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导电涂层布、智能服饰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2477发布日期:2019-01-18 23:0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导电涂层布、智能服饰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涂层布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导电涂层布、智能服饰。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舒适性和时尚性,而是希望能够通过穿着服装达到个人健康护理、娱乐或与他人交流的目的。一件能够读出人体心跳、体温和呼吸频率的“聪明衬衫”,或者一件能够在胸前显示文字与图像的个性t恤衫,这些智能服饰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导电布可以用作智能服饰的布料。导电布的传统制法是:在高聚物中填充导电相,制成导电纤维后,再织成布,此法不仅制造工艺复杂,而且还要考虑导电相与基体的亲合性、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以及导电相的加入对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等。目前流行的导电布的制法是:将纺织纤维、纱线或织物,用含还原剂的金属盐溶液处理,使金属离子化学还原沉积在催化的纤维表面,采用这种化学还原法制成的导电织物,虽然其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纤维上金属含杂,结晶疏松,其导电性能能仍欠佳,而且生产操作和工艺控制非常繁琐。这两种导电布的制备方法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得到的导电布导电性能欠佳,而且适用范围受限,并非适用于所有布料,因此,亟需一种价格低廉的具有导电性能的布。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导电涂层布。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服饰,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银导电涂层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在基布的表面;所述基布表面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均独立地为波浪形或锯齿形。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印刷为丝网印刷;优选地,所述氯醋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10-20μm,优选为14-18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3-45μm,优选为36-40μm;优选地,所述银导电涂层涂覆的厚度为5-12μm,优选为7-9μm;优选地,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3-45μm,优选为36-40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布为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或混纺织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氯醋树脂28-35份、触变剂0.4-1.2份和增塑剂0.8-2.5份;优选地,所述氯醋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氯醋树脂31-32份、触变剂0.5-1份和增塑剂1-2份。优选地,所述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800-2000;优选地,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3-15%;优选地,所述触变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和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二元酸酯类化合物,优选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脂、癸二酸二丁酯和癸二酸二辛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树脂30-38份、颜填料26-35份、溶剂15-25份、消泡剂1-3份和分散剂1-3份;优选地,所述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型聚氨酯树脂33-34份、颜填料30-31份、溶剂18-22份、消泡剂1.5-2.5份和分散剂1.5-2.5份;优选地,所述颜填料为钛白粉,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和板钛型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或丙二醇乙醚醋酸酯;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磷酸盐类,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导电涂层主要由银浆组成;优选地,所述银浆中银粉的粒径为5-12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树脂30-38份、颜填料26-35份、溶剂15-25份、消泡剂1-3份和分散剂1-3份;优选地,所述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型聚氨酯树脂33-34份、颜填料30-31份、溶剂18-22份、消泡剂1.5-2.5份和分散剂1.5-2.5份;优选地,所述颜填料为钛白粉,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和板钛型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或丙二醇乙醚醋酸酯;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磷酸盐类,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或聚醚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优选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和/或,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或聚醚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优选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服饰,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银导电涂层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在基布的表面;所述基布表面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均独立地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得到一种成本低、导电性能优异的涂层布。本发明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对基布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而且各涂层的外形轮廓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既可以避免全部涂层后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特殊的波浪形或锯齿形将使得涂层的导电性能不会因为布的变形而显著降低,另外,波浪形或锯齿形也可以增加美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电涂层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图标:1-基布;2-氯醋树脂涂层;3-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4-银导电涂层;5-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2、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3、银导电涂层4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5印刷在基布1的表面;所述基布表面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均独立地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银导电涂层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在基布的表面;所述基布表面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均独立地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得到一种成本低、导电性能优异的涂层布。本发明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对基布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而且各涂层的外形轮廓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既可以避免全部涂层后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特殊的波浪形或锯齿形将使得涂层的导电性能不会因为布的变形而显著降低,另外,波浪形或锯齿形也可以增加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基布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弹性布料即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印刷为丝网印刷。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各涂层印刷在基布的表面,丝网印刷得到的制品立体感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墨,耐旋光性能强可使印刷品的光泽不变。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10-20μm,氯醋树脂涂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为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或20μm。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氯醋树脂涂层可以使得基布和印刷在氯醋树脂涂层表面的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的粘结更为紧密。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14-18μm;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氯醋树脂涂层的厚度,可以同时粘结的紧密度和成本。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印刷后的干燥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70-185℃;干燥时间为20-90s,优选为30-45s。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3-45μm,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为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41μm、42μm、43μm、44μm或45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6-40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印刷后的干燥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70-185℃;干燥时间为20-90s,优选为30-45s。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导电涂层涂覆的厚度为5-12μm,银导电涂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导电涂层涂覆的厚度为7-9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导电涂层印刷后的干燥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70-185℃;干燥时间为20-90s,优选为30-45s。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3-45μm,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为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41μm、42μm、43μm、44μm或45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的厚度为36-40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印刷后的干燥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70-185℃;干燥时间为20-90s,优选为30-45s。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布为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或混纺织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氯醋树脂28-35份、触变剂0.4-1.2份和增塑剂0.8-2.5份;按重量计,氯醋树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或35份;触变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或1.2份;增塑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或2.5份。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氯醋树脂涂层为粘结剂层,通过合理调整氯醋树脂、触变剂和增塑剂的用量,使得基布和设置在氯醋树脂涂层表面的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的粘结紧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氯醋树脂、触变剂和增塑剂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原料即可;如可以采用其市售商品,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方法自行制备。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氯醋树脂31-32份、触变剂0.5-1份和增塑剂1-2份。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调整氯醋树脂、触变剂和增塑剂之间的配比,充分发挥氯醋树脂、触变剂和增塑剂之间的协同配合作用,可以使得基布和设置在氯醋树脂涂层表面的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的粘结更为紧密。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800-2000;氯醋树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聚合度为800、850、900、95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或200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3-15%;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百分比为3%、4%、5%、6%、7%、8%、9%、10%、11%、12%、13%、14%或15%。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选择具有合适聚合度的氯醋树脂以及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的特定百分比,使得对基布的附着力增加。重量百分比为3-15%的醋酸乙烯片段减弱了分子的极性,降低了分子间的引力,起到了内增塑的作用,提供了树脂在成型加工时的塑性流动并降低了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仍能保持聚氯乙烯的韧性和良好的物理性能,由于分子链中酯基的引入,树脂对增塑剂的吸收速度和在溶剂中的溶解速度都得到了提高,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粘结性、溶解性等性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触变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和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和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触变剂加入氯醋树脂中,能使树脂胶液在静止时有较高的稠度,在外力作用下又变成低稠度流体的物质。当搅拌和印刷氯醋树脂时,受到剪切作用,氯醋树脂变稀;当操作结束后,则又重新变稠不致流淌。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二元酸酯类化合物,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二元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增塑剂能够增加氯醋树脂的柔软性。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脂、癸二酸二丁酯和癸二酸二辛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树脂30-38份、颜填料26-35份、溶剂15-25份、消泡剂1-3份和分散剂1-3份;按重量计,聚氨酯树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或38份;颜填料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或35份;溶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或25份;消泡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8份或3份;分散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8份或3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聚氨酯树脂、颜填料、溶剂、消泡剂和分散剂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原料即可;如可以采用其市售商品,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方法自行制备。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型聚氨酯树脂33-34份、颜填料30-31份、溶剂18-22份、消泡剂1.5-2.5份和分散剂1.5-2.5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颜填料为钛白粉;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钛白粉作为颜填料,白度高,遮盖力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钛白粉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钛白粉即可;如可以采用其市售商品。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颜填料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和板钛型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颜填料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或丙二醇乙醚醋酸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选择有机硅类作为消泡剂,可以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泡沫。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聚二甲基硅氧烷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消泡效果,并生产出染色均匀的织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为磷酸盐类;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磷酸盐类分散剂能有效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导电涂层主要由银浆组成;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银浆可使得银导电涂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银浆中银粉的粒径为5-12μ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树脂30-38份、颜填料26-35份、溶剂15-25份、消泡剂1-3份和分散剂1-3份;按重量计,聚氨酯树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或38份;颜填料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或35份;溶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或25份;消泡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8份或3份;分散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8份或3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型聚氨酯树脂33-34份、颜填料30-31份、溶剂18-22份、消泡剂1.5-2.5份和分散剂1.5-2.5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颜填料为钛白粉,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和板钛型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或丙二醇乙醚醋酸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为磷酸盐类,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或聚醚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优选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和/或,所述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或聚醚型聚氨酯树脂涂层,优选为聚酯型聚氨酯树脂涂层。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酯型聚氨酯树脂可以是将二元酸与过量的二元醇反应,制成含羟基的聚酯作为羟基组分,再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聚酯型聚氨酯树脂;上述二元酸可以是己二酸、1,6-己二酸、苯酐、间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等,二元醇可以是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一缩乙二醇或1,3-丁二醇等;所述二异氰酸酯可以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或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本发明导电涂层布不仅成本低,而且导电性能优异,该导电涂层布对基布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而且各涂层的外形轮廓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既可以避免全部涂层后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特殊的波浪形或锯齿形将使得涂层的导电性能不会因为布的变形而显著降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服饰,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该智能服饰包括前述的导电涂层布,对基布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而且智能服饰表面的各涂层的外形轮廓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既可以避免全部涂层后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特殊的波浪形或锯齿形将使得涂层的导电性能不会因为智能服饰的变形而显著降低,另外,波浪形或锯齿形也可以增加智能服饰的美观性。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1图1为本发明导电涂层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2、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3、银导电涂层4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5印刷在基布1的表面;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各涂层外形轮廓的俯视图,各涂层的外形轮廓都为波浪形。在棉布(所述棉布的成分为94%棉和6%氨纶;所述棉布为纬编;所述棉布纱支为32s,所述棉布克重为200g/m2)的表面利用丝网印刷得到15μm的氯醋树脂涂层,外形轮廓如图2所示;其中,按重量计,氯醋树脂涂层由氯醋树脂31份(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1500、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9%)、沉淀二氧化硅0.8份和邻苯二甲酸二辛脂1.5份制备得到。在氯醋树脂涂层的表面利用丝网印刷得到38μm的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外形轮廓如图2所示,其中,按重量计,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由33份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树脂mr-7141、30份金红石型钛白粉、20份醋酸丁酯、2份聚二甲基硅氧烷和2份三聚磷酸钠制备得到。在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的表面利用丝网印刷得到8μm的银导电涂层,外形轮廓如图2所示,其中,含银导电涂层为粒径为8μm的安德伦8208银浆。在银导电涂层的表面利用丝网印刷得到38μm的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外形轮廓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的组分与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相同。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各涂层的外形轮廓都为锯齿形,俯视图如图3所示。实施例3-12实施例3-12与实施例1的各涂层厚度的不同之处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3-12与实施例1的各涂层厚度的不同之处实施例13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棉布替换为化纤布。实施例14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氯醋树脂涂层中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1500、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3%。实施例15实施例1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氯醋树脂涂层中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1500、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15%。实施例16实施例1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氯醋树脂涂层中氯醋树脂的聚合度为1500、醋酸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20%。实施例17-21实施例17-2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氯醋树脂涂层,按重量计,实施例17-21中氯醋树脂涂层各组分的用量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17-21氯醋树脂涂层中各组分的用量氯醋树脂沉淀二氧化硅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实施例1728份1.2份0.8份实施例1835份0.4份2.5份实施例1931份1份1份实施例2032份0.5份2份实施例2120份2份4份实施例22-26实施例22-2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按重量计,实施例22-26中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各组分的用量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22-26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中各组分的用量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中涂层的形状为矩形,俯视图如图4所示。试验例1对实施例1-21和对比例1得到的导电涂层布进行导电性能的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变形后的表面电阻率是指将弹性的导电涂层布的面积拉扯至原面积的1.1倍,然后测试变形后的导电涂层布的表面电阻率。表4实施例1-2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导电涂层布的表面电阻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氯醋树脂涂层、第一聚氨酯树脂涂层、银导电涂层和第二聚氨酯树脂涂层涂覆在基布的表面;所述基布表面各涂层的外形轮廓均独立地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得到一种成本低、导电性能优异的涂层布。本发明导电涂层布的制备方法对基布无限制,适用范围广,而且各涂层的外形轮廓为波浪形或锯齿形,既可以避免全部涂层后造成的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特殊的波浪形或锯齿形将使得涂层的导电性能不会因为布的变形而显著降低,另外,波浪形或锯齿形也可以增加美观性。由表4可知,在导电涂层布变形后,本发明波浪形或锯齿形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变化不大,而对比例1的矩形涂层的表面电阻率急剧升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