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890发布日期:2020-08-21 16: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布加工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非织造布在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上料,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在进行上料时通过人工进行,这样子效率不高,且人工上料时,对于非织造布的摆放等操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可能对后续步骤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在人工上料时效率不高,且对于非织造布的摆放等操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可能对后续步骤产生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起始台、后续平台、支撑架和运输带,所述上料台的前端处设有起始台,所述上料台上远离起始台的一端与后续平台连接,所述后续平台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架,所述上料台、起始台和后续平台的上方设有运输带。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台的前侧上部分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位于起始台的上方,所述倾斜面与地面呈30~60度角。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台上设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竖向杆、横向杆和功能杆,所述上料台两侧边沿中部设有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的上端设有横向杆,所述横向杆的另一端连接功能杆,所述的竖向杆和所述横向杆的中部设有可以用于调节长度的伸缩层,所述功能杆的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拉伸展开布非织造布的功能层。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台和起始台的两侧设有用于防止非织造布滑出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结构合理,通过通过上料台、起始台和运输带的带动,使得非织造布可以自动进行运输上料,再通过辅助装置,在非织造布上料过程中进行拉伸展开,从而提高了非织造布上料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台、11-倾斜面、2-起始台、21-挡板、3-后续平台、4-支撑架、5-运输带、6-辅助装置、61-竖向杆、62-横向杆、63-功能杆、631-功能层、64-伸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1、起始台2、后续平台3、支撑架4和运输带5,所述上料台1的前端处设有起始台2,所述上料台1上远离起始台2的一端与后续平台3连接,所述后续平台3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架4,所述上料台1、起始台2和后续平台3的上方设有运输带5。

所述上料台1的前侧上部分为倾斜面11,所述倾斜面11位于起始台2的上方,所述倾斜面11与地面呈30~60度角。

所述上料台1上设有辅助装置6,所述辅助装置6包括竖向杆61、横向杆62和功能杆63,所述上料台1两侧边沿中部设有竖向杆61,所述竖向杆61的上端设有横向杆62,所述横向杆62的另一端连接功能杆63,所述的竖向杆61和所述横向杆62的中部设有可以用于调节长度的伸缩层64,所述功能杆63的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拉伸展开布非织造布的功能层631。

所述上料台1和起始台2的两侧设有用于防止非织造布滑出的挡板21,所述挡板21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将非织造布放置在起始台2上,运输带5将非织造布向上料台1运输,上料台1上设有辅助装置6,辅助装置6上的竖向杆61和横向杆62通过伸缩层64进行调节长度,使得功能杆63上的功能层631可以对非织造布进行拉伸展开,运输带5最终将非织造布送入后续平台3进行后续的加工,挡板21可以防止非织造布在运输过程中滑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1)、起始台(2)、后续平台(3)、支撑架(4)和运输带(5),所述上料台(1)的前端处设有起始台(2),所述上料台(1)上远离起始台(2)的一端与后续平台(3)连接,所述后续平台(3)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架(4),所述上料台(1)、起始台(2)和后续平台(3)的上方设有运输带(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1)的前侧上部分为倾斜面(11),所述倾斜面(11)位于起始台(2)的上方,所述倾斜面(11)与地面呈30~60度角。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1)上设有辅助装置(6),所述辅助装置(6)包括竖向杆(61)、横向杆(62)和功能杆(63),所述上料台(1)两侧边沿中部设有竖向杆(61),所述竖向杆(61)的上端设有横向杆(62),所述横向杆(62)的另一端连接功能杆(63),所述的竖向杆(61)和所述横向杆(62)的中部设有可以用于调节长度的伸缩层(64),所述功能杆(63)的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拉伸展开布非织造布的功能层(63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1)和起始台(2)的两侧设有用于防止非织造布滑出的挡板(21),所述挡板(21)的高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起始台、后续平台、支撑架和运输带,所述上料台的前端处设有起始台,所述上料台上远离起始台的一端与后续平台连接,所述后续平台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架,所述上料台、起始台和后续平台的上方设有运输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织造布用上料装置,结构合理,通过通过上料台、起始台和运输带的带动,使得非织造布可以自动进行运输上料,再通过辅助装置,在非织造布上料过程中进行拉伸展开,从而提高了非织造布上料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春;郑文瑞;高洪来;郑爱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宏欣非织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