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167发布日期:2019-06-11 22: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



背景技术:

积极式送纱器是指采用积极式给纱方式的送纱机器,即主动向编织区输送定长的纱线,也就是不管各个瞬间纱线量消耗多少,在单位时间内给每一编织系统输送移动长度的纱线。与消极式喂纱方式相比,积极式送纱器由于用于不断地供纱和几乎不需提花等等,在诸多方面,对纺织工作状况有着有利的地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942850u的一种积极式送纱器,包括机座、设于机座上的电机、装于电机上的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设有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设于主动轮的下侧,第一导纱辊、第二导纱辊和主动轮之间通过平行皮带连接,在第二导纱辊的边侧设有引纱梗和导纱梗。

上述积极式送纱器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没有设置有有效的滤纱装置,靠着导纱辊和纱线的摩擦,容易产生细纱头、乱纱、粗节及纱尘等等;没有设置有效的张力调节装置,不能保证纱线均能保持同样的张力,容易产生波动和摇晃,送纱工作无法维持稳定的状态;未设置有防缠绕装置,在纱线穿过的时候,断头单丝极易聚集在绕纱部位,会妨碍到正常的送纱。

针对这些方面,有必要对现有的积极式送纱器加以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送纱效果,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端的进纱导臂、设置在机架上的齿形变速轮、设置在齿形变速轮上的离合器、设置在机架上的绕纱轮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防缠绕装置,所述进纱导臂上设置有清纱刀片和位于清纱刀片下方的磁性张力器,所述进纱导臂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清纱刀片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固定片,清纱刀片与进纱导臂通过固定片相连接,所述磁性张力器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张力器安装座,磁性张力器与进纱导臂通过张力器安装座相连接,所述防缠绕装置与进纱导臂相对地设置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绕纱轮设置在齿形变速轮的下方且轴动连接,绕纱轮设置在防缠绕装置与进纱导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远离进纱导臂的一端设置有保护配重块,所述保护配重块通过顶紧螺栓与机架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绕纱轮上方设置有防尘盖。

进一步地,所述进纱导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弯折结构,所述进纱导臂的上端部设置有上瓷眼,上瓷眼位于清纱刀片的上方,所述进纱导臂的下端部设置有下瓷眼,下瓷眼位于磁性张力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张力器设置有两组,所述磁性张力器上设置有纱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清纱刀片上设置有多个清纱孔,多个所述清纱孔的孔径各不相同,所述固定片为具有弹性的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防缠绕装置包括有呈倒“y”型的出纱支撑座,所述出纱支撑座靠近绕纱轮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出纱瓷眼,所述出纱支撑座远离绕纱轮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出纱瓷眼,所述出纱支撑座上还设置有瓷杆。

有益效果:设置有绕纱轮减少衣坯尺寸的变化幅度,大幅提升坯布的质量,积极式送纱器和编织区之间有了纱线长度的储纱作用,消除了因供纱卷装产生的频繁的张力变化;显著减少了送纱时张力拨动对织物密度的影响,离合器和齿形变速轮的配合,可使得改变送纱量使得送纱均匀、定量、可调;设置有可调节的清纱刀片,能有效去除纱线上附着的丝头和灰尘;双磁性张力器的设置,确保张力的稳定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纱线在输送过程中的缠绕和晃动;设置的防缠绕装置使得出纱角度较为陡,防止了断头细丝聚集在绕纱轮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机架1,进纱导臂2,上瓷眼2a,下瓷眼2b,齿形变速轮3,离合器4,保护配重块5,顶紧螺栓5a,绕纱轮6,防尘盖6a,清纱刀片7,固定片7a,清纱孔7b,磁性张力器8,张力器安装座8a,纱线槽8b,防缠绕装置9,出纱支撑座9a,第一出纱瓷眼9b,瓷杆9c,第二出纱瓷眼9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高性能的积极式送纱器,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一端的进纱导臂2、设置在机架1上的齿形变速轮3、设置在齿形变速轮3上的离合器4、设置在机架1上的绕纱轮6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防缠绕装置9,所述进纱导臂2上设置有清纱刀片7和位于清纱刀片7下方的磁性张力器8,所述进纱导臂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清纱刀片7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固定片7a,清纱刀片7与进纱导臂2通过固定片7a相连接,所述磁性张力器8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张力器安装座8a,磁性张力器8与进纱导臂2通过张力器安装座8a相连接,所述防缠绕装置9与进纱导臂2相对地设置在机架1的另一端,所述绕纱轮6设置在齿形变速轮3的下方且轴动连接,绕纱轮6设置在防缠绕装置9与进纱导臂2之间。本机器用于对编织区输送纱线,且采用积极式送纱,将纱线从进纱导臂2上的上瓷眼2a穿过,随后从后部穿入清纱刀片7上的清纱孔7b,随后分开磁性张力器8的张力片8b,将纱线穿入其中,再经过进纱导臂2上的下瓷眼2b,将纱线按照驱动的方向在绕纱轮6上绕上十几圈左右,随后将绕纱轮6上纱线绕出通过防缠绕装置9,通过离合器4控制齿形变速轮3,来调节单位时间的送纱量和送纱速率。

所述机架1上远离进纱导臂2的一端设置有保护配重块5,所述保护配重块5通过顶紧螺栓5a与机架1可拆卸式连接。保护配重块5用于对机架1起到平衡作用,可以在工作时保持送纱器的稳定,也可拧下顶紧螺栓5a将其拆卸。

所述绕纱轮6上方设置有防尘盖6a。防尘盖6a起到防尘防落灰的作用。

所述进纱导臂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弯折结构,所述进纱导臂2的上端部设置有上瓷眼2a,上瓷眼2a位于清纱刀片7的上方,所述进纱导臂2的下端部设置有下瓷眼2b,下瓷眼2b位于磁性张力器8的下方。上瓷眼2a和下瓷眼2b处均设有圆环形瓷质圈,在纱线通过时起到摩擦和张紧作用,同时不会产生静电,陶瓷具有耐磨的性质。

所述磁性张力器8设置有两组,所述磁性张力器8上设置有张力片8b。所有的磁性张力器8磁力一致,确保入纱的张力统一稳定,两组磁性张力器8的设置,可防止发生缠绕现象,避免纱线的缠绕和晃动,能够使得纱长保持一致,也使得编织的产品质量更加优质。实际使用中,磁性张力器8也可安装在清纱刀片7的上方。

所述清纱刀片7上设置有多个清纱孔7b,多个所述清纱孔7b的孔径各不相同,所述固定片7a为具有弹性的金属片。通过下按固定片7a,来旋转调节清纱刀片7,切换不同孔径的清纱孔7b,清纱刀片7对纱线上的灰尘和丝头进行去除,满足不同的纱线使用,适用性广泛。

所述防缠绕装置9包括有呈倒“y”型的出纱支撑座9a,所述出纱支撑座9a靠近绕纱轮6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出纱瓷眼9b,所述出纱支撑座9a远离绕纱轮6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出纱瓷眼9d,所述出纱支撑座9a上还设置有瓷杆9c。出纱为开放式穿纱,当编织长纤时,断头单丝极易聚集在绕纱轮6上,影响到正常的送纱工作。出纱支撑座9a上的第一出纱瓷眼9b和第二出纱瓷眼9d都低于绕纱轮6,将纱线从绕纱轮6上穿出时,先穿过第一出纱瓷眼9b,使得纱线由高向低处于较陡的出纱角度,可防止断丝残留缠绕在绕纱轮6上,随后将纱线穿过搭在瓷杆9c上,随后穿入第二出纱瓷眼9d,送向编织区。

工作原理:本机器用于对编织区输送纱线,且采用积极式送纱,将纱线从进纱导臂2上的上瓷眼2a穿过,随后从后部穿入清纱刀片7上的清纱孔7b,随后分开磁性张力器8的张力片8b,将纱线穿入其中,再经过进纱导臂2上的下瓷眼2b,将纱线按照驱动的方向在绕纱轮6上绕上十几圈左右,随后将绕纱轮6上纱线绕出通过防缠绕装置9,通过离合器4控制齿形变速轮3,来调节单位时间的送纱量和送纱速率。

所有的磁性张力器8磁力一致,确保入纱的张力统一稳定,两组磁性张力器8的设置,可防止发生缠绕现象,避免纱线的缠绕和晃动,能够使得纱长保持一致,也使得编织的产品质量更加优质。实际使用中,磁性张力器8也可安装在清纱刀片7的上方。通过下按固定片7a,来旋转调节清纱刀片7,切换不同孔径的清纱孔7b,清纱刀片7对纱线上的灰尘和丝头进行去除,满足不同的纱线使用,适用性广泛。

出纱为开放式穿纱,当编织长纤时,断头单丝极易聚集在绕纱轮6上,影响到正常的送纱工作。出纱支撑座9a上的第一出纱瓷眼9b和第二出纱瓷眼9d都低于绕纱轮6,将纱线从绕纱轮6上穿出时,先穿过第一出纱瓷眼9b,使得纱线由高向低处于较陡的出纱角度,可防止断丝残留缠绕在绕纱轮6上,随后将纱线穿过搭在瓷杆9c上,随后穿入第二出纱瓷眼9d,送向编织区。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