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干型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4380发布日期:2020-02-21 20:2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干型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干型织带。



背景技术:

随着服装市场的发展,织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内衣和运动服装中最为突出,作为服饰辅料,织带已成为纺织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今各式各样的内衣、运动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行业对具有功能性、舒适性、可调节性的服饰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外观,更多的是关注其舒适性与实用性。目前主张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都要求贴肤干爽、舒适的感觉,而市场上的很多弹性织带在遇到液体时,都不能及时的吸湿,且吸湿之后又无法及时的蒸发速干,因此不能持续的保持贴肤的干爽性,从而降低了穿着的舒适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差、旅游已是很常见的事情,许多人都在烦恼需要携带的贴身衣物太多又或者无法及时晾干更换,而造成出行的麻烦。该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能够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干型织带,具有优异的快干性能,提升了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干型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上设有若干交替编织而成的吸湿区和蒸发快干区,吸湿区为两层以上的组织结构,蒸发快干区为单层的组织结构。

所述吸湿区为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的三层的组织结构。

所述吸湿区的上层和下层的编织组织结构的疏松度大于中间层的编织组织结构的疏松度。

所述吸湿区的上层和下层的导水性大于中间层的导水性。

所述蒸发快干区的厚度小于吸湿区的厚度,蒸发快干区的上表面低于吸湿区的上表面,蒸发快干区的下表面高于吸湿区的下表面。

所述吸湿区的面积小于、大于或者等于蒸发快干区的面积。

所述蒸发快干区为网状镂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吸湿快干性能。在人体剧烈运动时,可以迅速的将人体汗液吸收,然后进行蒸发,达到一定的降温凉感效果,同时由于贴肤面为大接触角纱线,可以很好的保持接触皮肤面的干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湿蒸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快干型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上设有若干交替编织而成的吸湿区1和蒸发快干区2,吸湿区1为两层以上的组织结构,蒸发快干区2为单层的组织结构。吸湿区的下表面为贴肤面,直接吸收汗水等湿气,同时吸湿区也起到一定的蒸发作用,蒸发快干区为能够快速的将湿气蒸发掉。

所述吸湿区1为包括上层11、中层12和下层13的三层的组织结构。吸湿区1的上层11和下层13的编织组织结构的疏松度大于中间层12的编织组织结构的疏松度。吸湿区的上层和下层的导水性大于中间层的导水性。吸湿区的上层和下层均采用少f数或者大触角的低毛细导水能力的纱线编织,使得较为疏松,导水性较大,水气容易从上层和下层穿过。中间层采用高f数或者小触角的纱线编织,较为密实,导水性较差,主要用于吸收水汽,从而使得上层、下层和中层之间形成一个湿度势差,由中层吸湿,并由吸湿区与蒸发区同时进行蒸发作用。吸湿区的下层为贴肤区域,能够快速的导水,从而提升皮肤接触的舒适性。

所述蒸发快干区的厚度小于吸湿区的厚度,蒸发快干区的上表面低于吸湿区的上表面,蒸发快干区的下表面高于吸湿区的下表面。通过该设计,使得蒸发快干区不与皮肤直接接触,有助于更好的将水份蒸发出去,实现快干的目的。

所述吸湿区的面积小于、大于或者等于蒸发快干区的面积。蒸发快干区与吸湿区的尺寸可依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任意调整。

另外,所述蒸发快干区为网状镂空结构,不仅降低产品重量,同时可以提高蒸发速度。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吸湿区与蒸发区的吸湿快干型织带,吸湿区为主要接触皮肤部分,在人体出汗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吸收汗液,并由吸湿区扩散部分到蒸发区同时进行蒸发,保持带面的干爽,舒适。如附图3所示,吸湿区的下层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吸收汗水或者其他水汽,快速的从下层进入到中层,被中层吸收,然后较为疏松的上层将水汽蒸发一部分出去。还有一部分水汽传递到蒸发快干区,该蒸发快干区不与肌肤接触,同样将水汽快速的蒸发出去,在蒸发的过程中并带走热量,有一定的凉感,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在人体剧烈运动时,能够及时的吸收人体的汗液,并快速的使之蒸发,从而保持贴肤的干爽,在蒸发的同时并带走热量,使人感觉到一定的凉感,大大提高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舒适感。此外因该织带的结构特殊,结合所用的纱线,使织带在吸收了大量的液体之后能大约在8小时之内把水分基本蒸发80%,这一功能使出差或旅行的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