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及服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5508发布日期:2020-11-13 12: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及服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服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及服饰。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功能性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针对一些容易出汗的人,穿着要求吸湿排汗快,不会粘贴在皮肤上造成不适感。当人们在大量运动后或进行体力劳动后,身体会排出大量的汗液,当汗液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热量,产生湿冷的感觉,容易引起感冒。若出汗后立马穿上外套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又使汗液在人体皮肤表面难以排出,同样使身体感到不适。

传统的单向导湿面料通常是在面料的布面上另外添加吸湿排汗助剂和防水剂来达到单向导湿的效果,但吸湿效果和单向导湿效果不耐多次水洗,且使用防水剂常含有不易降解的氟化合物,对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吸湿排汗助剂也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吸湿发热纤维利用大分子的极性基团将水分子的动能转变为热能,从而达到吸湿发热的效果。目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面料大多使用的吸湿发热纤维为eks纤维、thermogear纤维、renaissa纤维等,但是这些纤维价格昂贵且制作工艺繁琐。

cn106012538a公开了一种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双层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采用阳离子涤纶纱和涤纶长丝编织制成双层面料坯布,然后采用改性精炼剂ls01对双层面料坯布进行处理,再加入冰醋酸,再水洗,最后进行染色及还原清洗等后处理,使制成的双层面料具备吸湿快干功能和单向导湿功能,无需在布面上另外添加其它吸湿快干或单向导湿的吸湿排汗助剂,后续的染色工艺步骤不会影响面料的吸湿快干和单向导湿功能,但是制备工艺较复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以满足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及服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可以将皮肤表面的水分导出,然后利用水分子达到发热的效果。

为达到此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一面为单向导湿层,一面为吸湿发热层;

其中,所述单向导湿层为丙纶编织层,由丙纶编织得到。

丙纶具有单向导湿的功能,即可以将水分从面料一面导到另一面,同时具有轻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具有两面,两面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进行应用时,将单向导湿层作为里层(靠近皮肤一侧)使用。当人体皮肤表面出现汗液或者洗完澡等具有水分时,靠近皮肤一侧的单向导湿层会将皮肤表面的水分导出到吸湿发热层,吸湿发热层会将水分子固定在其表面,使其动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发热的效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具有导湿保温的特性,避免了因为湿冷导致感冒等状况。

若只具有单向导湿层,则面料只能将水分由靠近皮肤一侧导到远离皮肤一侧,但是并无法将水分动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达不到发热保温的效果;若面料只有吸湿发热层,则无法使接触皮肤一侧的面料保持干爽,因此,单向导湿层和吸湿发热层缺一不可。

优选地,所述单向导湿层为平纹结构或点状凹凸结构。

优选地,所述吸湿发热层为平纹结构或网眼结构。

优选地,所述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的克重为130-260g/m2,例如140g/m2、160g/m2、180g/m2、200g/m2、220g/m2、230g/m2、250g/m2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的幅宽可以为145-185cm,例如155cm、165cm、175cm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具有质轻、不厚重的特点,可以增加穿着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吸湿发热层为发热纱线编织层,由发热纱线编织得到。

优选地,所述吸湿发热层为发热纱线和弹性纱(例如氨纶长丝)的混编层,由发热纱线和弹性纱编织得到。

在吸湿发热层引入弹性纱与发热纤维交织,可以使面料具有一定的弹性。

优选地,所述单向导湿层和吸湿发热层均为平纹结构,所述单向导湿层和所述吸湿发热层通过连接纱连接,所述连接纱为丙纶长丝或发热纱线。

当两层均为平纹结构时,由丙纶长丝上升与发热纱线交织或者发热纱线下降与丙纶长丝交织得到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所以连接纱实际上是两面结构中的编织纱线。

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可以由纬编单面机或双面机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丙纶选自丙纶长丝或丙纶短纤维纱线。

优选地,所述丙纶长丝的纤度为30-200d,例如50d、75d、100d、120d、150d等,所述丙纶短纤维纱线的细度为20-60支,例如25支、30支、35支、40支、45支、50支、55支等。

纤度是衡量纤维或纱线的细度的指标,具体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重量克数。

优选地,所述发热纱线的细度为20-60支,例如30支、40支、50支等。

支数同样是衡量纤维或纱线的细度指标,在英制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840码的长度倍数。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纱线可以直接购买,也可以由发热粘胶短纤通过纺纱得到,考虑到需要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发热纱线,因此也可以采用由涤纶纤维与发热粘胶短纤通过混纺得到的发热纱线。两种发热纱线均可以直接采购,示例性的,如浙江超喆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单向导湿丙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服饰,所述服饰的本体由第一方面所述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构成。

由上述任一种面料经款式设计、排版、裁剪、缝制、熨烫整形后做成服装。款式设计优选的为秋冬季t恤衫、套头卫衣、连帽拉链卫衣、运动裤、内衣等服装款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人体皮肤表面出现汗液或者洗完澡等具有水分时,靠近皮肤一侧的单向导湿层会将皮肤表面的水分导出到吸湿发热层,吸湿发热层会将水分子固定在其表面,使其动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发热的效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具有单向导湿、吸湿发热保温的特性,避免了因为湿冷导致感冒等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单向导湿层;2-连接纱;3-吸湿发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单向导湿吸湿面料,如图1所示,一面为单向导湿层1,一面为吸湿发热层3,两面通过连接纱2连接。

图1仅是作为简单示例。

其中,单向导湿层1由纤度为75d的丙纶长丝(浙江超喆新材料有限公司)编织得到,具有平纹结构。

吸湿发热层3由纱支为32支的发热粘胶短纤维纱线(青岛正鸿翔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编织得到,具有平纹结构。

在编织过程中,通过丙纶长丝上升与发热纱线交织或发热纱线下降与丙纶长丝交织的方式将单向导湿层和吸湿发热层连接。

其中,单向导湿吸湿面料克重为180g,幅宽为150cm。

实施例2

一种单向导湿吸湿面料,一面为单向导湿层,一面为吸湿发热层;由双面机编织而成。

其中,单向导湿层由纤度为75d的丙纶长丝编织得到,具有点状凹凸结构。

吸湿发热层由纱支为40支的粘胶短纤维纱和氨纶长丝(盛虹集团)编织得到,具有平纹结构。

其中,单向导湿吸湿面料克重为130g,幅宽为150cm。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丙纶长丝替换为纤度为75d的涤纶长丝。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发热纱线替换为纤度为100d的涤纶短纤维纱。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仅由75d的丙纶长丝编织得到,具有平纹结构。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仅由纱支为32支的发热纱线编织得到,具有平纹结构。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4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进行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1)单向传递指数:依据gb/t21655.2-2009进行测试,测试单向导湿层的单向传递指数;

由于对比例3的丙纶长丝导湿层两面均为丙纶长丝,即具有导湿性能,而不是单向导湿性能,因此,并不对对比例3进行性能测试。

(2)吸湿发热性:依据gb/t29866-2013进行测试;

由于对比例4的发热纤维为将水分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因此,我们可以大概推断其发热性能并不比本实用新型差,但是由于其不具备单向导湿性能,因此其穿着舒适度较差;也不对对比例4进行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由实施例和性能测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具有单向导湿、吸湿发热的功能。

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若没有单向导湿功能,则同样会导致吸湿发热速率较慢,无法释放更多的热量。由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若缺少吸湿发热层,则不会具备吸湿发热的效果。

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1-4的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需要同时具有丙纶长丝编织得到的单向导湿层和吸湿发热层,才会具有单向导湿、吸湿发热的效果。

应用例1

一种套头卫衣,由实施例1提供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经过裁剪、缝制、熨烫得到。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面料及服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