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0372发布日期:2019-03-20 00:3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染色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牛仔服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依然在纺织品领域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以其最经典的款式及风格而流传至今。传统的牛仔面料经纱采用靛蓝或者硫化染料进行染色,纬纱采用本白的纱线,通过采用3/1斜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通过该面料制成的牛仔服装一直是时尚设计师手中的“宠儿”,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的牛仔纱线采用靛蓝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等染色时,由于染料本身的特性,靛蓝染料、硫化染料等只有被还原成隐色体后,通过浸润、吸附和在空气中被氧化才能完成上色,如靛蓝染料的上色过程为,在靛蓝染料的溶液中加入保险粉、烧碱、无机盐等,在一定的温度下,靛蓝染料被还原成金黄色的隐色体,通过与纱线中纤维形成比较牢度的氢键而达到上色的效果,但是需要经过多次浸轧,才能达到染色效果的要求,如牛仔纱线染靛蓝染料时,一般选择6~12个染槽,生产流程长,根据对颜色深浅要求不同,对染槽的数量要求不一样,由于染槽上被还原的靛蓝染料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造成染料、保险粉、无机盐、烧碱等减少,因此在染槽中通入过量的靛蓝母液使染槽溶液的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值,这样会造成成本的上升,同时随着机器的运转,纱线也会带走上层被氧化的靛蓝,纱线上会有大量的浮色,妨碍染料分子进一步向里层去渗透,造成染料的利用率不高、上染率不高、摩擦色牢度低等问题而达不到要求,同样在染色时也会造成色差的问题,如边中色差、头尾色差等,影响利用该纱线制成的面料的质量问题,在染色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解质,染色后的废液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性,成本大大提高,现有的染色装置为解决这类问题多采用低温低压的染色装置、无水染色装置等,但这些染色装置及方法却造成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污染性大等问题,并不适宜于经济环保的发展趋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色装置及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纱线染色装置的染槽数量多,设备体积大,纱线生产流程长,纱线染色装置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染色装置,其中,包括:

箱体,在箱体内输入染色液,在箱体内通入惰性气体使箱体内除染色液的其他空间形成惰性环境;

设置在箱体内的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所述上导纱辊组位于下导纱辊组的上方,上导纱辊组设置的高度高于染色液液面高度,下导纱辊组设置的高度低于染色液液面高度;

将待染色纱线来回绕在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之间,使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色液外充惰性气体状态下进行相互交替实现染色;所述箱体设置至少两个,全部箱体的结构均一致,待染色纱线逐一在全部箱体内实现上染。

所述的染色装置,其中,所述上导纱辊组包括至少一个上导纱辊;所述下导纱辊组包括下导纱辊,下导纱辊组包括的下导纱辊数量比上导纱辊组包括的上导纱辊数量多一个。

所述的染色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整个染色装置自动运行的控制器;在箱体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染液口和出染液口,所述出染液口与用于配制染色液的染料母液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染料母液发生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染色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整个染色装置自动运行的控制器;在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通惰性气体结构的排气管连通,所述通惰性气体结构与控制器连接,通过通惰性气体结构为箱体通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环境。

所述的染色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整个染色装置自动运行的控制器;在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染色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在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染色液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染色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整个染色装置自动运行的控制器;在箱体内还设置有超声波装置,所述超声波装置控制器连接:通过超声波装置作用于染色液,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

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往箱体内通入染色液,将惰性气体引入箱体内一段时间,获得箱体内的惰性环境;

调节染色液温度和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将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液外惰性气体加压状态下来回交替实现上染;

在箱体的纱线出口,对染色纱线施加挤压;

使纱线在染色装置外经受氧化。

所述的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其中,往箱体内通入染色液,将惰性气体引入箱体内一段时间,获得箱体内的惰性环境,箱体内加入染液的体积为1200l~2800l,通入箱体内惰性气体的量为1m3~10m3

所述的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其中,调节染色液温度和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将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液外惰性气体加压状态下来回交替实现上染,所述染色液温度保持在30℃~100℃之间。

所述的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其中,调节染色液温度和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将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液外惰性气体加压状态下来回交替实现上染;通过超声波装置作用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超声波装置的功率为4000w~6000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染色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设置矩形箱,在矩形箱内输入染色液,同时在矩形箱内通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环境,使纱线在矩形箱内的染色液内进行上染,使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色液外充惰性气体加压状态下进行相互交替,增加了纱线在染色液中的充分浸润时间,而且保证染色液不会被氧化,使得染料分子在纱线纤维表面和纤维内部之间形成浓度差,有利于染料分子从纱线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转移,染料的扩散和固着过程会更加充分,使得在惰性气体密封染色的情况下,纱线3%的上染率即可达到在非惰性环境状态下纱线3.5%上染率的染色深度,使得整个染色的过程中,染料的利用率提高到8%~18%左右;极大地减少了染槽的数量,从而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使得惰性气体密封染色液的总染液体积是传统染液总体积的2/5,减少了染料和化学品的用量,同时减少了大量染色液所需的储料桶,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环境的污染及污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同时也能解决传统染色中会产生边中色差、头尾色差及色花的质量问题,提高摩擦色牢度,减少纱线表面的浮色及洗去纱线表面浮色所需的用水量,与传统纱线染色后需要经过水洗相比,几乎可以达到不用经过水洗表面的浮色,使染色更加彻底和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染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一种染色装置,适用于纱线的染色,所述的纱线为纯棉纱线、棉混纺纱线或者非棉纱线,等,包括:

箱体100,在箱体100内输入染色液,同时在箱体100内通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环境;

设置在箱体100内的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所述上导纱辊组位于下导纱辊组的上方,上导纱辊组设置的高度高于染色液液面高度,下导纱辊组设置的高度低于染色液液面高度;

将待染色纱线来回绕在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之间,使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色液外充惰性气体状态下进行相互交替实现染色;所述箱体100设置至少两个,全部箱体100的结构均一致,待染色纱线逐一在全部箱体100内实现上染,待染色纱线在箱体100之间的输送无缝衔接。本技术方案中,惰性气体密封染色液的染液总体积(即全部箱体100内的染色液的总体积)是传统染液总体积的2/5(即原来纱线需要经过5个箱体100上染达到的效果,现有只要经过2个箱体100上染即可达到),不但减少了染料和化学品的用量,同时减少了大量染色液所需的储料桶,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环境的污染及污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待染色纱线经过上导布辊组和下导布辊组往复的上下提拉过程,使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色液外充惰性气体状态下进行相互交替,增加了纱线在染色液中的充分浸润时间,而且保证染色液不会被氧化(因在箱体100内通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环境,染色液不会与氧气接触),使得染料分子在纱线纤维表面和纤维内部之间形成浓度差,通过在染色液中使纱线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利于染料分子从纱线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转移,染料分子能够充分均匀的分布在待染色纱线中,使待染色纱线表面浮色少,染料的扩散和固着过程会更加充分,使得在惰性气体密封染色的情况下,纱线3%的上染率即可达到在非惰性环境状态下纱线3.5%上染率的染色深度,使得整个染色的过程中,染料的利用率提高到8%~18%左右。

具体地,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氦气、氖气、氮气等。

具体地,箱体100设置的数量越多,纱线的上染效果越好,但整个设备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设备成本会相应增加。优选地,在满足纱线上染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成本,所述箱体100设置的数量为2-5个。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染色装置实现自动控制,所述染色装置还包括控制整个染色装置自动运行的控制器180。

具体地,为了方便对箱体100进行清洁维护,所述箱体100包括顶端开放的箱槽和设置在箱槽顶端的箱槽盖板,箱槽和箱槽盖板之间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100设置成长方体结构,采用长方体结构,使整个染色装置的结构更加美观、简洁。

为了方便纱线的染色输送,在箱体100内还设置有主动辊130,所述主动辊130设置的高度高于上导纱辊组设置的高度,所述主动辊130外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器180连接,待染色的纱线首先通过主动辊130,主动辊130将待染色的纱线向下牵引绕过下导纱辊组后转向,再向上牵引待染色的纱线绕过上导纱辊组后转向,如此反复绕过整个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

具体地,所述上导纱辊组包括至少一个上导纱辊110;所述下导纱辊组包括下导纱辊120,下导纱辊组包括的下导纱辊120数量比上导纱辊组包括的上导纱辊110数量多一个。所述上导纱辊组包括的上导纱辊110数量越多,待染色的纱线浸润的时间越充足,纱线染色的效果越好,但染色装置的结构也越复杂,设备的成本也越高。优选地,为了满足纱线染色的要求,同时使染色装置的结构尽可能简洁,所述上导纱辊组包括的上导纱辊110数量为2个以上。

具体地,在箱体10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对压力辊140,所述压力辊140设置的高度高于下导纱辊组的高度,压力辊140设置的高度低于上导纱辊组的高度,待染色的纱线首先通过主动辊130,主动辊130将待染色的纱线向下牵引绕过下导纱辊组后转向,再向上牵引待染色的纱线绕过上导纱辊组后转向,如此反复绕过整个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后,通过压力辊140使纱线的染液残余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减少染料以及化学药品的量。

优选地,通过驱动装置启动主动辊130,使待染色纱线经过主动辊130进入箱体100内的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在箱体100的染色液内进行上染,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控制在20m/min~50m/min,保证待染色纱线的染色效果,同时保证染色生产效率。

优选地,所述主动辊130、上导纱辊110、下导纱辊120和压力辊140互相平行,这样,可使整个染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纱线的缠绕。

具体地,为了方便往箱体100内输入染色液,在箱体100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染液口112和出染液口113,所述出染液口113与用于配制染色液的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相连接,所述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与控制器180连接。

进一步地,在箱体100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100内染色液液面高度的液面传感器,所述液面传感器与控制器180连接,当液面传感器感应到箱体100内的染色液液面高度低于预设值时,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启动,往箱体内通入染色液,当液面传感器感应到箱体100内的染色液液面高度达到预设值时,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关闭。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染色液进行回收利用,所述出染液口113与染色液回收处理循环装置连接,所述染色液回收处理循环装置与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相连接;箱体100内的染色液被回收至染色液回收处理循环装置进行处理后,回流至染料母液发生装置111处,再次提供到箱体100内使用。

具体地,为了方便往箱体100内通入惰性气体,在箱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14,所述出气口114与通惰性气体结构115的排气管连通,所述通惰性气体结构115与控制器180连接,通过通惰性气体结构115为箱体100通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环境。

为了方便对箱体100内惰性气体进行回收利用,所述通惰性气体结构115包括惰性气体发生装置、惰性气体输送装置以及惰性气体储存装置,所述惰性气体储存装置与惰性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惰性气体输送装置连接,惰性气体储存装置通过排气管与出气口114连通,满足惰性气体的供应。

进一步地,在箱体100内设置有用于显示箱体100内惰性气体气压的气压显示装置116,通过气压显示装置116实时了解箱体100内惰性气体气压,以便对箱体100内惰性气体气压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染色效果,所述通惰性气体装置116中通入箱体100内惰性气体的量为1m3~10m3,使箱体100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的稳定数值。

具体地,在箱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染色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117,所述加热装置117与控制器18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17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部,位于下导纱辊120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箱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染色液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180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箱体100内染色液温度值并传送至控制器180,控制器180根据染色液温度值控制加热装置117对染色液进行加热,使染色液温度保持在30℃~100℃内一个稳定值,保证染色效果。

具体地,在箱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超声波装置119,所述超声波装置119控制器180连接:通过超声波装置119作用于染色液,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以提高染色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装置119设置在箱体100内,与下导纱辊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装置119设置两个,两个超声波装置119对称设置在箱体100内;将两个超声波装置119对称设置在箱体100内,可以解决由于箱体100的体积过大,导致箱体100内的部分染色液不能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染色装置还包括上氧化辊组、下氧化辊组和收卷辊组,所述上氧化辊组、下氧化辊组和收卷辊组均设置在箱体100外,上氧化辊组位于下氧化辊组的上方,纱线经过压力辊140后离开箱体100,经过下氧化辊组后转向,向上牵引绕过上氧化辊组后转向,再向上牵引绕过下氧化辊组后转向,如此反复绕过整个上氧化辊组和下氧化辊组后,纱线被牵引至收卷辊组进行收卷;所述上氧化辊组包括上氧化辊,下氧化辊组包括下氧化辊,所述下氧化辊设置的数量比上氧化辊设置的数量多一个。

如图2所示,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染色装置的染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往箱体100内通入染色液,将惰性气体引入箱体100内一段时间,获得箱体100内的惰性环境;

s2:调节染色液温度和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将待染色纱线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液外惰性气体加压状态下来回交替实现上染;

s3:在箱体100的纱线出口,对染色纱线施加挤压;

s4:使纱线在染色装置外经受氧化。

具体地,所述步骤s1中,通入箱体100内的惰性气体量为1m3~10m3,使箱体100内的气压稳定在一个值上。

具体地,所述步骤s2中,染色液温度保持在30℃~100℃内一个稳定值;所述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控制在20m/min~50m/min;通过超声波装置119作用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所述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设置根据染色装置的体积大小而设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箱体100的大小不同,一般箱体100内加入染液的体积为1200l~2800l,通入箱体100内惰性气体的量为1m3~10m3,因此,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一般优选为4000w~6000w;通过超声波装置119作用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可以使纱线上染百分率(即k/s值)有效提高,保证纱线的染色效果。

现列举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通入箱体100内的惰性气体量、染色液温度、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和染色液是否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对纱线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实施例1:当染色液温度为50℃,箱体100内的氮气量为2m3,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为30米/min,测得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为15.89。

实施例2:当染色液温度为50℃,箱体100内的氮气量为5m3,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为30米/min,测得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为16.31。

实施例3:当染色液温度为50℃,箱体100内的氮气量为2m3,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为30米/min,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为4000w,测得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为16.29。

实施例4:当染色液温度为50℃,箱体100内的氮气量为2m3,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为30米/min,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为5000w,测得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为18.29。

实施例5:当染色液温度为50℃,箱体100内的氮气量为2m3,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为30米/min,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为5600w,测得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为19.75。

由上述对比可知,箱体100内通入的惰性气体量越大(即箱体100内惰性气体加压状态越高),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越大;在相同条件下,使染色液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比染色液没有产生超声波协同作用,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大;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越大,纱线染色后织造成面料的k/s值越大。

本染色装置的流程如下:待染色纱线首先通过主动辊130,主动辊130将待染色纱线向下牵引绕过下导纱辊组的导纱辊120后转向,再向上牵引待染色纱线绕过上导纱辊组的导纱辊110后转向,如此反复绕过整个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后,牵引待染色纱线从下导纱辊组经过压力辊140固定定位,箱槽盖板使得长方体箱槽得以实现密封,在长方体箱槽的进染液口112对长方体箱槽输入染色液,染色液的液面低于出气口114,并高于液面传感器,通过控制器180控制调节长方体箱槽内的加热装置117和通惰性气体结构115,加热装置117加热使得染色液温度保持在30℃~100℃内一个稳定值,通惰性气体结构115通入长方体箱槽内的惰性气体量为1m3~10m3,使长方体箱槽内的气压稳定在一个值上:通过驱动装置启动主动辊130,使待染色纱线经过主动辊130进入箱槽内的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通过箱槽内的染色液进行上染,待染色纱线的传送速度控制在20m/min~50m/min,在惰性气体加压、超声波协同、加温状态下,纱线结构发生变化、染液表面张力降低、润湿过程加快,待染纱线经过上导纱辊组和下导纱辊组往复的上下提拉过程,在染色液内浸没状态和染液外加压状态下来回交替,纱线通过浸润、挤压以及氧化上色,使得染料分子在纤维的表面和纤维的内部之间形成以一个浓度差,同时纱线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转移,染料分子能够充分均匀的分布在待染色纱线中,纱线表面浮色少,经过最后一个下导纱辊120后,通过压力辊140使纱线的染液残余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减少染料以及化学药品的量。

本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设定调节箱体100内加热装置117对染色液的加热温度、通惰性气体结构115的惰性气体加压参数和超声波装置119的功率参数,通过对箱体100内密闭环境通入惰性气体处理,排除里面的其他气体,调节温度以及超声波的频率,使装置内待染色纱线结构发生变化、染色液表面张力降低、润湿过程加快;纱线的染色通过吸附、扩散、固着三个过程来完成,靛蓝染料或者硫化黑染料是还原性染料,不溶于水,其上色原理是该类染料被还原成隐色体,通过浸润、加压进行上色,在空气中被氧化成蓝色;其中,吸附是染料从染液转移到纤维表面及其更深位置的过程,当纱线进入已经被还原的染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加快染料分子的运动,防止染料聚集,同时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存在着亲和力,能够形成稳定的氢键或者化学键,在空气中被氧化成蓝色,因此染料很快的吸附到纤维表面,当染色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在染料吸附的过程中,在周围是密闭的惰性气体加压超声波协同处理环境下,会使纤维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和降低染液的表面张力,增大了染液中染料分子与纱线内纤维素大分子上有效基团的接触机率,同时纤维素大分子的结晶度会有所降低,增大了纤维素大分子非结晶区部分,同时在超声波条件下,纤维会不同程度发生软化,同时染料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加大与纤维的接触面积,润湿过程加快,从而使得纤维的孔洞间隙空间形成了一个对染料分子能够快速进出的通道,使染料分子更加容易进入纤维内部,加快了纱线染色的速度,使得纱线染色深度更深,大大的减少白芯的现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方案在染色的过程中减少了染料及其化学药品的用量,与传统靛蓝或者硫化染料染色工艺相比,减少了染色箱槽(本技术方案只采用一个箱槽即可实现纱线的染色)的数量,从而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惰性气体密封染色液的染液总体积(即全部箱体100内的染色液的总体积)是传统染液总体积的2/5,减少了染料和化学品的用量,同时减少了大量染液所需的储料桶,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环境的污染及污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同时也能解决传统染色中会产生边中色差、头尾色差及色花的质量问题,提高摩擦色牢度,减少纱线表面的浮色及洗去纱线表面浮色所需的用水量,与传统纱线染色后需要经过水洗相比,几乎可以达到不用经过水洗表面的浮色的效果,使染色更加彻底和均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