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用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6733发布日期:2019-05-15 23:4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针织机用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辅助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针织机用喷油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纺织机械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针织机的盘针进行润滑,要求既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又不能污染纺织品,一般采用压缩空气将润滑油通过喷油嘴喷射至针织机上;目前常规的针织大圆机的喷油嘴一般安装在针筒、针盘的三角轨道内,现有的喷油嘴由喷嘴和固定件组成。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168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针织大圆盘机的喷油装置,该喷油装置包括一喷油器,该喷油器包括一储油罐,于该储油罐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加油口和一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储油罐的顶部还设有一进油阀;该喷油装置还包括一加油桶,该加油桶上设置有一加油接口、一出油接口和一空压机接口,所述的加油接口外接进油管,所述的空压机接口外接一空压机,所述的出油接口通过一油管连接所述的进油阀,同时,为了保证持续供油,该针织大圆盘机的喷油装置另设一外接空压机的加油桶,通过空压机的气动加压,加油桶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接口自动注入储油罐内。

当空压机对储油罐加压后,储油罐内部的润滑油在气压作用下将从排气管中喷出,从而对针织机进行润滑,但开机喷油的瞬间出油量较不稳定,可能会有较多的润滑油喷出,大量的润滑油容易浸湿织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用喷油装置,具有避免开机瞬间出油量大而污染织布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机用喷油装置,包括油箱和箱盖;所述油箱通过空压机增压,在所述箱盖的上端面设置有喷油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喷油嘴连通的雾化室,所述雾化室连接有喷头和气嘴;所述气嘴接通气源,所述喷油嘴连通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伸入油中;在所述喷头内部开设有喷孔,所述喷头沿横截面方向开设有将所述喷孔截断的雾化槽。

如此设置,当润滑油进入喷头后,部分穿过雾化槽并从喷孔中喷出,部分因冲击到雾化槽的壁面而发生溅射而在雾化室内分散成油雾,从而对初始的喷油量起到缓冲作用;再通过气嘴将压缩空气充入雾化室,使得雾化室内的油液和油雾在气压作用下连通空气从喷油嘴逐渐喷出,从而避免了开机瞬间出油量大而污染织布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设置:所述雾化室的下端可拆连接有端盖,所述喷头与所述气嘴均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喷头与气嘴固定安装在端盖上,便于将端盖从雾化室上拆下后对喷头与气嘴以及雾化室内部进行清理。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箱盖上设置有转接部,在所述转接部与所述喷头之间通过第三软管连通,所述转接部连通所述第二软管。

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二软管、转接部、第三软管和喷头依次连接,从而实现润滑油在邮箱内的输送。

进一步设置:所述气嘴有两个,两个所述气嘴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和第四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第四软管同样外接有气源。

如此设置,当两个气嘴同时通气后,能够提供比单个气嘴更大的气压,使得润滑油以更高的速度从喷油嘴喷出,有利于润滑油的充分雾化;从而使得喷出的润滑油更加细腻,避免出现较大的油珠对织布造成污染。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箱盖上设置有伸入所述油箱内的吸油管,在所述吸油管上固定有吸油针,所述吸油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二软管连通。

如此设置,通过在吸油管上设置与第二软管的吸油针,实现润滑油输送

进一步设置:所述吸油管外套设有第二滤油网,所述吸油针设置在所述第二滤油网内。

如此设置,通过加设第二滤油网,能够避免混在润滑油中的杂质被吸入口径较小的吸油管中而造成堵塞,影响正常供油。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油嘴包括嘴托以及多个固定穿设、且环绕均布在所述嘴托端面上的喷管;在所述箱盖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所述嘴托螺纹连接的连接部。

如此设置,通过将嘴托与连接部螺纹连接,便于喷油嘴的安装与更换清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管的两端位于开口边沿均倒角处理。

如此设置,倒角扩大了喷管出油端口,有利于油污喷出时发生散射,使得油雾能够更加均匀地被喷射到针织机上,从而避免产生集束而造成集中喷射的现象对织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针织机用喷油装置能够在开机喷油时对油雾进行缓冲,使得油雾能够由少到多逐渐从喷油嘴中喷出,避免喷油量突增而污染织布;

2. 针织机用喷油装置雾化效果好,散射均匀,喷油嘴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针织机用喷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织机用喷油装置在拆去第一软管至第四软管后的分解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箱盖与油箱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针织机用喷油装置中内部油路和气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喷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喷头、气嘴与端盖的连接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空压机和报警器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中:1、油箱;2、箱盖;3、第一软管;4、吸油管;5、注油口;6、封盖;7、喷油嘴;701、嘴托;702、喷管;8、雾化室;9、翻边;10、第一垫圈;11、开口;12、卡环;13、过孔;14、螺栓;15、垫片;16、抵接槽;17、定位环;18、第二垫圈;19、网架;20、第一滤油网;21、调压阀;22、过滤器;23、压力表;24、输气管;25、空压机;26、增压气管;27、第二滤油网;28、吸油针;29、第三垫圈;30、螺钉;31、端盖;32、喷头;33、第三软管;34、转接部;341、外壳;342、通管;35、喷孔;36、雾化槽;37、气管接口;38、第四软管;39、气嘴;40、液位计;41、感应装置;411、固定管;412、浮块;413、压力传感器;414、传力件;4141、压环;4142、压片;4143、转轴;42、控制系统;43、报警器;44、挡块;45、排油口;46、橡胶垫;47、堵头;48、导线;49、圆孔;50、连接部;51、第二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针织机用喷油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油箱1和箱盖2,在油箱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箱盖2对应的圆形的开口11。其中,在箱盖2上固定设置有均伸入油箱1内部的第一软管3和吸油管4,以及用于向箱内加油的注油口5,注油口5旋接有封盖6。同时,在箱盖2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喷油嘴7,下端面设置有与喷油嘴7连通的雾化室8,雾化室8与吸油管4连通。在油箱1的底部开设有排油口45,排油口45旋接有带橡胶垫46的堵头47。

结合图2、图3和图4,箱盖2呈圆形设置,在箱盖2的边沿朝箱盖2的下端面延伸有翻边9,翻边9的边沿倒圆角处理。在箱盖2与开口11之间抵接有第一垫圈10,具体地,在油箱1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开口11同心的卡环12;第一垫圈10的轴向截面呈Z型,其下部嵌入卡环12中,上部抵接在箱盖2内端面与油箱1上端面之间。在第一垫圈10的上部的端面上、以及箱盖2上均匀分布有不少于六个的过孔13,过孔13穿设有螺栓14,在油箱1的上端面开设有与过孔13相对应、供螺栓14连接的螺纹孔,在箱盖2的上端面与螺栓14的端部之间抵接有垫片15。

结合图3,为提高第一垫圈10的密封效果,在第一垫圈10下部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横截面呈U型的抵接槽16,抵接槽16的宽度小于翻边9的厚度,当通过螺栓14将箱盖2拧紧后,箱盖2的翻边9嵌入抵接槽16。同时,开口11向上延伸有定位环17,定位环17的外圈周壁与第一垫圈10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内圈抵接。

结合图2,封盖6呈二阶圆柱形设置,其直径较小的部分与注油口5螺纹连接,在直径较大部分的周壁上刻有防滑网纹。且在注油口5与封盖6之间抵接有第二垫圈18以保证旋紧封盖6后的密封性。注油口5向内延伸有网架19,网架19上覆盖有第一滤油网20用于对注入油箱1内的润滑油进行初步过滤。

结合图2和图5,第一软管3的上端从箱盖2伸出并且连接有调压阀21,调压阀21连接过滤器22和压力表23,过滤器22连接输气管24,输气管24直接连接或通过其他管路连接有空压机25。第一软管3的下端通入油箱1内部且与雾化室8连通。同时,过滤器22还连接有与油箱1内部连通的增压气管26用于增大油箱1内部的压力。

结合图5,吸油管4的下端伸入油箱1内部且靠近底部,吸油管4靠下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滤油网27用于对润滑油进行再过滤,第二滤油网27内插有吸油针28,吸油针28的头部连接有第二软管51,第二软管51与雾化室8连通。

结合图2、图5和图6,喷油嘴7包括一个圆形盖状的嘴托701以及多个固定穿设、且环绕均布在嘴托701端面上的喷管702,喷管702的两端位于开口11边沿均倒角处理。嘴托701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在箱盖2的上端面设置有圆管状的连接部50,连接部50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供嘴托701连接,且在嘴托701内端面与连接部50上沿之间抵接有第三垫圈29。

结合图2和图5,雾化室8为圆筒状结构,且与连接部50同轴设置。雾化室8的下端通过螺钉30连接有可拆的端盖31,端盖31上固定穿设有喷头32,喷头32的上端通入雾化室8,下端连接有第三软管33。在箱盖2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软管51和第三软管33连通的转接部34,转接部34呈短圆柱状设置,其上端伸出箱盖2且呈半球状设置;转接部34具有透明的外壳341,其内部设置有呈U型的通管342,通管342的两端分别与插入转接部34第二软管51和第三软管33连接。

结合图5和图7,喷头32大致呈圆柱形设置,其内部同轴开设有与第三软管33连通的喷孔35。在喷头32伸入雾化室8的部分沿横截面方向开设有将喷孔35截断的雾化槽36,在喷头32的端部倒角处理。为了增大喷油压力,在箱盖2上还固定有气管接口37用于连接气源,气管接口37与雾化室8通过第四软管38连通。具体地,在端盖31上固定有两个伸入雾化室8内的气嘴39,两个气嘴39分别与第一软管3和第四软管38连接。

结合图1、图2和图9,为了便于观察油箱1内润滑油的余量,在油箱1的外侧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液位计40。同时,为了防止在油箱1内的润滑油耗尽后空压机25继续运作,在油箱1内还设置有感应装置41,感应装置41与控制空压机25启停的控制系统42电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3、图8和图9,感应装置41包括固定管411、浮块412、压力传感器413和传力件414。固定管411同样固定穿设在箱盖2上,其下端伸入油箱1内部且靠近底部,压力传感器413设置在固定管411内靠下的位置。压力传感器413可选择型号为SBT系列的纽扣式微型压力传感器413,在装入固定管411内时,使其触点的受压方向与固定杆的轴线基本垂直。压力传感器413的导线48从固定管411的上端伸出并连接控制系统42。同时,控制系统42电连接有报警器43用于响应压力传感器413的压力信号,报警器43可选择蜂鸣器。

结合图8,传力件414包括压环4141、压片4142和转轴4143。转轴4143穿过位于压力传感器413下方的固定管411,其两端均伸出固定管411;压环4141呈C型结构,其两端分别与转轴4143的两端固定;压片4142设置在固定管411内,其一端用于触碰压力传感器413的触点,另一端与转轴4143固定连接。浮块412的密度小于润滑油的密度且在浮块412中部开设有供固定管411穿过的圆孔49,圆孔49内径大于固定管411外径;浮块412位于压环4141上方,在位于浮块412上方的固定管411上还固定有限制浮块412上浮高度的挡块44。

针织机用喷油装置的工作过程:空压机25启动后,压缩空气一方面从增压气管26内通入油箱1,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软管3进入雾化室8中。油箱1内的润滑油经加压后进入第二软管51并通过转接部34进入第三软管33,之后从喷头32的喷孔35加速喷出,部分润滑油在撞击到雾化槽36的内壁后发生溅射并从喷头32的侧部散出;同时,从第一软管3喷出的高压气体混合润滑油并从喷油嘴7的喷管702中以油雾的形式喷出。当需要加大喷射压力或对喷油嘴7进行清理时,可接通第四软管38的气源以获得更大的喷射压力,使得油雾能够加速从喷管702中喷出,同时能够将喷管702内附着的异物冲走。

当需要对油箱1内部进行清理时,先将其底部的堵头47旋开将余油排尽,之后旋出箱盖2上的螺栓14,将箱盖2和第一垫圈10拆下后即可油箱1以及箱盖2上的部件进行清理。

当油箱1内润滑油充足时,浮块412上浮并抵接在挡块44上;当润滑油不足且低于压环4141时,浮块412落到压环4141上使压片4142向压力传感器413施加更大的压力,压力传感器413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48传递至控制系统42,控制系统42控制空压机25停止对油箱1充气,警报器也随即发出提醒信息,从而在减少能耗的同时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补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