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绣花机机头及具有隔头绣功能的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039发布日期:2018-12-25 20:57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绣花机机头及具有隔头绣功能的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绣花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绣花机机头,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此种机头的具有隔头绣功能的绣花机。



背景技术:

普通绣花机的机头在工作过程中的刺绣头距一般是固定的,若想调整绣花机的刺绣头距,需要关停绣花机上的部分机头,如关停1、3、5、7等奇数位的机头,通过2、4、6、8等偶数位的机头实现双倍头距刺绣的目的,此种改变刺绣头距的方式也被称为隔头刺绣。采用此种方式调整刺绣头距时,需要关停部分机头,如此会对绣花机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通过关停部分机头实现隔头刺绣时存在的弊端,一些厂家对现有绣花机的机头进行了改进,在同一个机头上设置两个针杆驱动器,并在机头上加设电磁铁。绣花机进行平绣时,两个针杆驱动器分别驱动两根对应的针杆。需要进行隔头刺绣时,电磁铁通过传动件驱动其中一个针杆驱动器相对于导向轴旋转一定角度,使针杆驱动器上的卡槽和针杆上的卡块在周向上错开,以此实现针杆驱动器和针杆之间的传动脱离。采用此种方式实现隔头刺绣时,需要通过电控装置常开电磁铁,由于针杆驱动器来回运动的频率较大,电磁铁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损坏。另外,由于电磁铁一般安装在机头的内部,不便于进行维修和更换。再者,为了实现电磁铁对针杆驱动器的驱动,需要在电磁铁和针杆驱动器之间加设必要的传动件,由于机头的内部空间很小,如此会加大机头组装难度,也会加大机头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采用电磁铁即可实现隔头绣的绣花机机头。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绣花机机头,包括机壳和设于机壳上的针杆架,针杆架可相对于机壳横向来回移动,针杆架上设有第一针杆、第二针杆和隔头绣针杆,机壳上设有两个针杆驱动器,其中一个所述针杆驱动器驱动隔头绣针杆时,另一针杆驱动器与第一针杆、第二针杆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均错开且处于空载。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杆包括针杆Ⅰ和针杆Ⅱ,第二针杆包括针杆Ⅲ和针杆Ⅳ,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依次设于针杆架上。

优选的,所述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沿针杆架的移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于针杆架上,针杆Ⅰ和针杆Ⅱ之间的中心距为S1,隔头绣针杆与针杆Ⅱ之间的中心距为L1,L1=S1;或者,所述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沿针杆架的移动方向自后向前依次设于针杆架上,针杆Ⅲ和针杆Ⅳ之间的中心距为S2,隔头绣针杆与针杆Ⅲ之间的中心距为L2,L2=S2。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杆设有一根,第二针杆设有一根,第一针杆、隔头绣针杆和第二针杆依次设于针杆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杆、隔头绣针杆和第二针杆等间距设于针杆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设有用于刺绣的机针,机头具有平绣状态,机头处于平绣状态下,两个针杆驱动器分别驱动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或者,所述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设有用于雕孔的雕孔针,机头具有平头雕孔状态,机头处于平头雕孔状态下,两个针杆驱动器分别驱动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

优选的,所述机壳上设有两根导向轴,两个针杆驱动器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轴上,且针杆驱动器可沿导向轴的轴向来回移动。

优选的,所述针杆驱动器和导向轴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针杆架的顶部设有与第一针杆、第二针杆、隔头绣针杆分别对应的第一挑线杆、第二挑线杆、隔头绣挑线杆,机壳上设有挑线架,挑线架上设有两个挑线滚子;其中一个挑线滚子与隔头绣挑线杆配合时,另一挑线滚子与第一挑线杆、第二挑线杆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均错开且处于空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绣花机机头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绣花机机头,对现有绣花机机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机头上加设了隔头绣针杆,相邻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结合可在无需关停部分机头的情况下实现隔头绣,丰富了机头的刺绣功能。

机头进行隔头绣时,一个针杆驱动器与隔头绣针杆配合用于带动隔头绣针杆来回运动实现刺绣,另一针杆驱动器与其他针杆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均错开,实现与其他针杆之间的传动分离,另一针杆驱动器来回移动时处于空载状态,不会带动其他针杆运行,避免对隔头绣造成影响。由于采用针杆驱动器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与针杆对应或错位的方式实现离合,无需在机头上加设电磁铁和在电磁铁的带动下驱使针杆驱动器转动的传动件,有利于简化机头的结构、降低机头的组装耗时和控制机头的生产成本。

2、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可以采用单针杆结构,也可以采用双针杆结构。当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均设置两根且用于刺绣时,针杆Ⅰ和针杆Ⅲ穿同一种颜色的纱线,针杆Ⅱ和针杆Ⅳ穿另一种颜色的纱线,实现同一机头上两组双针刺绣情况下双色刺绣目的,有利于丰富刺绣花型的颜色,更好的满足刺绣要求。

3、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采用双针结构时,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自前向后或自后向前依次设于针杆架上,合理设置各针杆的排布位置,避免针杆在机头进行某一刺绣工作时相互干涉,更好的满足机头的工作要求。

L1=S1,或者,L2=S2,针杆架切换位置状态时所需移动距离相同,便于精确控制针杆架的移动行程,更好的满足机头的工作要求。

4、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安装机针时,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结合实现平头刺绣功能。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安装雕孔针时,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结合实现平头雕孔功能。当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分别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时,可以在其中一组对应的针杆上安装雕孔针杆,其他对应的针杆上安装机针,机头可实现平头雕孔刺绣功能。如此,进一步丰富了机头可实现的工作目的,能更好的满足工作要求。

5、机壳上设置两根导向轴,两个针杆驱动器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轴上,针杆驱动器可沿导向轴的轴向来回移动,并带动相应的针杆上下移动实现平绣或隔头绣或平头雕孔。由于针杆驱动器和各针杆之间通过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错开的方式实现传动分离,针杆驱动器无需在电磁铁的驱动下相对于导向轴发生转动,也就无需在针杆驱动器上装设用于带动针杆驱动器复位的扭簧,有利于简化针杆驱动器的结构和组装难度。

6、由于针杆驱动器进行刺绣或隔头绣或雕孔时只需沿导向轴的轴向来回移动即可,无需相对于导向轴发生周向上的转动,在针杆驱动器和导向轴之间设置周向限位结构有利于提高针杆驱动器来回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各针杆来回移动时的稳定性。

7、用于带动各挑线杆运动的两个挑线滚子安装于同一挑线架上,机头进行平绣时,两个挑线滚子分别与第一挑线杆和第二挑线杆配合,通过同一挑线架上的两个挑线滚子驱使两个挑线杆同步运动,便于提高两个挑线杆的工作同步性,更好的满足刺绣要求。机头进行隔头绣时,一个挑线滚子与隔头绣挑线杆配合,另一挑线杆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与其他两个挑线杆均错开,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挑线,从而避免对隔头绣造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隔头绣功能的绣花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上述记载的绣花机机头,相邻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结合实现隔头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绣花机采用上述记载的绣花机机头,使绣花机可以同时满足平绣、隔头绣和平头雕孔的工作要求,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机壳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针杆架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针杆架部分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针杆和挑线杆受驱动的拆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用于驱动针杆驱动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套于传动轴上的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中用于驱动挑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在初始位置状态下针杆驱动器与各针杆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在第一位置状态下针杆驱动器与各针杆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绣花机机头在第二位置状态下针杆驱动器与各针杆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绣花机机头在初始位置状态下针杆驱动器与各针杆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绣花机机头在初始位置状态下针杆驱动器与各针杆之间的传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绣花机机头中导向轴与针杆驱动器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中,1-机壳,11-导向轴,111-限位筋,12-上支撑梁,13-下支撑梁,14-滚动轴承,15-传动轴,16-轴承,17-套圈,18-销轴,2-针杆架,21-上横梁,22-下横梁,23-固定轴,24-连接块,25-开口槽,31-第一针杆,311-针杆Ⅰ,312-针杆Ⅱ,32-第二针杆,321-针杆Ⅲ,322-针杆Ⅳ,33-隔头绣针杆,34-机针,35-压脚,351-滑块,352-过渡板,353-压脚板,36-被驱动件,361-凸块,37-针夹,381-第一弹簧,382-第二弹簧,39-限位螺钉,4-针杆驱动器,41-凹槽,42-限位槽,51-第一凸轮,511-轴孔,52-大连杆,53-三眼连杆,531-杆轴,54-小连杆,61-第一挑线杆,611-挑线杆Ⅰ,612-挑线杆Ⅱ,62-第二挑线杆,621-挑线杆Ⅲ,622-挑线杆Ⅳ,63-隔头绣挑线杆,71-挑线架,72-挑线滚子,73-中间轴,74-第二凸轮,741-传动槽,75-传动杆,76-滚柱,7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绣花机机头,包括机壳1和设于机壳上的针杆架2,针杆架可相对于机壳横向来回移动,针杆架上设有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和隔头绣针杆33,机壳上设有两个针杆驱动器4。其中一个针杆驱动器4驱动隔头绣针杆33时,另一针杆驱动器与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在针杆架2的移动方向上均错开且处于空载。

本实施例提供的绣花机机头,对现有绣花机机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机头上加设了隔头绣针杆,相邻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结合可在无需关停部分机头的情况下实现隔头绣,丰富了机头的刺绣功能。由于采用针杆驱动器在针杆架的移动方向上与针杆对应或错位的方式实现离合,无需在机头上加设电磁铁和在电磁铁的带动下驱使针杆驱动器转动的传动件,有利于简化机头的结构、降低机头的组装耗时和控制机头的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针杆31和第二针杆32均采用双针杆结构。第一针杆设31有两根,分别为针杆Ⅰ311和针杆Ⅱ312。第二针杆32也设有两根,分别为针杆Ⅲ321和针杆Ⅳ322。机头进行平绣时,针杆Ⅰ311和针杆Ⅲ321穿同一种颜色的纱线,针杆Ⅱ312和针杆Ⅳ322穿另一种颜色的纱线,实现同一机头上两组双针刺绣情况下双色刺绣目的,有利于丰富刺绣花型的颜色。

如图3所示,针杆架2相对于机壳1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且图3中所示的X方向为针杆架相对于机壳向前移动的方向,X的反向为针杆架相对于机壳向后移动复位的方向。针杆Ⅰ311、针杆Ⅱ312、隔头绣针杆33、针杆Ⅲ321和针杆Ⅳ322沿X方向自右向左依次设于针杆架2上,即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沿针杆架的移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于针杆架上。

本实施例以平绣头距为55mm为例进行说明,针杆Ⅰ311和针杆Ⅲ321结合进行平绣,针杆Ⅱ312和针杆Ⅳ322结合进行平绣,针杆Ⅰ和针杆Ⅲ之间的中心距W1、针杆Ⅱ和针杆Ⅳ之间的中心距W2均为55mm。考虑到机头安装在机架上时存在干涉的问题,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单个针杆架2在移动方向上的宽度W设置为107mm,为了合理布置各针杆,针杆Ⅰ311和针杆Ⅱ312之间的中心距S1、针杆Ⅲ321和针杆Ⅳ322之间的中心距均为15mm,针杆Ⅰ与针杆架右侧外壁之间的间距S3、针杆Ⅳ与针杆架左侧外壁之间的间距S4均为18.5mm。为了便于控制控制针杆架每次移动的行程,隔头绣针杆33和针杆Ⅱ312之间的中心距L1与针杆Ⅰ311和针杆Ⅱ312之间的中心距S1相等,即L1设置为15mm,隔头绣针杆33与针杆Ⅲ321之间的中心距L2设为25mm,相邻两个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33之间的中心距即为110mm。

为了稳定安装各针杆,针杆架2的上部设有上横梁21,针杆架2的下部设有下横梁22,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上设有供各针杆穿过的孔,孔内固定有轴套,各针杆通过与轴套的配合安装于针杆架上,且各针杆可相对于针杆架2上下来回移动。

为了实现平绣目的和隔头绣目的,针杆Ⅰ311、针杆Ⅱ312、针杆Ⅲ321、针杆Ⅳ322和隔头绣针杆33的底端均固定有用于刺绣机针34。为了在平绣或隔头绣时压紧面料,各针杆的上均设有压脚35。

如图4所示,各针杆的大致中间部位均设有被驱动件36,被驱动件上设有朝向针杆驱动器4凸出的凸块361。为了使被驱动件36在针杆上保持稳定,各针杆上还设有位于被驱动件上方的针夹37。压脚35的顶端固定有滑块351,压脚的大致中间部位设有用于过渡且水平设置的过渡板352,压脚的底端设有弯折后水平的压脚板353,压脚板上设有供机针34穿过的孔。压脚35的顶端通过滑块351套装于针杆上,针杆的底端穿过压脚中间部位的过渡板352。针杆架的后侧面上还固定有一块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沿竖向开设且与各针杆一一对应的滑槽,各针杆上的凸块插入对应的滑槽内实现限位。

为了使各针杆在完成每次动作后能更好的复位,各针杆上均套设有两根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381和第二弹簧382。第一弹簧381套设于针杆的中间部位,第一弹簧的底端抵于滑块351上,顶端抵于被驱动件36上。第二弹簧382套设于针杆的上部,针杆的顶端固定有用于限位弹簧的限位螺钉39,第二弹簧382的底端抵于上横梁21上,顶端抵于限位螺钉39上。

结合图1和图4,机壳1前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轴向竖直的导向轴11,两个针杆驱动器4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轴上。机壳1上端的前部设有上支撑梁12,机壳的底端向前延伸形成下支撑梁13。导向轴11的顶端固定插设于上支撑梁12上,导向轴的底端固定插设于下支撑梁13上,实现导向轴在机壳1上的固定安装。

为了实现针杆架2可相对于机壳1横向来回移动的目的,上支撑梁12的前端面上固定有定导轨,针杆架2的后侧面上固定有与定导轨匹配的动导轨。本实施例中,定导轨和动导轨采用燕尾形导轨结构。为了降低针杆架2来回移动时与机壳1之间的摩擦,导向轴11的下端设有滚动轴承14,将针杆架和机壳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针杆架移动时所受的阻力。

如图4、图5所示,针杆驱动器4的前侧设有与凸块361匹配的凹槽41,机壳1上设有轴向水平的传动轴15,传动轴上固定有用于驱动针杆驱动器沿导向轴11的轴向来回移动的第一凸轮51,第一凸轮设于机壳1内,第一凸轮和针杆驱动器4之间设有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51和针杆驱动器4之间采用连杆机构实现传动。连杆机构包括大连杆52、三眼连杆53和小连杆54。结合图6,机壳1上设有用于转动支撑传动轴15的轴承16,第一凸轮51上设有偏心的轴孔511,第一凸轮通过轴孔偏心套装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固定有用于锁死第一凸轮的套圈17。机壳1上设有用于安装三眼连杆53的销轴18,三眼连杆的后端套装于销轴上,大连杆5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凸轮51上、另一端铰接于三眼连杆上,三眼连杆的前端设有垂直于三眼连杆的长度方向并向两侧延伸成型的杆轴531。小连杆54的一端铰接于杆轴531的末端,另一端铰接于针杆驱动器4。传动轴15转动时,通过第一凸轮51、大连杆52、三眼连杆53和小连杆54带动针杆驱动器4沿导向轴11的轴向来回移动,针杆驱动器通过凹槽41和凸块361的配合带动各针杆相对于针杆架2上下移动。

为了顺利实现平绣和隔头绣,针杆架2的顶部设有与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隔头绣针杆33分别对应的第一挑线杆61、第二挑线杆62和隔头绣挑线杆63。本实施例中,第一挑线杆61设有两根,分别为与针杆Ⅰ311对应的挑线杆Ⅰ611和与针杆Ⅱ312对应的挑线杆Ⅱ612。第二挑线杆62也设有两根,分别为与针杆Ⅲ321对应的挑线杆Ⅲ621和与针杆Ⅳ322对应的挑线杆Ⅳ622。隔头挑线杆63设有一根,且位于第一挑线杆和第二挑线杆之间。

针杆架2的顶部设有固定轴23,各挑线杆的后端均可转动的套装于该固定轴上。固定轴23上设有与各挑线杆一一对应且用于带动各挑线杆上下摆动的连接块24,连接块上设有U形的开口槽25。

如图7所示,机壳1上设有可来回摆动的挑线架71,挑线架的前端设有两个轴向水平且并排安装的挑线滚子72。机壳1的上部设有轴向水平且可相对于机壳转动的中间轴73,挑线架71的后端固定套设于中间轴上。挑线杆不进行挑线时,与挑线杆对应的连接块处于锁止状态,挑线滚子不能通过连接块带动挑线杆转动,因而不能实现挑线动作。需要挑线时,连接块处于解锁状态,挑线滚子可以通过连接块带动挑线杆摆动,完成挑线动作。

为了通过中间轴73带动挑线架71来回摆动,机头还包括第二凸轮74和传动杆75。第二凸轮74固定套装于传动轴15上,第二凸轮上设有异形的传动槽741,传动杆75的一端固定套装于中间轴73上,另一端通过与传动槽配合受第二凸轮74的驱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75的另一端上设有与传动槽741匹配的滚柱76,滚柱设于传动槽内。第二凸轮74通过传动槽741和滚柱76的配合带动传动杆75运动,传动杆运动时带动中间轴73转动,中间轴转动时带动挑线架71上下摆动,挑线架通过挑线滚子72驱动相应的挑线杆上下摆动,在平绣或隔头绣时实现挑线。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轮74和第一凸轮51都安装在机壳1内,由于机壳的内部空间较小,第二凸轮和第一凸轮之间的安装间隙小,为了避免两者之间造成干涉,第二凸轮和第一凸轮之间设有盖板77,且盖板固定于第二凸轮的一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隔头绣功能的绣花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多个上述权记载的绣花机机头,相邻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结合实现隔头绣。本实施例中,机架上设有水平布置且呈长条形的固定臂,多个机头沿固定臂的长度方向并排固定于该固定臂上。

如图8所示,初始位置状态下,机头进行平绣,针杆Ⅰ311上的凸块361插合于右侧针杆驱动器4上的凹槽41内,针杆Ⅲ321上的凸块插合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内。其中一个挑线滚子72卡于挑线杆Ⅰ611后端的开口槽25内,另一个挑线滚子卡于挑线杆Ⅲ621后端的开口槽内。传动轴15转动,通过第一凸轮、大连杆、三眼连杆和小连杆驱动两个针杆驱动器4沿导向轴的轴向上下移动,两个针杆驱动器带动针杆Ⅰ和针杆Ⅲ同步上下来回移动。同时,传动轴15通过第二凸轮、滚珠、传动杆、中间轴和挑线架带动两个挑线滚子上挑,两个挑线滚子分别带动挑线杆Ⅰ和挑线杆Ⅲ完成挑线动作,从而实现刺绣目的。此时,由于针杆Ⅰ和针杆Ⅲ之间的中心距W1为55mm,刺绣的头距即为55mm。完成挑线、刺绣工作后,传动轴驱动相应的针杆、挑线杆复位,然后进行下一挑线、刺绣动作,如此往复。

如图9所示,针杆架2自初始位置状态沿X方向移动距离S1后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此时,针杆Ⅱ312上的凸块插合于右侧针杆驱动器4上的凹槽41内,针杆Ⅳ322上的凸块插合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内。同时,其中一个挑线滚子72卡于挑线杆Ⅱ612后端的开口槽25内,另一个挑线滚子卡于挑线杆Ⅳ622后端的开口槽内。传动轴转动时,挑线杆Ⅱ和挑线杆Ⅳ进行挑线,针杆Ⅱ和针杆Ⅳ上下移动实现刺绣。由于针杆Ⅱ与针杆Ⅳ之间的中心距W2为55mm,刺绣头距也为55mm,具体动作与上述针杆Ⅰ、针杆Ⅲ进行刺绣时的动作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针杆架2自第一位置状态沿X方向移动距离L1后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此时,隔头绣针杆33上的凸块插合于右侧针杆驱动器4上的凹槽41内,针杆Ⅰ、针杆Ⅱ、针杆Ⅲ和针杆Ⅳ上的凸块均在X方向上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之间存在间距,即其他针杆上的凸块在X方向上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错开,左侧的针杆驱动器处于空载状态。相应的,挑线架71上右侧的挑线滚子72卡于隔头绣挑线杆63后端的开口槽25内,左侧的挑线滚子与第一挑线杆和第二挑线杆后端的开口槽之间均存在间距,左侧的挑线滚子处于空载状态。传动轴转动时,通过第二凸轮、传动杆、中间轴、挑线架和右侧的挑线滚子带动隔头绣挑线杆上下摆动实现挑线,同时通过第一凸轮和传动机构带动隔头绣针杆相对于针杆架上下运动实现刺绣。此时,相邻机头上两根隔头绣针杆33之间的中心距为110mm,即实现双倍头距的隔头绣功能。

当隔头绣完成后需要进行平绣时,针杆架2沿X的反向移动复位至某一位置状态即可。针杆架可以根据刺绣目的移动至初始位置状态、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中的任一位置状态,针杆架的移动无需按照上述记载的步骤逐步进行,可以根据具体的刺绣要求任意切换各位置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记载的针杆与针杆驱动器之间“错开”、“传动脱离”均指因各针杆上的凸块与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在X方向上存在间距所实现的“错开”和“传动脱离”,而不包括通过电磁铁的作用使针杆驱动器旋转导致凹槽和凸块在针杆驱动器的周向上错开的方式、情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平绣”和“平头刺绣”均指机头进行单倍头距的刺绣,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即进行头距为55mm的刺绣。“隔头绣”指机头进行双倍头距的刺绣,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即进行头距为110mm的刺绣。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针杆架2也可以沿X的反向相对于机壳1向前平移,沿X方向相对于机壳向后平移复位,此时,从第一位置状态移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需要移动的距离为L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机头的刺绣头距和隔头绣头距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记载,针杆架的宽度、相邻针杆之间的间距也不局限于上述的记载,针杆架的宽度、针杆之间的间距、刺绣头距和隔头绣头距可以根据具体的刺绣要求合理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针杆31的数量、第二针杆3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和附图所示的两根,第一针杆、第二针杆也可以合理设置成多根,进一步丰富平绣的花色。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隔头绣针杆33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设于第一针杆31和第二针杆32之间,也可以设于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的一侧。具体来说,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和隔头绣针杆33可以沿X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于针杆架上,或者,第一针杆、第二针杆和隔头绣针杆沿X的方向自后向前依次设于针杆架上,针杆的具体设置位置、各针杆之间的中心距根据刺绣头距、针杆架沿X方向的宽度合理设置即可。

上述各部件的“前侧”、“前端”指部件在正常工作时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侧、一端,各部件的“后侧”、“后端”指部件在正常工作时背向操作人员的一侧、一端。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针杆Ⅰ311和针杆Ⅲ321底端的机针更换成雕孔针,挑线杆Ⅰ611和挑线杆Ⅲ621上不穿线。

机头可以实现平头雕孔功能,此时,针杆Ⅰ和针杆Ⅲ上的凸块分别插合于两个针杆驱动器4上的凹槽41内,两个挑线滚子72分别位于挑线杆Ⅰ和挑线杆Ⅲ后端的开口槽25内。传动轴15转动时,通过第一凸轮和传动机构带动针杆Ⅰ和针杆Ⅲ上下运动实现平头双针雕孔,同时,传动轴通过第二凸轮、传动杆、中间轴、挑线架和挑线滚子带动挑线杆Ⅰ和挑线杆Ⅲ上下摆动进行空挑。

本实施例中,针杆Ⅱ312和针杆Ⅳ322的底端依旧设置机针,针杆架2沿X方向移动距离S1后,针杆Ⅱ和针杆Ⅳ上的凸块分别插合于两个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内,两个挑线滚子分别位于挑线杆Ⅱ和挑线杆Ⅳ后端的开口槽内。传动轴15转动时,通过第二凸轮、传动杆、中间轴、挑线架和挑线滚子带动挑线杆Ⅱ和挑线杆Ⅳ上下摆动进行挑线,同时,传动轴通过第一凸轮和传动机构带动针杆Ⅱ和针杆Ⅳ上下移动实现平头刺绣。

本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平头雕孔”指机头进行单倍头距的雕孔,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即进行头距为55mm的雕孔。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针杆Ⅱ和针杆Ⅳ上的机针也可更换为雕孔针,此时,针杆Ⅰ、针杆Ⅱ、针杆Ⅲ和针杆Ⅳ的底端全部安装雕孔针,传动轴转动时带动第一挑线杆和第二挑线杆进行空挑,通过针杆Ⅰ和针杆Ⅲ的结合、针杆Ⅱ和针杆Ⅳ的结合实现平头双针雕孔。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在针杆Ⅱ和针杆Ⅳ的底端安装雕孔针,在针杆Ⅰ和针杆Ⅲ的底端安装机针,此时,通过针杆Ⅱ和针杆Ⅳ的结合实现平头双针雕孔,通过针杆Ⅰ和针杆Ⅲ的结合实现平绣。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针杆架2相对于机壳1左右移动,且图中X’所示方向为针杆架相对于机壳前进的方向,X’的反向为针杆架相对于机壳后移复位的方向。

此时,针杆Ⅰ311、针杆Ⅱ312、隔头绣针杆33、针杆Ⅲ321和针杆Ⅳ322沿针杆架2自右向左依次设于针杆架2上,即针杆Ⅰ、针杆Ⅱ、隔头绣针杆、针杆Ⅲ和针杆Ⅳ沿针杆架前进时的移动方向X’自后向前依次设于针杆架上。针杆Ⅲ和针杆Ⅳ之间的中心距为S2,隔头绣针杆与针杆Ⅲ之间的中心距为L2,L2=S2。

本实施例仍以平绣头距为55mm为例,针杆Ⅰ311和针杆Ⅲ321结合进行平绣,针杆Ⅱ312和针杆Ⅳ322结合进行平绣,针杆Ⅰ和针杆Ⅲ之间的中心距W1、针杆Ⅱ和针杆Ⅳ之间的中心距W2均为55mm。单个针杆架2在移动方向上的宽度W设置为107mm,针杆Ⅰ311和针杆Ⅱ312之间的中心距S1、针杆Ⅲ321和针杆Ⅳ322之间的中心距均为15mm,针杆Ⅰ与针杆架右侧外壁之间的间距S3、针杆Ⅳ与针杆架左侧外壁之间的间距S4均为18.5mm。隔头绣针杆33与针杆Ⅲ321之间的中心距L2设为15mm,隔头绣针杆33和针杆Ⅱ312之间的中心距L1设置为25mm,相邻两个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33之间的中心距即为110mm。

机头工作时的动作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记载大致相同,此处不再一一描述,区别在于,针杆架2沿X’方向移动相对于机壳2前进,针杆架沿X’的反向移动相对于机壳后退复位。

本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均只设有一根,机头进行平绣时实现单色刺绣。

本实施例中,第一针杆31、第二针杆32和隔头绣针杆33自右向左依次设于针杆架2上,由于针杆架沿X方向移动时相对于机壳1前进,沿X的反向移动时相对于机壳后退复位,即第一针杆、隔头绣针杆和第二针杆沿针杆架的前进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于针杆架上。

本实施例中的三根针杆等间距设置,即第一针杆31和隔头绣针杆33之间的中心距L1与隔头绣针杆和第二针杆32之间的中心距L2相等。以平绣头距为55mm为例,针杆架沿X方向的宽度为107mm,第一针杆与第二针杆之间的中心距W1即为55mm,L1与L2均为27.5mm,本实施例中,第一针杆与针杆架右端面之间的间距S3仍设置为18.5mm,第二针杆与针杆架左端面之间的间距S4设置为为33.5mm。

初始位置状态下,两个针杆驱动器4分别驱动第一针杆31和第二针杆32实现平绣。需要隔头绣时,针杆架沿X方向前进L1,隔头绣针杆33上的凸块与右侧针杆驱动器4上的凹槽插合,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的凸块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之间存在间距,即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上的凸块与左侧针杆驱动器上的凹槽在X方向上错开,左侧的针杆驱动器处于空载状态。传动轴15转动时,右侧针杆驱动器带动隔头绣针杆33相对于针杆架2上下移动,第一针杆和第二针杆相对于针杆架保持不动,相邻机头上的隔头绣针杆结合实现隔头绣。

本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各针杆的分布并不受限于上述记载和附图所示,可以根据针杆架的宽度合理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三根针杆也可以采用非等间距排布的方式,即相邻针杆之间的中心距可以根据针杆架的宽度、平绣间距等参数合理设置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针杆架2也可以沿X的反向移动实现相对于机壳1前进,且沿X方向移动实现相对于机壳后退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平绣头距、针杆架宽度等数值不受上述记载的限制,可根据刺绣的具体要求合理设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由于针杆驱动器4只需沿导向轴11的轴向来回移动,为了提高针杆驱动器来回移动时的稳定性,在针杆驱动器和导向轴11之间设置周向限位结构。

如图13所示,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导向轴11上的限位筋111和设于针杆驱动器上的限位槽42。限位筋111沿导向轴11的轴向延伸且相对于导向轴向外突出,针杆驱动器4上设有供导向轴穿过的孔,限位槽42设于孔壁上且沿孔的轴向延伸。

通过限位筋111和限位槽42的配合实现针杆驱动器4与导向轴11之间在周向上的限位,有利于提高针杆驱动器来回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各针杆来回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五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限位筋和限位槽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