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1889发布日期:2020-07-24 16: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横机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



背景技术:

在编织针织物时,因为花型的需要,线圈往往需要在两个针床上进行交替转移,而为了在两个针床之间转移线圈,另一针床上必须存在空针,因此通常在两个针床上方设置移圈针,用来暂时接住线圈,从而能够协助织针完成正常的编织过程,例如申请号为2018111843381的发明专利:横编机中的移圈针,通过对针头部分进行改进优化,能稳定地转移线圈,但是其结构设计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移圈针上没有设计用于防止其从移圈针床滑出的结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移圈针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的编织横机用移圈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安装在移圈针床的针槽内,移圈针包括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本体分为后段、中段和前段,所述后段和中段为实体结构;所述前段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是通过沿针本体长度方向将前段的中部掏空,形成具有左、右两侧片的结构,所述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具有用于挂住线圈的接线槽,所述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呈相对地向内弯曲而形成面接触贴合连接,所述针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选针踵和限位凹槽,另一侧设置有复位用针踵;所述选针踵和复位用针踵位于后段,所述限位凹槽位于中段和前段交汇处的位置,当移圈针沿针槽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移圈针床上安装的限位钢丝卡进限位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左、右两侧片为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选针踵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前段的结构为:从与中段连接处开始到前段的端部逐渐变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左、右两侧片的端部以面接触贴合连接,且为弹性件,织针从左、右两侧片之间通过时,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可打开一定间隙,织针通过后,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再次恢复至以面接触贴合连接;限位凹槽配合限位钢丝能防止移圈针从移圈针床上滑出,保证移圈针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圈针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k向移圈针的结构示意图(左、右两侧片前端未分开)。

图3是图1中k向移圈针的结构示意图(左、右两侧片前端分开一定间隙)。

图4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圈针接取线圈的过程。

图8至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织针取回线圈的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针本体1;接线槽2;选针踵3;限位凹槽4;复位用针踵5;限位钢丝6;左、右两侧片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1。

本实施例为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前、后移圈针床的针槽内,移圈针包括针本体1,针本体1分为后段、中段和前段,后段和中段为实体结构,前段为中空结构,从侧面观察针本体1,其前段的结构呈现为:从与中段连接处开始到前段的端部逐渐变细,其中空结构是通过沿针本体1长度方向将前段的中部掏空,形成具有左、右两侧片11的结构,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具有用于挂住线圈的接线槽2,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呈相对地向内弯曲而形成面接触贴合连接,左、右两侧片11为弹性件,织针从左、右两侧片11之间通过时,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可打开一定间隙,织针通过后,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再次恢复至以面接触贴合连接。

针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选针踵3和一个限位凹槽4,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复位用针踵5;两个选针踵3和一个复位用针踵5位于后段,限位凹槽4位于中段和前段交汇处的位置,当移圈针沿针槽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移圈针床上安装的限位钢丝6卡进限位凹槽4内,能防止移圈针从移圈针床上滑出,保证移圈针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移圈针在具体应用时,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前、后移圈针床的针槽内,前移圈针床的下方对应设置前织针针床,后移圈针床的下方对应设置后织针针床,移圈针与织针一一对应,如图4至图7所示的为移圈针接圈的过程,首先织针上移,然后织针针舌打开,线圈向下滑落至织针的中部,随后移圈针向前移动出针后接住线圈,紧接着,织针针舌关闭后向下退回至织针针床内,移圈针退回至移圈针床内,至此线圈挂在移圈针的接线槽内,

如图8至图11所示的为将线圈重新转移至织针的过程,当织针需要取回线圈时,首先织针上移出针,针舌打开,然后移圈针前移出针将线圈转移至织针上,随后织针针舌关闭,织针下移退回织针针床,移圈针后移退回移圈针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安装在移圈针床的针槽内,移圈针包括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本体(1)分为后段、中段和前段,所述后段和中段为实体结构;所述前段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是通过沿针本体(1)长度方向将前段的中部掏空,形成具有左、右两侧片(11)的结构,所述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具有用于挂住线圈的接线槽(2),所述左、右两侧片(11)的端部呈相对地向内弯曲而形成面接触贴合连接,所述针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选针踵(3)和限位凹槽(4),另一侧设置有复位用针踵(5);所述选针踵(3)和复位用针踵(5)位于后段,所述限位凹槽(4)位于中段和前段交汇处的位置,当移圈针沿针槽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移圈针床上安装的限位钢丝(6)卡进限位凹槽(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片(11)为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踵(3)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的结构为:从与中段连接处开始到前段的端部逐渐变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安装在移圈针床的针槽内,针本体分为后段、中段和前段,所述后段和中段为实体结构;前段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是通过沿针本体长度方向将前段的中部掏空,形成具有左、右两侧片的结构,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具有用于挂住线圈的接线槽,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呈相对地向内弯曲而形成面接触贴合连接,针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选针踵和限位凹槽。左、右两侧片的端部以面接触贴合连接,且为弹性件,织针从左、右两侧片之间通过时,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可打开一定间隙,织针通过后,左、右两侧片的端部再次恢复至以面接触贴合连接;限位凹槽配合限位钢丝能防止移圈针从移圈针床上滑出,保证移圈针工作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敏;安勇强;俞惠钟;钟佳明;韩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