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99601发布日期:2019-07-06 11:1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染料是指能使其他物质获得鲜明而牢固色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于现在使用的颜料都是人工合成的,所以也称为合成染料。染料和颜料一般都是自身有颜色,并能以分子状态或分散状态使其他物质获得鲜明和牢固色泽的化合物。分散染料作为染料的一种,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团的染料。它在染色时必须借助于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才能对聚酯之类的纤维进行染色,分散染料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但不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所以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分散染料在使用过程中需添加一定量的分散剂,用于染色的分散剂又称扩散剂,用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印染时要加分散剂和保护胶体,以保证染色均匀,防止色斑。常用的染色用分散剂有磺化油、烷基或长链酰胺基苯磺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油酰基聚胺基羟酸盐等,在加入分散剂以后分散染料以微小晶体的颗粒状分散悬浮于水中,通过分散剂与染料分子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分子外围包裹分散剂,由于分散剂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达到分散染料的目的。但染料结构的不同,对分散剂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且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分散作用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染料/分散剂体系可能会被破坏而无法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分散作用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染料/分散剂体系可能会被破坏而无法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材料如下:4-6份硫酸钛、0.5-1.5份甲醇、4-6份丙烯酸、10-3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3份引发剂、0.3-0.8份硬酯酰胺和0.3-0.8份高级醇。优选的,所述高级醇为12个碳原子及其以上的洗涤剂醇。优选的,所述硫酸钛可使用二氧化硅代替。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盐任意一种。优选的,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10-3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加入到60℃-80℃反应器中,然后将0.5-1.5份甲醇溶液从漏斗处倒入到反应器内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反应;步骤二:将4-6份丙烯酸和1份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加入到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引发剂,反应2小时;步骤三: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蒸发得到固态物质,将固态物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入20-60份的水形成水溶液;步骤四:在水溶液中加入4-6份硫酸钛进行搅拌,使硫酸钛溶于水溶液中;步骤五:将0.3-0.8份硬酯酰胺和0.3-0.8份高级醇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将分散剂溶液倒入到恒温反应器内与水溶液搅拌混合一定时长后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高分子分散剂。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为耐酸搪瓷反应釜。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混合时长由反应器内溶液总重量决定,具体为每千克溶液的搅拌时长为3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制备时步骤四中加入的硫酸钛,在保持原有的活性结构的同时提高反应器中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溶液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防止在进行恒温搅拌时的活性分子减少导致稳定性变差的问题,在步骤五中再次加入提高稳定性的硬酯酰胺和高级醇的缓和搅拌形成的混合溶液,提高热稳定性,从而有效的避免在制备过程中导致活性分子减少导致分稳定性差的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减少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分散作用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性质,从而提高染料/分散剂体系的稳定性。实施例1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材料如下:4kg硫酸钛、0.5kg甲醇、4kg丙烯酸、10kg甲基丙烯酸丁酯、1kg引发剂、0.3kg硬酯酰胺和0.3kg高级醇,其中,高级醇为12个碳原子的洗涤剂醇,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10kg甲基丙烯酸丁酯加入到60℃反应器中,然后将0.5kg甲醇溶液从漏斗处倒入到反应器内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反应;步骤二:将4kg丙烯酸和1kg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加入到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引发剂,反应2小时;步骤三: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蒸发得到固态物质,将固态物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入20kg的水形成水溶液;步骤四:在水溶液中加入4kg硫酸钛进行搅拌,使硫酸钛溶于水溶液中;步骤五:将0.3kg硬酯酰胺和0.3kg高级醇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将分散剂溶液倒入到恒温反应器内与水溶液搅拌混合一定时长后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高分子分散剂。其中,反应器为耐酸搪瓷反应釜。实施例2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材料如下:5kg硫酸钛、1kg甲醇、5kg丙烯酸、20kg甲基丙烯酸丁酯、2kg引发剂、0.5kg硬酯酰胺和0.5kg高级醇,其中,高级醇为12个碳原子的洗涤剂醇,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20kg甲基丙烯酸丁酯加入到70℃反应器中,然后将1kg甲醇溶液从漏斗处倒入到反应器内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反应;步骤二:将5kg丙烯酸和1kg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加入到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引发剂,反应2小时;步骤三: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蒸发得到固态物质,将固态物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入40kg的水形成水溶液;步骤四:在水溶液中加入5kg硫酸钛进行搅拌,使硫酸钛溶于水溶液中;步骤五:将0.5kg硬酯酰胺和0.5kg高级醇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将分散剂溶液倒入到恒温反应器内与水溶液搅拌混合一定时长后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高分子分散剂。其中,反应器为耐酸搪瓷反应釜。实施例3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材料如下:6kg硫酸钛、1.5kg甲醇、6kg丙烯酸、30kg甲基丙烯酸丁酯、3kg引发剂、0.8kg硬酯酰胺和0.8kg高级醇,其中,高级醇为12个碳原子的洗涤剂醇,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30kg甲基丙烯酸丁酯加入到80℃反应器中,然后将1.5kg甲醇溶液从漏斗处倒入到反应器内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反应;步骤二:将6kg丙烯酸和1kg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加入到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引发剂,反应2小时;步骤三: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蒸发得到固态物质,将固态物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入60kg的水形成水溶液;步骤四:在水溶液中加入6kg硫酸钛进行搅拌,使硫酸钛溶于水溶液中;步骤五:将0.8kg硬酯酰胺和0.8kg高级醇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将分散剂溶液倒入到恒温反应器内与水溶液搅拌混合一定时长后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高分子分散剂。其中,反应器为耐酸搪瓷反应釜。实施例4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材料如下:6kg硫酸钛、1.5kg甲醇、6kg丙烯酸、30kg甲基丙烯酸丁酯、3kg引发剂、0.5kg硬酯酰胺和0.5kg高级醇,其中,高级醇为12个碳原子的洗涤剂醇,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该纺织染料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30kg甲基丙烯酸丁酯加入到80℃反应器中,然后将1.5kg甲醇溶液从漏斗处倒入到反应器内与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反应;步骤二:将6kg丙烯酸和1kg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加入到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引发剂,反应2小时;步骤三: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蒸发得到固态物质,将固态物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入60kg的水形成水溶液;步骤四:在水溶液中加入6kg硫酸钛进行搅拌,使硫酸钛溶于水溶液中;步骤五:将0.5kg硬酯酰胺和0.5kg高级醇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将分散剂溶液倒入到恒温反应器内与水溶液搅拌混合一定时长后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高分子分散剂。其中,反应器为耐酸搪瓷反应釜。按照以上制备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分散剂的制备,按照同一比例的不同用量进行制备,将四种实施例分别标号a、b、c、d,再取市面上不使用硬酯酰胺和高级醇制备得到的分散剂进行比较,将该制备方法标号e,对四种实施例制备产生的分散剂的稳定性、生产时长和制备中分子活性平均值及抗干扰性和主要材料用量进行比较,如下表:标号abcde硫酸钛(kg)45665甲基丙烯酸丁酯(kg)1020303020硬酯酰胺(kg)0.30.50.80.50.5高级醇(kg)0.30.50.80.50丙烯酸(kg)45660生产时长(min)120222324.3322.5262分子活性值(%)82.6587.4884.3378.2472.63抗干扰性(%)82.6789.0386.5276.8671.30由上表可见,在相同的比例下,原料越多,生产的时长越久,在相同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硫酸钛用料下,硬酯酰胺和高级醇用料越少,且分子活性值和抗干扰性越低,且在相同的用料下,没有使用硬酯酰胺和高级醇制备产生的分散剂的分析活性值和抗干扰性明显要小于使用硬酯酰胺和高级醇进行制备产生的分散剂,综合以上表格中制备产生的分散剂的稳定性、生产时长和制备中分子活性平均值及抗干扰性和主要材料用量的比较,采用本发明中制备方法制备产生的高分子分散剂的稳定性要明显高于不使用硬酯酰胺和高级醇制备产生的分散剂的稳定性。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