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3189发布日期:2018-10-19 21:44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辅助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多种制品,高效简便。压脚作为缝纫机上不可或缺的结构件,在利用缝纫机缝制布料的过程中,压脚对布料的表面施加压力。使得进入压脚下方的布料能够进行平整的缝合。

现有缝纫机的压脚固定于缝纫机的压板,在缝制布料的过称中,操作人员需时刻调整并引导进入压脚下方的布料,但由于压脚较窄,在布料进给过程中,容易使压脚边沿的布料由于不受压力而起皱,由于压脚压力不大,布料的起皱现象容易延伸到压脚下方,使得缝制的布料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具有防止布料起皱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包括压头、压杆、筒体;所述压头与所述压杆活动连接,所述压头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压杆与缝纫机可拆连接;在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片;所述压片位于所述压头侧边,其底面与所述压头的底面平齐。

如此设置,通过挡杆一端与拉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与压头平齐的压片,进一步增大了压头与布料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压头外侧的布料在起皱后,褶皱在压板的下压下不会延伸至压头下方;同时减小对布料的压强,使得布料容易通过压头,从而实现布料缝制平齐,不起皱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片与所述压头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压片与压头固定连接,使得两者不发生相对运动,保证布料能够在经过压头时受压稳定,输送顺畅。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杆呈U型设置,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挡杆穿过的连接端。

如此设置,通过挡杆与连接端连接,避免挡杆与筒体结构发生干涉,同时为压片在受力时提供支撑,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呈波浪形设置的布条调整部。

如此设置,通过将布条穿插布条调整部,对布条在进入筒体前起到拉伸整平的作用,进一步保证在缝制时布条与布料接触的平整,防止起皱。

进一步设置:所述筒体呈腰形设置。

如此设置,腰形的筒体,使得布条在进入其中后,筒体两侧的圆弧面能够减与布条的摩擦,使得布条能够顺畅通过筒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头与所述筒体的连接处以圆弧形过渡。

如此设置,使得布条从筒体穿出后,通过圆弧形的曲面顺滑地进入到压头的下方,避免因转角过小而增大与布条接触时的阻力。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筒体侧壁的平面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

如此设置,通过加设通槽,增大布条在进入筒体后与外界连通的面积,使得布条在筒体内的运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压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缝纫机连接的接口。

如此设置,使得拉筒压脚结构与缝纫机正常连接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布料在经过压头后,表面平整不起皱;

2. 布条与布料接触稳定,缝制平整流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压头与压杆、压片与压头、压片与挡杆的特征;

图2为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筒体和布条调整部的特征;

图3为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压头;2、压杆;3、筒体;4、挡杆;5、压片;6、连接端;7、布条调整部;8、通槽;9、接口;10、基座;11、缝纫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缝纫机拉筒压脚结构,包括压头1、压杆2、筒体3和布条调整部7。其中,压头1与压杆2通过基座10铰接,压头1与筒体3固定连接且在连接处以圆弧曲面过渡;结合图3,在压杆2的上端设置有与缝纫机11可拆连接的接口9。

结合图2和图3,在筒体3的一侧设置有挡杆4,具体地,挡杆4呈U型设置,在筒体3上设置有供挡杆4上部穿过后固定连接的连接端6;在挡杆4的下端焊接有压片5,压片5的底面与压头1的底面平齐且两者焊接;压片5和压头1的前后端均做圆角。

结合图2和图3,布条调整部7位于筒体3的末端且呈波浪形设置,用于布条的穿插进入筒体3;筒体3呈腰形设置,且在筒体3侧壁的平面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