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用三辊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138发布日期:2019-10-13 02:38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染用三辊轧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染用三辊轧车。



背景技术:

轧车是印染行业常用单元设备,三辊轧车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类,印染行业对轧车性能的基本要求是:布经过轧车轧压后,布体上的前、后、左、中、右的带液率要求尽量均匀一致,且轧余率要求尽量低以避免后续烘干过程中产生泳移造成染色或整理的效果不均匀,另外轧槽中的染液或整理助剂液的浓度也应尽量均匀。目前较理想的轧车是均匀轧车,但这种轧车结构相对复杂,价格相对较高。

浸轧法是将纺织物整体浸泡过染料或助剂后,快速通过辊筒挤轧,再进行后续汽蒸烘干等工序,而完成对纺织用品的处理。

面轧法是将某些只需单面上色的纺织物单面涂布染料或助剂后,快速通过辊筒挤轧,再进行后续汽蒸烘干等工序,而完成对纺织用品的处理。

现有技术的印染用三辊轧车,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液箱4、设于液箱4上方的等长等直径圆柱体的上辊和中辊及下辊、多个分布设置在液箱4口及液箱4内底部的导辊5;中辊与上辊及下辊分别压接;布6经多个导辊5从液箱4入口一端导经液箱4内的底部后从液箱4出口一端再经过中辊与下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再经过中辊与上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导出,其上辊为橡胶体的甲上辊1;其中辊为铸钢体的甲中辊2;其下辊为橡胶体的甲下辊3;甲上辊1、甲中辊2、甲下辊3三者均整体设置在液箱4的液位之上。

采用这样技术的三辊轧车当然也可以使用,但轧压还不够均匀,轧余率还不够低,轧槽中的染液或整理助剂液的浓度也不够均匀,显然只适用于浸轧法,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轧压更均匀、轧余率更低、轧槽中的染液或整理助剂液的浓度更均匀,能适用于浸轧法和面轧法的印染用三辊轧车。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染用三辊轧车,包括液箱、设于液箱上方的上辊和中辊及下辊、多个分布设置在液箱口及液箱内底部的导辊;中辊与上辊及下辊分别压接,所述的上辊是橡胶体的乙上辊;所述的中辊是铸钢体的乙中辊;所述的下辊是锦纶体的乙下辊;所述的乙中辊为辊两端直径小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凸弧面的腰鼓状回转体;所述的乙上辊与乙下辊两者均为辊两端直径大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凹弧面的近圆柱回转体;所述的乙中辊的轴线与液箱内的液面齐平设置。

所述的乙上辊、乙中辊、乙下辊三者的长度及三者的端面直径分别相等;所述的乙中辊的辊面的曲率大于乙上辊、乙下辊两者的辊面的曲率。

所述的乙中辊的辊面的曲率为:辊体长度是辊中腰半径与辊端面半径的差值的1000-1500倍。

所述的三辊轧车用于浸轧法时,布经多个导辊从液箱入口一端导经液箱内的底部后从液箱出口一端再经过中辊与下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再经过中辊与上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导出。

所述的三辊轧车用于面轧法时,布经设于液箱入口一端的导辊从液箱入口一端从液面上方经过中辊与下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再经过中辊与上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的上辊是橡胶体的乙上辊1A;所述的中辊是铸钢体的乙中辊2A;所述的下辊是锦纶体的乙下辊3A;所述的乙中辊2A为辊两端直径小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凸弧面的腰鼓状回转体;所述的乙上辊1A与乙下辊3A两者均为辊两端直径大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凹弧面的近圆柱回转体;所述的乙中辊2A的轴线与液箱4内的液面齐平设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轧压更均匀、轧余率更低、轧槽中的染液或整理助剂液的浓度更均匀、能适用于浸轧法和面轧法,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三辊轧车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三辊轧车使用时的穿布走向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三辊轧车中的辊面轮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浸轧法时的穿布走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面轧法时的穿布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辊面轮廓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甲上辊1、甲中辊2、甲下辊3、液箱4、导辊5、布6、乙上辊1A、乙中辊2A、乙下辊3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4至图7所示,一种印染用三辊轧车,包括液箱4、设于液箱4上方的上辊和中辊及下辊、多个分布设置在液箱4口及液箱4内底部的导辊5;中辊与上辊及下辊分别压接,所述的上辊是橡胶体的乙上辊1A;所述的中辊是铸钢体的乙中辊2A;所述的下辊是锦纶体的乙下辊3A;所述的乙中辊2A为辊两端直径小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凸弧面的腰鼓状回转体;所述的乙上辊1A与乙下辊3A两者均为辊两端直径大于辊中腰直径的带凹弧面的近圆柱回转体;所述的乙中辊2A的轴线与液箱4内的液面齐平设置。

所述的乙上辊1A、乙中辊2A、乙下辊3A三者的长度及三者的端面直径分别相等;所述的乙中辊2A的辊面的曲率大于乙上辊1A、乙下辊3A两者的辊面的曲率。

所述的乙中辊2A的辊面的曲率为:辊体长度是辊中腰半径与辊端面半径的差值的1000-1500倍。

所述的三辊轧车用于浸轧法时,布6经多个导辊5从液箱4入口一端导经液箱4内的底部后从液箱4出口一端再经过中辊与下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再经过中辊与上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导出。

所述的三辊轧车用于面轧法时,布6经设于液箱4入口一端的导辊5从液箱4入口一端从液面上方经过中辊与下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再经过中辊与上辊的两辊压接面后导出。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乙上辊1A、乙中辊2A、乙下辊3A三者形状及辊体弹性属性的搭配使轧压更均匀、轧余率更低。

所述的乙下辊3A除了起到轧压的作用,还起到了将液箱4中的染化料连续搅拌均匀的作用。

所述的三辊轧车用于面轧法时,乙下辊3A除了起到轧压的作用,还起到了将染化料从液箱4中连续转移涂布到布6的单面上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