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274发布日期:2020-09-08 15:2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购买服装款式要求也越来越高,穿着多样性强,从而带动服装业的发展。在棉服、羽绒服等宽松服装中,该类服装常常会对其进行收腰设计,其中风琴式褶皱就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手工对服装材料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缝制,但是,在缝制过程中需要手工多次进行固定和缝制,浪费人力且浪费时间,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该装置能够对弹性布料和非弹性布料同时固定,从而在缝制过程中减少手工固定次数,节省人力与时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包括用于支撑布料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外侧壁设置有夹布凸台,所述支撑框的外侧壁套设有用于固定弹性布料的第一夹布框以及用于固定非弹性布料的第二夹布框,所述第一夹布框位于所述夹布凸台和所述第二夹布框之间,所述夹布凸台和所述第一夹布框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两者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多个第一固定机构沿所述夹布凸台和所述第一夹布框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夹布框和所述第二夹布框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两者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机构,多个第二固定机构沿所述第一夹布框和所述第二夹布框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布料放置于支撑框的上端,并将弹性布料的边缘沿支撑框的外侧壁自然下垂,通过第一夹布框套设于支撑框外侧壁实现对弹性布料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实现夹布凸台与第一夹布框的固定;然后将非弹性布料放于弹性布料的上端,通过第二夹布框套设于支撑框外侧壁实现对非弹性布料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实现第一夹布框与第二夹布框的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弹性布料和非弹性布料同时固定,从而在缝制过程中减少手工固定次数,具有节省人力与时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布凸台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横杆,所述第一夹布框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横杆,所述第二夹布框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三固定横杆,多组第一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固定横杆和多个第二固定横杆之间;多组第二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固定横杆和多个第三固定横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横杆与第二固定横杆之间的间隙实现对弹性布料的容纳作用,并实现对第一固定机构的安装;通过第二固定横杆与第三固定横杆之间的间隙实现对非弹性布料的容纳作用,并实现对第二固定机构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横杆的第一插接杆,所述第一固定横杆开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杆和第一插接槽插接;所述第一插接杆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插接杆和第一插接槽实现第一固定横杆和第二固定横杆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实现第一插接杆和第一插接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穿设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定位杆以及设置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安装槽槽底之间的第一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内凸环,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有第一限位外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外凸环位于第一限位内凸环和第一安装槽槽底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横杆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槽内壁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杆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一定位杆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第一定位杆,使第一弹性压缩件处于压缩状态,进入到第一插接槽内,从而通过第一插接槽的槽壁对第一定位杆压缩,使第一定位杆滑移进入到第一定位孔中,通过挤压第一定位孔中第一定位杆,使定第一位杆压缩到第一插接槽内,向上拉动第二固定横杆将其拽出,通过第一限位内凸环和第一限位外凸环使第一弹性压缩件与第一定位杆不脱离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三固定横杆的第二插接杆,所述第二固定横杆开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槽插接;所述第二插接杆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槽实现第二固定横杆和第三固定横杆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实现第二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穿设于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定位杆以及设置于第二定位杆和第二安装槽槽底之间的第二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内凸环,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有第二限位外凸环,所述第二限位外凸环位于第二限位内凸环和第二安装槽槽底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横杆开设有与第二插接槽内壁相连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杆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杆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第二定位杆,使第二弹性压缩件处于压缩状态,进入到第二插接槽内,从而通过第二插接槽的槽壁对第二定位杆压缩,使第二定位杆滑移进入到第二定位孔中,通过挤压第二定位孔中第二定位杆,使定第二位杆压缩到第二插接槽内,向上拉动第三固定横杆将其拽出,通过第二限位内凸环和第二限位外凸环使第二弹性压缩件与第二定位杆不脱离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布框于其靠近夹布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强弹性布夹持力的第一加强机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夹紧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夹布框和第一夹紧板之间的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机构实现对弹性布料的夹紧,通过第一夹紧板实现对弹性布料的夹紧,并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实现增加第一夹紧板对弹性布料的加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布框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穿设于第三安装槽的第一伸缩杆以及设置于第一伸缩杆和第三安装槽槽底之间的第三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三限位内凸环,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设置有第三限位外凸环,所述第三限位外凸环位于第三限位内凸环和第三安装槽槽底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弹性压缩件实现第一伸缩杆的移动以及第一伸缩杆下端的加持力,通过第三限位内凸环和第三限位外凸环使第三弹性压缩件与第三定位杆不脱离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布框于其靠近第一夹布框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用于加强非弹性布夹持力的第二加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加强机构实现对非弹性布料的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布框开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包括穿设于第四安装槽的第二伸缩杆以及设置于第二伸缩杆和第四安装槽槽底的第四弹性压缩件,所述第四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第四限位内凸环,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设置有第四限位外凸环,所述第四限位外凸环位于第四限位内凸环和第四安装槽槽底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弹性压缩件实现第二伸缩杆的移动以及第二伸缩杆下端的加持力,通过第四限位内凸环和第四限位外凸环使第四弹性压缩件与第四定位杆不脱离安装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弹性布料放置于支撑框的上端,并将弹性布料的边缘沿支撑框的外侧壁自然下垂,通过第一夹布框套设于支撑框外侧壁实现对弹性布料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实现夹布凸台与第一夹布框的固定;然后将非弹性布料放于弹性布料的上端,通过第二夹布框套设于支撑框外侧壁实现对非弹性布料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实现第一夹布框与第二夹布框的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弹性布料和非弹性布料同时固定,从而在缝制过程中减少手工固定次数,具有节省人力与时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安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未安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图7的d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框;2、夹布凸台;21、第一固定横杆;211、第一插接槽;212、第一定位孔;3、第一夹布框;31、第二固定横杆;311、第二插接槽;312、第二定位孔;32、第三安装槽;321、第三限位内凸环;4、第二夹布框;41、第三固定横杆;42、第四安装槽;421、第四限位内凸环;5、第一固定机构;51、第一插接杆;511、第一安装槽;5111、第一限位内凸环;52、第一固定组件;521、第一定位杆;5211、第一限位外凸环;522、第一弹性压缩件;6、第二固定机构;61、第二插接杆;611、第二安装槽;6111、第二限位内凸环;62、第二固定组件;621、第二定位杆;6211、第二限位外凸环;622、第二弹性压缩件;7、第一加强机构;71、第一夹紧板;72、弹性组件;721、第一伸缩杆;7211、第三限位外凸环;722、第三弹性压缩件;8、第二加强机构;81、第二伸缩杆;811、第四限位外凸环;812、夹紧片;82、第四弹性压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服装风琴式褶皱制作撑架,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支撑布料的支撑框1。支撑框1为矩形框。

支撑框1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夹布凸台2,支撑框1的外侧壁套设有用于固定弹性布料的第一夹布框3以及用于固定非弹性布料的第二夹布框4,且第一夹布框3位于夹布凸台2和第二夹布框4之间。第一夹布框3与夹布凸台2间隔设置,且第二夹布框4与第一夹布框3间隔设置;第一夹布框3与支撑框1间隔设置,第二夹布框4与支撑框1间隔设置,且第二夹布框4与支撑框1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一夹布框3与支撑框1之间的间隔。第一夹布框3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倒角,第二夹布框4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倒角。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夹布凸台2外侧壁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横杆21,两个第一固定横杆21沿夹布凸台2的外周面均匀分布;第一夹布框3外侧壁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横杆31,两个第二固定横杆31沿第一夹布框3的外周面均匀分布,且第一固定横杆21与第二固定横杆3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固定横杆21与第二固定横杆31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5。

第一固定机构5包括第一插接杆51和两组第一固定组件52。第一插接杆51一体成型于第二固定横杆31下表面远离第一夹布框3的一端,第一固定横杆2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11,第一插接杆51和第一插接槽211插接。第一插接杆51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511,两个第一安装槽511沿第一插接杆51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第一固定组件5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511且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固定组件52包括第一定位杆521以及第一弹性压缩件522。第一定位杆521穿设于第一安装槽511。第一弹性压缩件522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压缩件522安装于第一定位杆521和第一安装槽511槽底之间。第一安装槽511的槽口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内凸环5111,第一定位杆521靠近第一弹性压缩件522一端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外凸环5211,第一限位外凸环5211位于第一限位内凸环5111和第一弹性压缩件522之间。第一固定横杆21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槽211内壁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212,且第一定位孔212与第一定位杆521相适配,第一定位杆521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212内。

第二夹布框4外侧壁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横杆41,两个第三固定横杆41沿第二夹布框4的外周面均匀分布,且第二固定横杆31与第三固定横杆4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固定横杆31与第三固定横杆41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机构6。

第二固定机构6包括第二插接杆61和两组第二固定组件62。第二插接杆61一体成型于第二固定横杆31下表面远离第二夹布框4的一端,第二固定横杆31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接槽311,第二插接杆61和第二插接槽311插接。第二插接杆61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611,两个第二安装槽611沿第二插接杆61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第二固定组件62安装于第二安装槽611且一一对应设置。

第二固定组件62包括第二定位杆621以及第二弹性压缩件622。第二定位杆621穿设于第二安装槽611。第二弹性压缩件622为压缩弹簧,第二弹性压缩件622安装于第二定位杆621和第二安装槽611槽底之间。第二安装槽611的槽口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内凸环6111,第二定位杆621靠近第二弹性压缩件622一端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外凸环6211,第二限位外凸环6211位于第二限位内凸环6111和第二弹性压缩件622之间。第二固定横杆31开设有与第二插接槽311内壁相连通的第二定位孔312,且第二定位孔312与第二定位杆621相适配,第二定位杆621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312内。

结合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夹布框3的下表面设置有两组第一加强机构7,两组第一加强机构7分别位于第一夹布框3安装有第二固定横杆31的相对边框,第一加强机构7用于加强对弹性布的夹持力。

第一加强机构7包括第一夹紧板71以及五组第一弹性组件72。五组第一弹性组件72设置于第一夹布框3和第一夹紧板71之间,且五组第一弹性组件72沿第一夹紧板7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弹性组件72包括第一伸缩杆721以及第三弹性压缩件722。第一夹布框3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2,第一伸缩杆721穿设于第三安装槽32内,第一伸缩杆721的下表面焊接于第一夹紧板71上表面。第三弹性压缩件722为压缩弹簧,第三弹性压缩件722安装于第一伸缩杆721和第三安装槽32槽底之间。第三安装槽3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限位内凸环321,第三限位内凸环321与第三安装槽32的槽口间隔设置,第一伸缩杆721靠近第三弹性压缩件722一端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限位外凸环7211,第三限位外凸环7211位于第三限位内凸环321和第三弹性压缩件722之间。

第二夹布框4的下表面设置有六组第二加强机构8,第二加强机构8位于第二夹布框4安装有第三固定横杆41的相对边框,其中每个边框安装有三组第二加强机构8,三组第二加强机构8沿边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机构8用于加强对非弹性布的夹持力。

第二加强机构8包括第二伸缩杆81以及第四弹性压缩件82。第二夹布框4的下表面开设有第四安装槽42,第二伸缩杆81穿设于第四安装槽42内,第二伸缩杆81的下表面焊接有夹紧片812。第四弹性压缩件为压缩弹簧,第四弹性压缩件安装于第二伸缩杆81和第四安装槽42槽底之间。第四安装槽4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四限位内凸环421,第四限位内凸环421与第四安装槽42槽口间隔设置,第二伸缩杆81靠近第四弹性压缩件一端的外周壁一体成型有第四限位外凸环811,第四限位外凸环811位于第四限位内凸环421和第四弹性压缩件之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弹性布料放置于支撑框1的上端,并将弹性布料的边缘沿支撑框1的外侧壁自然下垂,通过第一夹布框3套设于支撑框1外侧壁对弹性布料进行初步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机构5实现夹布凸台2与第一夹布框3的固定,通过第一加强机构7增加对弹性布料的加持力。然后将非弹性布料放于弹性布料的上端,通过第二夹布框4套设于支撑框1外侧壁对非弹性布料进行初步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机构6实现第一夹布框3与第二夹布框4的固定,通过第二加强机构8增加对非弹性布料的加持力。最后将该装置到放于缝纫机等设备上,使布料完全贴于缝纫机的上表面,并将针头放于支撑框1的内部进行缝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