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4669发布日期:2020-04-17 21:5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



背景技术:

通常工业缝纫机设置有多个供线盘,供线盘上放置线卷;缝纫机工作时,线盘或线卷由于张力的作用自动旋转,不断出线。但传统的不锈钢缝纫线具有比重大、摩擦力小、有回弹性的特点,造成缝纫线卷垂直放置时线圈易松脱,松脱的线圈堆积,在缝纫机自动取线时易发生缠绕、打结,影响缝纫机正常使用;另外,由于比重较大,缝纫机取线时,线卷由于受摩擦阻力较大不能随缝纫机一起旋转,供线卡滞,依赖人工断续放线,人为堆放的线圈也易发生缠绕、打结,劳动效率低下。

现在缝纫工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缝纫工艺自动化要求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工业缝纫机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其能解决缝纫机自动取线时易缠绕、易打结、易卡滞的问题;同时,其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规格的金属缝纫线。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通过线卷中心的套孔安装在工装上、实现线卷固定,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转向杆、线盘、轴承、芯轴、套筒、端盖、橡胶套组成;其中,所述转向杆为倒“l”形圆柱结构,倒“l”形圆柱结构的拐角处为倒圆弧结构且倒“l”形横杆与倒“l”形竖杆呈一定角度、其角度为92°~94°;所述线盘固定在倒“l”形横杆上且线盘右端面与倒“l”形横杆的右端面有一定距离;所述芯轴固定在所述倒“l”形横杆的右端面上且芯轴左端面与倒“l”形横杆的右端面共面,所述芯轴中轴线与所述倒“l”形横杆的中轴线共线,所述芯轴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线卷长度的一半、不小于所述线卷长度的1/3;所述轴承至少为两个,所述芯轴的左、右两端至少分别固定一个所述轴承;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套筒最右端、用于防止套筒向右侧运动;所述橡胶套为两个、其分别套在所述套筒的左右两端且所述橡胶套内壁与所述套筒的左右两端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套外壁为右小左大的圆台结构,其最右端直径比所述套孔的直径最大小1mm、便于线卷安装,所述橡胶套最左端直径比所述套孔的直径至少大1mm。

上述结构通过将转向杆由传统的垂直位置转换为部分水平位置,避免线卷松脱下垂、出现缠绕打结;将原线盘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使线卷由于缝纫机牵引张力的作用自动旋转,不断出线,提高生产效率,也避免了取线时金属缝纫线的相互缠绕;对芯轴长度进行限定,防止工装供线运转时,芯轴过长导致最右端出现径向跳动、影响工装稳定性,芯轴过短导致固定不牢;橡胶套提供一定的缓冲力,进一步避免径向跳动和保证工装的稳定性。

将转向杆转换为部分水平位置后,由于取线时的离心力作用、会导致线卷朝右侧运动(工业上取金属缝纫线的方向都是一定的,因此线卷在离心力作用下,只会朝右侧运动,而不会向左侧运动),从而引起线卷脱落、影响供线效率和生产进度;本发明结构通过倒“l”形横杆与倒“l”形竖杆的角度(角度大,会导致线卷左滑,从而与线盘接触,影响供线稳定性;角度过小,与倒“l”形横杆水平时一致,会导致线卷右移,导致线卷脱落),配合橡胶套的外形结构与芯轴长度的设定,防止工装供线时、线卷出现移动,确保了工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供线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线盘右端面距倒所述“l”形横杆的右端面的距离为2cm~4cm。

进一步,所述轴承为两个。

进一步,为便于安装,所述橡胶套外壁的最右端直径比所述线卷中心的套孔的直径小0.5~1mm;所述橡胶套外壁的最左端直径比所述线卷中心的套孔的直径大1~2.5mm。

进一步,为了保证工装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安装;所述橡胶套的长度不小于芯轴长度的1/12、不大于芯轴长度的1/10。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工装结构简单可靠,成熟度高;可防止供线过程中金属缝纫线缠绕、打结,同时防止线卷移动从而出现脱落、局部跳动等问题,确保工装供线效率。

(2)本发明的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可实现连续供线,效率高,供线稳定。

(3)本发明的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可用于不同规格的线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供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供线工装转向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供线工装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向杆;11、倒“l”形横杆;12、倒“l”形竖杆;2、线盘;3、轴承;4、芯轴;5、套筒;6、端盖;7、橡胶套;10、线卷;101、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通过线卷10中心的套孔101安装在工装上、实现线卷10固定,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转向杆1、线盘2、轴承3、芯轴4、套筒5、端盖6、橡胶套7组成;其中,所述转向杆1为倒“l”形圆柱结构,倒“l”形圆柱结构的拐角处为倒圆弧结构且倒“l”形横杆11与倒“l”形竖杆12呈一定角度、其角度为92°~94°、优选93°;所述线盘2固定在倒“l”形横杆11上且线盘2右端面与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有一定距离,为2cm~4cm、优选3cm;所述芯轴4固定在所述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上且芯轴4左端面与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共面,所述芯轴4中轴线与所述倒“l”形横杆11的中轴线共线,所述芯轴4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线卷10长度的一半、不小于所述线卷10长度的1/3;所述轴承3至少为两个、优选为两个,所述芯轴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轴承3;所述套筒5固定在所述轴承3上;所述端盖6固定在所述套筒5最右端、用于防止套筒5向右侧运动;所述橡胶套7为两个、其分别套在所述套筒5的左右两端且所述橡胶套7内壁与所述套筒5的左右两端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套7外壁为右小左大的圆台结构,其最右端直径比所述套孔101的直径小0.5~1mm、优选0.75mm,便于线卷安装,所述橡胶套7最左端直径比所述套孔101的直径大1~2.5mm、优选1.75mm。所述橡胶套7的长度不小于芯轴4长度的1/12、不大于芯轴4长度的1/10。

该结构通过将转向杆1由竖直位置转换为部分水平位置后,由于轴承3与套筒5的作用,实现了金属缝纫线不断供线的功能;同时,供线为水平旋转,金属缝纫线的重力不会导致滑落到下层引起缠绕、打结的情况,缝纫线重力会加速轴承3工作效率,提高供线和生产效率。

该结构通过转向杆1结构设计以及橡胶套7的结构设计,防止供线时,线卷10由于离心力作用而发生位移,从而导致脱落、工装不能稳定供线、影响生产节拍等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通过线卷(10)中心的套孔(101)安装在工装上、实现线卷(10)固定,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转向杆(1)、线盘(2)、轴承(3)、芯轴(4)、套筒(5)、端盖(6)、橡胶套(7)组成;其中,所述转向杆(1)为倒“l”形圆柱结构,倒“l”形圆柱结构的拐角处为倒圆弧结构且倒“l”形横杆(11)与倒“l”形竖杆(12)呈一定角度、其角度为92°~94°;所述线盘(2)固定在倒“l”形横杆(11)上且线盘(2)右端面与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有一定距离;所述芯轴(4)固定在所述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上且芯轴(4)左端面与倒“l”形横杆(11)的右端面共面,所述芯轴(4)中轴线与所述倒“l”形横杆(11)的中轴线共线,所述芯轴(4)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线卷(10)长度的一半、不小于所述线卷(10)长度的1/3;所述轴承(3)至少为两个,所述芯轴(4)的左、右两端至少分别固定一个所述轴承(3);所述套筒(5)固定在所述轴承(3)上;所述端盖(6)固定在所述套筒(5)最右端;所述橡胶套(7)为两个、其分别套在所述套筒(5)的左右两端且所述橡胶套(7)内壁与所述套筒(5)的左右两端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套(7)外壁为右小左大的圆台结构,其最右端直径比所述套孔(101)的直径最大小1mm,所述橡胶套(7)最左端直径比所述套孔(101)的直径至少大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2)右端面距倒所述“l”形横杆(11)的右端面的距离为2cm~4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可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7)的长度不小于芯轴(4)长度的1/12、不大于芯轴(4)长度的1/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缝纫线防缠绕供线工装,通过线卷(10)中心的套孔(101)安装在工装上、实现线卷(10)固定,它是由转向杆(1)、线盘(2)、轴承(3)、芯轴(4)、套筒(5)、端盖(6)、橡胶套(7)组成;其中,所述转向杆(1)为倒“L”形圆柱结构,所述橡胶套(7)外壁为右小左大的圆台结构;轴承(3)至少为两个,橡胶套(7)为两个。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成熟度高;可防止供线过程中金属缝纫线缠绕、打结,同时防止线卷移动从而出现脱落、局部跳动等问题,确保工装供线效率;该结构供线稳定,可用于不同规格的线卷。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鹏;李忠盛;吴道勋;易同斌;黄安畏;李晓晖;周富;蒋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