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2926发布日期:2019-03-02 01:5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染色机,特别涉及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



背景技术:

气流染色机是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设备,在气流染色机中,之物依靠回圈风机产生的高压气流来驱动,这种这边再生产过程中,织物与染液接触交换方式主要有气流雾化和气压渗透两种形式。

其中,气流雾化在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染色过程中染液利用回圈泵在喷嘴中形成颗粒细小的雾状,织物在喷嘴处接受高速空气施加的驱动压力混入雾化状的染液,进而使染液扩散渗透至织物上。

授权公告号为CN2024304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立供风气流染色机,包括主缸、风机、喷嘴组合等部件,喷嘴组合包括一侧开设有气体入口的喷嘴壳体以及安装于喷嘴壳体中的上喷嘴筒、下喷嘴筒和截流环。其中,风机出口与喷嘴组合的气流入口对接,上喷嘴筒与下喷嘴筒的间隙构成第一喷嘴口,截流环与下喷嘴筒尾部的间隙构成第二喷嘴口。染色时,风机从主缸内腔取风,主缸内形成的气流将织物运输至喷嘴组件中并形成内循环,染液通过第一喷嘴口和第二喷嘴口喷洒至织物上,以此完成织物的染色。

上述气流染色机的不足之处在于,织物流经喷嘴组合时,通常保持一个运动方向,这样使得靠近下喷嘴筒筒壁的织物比位于下喷嘴筒中部的织物上侧更多,进而使得喷嘴组合的上色均匀度较差,因此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其解决了现有的喷嘴机构上色均匀度较差的问题,增加了喷嘴机构的染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包括一侧开设有气流入口的喷嘴主体以及安装于喷嘴主体中的上喷嘴筒、下喷嘴筒和截流环,所述喷嘴主体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用于喷射染液的喷头,所述上喷嘴筒与下喷嘴筒的间隙构成第一喷嘴口,所述截流环与下喷嘴筒的间隙构成第二喷嘴口,所述下喷嘴筒的内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连接于下喷嘴筒相对两侧内壁上的支撑柱和转动安装于支撑柱上的旋转件。

采用上述方案,该喷嘴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气流通过气流入口进入喷嘴主体中,染液利用喷头形成雾状,通过第一喷嘴口进入下喷嘴筒中,对流经下喷嘴筒中的织物加以染色;与此同时,下喷嘴筒中的旋转件在支撑柱的支撑下,对织物加以搅拌,使得位于下喷嘴筒中部的织物向靠近下喷嘴筒内壁方向移动,当这部分织物经过第二喷嘴口后,染液能够对将其进行上色,从而使得通过喷嘴机构的织物均匀上色,增加了喷嘴机构的染色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旋转件包括转盘和连接于转盘相对两侧的旋转片,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转盘的中部开设有供支撑轴穿设的轴孔。

采用上述方案,旋转件通过转盘转动安装于支撑轴上,两个旋转片以支撑轴为旋转中心旋转,进而对织物加以搅拌,其结构简单,以便于减少对织物流动的阻拦,具有良好上色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旋转件在其中一个旋转片远离转盘的一侧设置有负重块。

采用上述方案,负重块使得旋转件的重心偏向其中一侧,织物在运输过程中对旋转片的推力在负重块的作用下增加了旋转片的旋转效果,方便对织物进行充分搅拌。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旋转片倾斜设置,且两个旋转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方案,两个旋转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织物在通过旋转件时,会对旋转片产生一个推力,有助于增加旋转片的旋转效果,从而促进织物的搅拌。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轴在连接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支撑轴远离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盘位于凸台和限位块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凸台使得旋转件与支撑柱间隔设置,减少旋转件在转动过程中与支撑柱发生较多的碰撞,从而便于旋转件更好的进行旋转,限位块能够阻止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与支撑轴分离,以此增加了旋转件安装于支撑轴上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块螺纹套设于支撑轴上。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块螺纹套设的方式就有良好的结构牢固度,同时减少染液在支撑轴与限位块的连接处残留,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优选为:限位块呈圆球状。

采用上述方案,圆球状的限位块便于织物以及染液快速进行流通,减少对织物和染液的拦截;此外,圆球状的限位件还能减少染液沿着限位件的外壁流入限位件与支撑轴的连接缝中,降低连接缝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柱呈圆柱状。

采用上述方案,圆柱状的支撑柱能够便于织物以及染液快速流通,减少其滞留于支撑柱上而对后面的织物以及染液加以阻挡,从而增加织物的上色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喷嘴筒中设置支撑柱、旋转件,对织物加以搅拌,从而使得通过喷嘴机构的织物均匀上色,增加了喷嘴机构的染色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轴、凸台、限位件、转盘、倾斜设置的旋转片以及负重块,便于旋转件的旋转,有助于增加织物的搅拌效果,从而使得织物均匀上色。

附图说明

图1为喷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嘴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喷嘴主体;2、上喷嘴筒;3、下喷嘴筒;4、截流环;5、搅拌组件;6、第一喷嘴口;7、第二喷嘴口;11、气流入口;12、喷头;31、定位片;51、支撑柱;511、支撑轴;512、凸台;513、限位块;52、旋转件;521、转盘;5211、轴孔;522、旋转片;5221、负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顶部”和“底部”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竖向”和“横向”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喷嘴机构,参见图1和图2,包括一侧开设有气流入口11的喷嘴主体1以及安装于喷嘴主体1中的上喷嘴筒2、下喷嘴筒3、截流环4和搅拌组件5,以此解决了现有的喷嘴机构上色均匀度较差的问题。

喷嘴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筒体,其周侧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喷射染液的喷头12;上喷嘴筒2固定安装于喷嘴主体1的顶部,下喷嘴筒3承接于上喷嘴筒2的下方,两者的间隙构成一个圆环状的第一喷嘴口6。

下喷嘴筒3的底部沿着边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定位片31,截流环4固定安装于喷嘴主体1内壁的底部并与定位片31固定连接,以此将下喷嘴筒3固定于喷嘴主体1的中部并与喷嘴主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截流环4与下喷嘴筒3的间隙构成若干第二喷嘴口7。此外,第一喷嘴口6和第二喷嘴口7均向下倾斜设置,以此使得气流由上往下运行,从而带动织物从上喷嘴筒2运输至下喷嘴筒3。

参见图2和图3,搅拌组件5设置于下喷嘴筒3内侧的中部,包括与下喷嘴筒3一体设置的支撑柱51和转动安装于支撑柱51上的旋转件52。支撑柱51呈圆柱状,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喷嘴筒3的相对两侧内壁上。旋转件52包括转盘521和连接于转盘521相对两侧的旋转片522,支撑柱51中心的顶部竖向设置有一个支撑轴511,转盘521的中部开设有供支撑轴511穿设的轴孔5211,从而使得旋转件52以支撑轴51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支撑轴511在连接支撑柱5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一个圆环状的凸台512,支撑轴511远离支撑柱5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513,转盘521位于凸台512和限位块513之间。其中,限位块513呈圆球状并螺纹套设于支撑轴511的端部,以减少其对织物以及染液的阻拦。两个旋转片522均倾斜设置,且两个旋转片522的倾斜方向相反,旋转件52在其中一个旋转片522远离转盘521的一侧还固定粘结有一个负重块5221,以增加旋转件52的转动效率。

使用时,气流通过气流入口11进入喷嘴主体1中,染液利用喷头12形成雾状,通过第一喷嘴口6进入下喷嘴筒3中,对流经下喷嘴筒3中的织物加以染色;与此同时,下喷嘴筒3中的旋转件52在支撑柱51的支撑下,对织物加以搅拌,使得位于下喷嘴筒3中部的织物向靠近下喷嘴筒3内壁方向移动,当这部分织物经过第二喷嘴口7后,雾状的染液通过第二喷嘴口7对将这部分织物进行上色,从而使得通过喷嘴机构的织物均匀上色,增加了喷嘴机构的染色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