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烧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6898发布日期:2019-05-15 23: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烧毛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布料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烧毛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针织物的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针织布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烧毛工序和烧毛工艺是针织布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对布料烧毛过程中,火焰的温度较高,因此通常布料在烧毛的时候,需分段实行,无法对布料的两侧同时烧毛,避免布料局部温度集聚升高,减小布料焦化受损概率;虽然分段烧毛能降低布料焦化概率,但布料在第一次烧毛后,其温度仍非常高,若不对布料降温,在第二次烧毛时布料的温度仍会升高而造成布料焦化,仍然会造成布料因高温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布料有效降温的布料烧毛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烧毛机,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过布装置、用于对布料一侧烧毛的第一灼烧装置及用于对布料另一侧烧毛的第二灼烧装置;所述过布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箱体内的过布辊和与所述过布辊相配合的刷毛件,所述过布辊上设有冷却腔,该冷却腔内填充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本发明通过设置过布辊,可对布料实现支撑,且在过布辊内设有冷却液,从而在对布料进行灼烧之后,布料上的温度可迅速的被过布辊吸收掉,降低布料的温度,使得布料快速的回复的常温状态,避免第二灼烧装置灼烧布料时,因布料原具有高温而造成布料温度急剧上升,造成布料焦化,因此在过布辊上设冷却液,能极大的降低布料焦化的可能,保障布料的品质,提高布料的合格率;而冷却液循环,可快速将吸收有布料温度的冷却液排出,避免冷却液长时间使用之后升温,造成冷却液的吸热效果下降;冷却液循环保障经过过布辊的布料其被吸收掉的温度保持恒定,提高布料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过布辊包括辊体、与所述辊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头及与所述连接头活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的进液通道;将连接头设置为可拆卸,其便于将连接头拆卸下来,对过布辊的内部进行清洗除垢,避免冷却液内的水垢集聚在冷却腔内,造成冷却腔对布料的冷却效果下降,保障了冷却腔的冷却效果;而在连杆上设置进液通道,其冷却液可从该进液通道进入,而且该设置方式还保障了辊体可转动,不受冷却液进入至辊体内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头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部件;设置密封部件可避免冷却液从连杆与连接头的连接处泄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与所述连杆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密封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的凹腔、部分穿设于所述凹腔内的多个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凹腔内的弹性件及与所述连接头内壁相配合的密封胶体,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连;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弹性件,其可在弹性件作用下,第二密封件具有向着向着四周扩散的弹力,该弹力使得密封就胶体连接头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障了密封部件对整个装置的密封效果,并且在密封胶体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密封胶体发生磨损而造成密封胶体与连接头的紧密性,该设置方式不但提高连接杆与连接头的密封效果,而且还延长了密封胶体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密封胶体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相邻两第二密封件间通过连接胶体相连;通过连接胶体对相邻的第二密封件实现连接,其保障对第二密封件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冷却液从第二密封件间的缝隙中发生泄漏,而且密封胶体其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便于第二密封件发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凹腔内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侧壁相配合的第一胶体;所述第二密封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凹腔内壁相配合的第二胶体;第一胶体对第一凹腔内壁与第二密封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冷却液进入凹腔内,造成冷却液绕过凹腔底部而向外泄漏;设置第二胶体则实现二次密封,提高了整个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凹腔内壁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一凹部内壁胶接;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二凹部内壁胶接;设置第一凹部其可便于对第一胶体定位,避免在第二密封件发生位移时,第一胶体发生松动而漏液;同样的设置第二凹部其可对第二胶体定位,保障第二胶体稳定不动。

进一步的,凹腔内壁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密封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相配合的限位凹部;设置限位凸部和限位凹部保障第二密封件的活动方向,避免第二密封件在于连接头内壁相接触的时候,随着连接头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件端部设有密封凹部,所述密封胶体套设于所述密封凹部上;密封胶体套设于该密封凹部内,可对密封胶体定位,还保障密封胶体与第二密封件间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过布辊内设冷却液,冷却液可吸收布料上的温度,降低布料温度,保障二次灼烧时布料不会焦化,保障布料质量,且该方式可提高灼烧温度,其灼烧效果好,布料两侧面的灼烧效果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密封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布料烧毛机,包括箱体1、过布装置2、第一灼烧装置3及第二灼烧装置4;所述的箱体1为金属箱,该金属箱顶部设有风机,该风机可快速将箱体1内的热量吸出箱体1外;该风机为市场上现有的装置,因此图中未具体示出;所述的箱体1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布料从箱体1的一侧开口进入,然后从箱体1的另一侧开口出去;所述的第一灼烧装置3和第二灼烧装置4均设于所述箱体1内,并且第一灼烧装置3和第二灼烧装置4均为以液化气为染料的喷火枪,并且第一灼烧装置3和第二灼烧装置4均设于箱体1 内,所述的第一灼烧装置3和第二灼烧装置4之间具有间距,其中第一灼烧装置3先对布料的一侧进行灼烧,出去布料一侧的毛;然后布料在运输一端距离后,第二灼烧装置4为布料的另一侧进行灼烧,除去布料另一侧上的毛。

进一步的,所述过布装置2设在所述箱体1内,该过布装置2包括过布辊21和刷毛件22,所述刷毛件22为毛刷,其在第一灼烧装置3灼烧之后,刷毛件22刷去布料上的灰尘;所述的过布辊21为金属辊,该过布辊21上设有冷却腔210,在该冷却腔210内填充了冷却液,该冷却液为水,并且冷却液是循环流动的,其循环流动为冷却液在从过布辊22的一端进入至冷却腔210内,然后从另一端流出,其在外部经过降温之后,再重新流入至冷却腔210内。

具体的,所述过布辊21包括辊体211、连接头212及连杆213,所述的辊体21为两端均为开口的金属圆筒,所述的连接头212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并且该连接头212与辊体21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优选为螺接,因螺接可保障辊体21和连接头212之间的缝隙很小,保障连接头212与辊体之间基本无缝隙;所述的连杆213为金属杆,该连杆的端部从连接头212具有底面的一端穿入,并且连接头212上套设轴承,通过轴承与连接头212连接,从而连接头212可相对连杆213转动;同时在连杆213上设有进液通道214,该进液通道 214的一个端口在连杆的侧壁上,另一个端口在连杆213的端部,因此在连接头212与辊体211螺接在一起之后,进液通道214与冷却腔 210相连通,从而运输冷却液的管道与进液通道214一端的内壁相连,其冷却液可从进液通道214的另一端流入至冷却腔210内。

为了避免冷却腔210内的冷却液泄漏,在连杆213端部设有密封部件5;该密封部件5包括第一密封件51、凹腔52、第二密封件53、弹性件55及密封胶体54;其中所述的第一密封件51为一圆形的金属板,该第一密封件51的中心处设有螺孔,通过该螺孔与所述连杆 213螺接,所述凹腔设在该第一密封件51上,该凹腔52为形成于第一密封件51上的一圈凹环,所述的第二密封件53为多个,多个第二密封件形成了圆形,该第二密封件53为扇形的金属块,并且第二密封件53部分插入至凹腔52当中;所述弹性件55为弹簧,该弹性件 55设在凹腔52内,并且弹性件55一端与所述凹腔52底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密封件53相连,该弹性件55对第二密封件53具有向外的弹力;所述的密封胶体54为O形密封圈,该密封胶体54套在所述的第二密封件53的端部,其中在第二密封件53端部设有密封凹部 538,所述密封胶体54套在该密封凹部538当中,在使用时,密封胶体54与连接头212的内壁相贴合,从而杜绝了冷却液从第二密封件 53与连接头212的内壁间的空隙中流出;在所述的凹腔52内壁上设有限位凸部522,所述第二密封件53侧壁上设有限位凹部532,所述的限位凸部522卡入至限位凹部532内,从而第二密封件53在上下动作的时候,都是沿着限位凹部532的长度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所述凹腔52内壁上设有第一凹部523,该第一凹部523为弧形的凹部,在该第一凹部523内设有第一胶体521 就,该第一胶体521为胶条,并且在第二密封件53插入至凹腔52之后,第一胶体521与第二密封件53的侧壁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二密封件53上设有第二凹部533,该该第二凹部533内设有设有第二胶体,该第二胶体同样为胶条,并且该第二胶体531与所述凹腔52的内壁紧密贴合;因此第一胶体521实现了一次密封,第二胶体531实现二次密封,其密封效果好;为了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又不影响第二密封件53的活动,相邻的两个第二密封件53之间通过连接胶体 56相连,该连接胶体56为胶条,从而两相邻两个第二密封件53之间无间隙。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