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254发布日期:2020-01-17 18:4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织布在织成后通常需要通过剪毛机对布料表面的绒毛进行修剪,以使得布料表面平整、光滑,提高针织布本身的美观效果,同时也满足客户的要求。但现有剪毛机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其导布滚辊与剪刀之间距离较长,因而在修剪过程中,使布料容易出现卷边现象,进而不能对布料作全方位的修剪,最终影响了布料的质量。

现有的改进方式是通过在导布滚辊与剪刀之间增设托布架,用于对布料起到托起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布料卷边,但改善不够彻底。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具有能够对布料的两侧产生推力,使布料能够像两侧拉伸,从而将布料的卷边抚平,使布料能够更好的被加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托布架,所述托布架上设有切毛刀,所述切毛刀位于托布架的斜上方,所述切毛刀远离托布架的一侧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两组抚平辊,两组所述抚平辊包括左抚平辊组和右抚平辊组,所述左抚平辊组与右抚平辊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抚平辊组包括一根或多根左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左转杆,一根或多根所述左辊均套设在左转杆上,所述右抚平辊组包括一根或多根右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右转杆,一根或多根所述右辊均套设在右转杆上,所述机架的两侧对称的开设有两个插口,两个插口内分别设有左插块和右插块,所述左转杆的一端插设在左插块上,所述右转杆的一端插设在右插块上,所述机架远离插口的一端对称的开设有两个调节口,两个所述调节口内分别插设有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所述左转杆远离左插块的一端插接在左调节块上,所述左调节块的一侧固设有左电机,所述左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左调节块,且与左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右转杆远离右插块的一端插接在右调节块上,所述右调节块的一侧固设有右电机,所述右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右调节块,且与右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左辊安装到左转杆上,右辊安装到右转杆上,布料从支撑板的上端面经过,左辊和右辊的下端均将布料压紧,调节左插块与左调节块的位置,从而调节左转杆在支撑板上的斜度,调节右插块与右调节块的位置,从而调节右转杆在支撑板上的斜度,使左转杆和右转杆呈现出八字形,左电机启动,带动左转杆转动,左转杆带动若干左辊转动,对布料左侧的上端面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右电机启动,带动右转杆转动,右转杆带动若干右辊转动,对布料右侧的上端面产生一个向右的推力,两个推力使布料在横向方向上拉直,实现将布料的卷边抚平。

作为优选,所述左插块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插接在插口内,所述左转杆插接在竖杆下端的一侧,所述左插块和右插块的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和竖杆组合成横向的l形,使左插块和右插块的下端的面积较小,不会妨碍到布料的移动,使布料能够顺利的被抚平。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的两侧均固设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一端插接在插口内,所述插口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调节筒的侧壁上固设有环片,所述环片位于卡槽内,所述横杆的外侧固设有外螺纹,调节筒的内壁上固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筒,能够使横杆在调节筒内移动,从而调节横杆伸到支撑板上方的长度,从而调节左转杆和右转杆的一端位于支撑板上的位置,使左转杆和右转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布料的抚平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左调节块包括内块与外块,所述内块的一端位于外块内,所述外块远离内块的一端插接在调节口内,所述外块远离内块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设有球形的卡位块,所述内块的一端设有球形的卡位槽,所述卡位块与卡位槽配合,所述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能够调节螺纹杆伸入到外块内部的长度,从而调节内块伸出外块的长度,实现对左转杆和右转杆另一端位置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内块的侧壁上固设有指杆,所述外块的侧壁上开设有滑道,所述指杆的上端穿过滑道,且位于外块的外侧,所述滑道的两侧均设有刻度,所述指杆的上端固设有指针,所述指针位于外块的上端面,且与刻度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块移动时,会带动指杆沿着滑道移动,指杆带动指针在移动,使指针能够指在不同的刻度上,从而实现对内杆的精确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左转杆和右转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转杆上设有若干螺纹段,相邻两个所述螺纹段之间设有安装段,所述左辊上开设有安装道,所述安装道与安装段配合,所述螺纹段上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螺纹段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道套在安装端上,通过两个螺母将一根左辊或右辊固定,实现将左辊固定在左转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段的表面固设有防滑片,所述安装道的侧壁上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片与防滑槽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片卡在防滑槽内,使左转杆转动时,能够带动左辊转动,右转杆能够带动右辊转动,使左辊和右辊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布料的抚平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区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托布架;21、切毛刀;3、支撑板;4、左抚平辊组;41、左辊;42、左转杆;5、右抚平辊组;51、右辊;52、右转杆;6、左插块;61、右插块;62、横杆;63、竖杆;64、调节筒;65、环片;7、左调节块;71、右调节块;72、左电机;73、右电机;74、内块;75、外块;76、指杆;77、指针;8、螺纹杆;81、卡位块;9、安装段;91、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剪毛机的布料抚平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固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端面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两组抚平辊,两组抚平辊包括左抚平辊组4和右抚平辊组5,左抚平辊组4与右抚平辊组5的结构相同。左抚平辊组4包括一根或多根左辊41,支撑板3上设有左转杆42,一根或多根左辊41均套设在左转杆42上,右抚平辊组5包括一根或多根右辊51,支撑板3上设有右转杆52,一根或多根右辊51均套设在右转杆52上。

机架1的两侧对称的开设有两个插口,两个插口内分别设有左插块6和右插块61,左转杆42的一端插设在左插块6上,右转杆52的一端插设在右插块61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板3上分别设置两个插口,两个插口分别固定插块中的横杆62。其中一根竖杆63的下端与左转杆42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根竖杆63的下端与右转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

转动位于左侧的调节筒64,调节筒64内壁上的内螺纹会将横杆62向一侧推动,使横杆62带动竖杆63在支撑板3上,沿着支撑板3的宽度方向移动,竖杆63带动左转杆42的一端在支撑板3上移动,从而实现对左转杆42一端位置的调节。

转动位于右侧的调节筒64,调节筒64内壁上的内螺纹会将横杆62向一侧推动,使横杆62带动竖杆63在支撑板3上,沿着支撑板3的宽度方向移动,竖杆63带动右转杆52的一端在支撑板3上移动,从而实现对右转杆52一端位置的调节。

如图4和图5所示,机架1远离插口的一端对称的开设有两个调节口,两个调节口内分别插设有左调节块7和右调节块71。左转杆42远离左插块6的一端插接在左调节块7上,右转杆52远离右插块61的一端插接在右调节块71上。

如图1和图4所示,左调节块7的一侧固设有左电机72,左电机72的输出轴贯穿左调节块7,且与左转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右转杆52远离右插块61的一端插接在右调节块71上,右调节块71的一侧固设有右电机73,右电机73的输出轴贯穿右调节块71,且与右转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

左调节块7的外块75固定在调节口内,转动螺杆,可以改变螺杆伸入到外块75内部的长度,螺杆的一端会带动内块74移动,从而调节内块74伸出外块75的长度,内块74带动左转杆42的一端在支撑板3上移动,实现对左转杆42另一端位置的调节。

左电机72启动,带动左转杆42旋转。左转杆42旋转带动若干左辊41开始旋转。若干左辊41与布料接触,对布料的左侧产生一个向左侧的推力,使布料的左侧能够被抚平。

右调节块71的外块75固定在调节口内,转动螺杆,可以改变螺杆伸入到外块75内部的长度,螺杆的一端会带动内块74移动,从而调节内块74伸出外块75的长度,内块74带动右转杆52的一端在支撑板3上移动,实现对右转杆52另一端位置的调节。

右电机73启动,带动右转杆52旋转。右转杆52旋转带动若干右辊51开始旋转。若干右辊51与布料接触,对布料的右侧产生一个向右侧的推力,使布料的右侧能够被抚平。

外块75上端设有刻度,刻度能够精确的调节内块74伸出外块75的长度,从而实现对调节块长度的调节。

如图1所示,机架1上设有托布架2,托布架2上设有切毛刀21,切毛刀21位于托布架2的斜上方。两组抚平辊将布料的两侧抚平后,布料进入到托布架2上,切毛刀21启动,对布料表面的短绒进行切割,完成对布料的剪毛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