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布机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5162发布日期:2018-09-21 23: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染布机的染料喷嘴。



背景技术:

染布机喷嘴一般呈现管状,以供布匹由内部通过并且于通过时染色;而管状的染布机喷嘴分为相互连接的前管及后管,且前管及后管之间夹设成形有一间隙,染料液体即由所述间隙喷入管内将布匹染色,而所述间隙的大小与染液喷流的速度快慢有关。然而,于染布的过程中,若染液的喷流速度太快时将会造成水刀现象,进而伤害布匹表面;反之,若染液的喷流速度过慢时则会使染液不易渗透入布匹的内层,进而造成染色不均匀的情形;因此,如何改解决上述问题将是一重要课题。

此外,在前管及后管所夹设的所述间隙的周围容易有布匹棉絮与染液凝固而形成的残留物,并且因为现有技术中的染布机喷嘴的前管及后管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前管及后管所夹设的所述间隙是无法重设大小的,如此一来则会造成对于所述间隙清洁不便的问题,而且当残留物过多时则会堵塞所述间隙甚至使染液的喷流速度加快进而造成前述的水刀现象,于是,现有技术的染布机喷嘴确实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染布机喷嘴结构,其可以不改变染液喷流速度的方式而使布匹均匀的染色,并且可改变前管及后管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清洁残留物。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包含:

一前管,其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及一前连接端,所述前管包含有一前染布段,所述前染布段邻近于所述前连接端;

一后管,其连接于所述前管且其两端分别为一后连接端及一出口端,其中所述后连接端邻近于所述前管的所述前连接端,所述后管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后染布段与一缓流段;

所述后染布段,其邻近于所述后连接端;

所述缓流段,其邻近于所述出口端且所述缓流段的管径自与所述后染布段连接处至所述出口端渐缩;

一喷流间隙,其形成于所述前管的所述前连接端及所述后管的所述后连接端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藉由在后管设计有缓流段,并且使缓流段的管径自前管至后管的出口端的方向渐缩,藉此染液在通过缓流段时流速会减缓,如此增加与布匹接处的时间进而增加染液的渗透率;并且,部分染液喷流会撞击到渐缩的缓流段的管壁而于管壁与布匹间产生多次溅射,如此一来,即可在不需要加快染液喷流的速度的情况下增加染液对布匹的渗透力,进而使染色更加均匀且可同时避免产生水刀现象而伤害布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前管及所述后管可调整间距地连接,藉此即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加大喷流间隙,如此一来则可便于清洁喷流间隙周围的残留物,以避免堵塞或是水刀现象等问题。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前染布段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及所述后染布段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分别为一多边形,且各所述多边形的各内角大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前染布段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及所述后染布段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分别为一跑道形,各所述跑道形包含有两直线边及两弯曲边,所述两弯曲边分别位于各所述直线边的两端,且各所述弯曲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直线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前管与所述后管以复数螺杆连接,且各所述螺杆的末端设有一止挡扣环。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后管的所述后染布段包含有一内环壁、一外环壁及一连接壁,所述外环壁环绕于所述内环壁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内环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内环壁及所述外环壁;所述缓流段连接于所述后染布段的所述外环壁。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前管的所述前染布段的管壁上设有复数逃气孔,各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前管的管壁。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布管,其设于所述前管的所述入口端,所述导布管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布端及一出布端,所述导布管的管径自所述入布端至所述出布端渐缩。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导布管的所述出布端的管壁的内壁面为圆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其中所述导布管的所述出布端的管壁的内壁面为跑道形,所述跑道形包含有两直线边及两弯曲边,所述两弯曲边分别位于所述两直线边的两端,且各所述弯曲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直线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沿图2的a-a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沿图2的a-a割面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5本发明的止挡扣环的俯视图。

图6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前管

11入口端

12前连接端

13前染布段

14逃气孔

20后管

21后连接端

22出口端

23后染布段

231内环壁

232外环壁

233连接壁

24缓流段

30喷流间隙

40导布管

41入布端

42出布端

50外壳

51染液入口

52染液空间

61螺杆

62止挡扣环

621凸点

10a前管

13a前染布段

20a后管

23a后染布段

40a导布管

42a出布端

a1直线边

a2弯曲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染布机喷嘴结构包含有一前管10、一后管20、一喷流间隙30、一导布管40及一外壳50。

前管10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11及一前连接端12,前管10包含有一前染布段13,前染布段13邻近于前连接端12;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前染布段13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为一多边形,且多边形的各内角大于或等于90度,也就是说,多边形最少会是四边形,并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是正六边形;多边形管壁的设计,是为了使染液在喷流时较不容易因为喷发方向产生撞击进而形成泡沫且降低染布效率,但其多边形形状不以前述为限,仅需大于或等于90度,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多边形而是圆形或其他形状。此外,前管10的前染布段13的管壁上设有复数逃气孔14,各逃气孔14贯穿前管10的管壁,逃气孔14可以在染液喷入时提供气压流通的管道,但是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没有逃气孔14。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后管20连接于前管10且其两端分别为一后连接端21及一出口端22,其中后连接端21邻近于前管10的前连接端12;具体来说,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前管10及后管20可调整间距地连接,并且以复数螺杆61连接,藉此即可以旋转螺杆61的方式调整间距,且各螺杆61的末端设有一止挡扣环62以限制螺杆61末端脱离后管20;请参阅图5所示,止挡扣环62呈e字形且包含有三凸点621并以三凸点621夹设螺杆61,藉此即可防止在转动螺杆61调整前管10与后管20之间的距离时不慎使两者分离,但是前管10与后管20的连接方式不以螺杆61为限,也可以是以滑轨相对移动且以卡榫固定,并且也可以是两者之间距离固定地连接。并且,后管20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后染布段23及一缓流段24;

后染布段23邻近于后连接端21,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后染布段23的管壁的内壁面的形状分别为一多边形,且多边形的各内角大于或等于90度,也就是说,多边形最少会是四边形,并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是正六边形,但其多边形形状不以前述为限,仅需大于或等于90度;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多边形而是圆形或其他形状。进一步而言,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后管20的后染布段23包含有一内环壁231、一外环壁232及一连接壁233,外环壁232环绕于内环壁231的径向外侧,且与内环壁231间隔设置,而连接壁233连接内环壁231及外环壁232,也就是说后染布段23呈现一双层管的形式,但不以此为限,而在双层管的实施例中,呈现多边形的管壁是内环壁231;缓流段24邻近于出口端22且缓流段24的管径自与后染布段23连接处至出口端22渐缩,且具体来说缓流段24是连接于后染布段23的外环壁232,也就是说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缓流段24连接于后染布段23处的管径是大于多边形管壁的内环壁231,但是不以此为限,仅需是连接于后染布段23并且管径向出口端22渐缩即可。

喷流间隙30形成于前管10的前连接端12及后管20的后连接端21之间,并随着前管10及后管20之间的距离调整而改变大小,且由于染液由此喷入以将布匹染色,所以喷流间隙30的大小也影响染液喷流的速度。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导布管40设于前管10的入口端11,导布管40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布端41及一出布端42,导布管40的管径自入布端41至出布端42渐缩。此外,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导布管40的出布端42的管壁的内壁面为圆形,但其形状不以圆形为限。

外壳50套设于前管10及后管20,并具有一染液入口51且与前管10及后管20之间夹设有一染液空间52,染液空间52分别与染液入口51及喷流间隙30相连通。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前管10a的前染布段13a的管壁的形状及后管20a的后染布段23a的管壁的形状分别为一跑道形;跑道形包含有两直线边a1及两弯曲边a2,两弯曲边a2分别位于各直线边a1的两端,且各弯曲边a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直线边a1。并且,为配合前染布段13a及后染布段23a的管壁形状,导布管40a的出布端42a的管壁的内壁面为与前述形状相同的跑道形,但此形状仅为适用于特殊的布匹及染液所做的调整,上述组件的形状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在使用时,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染液(图中未示)由外壳50的染液入口51进入染液空间52中,并且由喷流间隙30喷入后管20内;而布匹(图中未示)则由导布管40进入前管10,且在往后管20的出口端22移动时会通过喷流间隙30并且与染液交会并且在后管20中被染色。本发明藉由在后管20设计有缓流段24,并且使缓流段24的管径自前管10至后管20的出口端22的方向渐缩,藉此染液在通过缓流段24时流速会减缓,如此增加与布匹接处的时间进而增加染液的渗透率;并且,部分染液喷流会撞击到渐缩的缓流段24的管壁而于管壁与布匹间产生多次溅射,如此一来,即可在不需要加快染液喷流的速度的情况下增加染液对布匹的渗透力,进而使染色更加均匀且可同时避免产生水刀现象而伤害布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