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4404发布日期:2020-09-25 18:1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



背景技术:

轧液机用于轧压染液等化学试剂,在浸轧织物之后除了要保证一定的轧余率外,还要保证织物中的带液量能均匀分布。通常安装在漂白、丝光、染色和整理等工序中。

现有的用于纺织业的轧液机包括轧辊组、加压装置、轧液槽、传动系统和机架,轧液槽内设有导布辊,在轧液槽内加入处理液,织物进入轧液槽进行浸染,在通过传动系统传输到各轧辊组内,通过加压装置驱动各轧辊组对织物施加压力,使得织物的带液量和均匀度制备工艺符合要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轧液机的轧液槽内设置较多的导布辊,可以增加织物在轧液槽内传送的行程及时间,便于织物被轧液槽内处理液进行完全渗透,但却降低了织物的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通过加热装置和导布辊位置的设置,有利于处理液向织物中快速渗透,具有提高轧液机处理织物的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包括轧辊组、加压装置、轧液槽、传动装置和机架,所述轧液槽外设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夹套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位于夹套内,所述夹套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轧液槽通过多个导布辊的设置,适当增加织物在轧液槽内的时间,实现织物被处理液完全浸透的效果,从而降低了织物的处理效率。在轧液槽外加设了加热结构,通过适当的加温,起到加快织物浸透时间的效果,从而提高轧液机处理织物的吸湿性,进而提高轧液机处理织物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轧液槽内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加热管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检测器和加热管电连接,从而控制轧液槽内处理液的温度,减少高温度损坏织物内部结构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轧液槽包括一级槽和二级槽,所述夹套位于所述一级槽和所述二级槽外侧,所述一级槽和所述二级槽底部均设有一个导布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槽和二级槽分开设置,减少处理液的使用,容易更新处理液。同时导布辊设置在一级槽和二级槽最底侧,该位置为一级槽和二级槽静压最高位置,进一步提高处理液完全渗透织物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级槽和所述二级槽底部贯通,且所述一级槽和所述二级槽底部形成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底面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位于所述底面最低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阀设置,便于将轧液槽内处理液清理出去,底面倾斜设置,便于将轧液槽内的污液全部清出,减少轧液槽内的残余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轧辊组包括主动轧辊和被动轧辊,所述主动轧辊与所述加压装置连接,所述加压装置为气压式的加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压时的加压装置,结构比较简单,相较液压式加压装置,减少轧辊组和织物被污染的情况,同时加压和卸压比较迅速,使得织物轧液比较均匀和保持一定轧余量的效果,且具有提高织物释放湿量良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轧液槽连接有加液结构,所述加液结构包括加液槽和加液管,所述加液槽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加液槽与所述加液管的连接位置设有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液结构用于向轧液槽内添加处理液,便于不断更换轧液槽内的处理液,使得织物能够充分浸透处理液。搅拌组件便于含有多种辅料的处理液可以混合均匀,同时能够提高加液结构添加处理液的顺畅度和均匀度,过滤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加液结构添加处理液通畅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液管靠近所述加液槽位置设有自动的控流阀,所述轧液槽底部设有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与所述控流阀电连接,所述轧液槽内设溢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在处理液中浸泡渗透后,传输至主动轧辊和被动轧辊位置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织物中的部分处理液回流到轧液槽内,再进行一定时间后,轧液槽内的处理液达到平衡状态。当需要持续更换轧液槽内处理液时,可以通过加液结构进行添加处理液,同时通过溢流孔将轧液槽内处理液排出,进而实现轧液槽持续更换处理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溢流孔连接有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与所述轧液槽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轧液槽的底面与所述轧液槽的侧面连接位置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道与轧液槽可拆卸密封连接,便于将溢流管道拆卸下来进行清洁,轧液槽的底面与轧液槽的侧面连接位置为弧面,便于工作人员对轧液槽进行清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加热结构和轧液槽导布辊的设置,加热结构对处理液进行加温,使得处理液内部分子运动速度提到;轧液槽深度设置较深,且导布辊位于轧液槽最底部位置,有利于处理液在该位置向织物内渗透,使得织物吸湿性良好,能够起到提高轧液机处理织物的效率的效果;

2.通过一级槽和二级槽的设置,减少轧液槽内容积量,便于对轧液槽内处理液进行持续更新,能够起到织物浸染质量的效果;

3.通过轧液槽的底面倾斜的设置,底面最低位置设置排污阀,能够起到减少工作人员清洁时轧液槽内的残留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轧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轧液机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轧液机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轧辊组;11、主动轧辊;12、被动轧辊;2、加压装置;3、轧液槽;31、一级槽;32、二级槽;33、导布辊;34、排污阀;35、溢流孔;36、溢流管道;4、加热结构;41、夹套;42、加热管;43、进液口;44、出液口;5、加液结构;51、加液槽;52、加液管;53、搅拌组件;54、控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提高处理件吸湿性的轧液机,该轧液机用于浸轧织物,包括进布辊、轧液槽3、轧辊组1、加压装置2、扩幅装置、传动系统、机架和自动控制系统。进布辊和轧辊组1连接在机架上,传动系统设立在机架的一侧,用于传送织物,进布辊引导即将处理的织物进入轧液槽3内,进行浸透,并通过传动系统将浸透后的织物传送至轧辊组1位置,轧辊组1包括主动轧辊11和被动轧辊12,主动轧辊11与加压装置2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压装置2为气压式加压装置2,加压装置2包括气缸,通过气缸驱动主动轧辊11靠近被动轧辊12,同时主动轧辊11与传动系统连接,位于轧辊组1内的织布通过加压装置2和传动系统,将织布内多余的处理液溢出,使得织物浸轧均匀且带液量符合工艺。扩幅装置起到提高处理后的织物悬垂性的作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各被控制结构按照规定流程和系数完成织物浸轧工作。

参照图1和图2,轧液槽3位于轧辊组1下方,轧液槽3包括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设置的深度较深,并在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底部均设有导布辊33,使得织物从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最深的底部通过,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越靠近导布辊33位置,内部静压越高,静压越高越有利于处理液向织物内渗透,具有提高织物吸湿性的效果。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外设有加热结构4(见图3),加热结构4包括位于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外侧的夹套41,夹套41靠近轧辊组1位置设有进液口43,便于在夹套41内通入导热液体,夹套41靠近地面的底部设有出液口44,便于导热液体排出。夹套41内设有加热管42,通过加热管42对导热液体进行加温,通过冷热交换原理,实现加热结构4对处理液进行加热。处理液的温度升高,处理液的分子活动量提高,织物位于加热后的处理液内进行浸染,具有加快织物充分渗透时间的效果。轧液槽3内设有温度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温度检测器与加热管42电连接,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处理液的温度高于系统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检测器发送信号至加热管42,使得加热管42停止加热。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处理液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度检测器发送信号至加热管42,使得加热管42继续进行加热。通过温度控制,减少处理液高温破环织物内部结构的情况。

参照图1和图3,轧液槽3与机架连接的一端设有加液结构5,加液结构5用于持续向轧液槽3内添加处理液。加液结构5包括加液槽51和加液管52,加液槽51用于储存处理液,同时加液槽51内设有搅拌组件53,通过搅拌组件53的搅拌作用,便于处理液能够顺畅且均匀的流入到轧液槽3内。加液管52与加液槽51的连接位置设有过滤板(图中未示出),通过过滤板清除部分位于处理液内的杂物,减少加液管52堵塞的情况,持续保持加液管52的通畅度。同时在轧液槽3靠近槽口位置设有溢流孔35,溢流孔35连接有溢流管,通过加液结构5和溢流孔35设置,起到能够持续更换处理液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加液管52与轧液槽3通过法兰实现可拆卸密封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对加液管52进行清洁。加液管52靠近加液槽51位置设有自动的控流阀54,通过控流阀54的设置,便于轧液槽3前期添加处理液时,能够快速将轧液槽3液位升高。轧液槽3底部设有压力检测器,压力检测器与控流阀54电连接,当液位越高时,轧液槽3底部的静压越大,当压力检测器探测的数据越高时,控流阀54控制加液管52的流量越小,直至加液量与溢流量达到平衡,起到减少处理液浪费的情况。

参照图1和图2,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底部贯通,且该底部形成的底面倾斜设置,同时底面设有排污阀34,在织物处理结束后,或者需要更换其他处理液时,通过打开排污阀34,将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内处理液全部排出,排污阀34位于底面最低位置处,起到减少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内留有残留液的情况。在释放完轧液槽3内处理液后,工作人员对轧液槽3进行清洁,底面与轧液槽3侧壁连接位置倒圆设置,使得底面与轧液槽3侧壁连接位置的面为弧面,减少轧液槽3内死角,便于工作人员将轧液槽3内清洁更加干净。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轧液机处理织物时,在加液结构5的加液槽51内加入处理液,处理液在加液槽51经过搅拌缓慢地通过加液管52加入轧液槽3中。织物导入轧液槽3内,经处理液进行浸染后,经过一级槽31和二级槽32槽底的两个导布辊33,从轧液槽3底部穿过,传递到主动轧辊11和被动轧辊12之间,通过加压装置2对浸染后的织物进行挤压,使得织物上多余的处理液释放出来,根据轧辊组1速度、刚度及加压装置2压力的控制,使得轧辊组1处理后的带液量和浸染的均匀度符合工艺要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