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4646发布日期:2020-04-17 21:5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布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生产中,为防止针织面料在漂染过程中产生皱纹,使面料平整光洁,在染色前都要对面料进行一个汽蒸、定型处理的过程。

现有的汽蒸、定型设备由开幅机构、除尘机构、浸染机构、烘干机构等组成,则整套汽蒸、定型设备的占地长度较长,因此也要求所加工的毛坯布的长度较长,而且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通常还会将两卷毛坯布的端部缝合,以保证毛坯布的连续牵引;具体的缝合操作如下:第一步,首卷布(第一卷毛坯布)先全部放卷至倾斜缓存台上,以露出首卷布的尾端,而且放卷至倾斜缓存台上的首卷布需整齐排列,否者毛坯布在喂进汽蒸、定型设备内时,可能出现卡死的问题;第二步,操作者将次卷布(后一卷待缝合的毛坯布)的首端拉出,并与首卷布的尾端共同置于倾斜缓存台旁的缝纫机上进行缝合;第三步,将缝合完成的毛坯布重新放回倾斜缓存台上,并进行整理,以恢复之前的整齐排布状态。

上述操作中,第二步的人工缝合,以及第三步的放回规整都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料连接装置,可实现半自动化毛坯布缝合,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料连接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安装有截面呈“八”字形的弧形引导片组,弧形引导片组包括沿毛坯布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引导片和第二弧形引导片;架体上还转动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辊且输送辊位于第一弧形引导片远离第二弧形引导片的一侧,输送辊轴向垂直于毛坯布的传送方向,输送辊与第一弧形引导片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夹料间隙;架体上安装有抵紧件且抵紧件位于第二弧形引导片远离第一弧形引导片的一侧,抵紧件与第二弧形引导片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夹料间隙;架体上还设有检测器且检测器位于输送辊远离抵紧件一侧,架体上设有限制电路,当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内无毛坯布时,限制电路控制抵紧件限制毛坯布在第二夹料间隙内移动;架体上滑动连接有全自动缝纫机头且全自动缝纫机头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输送辊的轴向,全自动缝纫机头的缝纫区域位于第一弧形引导片和第二弧形引导片之间间隙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卷布可先穿过第一夹料间隙,再穿过第二夹料间隙,并堆叠到倾斜缓存台上;等到首卷布的尾端经过第一弧形引导片和第二弧形引导片的中点位置处时,限位电路控制抵紧件将首卷布抵紧在第二弧形引导片上,此时首卷布靠近尾端这一部分完成定位,且首卷布的尾端向上翘起,以等待缝合;

之后操作者可将次卷布的首端放入第一夹料间隙内,并转动输送辊,以将次卷布的首端推送至第一弧形引导片的上方,此时,次卷布的首端向上翘起并靠近于首卷布的尾端,以等到缝合;

然后可驱动全自动缝纫机头移动以及启动全自动缝纫机头开始缝纫,全自动缝纫机头一边移动一边完成对首卷布尾端和次卷布尾段的缝合。

上述操作,可实现半自动化毛坯布缝合,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板,且定位板位于全自动缝纫机的缝纫范围上方,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且第二夹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的轴线;第二夹板下端与定位板下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定位间隙,定位板上贯穿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辊的轴向,导向槽连通于第二定位间隙;第二夹板上端与定位板上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安装间隙,第二夹板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定位间隙和第二安装间隙之间,第二安装间隙内安装有推力弹性件、电磁铁、磁性件,电磁铁和磁性件分别安装于定位板和第二夹板上;当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内无毛坯布时,限制电路还控制电磁铁得电吸引磁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缝纫过程中,由于首卷布的尾端也存在重力,向上翘起阶段,可能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翻倒下来的情况,进而导致首卷布的尾端脱离缝纫区域,无法实现后续的缝合操作。而本方案中,当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内无毛坯布时,限制电路还可以控制电磁铁得电吸引磁性件,使第二夹板下端靠近定位板下端,以夹紧第二定位间隙内的毛坯布,从而保证首卷布的尾端在缝纫阶段能始终保持在缝纫区域内,提高缝纫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板且第一夹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的轴线;第一夹板下端与定位板下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定位间隙,导向槽连通于第一定位间隙;第一夹板上端与定位板上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安装间隙,第一夹板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定位间隙和第一安装间隙之间,第一安装间隙内安装有拉力弹性件,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且第一夹板靠近第一安装间隙的一侧凹陷有用于和支撑杆配合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次卷布的首端也可能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无法始终保持在缝纫区域内,而本方案中,可实现对次卷布首端的夹紧,从而保证次卷布的首端在缝纫阶段能始终保持在缝纫区域内,提高缝纫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弧形引导片升降的驱动件,当第一弧形引导片运动至最上端时,第一弧形引导片的上端抵接于定位板的下端,且毛坯布夹紧于第一夹料间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弧形引导片运动至最上端时,第一弧形引导片的上端抵接于定位板的下端,且毛坯布夹紧于第一夹料间隙内;该状态下,第一弧形引导片与第一定位间隙连成一体,次卷布的首端可在第一弧形引导片的引导下,更容易导入进第一定位间隙内,以及降低次卷布的首端在重力作用下垂下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转动连接有压紧摆辊,压紧摆辊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的轴线,压紧摆辊的翻转轨迹经过全自动缝纫机头的缝纫区域与弧形引导片组的上端之间;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限制压紧摆辊转动的限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杆与架体之间连接有扭簧,扭簧用于带动压紧摆辊翻转,并抵接次卷布的首端,以及使次卷布的首端贴紧于首卷布的尾端,以此提高缝纫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抵紧件呈辊状且转动连接于架体,抵紧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的轴线,抵紧件的外周固定包覆有第二橡胶套;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抵紧件转动的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缝纫阶段,抵紧件可用于限制首卷布的移动,在首卷布的牵拉阶段,抵紧件在动力件作用下,可实现对首卷布的牵拉。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靠近第二定位间隙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层;第一夹板靠近第一定位间隙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可分别用于提高毛坯布在第一定位间隙和第二定位间隙内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固定有承托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台可用于放置次卷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限位电路、抵紧件、弧形引导片组、输送辊等特征的协同配合,可向上翘起首卷布的尾端和次卷布的首端,并由可移动的全自动缝纫机头实现对首卷布的尾端和次卷布的首端的缝合,最终可实现半自动化毛坯布缝合,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方案中,定位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等部件的设置,可在缝合阶段,使首卷布的尾端和次卷布的首端维持在缝合区域内,提高缝纫稳定性;

3.本方案中,压紧摆辊可抵接次卷布的首端,以及使次卷布的首端贴紧于首卷布的尾端,以此提高缝纫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定位板周围各部件的部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限制电路图。

图5是图2中压紧摆辊与架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架体;11、承托台;12、倾斜缓存台;13、滑槽;14、滑块;15、缝纫电机;16、全自动缝纫机头;17、缝纫针;18、垫板;2、第一弧形引导片;21、输送辊;22、第一夹料间隙;3、第二弧形引导片;31、抵紧件;32、第二夹料间隙;33、动力件;4、限制电路;41、检测器;42、比较单元;43、执行单元;5、定位板;51、导向槽;52、第二夹板;53、第二定位间隙;54、第二安装间隙;55、电磁铁;56、磁性件;57、第一夹板;58、第一定位间隙;59、第一安装间隙;591、支撑杆;592、定位孔;6、驱动件;7、摆杆;71、压紧摆辊;72、限位销;73、销孔;8、首卷布;9、次卷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布料连接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安装有截面呈“八”字形的弧形引导片组,弧形引导片组包括沿毛坯布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引导片2和第二弧形引导片3;架体1上固定有承托台11,承托台11位于第一弧形引导片2的前端,毛坯布卷可放置于承托台11上,毛坯布依次经过第一弧形引导片2、第二弧形引导片3的引导,传送至倾斜缓存台12的上侧。

架体1上还转动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辊21,且输送辊21位于第一弧形引导片2远离第二弧形引导片3的一侧,输送辊21轴向垂直于毛坯布的传送方向,输送辊21的外周固定包覆有第一橡胶套;输送辊21的端部固定有旋转把手,利于操作者手动转动输送辊21;输送辊21与第一弧形引导片2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夹料间隙22,毛坯布可由下至上穿过第一夹料间隙22,且当操作者控制旋转把手旋转输送辊21时,可依靠摩擦力带动第一夹料间隙22内的毛坯布沿第一弧形引导片2的表面向上移动。

架体1上转动连接有辊状的抵紧件31,抵紧件31平行于输送辊21,且抵紧件31位于第二弧形引导片3远离第一弧形引导片2的一侧,抵紧件31的外周固定包覆有第二橡胶套;架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抵紧件31转动的动力件33,动力件33为抱闸电机;抵紧件31与第二弧形引导片3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夹料间隙32,毛坯布可由上至下穿过第二夹料间隙32,且当动力件33带动抵紧件31旋转时,可依靠摩擦力带动第二夹料间隙32内的毛坯布沿第二弧形引导片3的表面向下移动;当动力件33断电并限制抵紧件31旋转时,毛坯布在抵紧件31的限制作用下,无法继续在第二夹料间隙32内移动。

架体1上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向,滑槽13内滑动卡接有滑块14,架体1上安装有螺纹丝杆以及用于驱动螺纹丝杆转动的缝纫电机15,螺纹丝杆连接于滑块14,缝纫电机15可带动滑块14往复滑动;滑块14上固定连接有全自动缝纫机头16,全自动缝纫机头16翻转九十度呈朝下设置,即原先的缝纫平面由水平转变成了竖直;全自动缝纫机头16大致呈倒u形,且全自动缝纫机头16上设有缝纫针17和垫板18,缝纫针17和垫板18之间的区域为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位于第一弧形引导片2和第二弧形引导片3之间间隙的正上方。

架体1上还设有检测器41,该检测器41为朝下设置的距离传感器,且检测器41位于输送辊21的前端;架体1上设有限制电路4,当首卷布8的尾端经过检测器41的检测范围后,即此时的检测器41检测不到毛坯布,限制电路4延迟控制动力件33断电,等到首卷布8的尾端运动至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内时,刚好停止运动。之后操作者可将次卷布9的首端放入第一夹料间隙22内,并转动输送辊21,以使次卷布9的首端能经过第一夹料间隙22,并同样运动至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内,并与首卷布8的尾端相叠,此时,可启动缝纫电机15,使全自动缝纫机头16对其缝纫区域内的两块布进行缝纫。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弧形引导片组大致呈“八”字形,且第一弧形引导片2和第二弧形引导片3的上端均呈较大倾斜度,以使次卷布9的首端和首卷布8的尾端在无太多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均能保持在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内。

参考图2和图3,架体1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板5,且定位板5位于全自动缝纫机的缝纫范围上方,定位板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52,且第二夹板5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线;第二夹板52下端与定位板5下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定位间隙53,定位板5上贯穿有导向槽51且导向槽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向,导向槽51连通于第二定位间隙53;毛坯布先穿过导向槽51,再穿过第二定位间隙53,然后穿至第二夹料间隙32内;第二夹板52上端与定位板5上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安装间隙54,第二夹板52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定位间隙53和第二安装间隙54之间,第二安装间隙54内安装有推力弹性件、电磁铁55、磁性件56,推力弹性件为弹簧,电磁铁55和磁性件56分别安装于定位板5和第二夹板52上;当检测器41的检测范围内无毛坯布时,限制电路4还可以控制电磁铁55得电吸引磁性件56,使第二夹板52下端靠近定位板5下端,以夹紧第二定位间隙53内的毛坯布,从而保证首卷布8的尾端在缝纫阶段能始终保持在缝纫区域内,提高缝纫稳定性。

定位板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板57,且第一夹板57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线;第一夹板57下端与定位板5下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定位间隙58,导向槽51连通于第一定位间隙58;第一夹板57上端与定位板5上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安装间隙59,第一夹板57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定位间隙58和第一安装间隙59之间,第一安装间隙59内安装有拉力弹性件,拉力弹性件为弹簧,定位板5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91,且第一夹板57靠近第一安装间隙59的一侧凹陷有定位孔592,定位孔592用于和支撑杆591配合,当支撑杆591端部嵌进定位孔592内时,支撑杆591可限制第一夹板57上端靠近定位板5上端,从而形成足够大的第一安装间隙59。

次卷布9的首端在经过第一夹料间隙22后,可进至第一定位间隙58内,之后操作者可将支撑杆591端部翻离定位孔592,第一夹板57在拉力弹性件的拉力作用下,将次卷布9的首端夹紧在第一定位间隙58内,从而保证次卷布9的首端在缝纫阶段也能始终保持在缝纫区域内,提高缝纫稳定性。

第二夹板52靠近第二定位间隙5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可提高首卷布8的尾端夹紧在第二定位间隙53内的稳定性;第一夹板57靠近第一定位间隙58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橡胶层,第一橡胶层可提高次卷布9的首端夹紧在第一定位间隙58内的稳定性。

参考图4,限制电路4包括:

比较单元42,耦接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接收距离传感器输出的距离检测信号,并与比较单元42的预设值进行比较,最终输出比较信号;

执行单元43,耦接于比较单元42的输出端以接收比较信号,并延迟控制电磁铁55得电,以及延迟控制动力件33断电。

当首卷布8的尾端未经过检测器41的检测范围,即检测器41能检测到毛坯布时,比较单元42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三极管q1导通,开关sb1被事先闭合,则继电器k1得电,常开触点k1-3、常开触点k1-2闭合,常闭触点k1-1断开,动力件33得电持续输送毛坯布,电磁铁55断电不吸合磁性件56;之后操作者可将开关sb1断开。

当首卷布8的尾端经过检测器41的检测范围后,比较单元42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三极管q1不导通,由于电容c1的存在,继电器k1延迟不得电,等到首卷布8的尾端运动至第二定位间隙53内时,继电器k1正好断电,常开触点k1-3、常开触点k1-2断开,常闭触点k1-1闭合,动力件33断电停止抵紧件31的转动,同时电磁铁55得电吸合磁性件56,以夹紧首卷布8的尾端。

当操作者将次卷布9的首端放进第一夹料间隙22内时,比较单元42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三极管q1导通,但由于常开触点k1-3断开,则继电器k1不得电,常开触点k1-2保持断开状态,常闭触点k1-1保持闭合状态。

参考图2,架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弧形引导片2升降的驱动件6,驱动件6为气缸,当第一弧形引导片2运动至最上端时,第一弧形引导片2的上端抵接于定位板5的下端,且毛坯布夹紧于第一夹料间隙22内;该状态下,次卷布9的首端可在第一弧形引导片2的引导下,更容易导入进第一定位间隙58内,以及降低次卷布9的首端在重力作用下垂下的概率。

架体1上转动连接有两根相对设置的摆杆7,摆杆7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线,两根摆杆7的自由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压紧摆辊71,压紧摆辊7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辊21的轴线;压紧摆辊71的翻转轨迹经过全自动缝纫机头16的缝纫区域与弧形引导片组的上端之间,摆杆7与架体1之间连接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用于带动压紧摆辊71翻转,并抵接次卷布9的首端,以及使次卷布9的首端贴紧于首卷布8的尾端,以此提高缝纫稳定性。

参考图5,架体1上滑动穿设有限位销72,摆杆7周壁上开有销孔73,当限位销72穿进销孔73内时,摆杆7和压紧摆辊71无法摆转,且压紧摆辊71呈远离缝纫区域设置,此时,压紧摆辊71不对次卷布9进行抵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卷布8可依次穿过第一夹料间隙22、第一定位间隙58、导向槽51、第二定位间隙53和第二夹料间隙32,并堆叠到倾斜缓存台12上;等到首卷布8的尾端经过第一夹料间隙22和第一定位间隙58,至导向槽51时,限位电路控制电磁铁55得电吸引磁性件56,使第二夹板52下端靠近定位板5下端,以夹紧第二定位间隙53内的首卷布8尾端,同时控制抵紧件31停止转动并将首卷布8抵紧在第二弧形引导片3上,此时首卷布8靠近尾端这一部分完成定位,且首卷布8的尾端向上翘起,以等待缝合;

之后操作者可将次卷布9的首端放入第一夹料间隙22内,并转动输送辊21,以将次卷布9的首端推送进第一定位间隙58内,并实现夹紧,从而完成次卷布9的首端的定位,此时,次卷布9的首端向上翘起并贴合于首卷布8的尾端,以等到缝合;

然后可启动缝纫电机15和全自动缝纫机头16,全自动缝纫机头16一边移动一边完成对首卷布8尾端和次卷布9尾段的缝合。

上述操作,可实现半自动化毛坯布缝合,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