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板板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2437发布日期:2020-05-20 03:0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针板板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横机针板调节装置,尤其是针板板口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横机上的针板安装好后无法调整上下位置,从而无法调整针口的大小,而针口对织布的密度有影响。

针板对称安装在针床的两侧,针板倾斜设置,两个针板形成板口,并且针板沿针床左右滑动。由于针板需要在针床上做左右的往复移动,因此在针板与针床之间再增加上下移动的机构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针板板口大小、调节方便的针板板口调节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针板板口调节装置,包括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针床的一端,还包括滑动拉杆,所述滑动拉杆滑动安装在针床的升降拉杆槽中,所述滑动拉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滑动拉杆的两端均设有升降驱动槽,所述升降驱动槽倾斜设置;升降座,所述升降座滑动安装在针床的升降槽中,且位于针床的两端,所述升降座的底部设有滑动凸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升降座的顶部,且第一轴承活动位于升降驱动槽内;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针板的底部的两端,所述第二轴承滑动位于升降座的滑动凸台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滑动拉杆沿升降拉杆槽往复移动,所述升降驱动槽用于通过第一轴承带动升降座升降,所述升降座用于通过第二轴承带动针板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拉杆沿针床的左右方向移动,升降座沿针床的上下方向移动,当滑动拉杆移动时,倾斜的升降驱动槽带动第一轴承升降,第一轴承带动升降座升降,升降座带动第二轴承升降,第二轴承带动针板升降,由于针板需要左右往复移动,因此针板与升降座之间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第二轴承不影响针板的左右移动。

通过升降座间接来带动针板上下移动实现针板的位置调整,进而实现板口的大小调整。

由于针板是对称安装的,因此能够同时调整两个针板的位置,使两个针板始终保持对称的状态。

第一轴承能够方便驱动升降座,同时减少摩擦,避免磨损降低调节精度和可靠性。

优选的,还包括针板滑动装置,所述针板滑动装置包括主动拉杆,所述主动拉杆滑动安装在针床顶部的左右拉杆槽中,所述主动拉杆位于针床的另一端,所述主动拉杆的一端与滑动驱动装置连接;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滑动安装在针板两端的左右驱动槽内,所述滑动座用于沿左右驱动槽上下滑动且带动针板左右移动;从动拉杆,所述从动拉杆滑动安装在针床的左右拉杆槽中,且位于针床的一端,所述从动拉杆与针板的一端连接;下拉杆,所述下拉杆滑动安装在针床底部的下拉槽中,所述下拉杆分别与针板的底部的两端连接;及滑动压板,所述滑动压板固定在针床的两端,所述滑动压板用于将主动拉杆、从动拉杆和下拉杆限制在针床上;所述滑动座分别与主动拉杆和从动拉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拉杆用于带动滑动座左右移动,滑动座带动针板左右移动,滑动座在针板的左右驱动槽内能上下移动,从而不影响针板上下移动调整板口的大小。

从动拉杆用于限制针板另一端的位置,防止针板脱离针床。

下拉杆从针板两端的底部进行限制针板的位置,防止针板脱离针床,使针床始终沿针床的左右方向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位于滑动座与左右驱动槽之间,所述限位弹簧用于将针板压向针床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弹簧使针板始终有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针板上下窜动,保证针板的位置稳定。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安装在针板两端的左右驱动槽内,所述滑动块上设有滑动孔和压紧孔,所述滑动孔与压紧孔同轴线设置,所述滑动孔与压紧孔之间设有压紧环;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滑动插在滑动孔中,所述滑动柱上设有腰形的升降孔;压紧柱,所述压紧柱的一端与滑动柱连接,所述压紧柱的底部设有压紧板;及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插在压紧柱上,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压在压紧环上,所述压紧弹簧的另一端压在压紧板上,所述压紧板压在左右驱动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仅采用限位弹簧,滑动座的安装更加方便,弹簧不易脱落。

优选的,还包括位置调节螺钉,所述位置调节螺钉上设有调节斜面,所述位置调节螺钉安装在滑动块上,且位于升降孔中;所述升降孔上设有插入斜面,所述插入斜面与调节斜面相匹配,所述插入斜面和调节斜面用于调整滑动柱再滑动孔中的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针板水平调整装置,所述针板水平调整装置包括膨胀螺钉,所述膨胀螺钉的一端设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为锥形,所述膨胀头的端部设有内六角孔;水平调整轴,所述水平调整轴上依次设有扳手轴、转动轴和偏心轴,所述扳手轴和转动轴同轴线设置,所述偏心轴的轴线与转动轴的轴线不重合;所述扳手轴位于针板的外侧,所述扳手轴为正棱柱;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针板的两端;所述偏心轴上装有第二轴承;所述水平调整轴上设有膨胀孔、螺纹孔和膨胀槽,所述膨胀孔为锥形孔,所述螺纹孔位于膨胀孔的底部,且与膨胀孔同轴线,所述膨胀孔位于扳手轴的一端,所述螺纹孔位于偏心轴的一端;所述膨胀槽为通槽,所述膨胀槽设置在扳手轴和转动轴上,所述膨胀槽与膨胀孔相通;所述膨胀螺钉安装在螺纹孔中,所述膨胀头位于膨胀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轴用于转动水平调整轴,转动轴用于带动针板上下移动,偏心轴用于调整针板的位置,偏心轴上的第二轴承在针板左右移动时使用,使偏心轴与针床之间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磨损避免磨损导致针板的位置变化。

优选的,所述滑动拉杆包括升降主拉杆,所述升降主拉杆上设有升降驱动槽,所述升降主拉杆与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升降从拉杆,所述升降从拉杆上设有升降驱动槽;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主拉杆和升降从拉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拉杆分成三部分使加工方便。

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固定在针床的一端;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安装驱动座上,且对称设置,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在滚珠丝杆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丝杆螺母上;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驱动座上;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在电机上;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安装在滚珠丝杆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分别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称设置的滚珠丝杆正好能同时驱动滑动拉杆,使两个针板的移动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板板口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调节针板板口大小、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同时能调整针板的水平位置,消除加工和装配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针板板口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针板板口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针板板口调节装置隐藏针床后的后视图;

图7是针板板口调节装置隐藏针床后的正视图;

图8是升降主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升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针板水平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针板水平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针板水平调节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水平调整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水平调整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二的正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9是滑动座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换地座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1所示,针板板口调节装置,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针床21的一端,还包括滑动拉杆,滑动拉杆滑动安装在针床21的升降拉杆槽211中,滑动拉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滑动拉杆的两端均设有升降驱动槽411,升降驱动槽411倾斜设置;升降座44,升降座44滑动安装在针床21的升降槽214中,且位于针床21的两端,升降座44的底部设有滑动凸台441;第一轴承45,第一轴承45通过升降轴46安装升降座44的顶部,且第一轴承45活动位于升降驱动槽411内;第二轴承14,第二轴承14安装在针板23的底部的两端,第二轴承14位于滑动凸台441上;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滑动拉杆沿升降拉杆槽211往复移动,升降驱动槽411用于通过第一轴承45带动升降座44升降,升降座44用于通过第二轴承14带动针板23升降。

具体的,滑动拉杆包括升降主拉杆41,升降主拉杆41上设有升降驱动槽411,升降驱动槽411为腰形槽,升降主拉杆41与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升降从拉杆43,升降从拉杆43上设有升降驱动槽411;连接杆42,连接杆4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主拉杆41和升降从拉杆43连接。

将滑动拉杆分成三部分使加工方便。

如图9所示,升降驱动槽411为腰孔,且倾斜设置,升降驱动槽411不穿透升降主拉杆41和升降从拉杆43,从而提高强度,防止升降驱动槽411变形。

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座53,驱动座53固定在针床21的一端;滚珠丝杆52,滚珠丝杆52安装驱动座53上,且对称设置,丝杆螺母56,丝杆螺母56安装在滚珠丝杆52上;连接座51,连接座51安装在丝杆螺母56上;电机,电机固定在驱动座53上;主动带轮55,主动带轮55安装在电机上;从动带轮54,从动带轮54安装在滚珠丝杆52上;同步带,同步带分别连接主动带轮55与从动带轮54。对称设置的滚珠丝杆52正好能同时驱动滑动拉杆,使两个针板23的移动一致。滚珠丝杆52提高调节的精度。

还包括针板滑动装置,针板滑动装置包括主动拉杆31,主动拉杆31滑动安装在针床21顶部的左右拉杆槽213中,主动拉杆31位于针床21的另一端,主动拉杆31的一端与滑动驱动装置连接;滑动座包括驱动滑块32,驱动滑块32滑动安装在针板23两端的左右驱动槽231内,驱动滑块32用于沿左右驱动槽231上下滑动且带动针板23左右移动;从动拉杆36,从动拉杆36滑动按在针床21的左右拉杆槽213中,且位于针床21的一端;下拉杆34,下拉杆34滑动安装在针床21底部的下拉槽212中,下拉杆34分别与针板23底部的两端连接;及滑动压板33,滑动压板33固定在针床21的两端,滑动压板33用于将主动拉杆31、从动拉杆36和下拉杆34限制在针床21上;驱动滑块32分别与主动拉杆31和从动拉杆36连接。

主动拉杆31用于带动驱动滑块32左右移动,驱动滑块32带动针板23左右移动,驱动滑块32在针板23的左右驱动槽231内能上下移动,从而不影响针板23上下移动调整板口的大小。

从动拉杆36用于限制针板23另一端的位置,防止针板23脱离针床21。

下拉杆34从针板23两端的底部进行限制针板23的位置,防止针板23脱离针床21,使针床21始终沿针床21的左右方向移动。

滑动驱动装置的结构与升降驱动装置的结构一种。

驱动滑块32上还装有防脱板38,防脱板38位于针板23的外侧,防脱板38大于左右驱动槽231,防脱板38防止针板23脱离驱动滑块32。

还包括限位弹簧35,限位弹簧35位于驱动滑块32与左右驱动槽231之间,限位弹簧35用于将针板23压向针床21的底部。

限位弹簧35使针板23始终有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针板23上下窜动,保证针板23的位置稳定。

滑动拉杆沿针床21的左右方向移动,升降座44沿针床21的上下方向移动,当滑动拉杆移动时,倾斜的升降驱动槽411带动第一轴承45升降,第一轴承45带动升降座44升降,升降座44带动第二轴承14升降,第二轴承14带动针板23升降,由于针板23需要左右往复移动,因此针板23与升降座44之间通过第二轴承14活动连接,第二轴承14不影响针板23的左右移动。

通过升降座44间接来带动针板23上下移动实现针板23的位置调整,进而实现板口的大小调整。

由于针板23是对称安装的,因此能够同时调整两个针板23的位置,使两个针板23始终保持对称的状态。

第一轴承45能够方便驱动升降座44,同时减少摩擦,避免磨损降低调节精度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滑动座,如图17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动座包括滑动块611,滑动块611滑动安装在针板23两端的左右驱动槽231内,滑动块611上设有滑动孔613和压紧孔614,滑动孔613与压紧孔614同轴线设置,滑动孔613与压紧孔614之间设有压紧环615;滑动柱62,滑动柱62滑动插在滑动孔613中,滑动柱62上设有腰形的升降孔621,升降孔621的一侧设有插入斜面;压紧柱63,压紧柱63的一端与滑动柱62连接,压紧柱63的底部设有压紧板631;压紧弹簧64,压紧弹簧64插在压紧柱63上,压紧弹簧64的一端压在压紧环615上,压紧弹簧64的另一端压在压紧板631上,压紧板631压在左右驱动槽231上;位置调节螺钉65,位置调节螺钉65的上设有调节斜面651,调节斜面651与插入斜面相匹配,调节斜面651和插入斜面用于调整压紧柱63的位置;及拆卸螺钉66,拆卸螺钉66安装在滑动块611上,且穿过升降孔621。

压紧弹簧64将压紧板631压紧在左右驱动槽231上,从而使针板23保持压向针床21的底部,防止针板23沿针板23的宽度方向窜动。

压紧板631为正六边形,方便安装和调整位置。

位置调节螺钉65可以调节滑动柱62的位置,从而调节压紧弹簧64的压力。

拆卸螺钉66方便将滑动块611从左右驱动槽231中顶出,使拆卸方便。

滑动块611上设有滑动挡板612,滑动挡板612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左右驱动槽231,滑动挡板612防止滑动块611脱离左右驱动槽231。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二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20所示,还包括针板水平调节装置,针板水平调整装置水平调整轴11和膨胀螺钉12;水平调整轴11上依次设有扳手轴114、转动轴113和偏心轴112,扳手轴114和转动轴113同轴线设置,偏心轴112的轴线与转动轴113的轴线不重合;扳手轴114位于针板23的外侧,扳手轴114为正棱柱;转动轴113转动安装在针板23的两端;偏心轴112上装有第二轴承14;水平调整轴11上设有膨胀孔118、螺纹孔117和膨胀槽115,膨胀孔118为锥形孔,螺纹孔117位于膨胀孔118的底部,且与膨胀孔118同轴线,膨胀孔118位于扳手轴114的一端,螺纹孔117位于偏心轴112的一端;膨胀槽115为通槽,膨胀槽115设置在扳手轴114和转动轴113上,膨胀槽115与膨胀孔118相通;膨胀螺钉12的一端设有膨胀头122,膨胀头122为锥形,膨胀头122的端部设有内六角孔123,膨胀螺钉12安装在螺纹孔117中,膨胀头122位于膨胀孔118中。

针板23的两端设有转动孔232,且转动孔232位于针板23的底部,转动轴113转动安装在转动孔232中。

扳手轴114用于转动水平调整轴11,转动轴113用于带动针板23上下移动,偏心轴112用于调整针板23的位置,偏心轴112上的第二轴承14在针板23左右移动时使用,使偏心轴112与滑动凸台441之间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磨损避免磨损导致针板23的位置变化。

水平调整轴11的偏心轴112的端部设有限位环111。

限位环111防止第二轴承14脱落,限位环111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14内圈的外径。

还包括轴用卡簧13,转动轴113上设有卡簧槽116,轴用卡簧13卡在卡簧槽116上,轴用卡簧13位于针板23的外侧。轴用卡簧13与偏心轴112限制水平调整轴11的轴向位置,防止水平调整轴11沿轴向窜动。

扳手轴114为正六棱柱。正六棱柱能够适用板手或套筒,使用方便。

膨胀螺钉12的螺纹杆121与螺纹孔117连接。

调整针板23的水平时,先松开膨胀螺钉12,将扳手插在扳手轴114上,转动扳手,扳手轴114带动转动轴113和偏心轴112转动,偏心轴112调整针板23的位置,使针板23成水平状,并且能够调整板口的大小,调整到位后,通过内六角扳手拧紧膨胀螺钉12,锥形的膨胀头122推动锥形的膨胀孔118,转动轴113在膨胀头122作用下变大,压紧在针板23的转动孔232中,使水平调整轴11的位置固定,从而使针板23的位置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