性下降,造成织物的舒适性下降;另外,棉织物经过免烫整理后泛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改善棉织物抗皱整理后强力、手感、亲水性、透气透湿性和白度的方法是当务之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棉织物抗皱整理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公开杂志《印染技术》,公开日期2017年第9期名称为《纯棉织物超级免烫整理工艺研究》中研究了一种棉织物免烫整理工艺,虽然该工艺选取高温交联脂nfd和低温交联树脂ndd为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可以改善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免烫性能。但是,该方法对棉织物的强力仍然损失较大,且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产业化。

公开杂志《纺织学报》,公开日期2017年第1期名称为《棉织物的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中研究了一种棉织物免烫整理方法,虽然该方法采用将自制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可以达到改善纯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从而提高抗皱性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同时使得棉织物白度下降较为明显,免烫效果耐洗性降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510007a,申请公布日期2017年3月22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无甲醛免烫衬衫的生产方法,该申请案公布了一种生产免烫衬衫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由免烫树脂、纤维保护剂、柔软剂、催化剂和水组成的无甲醛免烫整理液对衬衫进行喷洒,然后经预烘、预烫、压烫和焙烘等一列工序对衬衫进行免烫整理。虽然该方法具有在整个衬衫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甲醛的特点,但是其不足之处是该方法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免烫整理后棉织物强力显著下降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389210a,申请公布日期2014年11月2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高免烫性纯棉喷墨印花面料的制作方法,该申请案公布了一种生产免烫面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先对织物进行液氨整理,再加入树脂、催化剂、纤维保护剂和柔软剂等对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可以达到改善面料柔软性的目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工艺较为复杂,试剂用量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织物强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路线的方法,将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依次进行液氨整理、重免烫整理和重液氨整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提高棉织物强力及手感的抗皱整理方法,所述的棉织物抗皱整理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a液氨整理

将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液氨整理工艺进行液氨整理,

所述的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为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

所述的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为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

所述的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为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

所述的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为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

所述的液氨整理工艺是指将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3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0.5kg/cm3

b重免烫整理

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免烫整理工艺进行重免烫整理。

所述的免烫整理工艺为轧烘焙工艺或潮交联工艺中的一种。

c重液氨整理

将经b步骤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液氨整理工艺进行重液氨整理。

所述的轧烘焙工艺是指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免烫整理剂中进行浸轧免烫整理剂处理,浸轧免烫整理剂后的棉织物经预烘干和焙烘后备用。

所述的潮交联工艺是指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免烫整理剂中进行浸轧免烫整理剂处理,浸轧免烫整理剂后的棉织物打卷和堆置后备用。

所述的免烫整理剂为n-羟甲基树脂或多元羧酸或聚氨酯或反应型交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预烘温度为40~60℃,焙烘温度为120~160℃。

所述的堆置温度为24~36℃,堆置时间为12~48小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路线,采用先将棉织物进行煮练、免烫或煮练、漂白、免烫或煮练、漂白、丝光、免烫或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再将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液氨整理,接着将棉织物置于免烫整理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最后将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在棉织物未经过免烫整理之前,受外力作用而折皱的织物中许多纤维都发生了弯曲,被弯曲纤维的外层分子发生拉伸,而内层分子则受到压缩,当外力去除后,纤维内外层分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回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拉伸部分的回复,纤维的这种拉伸回复性能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微结构密切相关。而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又直接影响到纤维的形变与折皱回复性能。与纤维结晶区不同,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本身不太伸直,相互之间的排列也较乱,并且在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没有氢键存在,当纤维被拉伸产生形变时,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取向度增大,纤维内外层分子发生相对位移,造成无定形区中部分氢键被拆散,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形成氢键。当外力去除以后,由于无定形区缺少稳定的氢键,因而外力作用造成的形变在非湿、非热条件下很难复原,这便形成了折皱。因此,要提高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纤维无定形区内引入适量稳定的共价交联。在本发明中,棉织物在经过特定的免烫整理剂处理后,免烫整理剂便以单分子或缩聚物的形式在纤维无定形区的分子键间生成共价键,犹如整理剂单分子伸出了两只强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无定形区的分子链,在纤维分子链间产生牵制和固定作用,使纤维内外层分子不发生相对位移,这样就减少了塑性形变,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折皱回复性能。然后,本发明采用纯液氨在-60~-40℃温度下对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液氨整理,氨分子作为一种极性、小分子、低黏度、中等介电常数的非水纤维膨化剂,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渗透到纤维结晶区中,扩大纤维素分子链的间距,拆散纤维分子束内的氢键,使纤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除去进入纤维内部的氨分子后,纤维自然回缩,分子做了重新排列,消除了纤维原有的、先天的和后天的内应力,从而使棉纤维天然转曲消失,纤维圆整度增大,增加了对光线的均匀反射度和韧性。经液氨整理后,棉纤维原纤的间距更加均匀。因此,对经过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液氨整理,可提高织物的柔软度、强力、亲水性、透气透湿性、白度和抗皱的性能。接着,将棉织物用免烫整理剂进行重免烫整理,从而提高棉织物的外观平整度。最后,使用液氨在-60~-40℃温度下对棉织物进行重液氨整理,从而在不降低棉织物外观平整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柔软度、强力、亲水性、透气透湿性、白度和抗皱性能。

本发明的提高棉织物强力及手感的抗皱整理方法,将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依次进行液氨整理、重免烫整理和重液氨整理,既能充分体现棉织物原有的优点,还能够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和优化,增大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加织物的强力,提高织物的平整度、改善织物的手感,从而达到免烫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织物的品质和产品的档次。本发明工艺简单,抗皱效果好,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生产工艺,具有极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详细描述。

一种提高棉织物强力及手感的抗皱整理方法,所述的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为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或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或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或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中的一种,其抗皱整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液氨整理

将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液氨整理工艺进行液氨整理,液氨整理工艺是指将经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3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0.5kg/cm3

b重免烫整理

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免烫整理工艺进行重免烫整理;免烫整理工艺为轧烘焙工艺或潮交联工艺中的一种。轧烘焙工艺是指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免烫整理剂中进行浸轧免烫整理剂处理,浸轧免烫整理剂后的棉织物经预烘干和焙烘后备用。其中,预烘温度为40~60℃,焙烘温度为120~160℃。潮交联工艺是指将经a步骤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免烫整理剂中进行浸轧免烫整理剂处理,浸轧免烫整理剂后的棉织物打卷和堆置后备用。其中,堆置温度为24~36℃,堆置时间为12~48小时。免烫整理剂为n-羟甲基树脂或多元羧酸或聚氨酯或反应型交联剂中的一种。

c重液氨整理

将经b步骤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按照液氨整理工艺进行重液氨整理。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n-羟甲基树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n-羟甲基树脂后的棉织物经40℃预烘干,16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3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

实施例二: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3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n-羟甲基树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n-羟甲基树脂后的棉织物经60℃预烘干,12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

实施例三: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n-羟甲基树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n-羟甲基树脂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24℃堆置48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1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

实施例四: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n-羟甲基树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n-羟甲基树脂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6℃堆置12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五: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3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多元羧酸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多元羧酸后的棉织物经40℃预烘干,16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分钟,轧车压力为0.1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

实施例六: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多元羧酸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多元羧酸后的棉织物经60℃预烘干,12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七: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20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多元羧酸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多元羧酸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24℃堆置36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0.1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八: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多元羧酸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多元羧酸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0℃堆置36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九: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聚氨酯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聚氨酯后的棉织物经50℃预烘干,14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5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十: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聚氨酯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聚氨酯后的棉织物经60℃预烘干,16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十一: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聚氨酯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聚氨酯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6℃堆置36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20分钟,轧车压力为0.0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

实施例十二: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5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聚氨酯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聚氨酯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6℃堆置48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十三: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2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反应型交联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反应型交联剂后的棉织物经40℃预烘干,16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5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1kg/cm3

实施例十四: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3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反应型交联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其中,浸轧反应型交联剂后的棉织物经60℃预烘干,130℃焙烘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2分钟,轧车压力为0.15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4kg/cm3

实施例十五: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反应型交联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反应型交联剂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6℃堆置48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实施例十六: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作为待整理织物,将煮练、漂白、丝光、液氨、免烫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浸轧液氨处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0分钟,轧车压力为0.2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3kg/cm3。将液氨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反应型交联剂中进行重免烫整理,将浸轧反应型交联剂后的棉织物打卷,并于36℃堆置48小时后备用。将重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置于液氨中进行重液氨整理,其中,浸轧时间为15分钟,轧车压力为0.1mpa,织物预加张力为0.2kg/cm3

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效果及与常规抗皱整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对比见附表1。

附表1本发明工艺与常规工艺的实施效果对比

由附表1的对比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织物折皱回复角(>276°)明显高于常规工艺,织物撕破强力保留率(>80%)也明显高于常规工艺,且织物外观平整度(>3.5)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理后,织物的白度、亲水性、透气透湿性等性能也优于常规工艺,本发明是一种工艺简单、抗皱效果好的清洁生产工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