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9950发布日期:2020-09-29 18: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衣物等的洗涤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洗衣机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在水槽的内表面、洗涤槽的外表面堆积洗涤剂残渣、污垢。由此,细菌、霉菌将洗涤剂残渣、污垢作为营养源、存活场所进行繁殖。因此,有时在洗涤之后,来自洗衣机内、衣物的令人不快的气味、污垢的一部分会附着在洗涤后的衣物上。

近年来,存在一种为了提高清洗性能而具备向要洗涤的衣物喷出洗涤水的喷洒功能的洗衣机。该结构的洗衣机具备用于使水槽内的洗涤水向洗涤槽内循环的循环水通路。但是,由于循环水通路的内部的保养困难,因此污垢物质堆积在循环水通路内。因此,存在细菌、霉菌将堆积物作为存活场所进行繁殖而产生令人不快的气味的情况。并且,有时发生细菌/霉菌附着在洗涤后的衣物上、细菌/霉菌的代谢物、生物膜附着在洗涤后的衣物上。其结果,尽管进行了洗涤,也仍有可能弄脏衣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所示的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首先进行使用了槽清洗洗涤剂等的槽清洗步骤,以对洗涤槽进行清洗。

接着,在进行了槽清洗步骤之后,进行除菌步骤。具体地说,由加热部对洗涤槽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将通过加热而变热的空气通过送风部送入洗涤槽内,以使洗涤槽内为高温。

接着,在使洗涤槽内为高温的状态下,进一步向加热部或洗涤槽内供给少量的水,从而使洗涤槽内为高温多湿的环境。由此,提出了对洗涤槽内进行除菌的方案。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的结构中,在使用槽清洗剂等进行了槽清洗步骤之后,进行除菌步骤。因此,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等污垢就这样滞留在洗涤槽内的壁面等。然后,在下次洗涤时,伴随细菌、霉菌的存活而形成的生物膜、消灭的细菌、霉菌从洗涤槽的壁面剥离。由此,有时再次附着在洗涤衣物上的生物膜、细菌、霉菌等成为洗涤后的污垢、异味的发生源。

另外,在使用了槽清洗剂等的槽清洗步骤中,需要与洗涤用洗涤剂分开地准备专用的槽清洗剂。并且,一般来说,槽清洗所需的时间长达数小时,因此难以去除形成了生物膜的繁育状态下的细菌/霉菌群。此时,即使在槽清洗剂含有例如漂白剂之类的除菌成分的情况下,也只能进行局部的除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35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洗涤时的由于细菌、霉菌等附着到衣物而产生的污垢、异味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洗衣机包括:洗涤槽,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内;电动机,其对洗涤槽进行旋转驱动;供水部,其用于向水槽内供给洗涤水;排水部,其用于排出水槽内的洗涤水;加热部,其对积存在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控制部构成为在槽清洗运转中执行以下步骤:除菌步骤,利用加热部对积存在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利用所产生的蒸汽对水槽内进行除菌;清洗步骤,在除菌步骤之后对水槽内进行清洗;以及排水步骤,排出水槽内的水。

根据该结构,在槽清洗运转中,能够利用在水槽内产生的蒸汽来提高水槽内的温度和湿度。由此,能够利用一定以上的热和湿气来消灭在水槽和洗涤槽的表面存活的细菌、霉菌。然后,将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进行冲洗后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抑制在下次洗涤时从水槽、洗涤槽剥离细菌、霉菌、生物膜等。其结果,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生物膜等附着到衣物,以将洗涤物洗涤成清洁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该洗衣机的结构框图。

图3是示出该洗衣机的槽清洗运转时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4是示出该洗衣机的温度与除菌效果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该洗衣机的槽清洗运转时的其它例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该洗衣机的结构框图。图3是示出该洗衣机的槽清洗运转时的动作的时间图。图4是示出该洗衣机的温度与除菌效果的关系的曲线图。

此外,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是作为洗涤槽3的滚筒3的旋转轴3a沿水平方向(包括倾斜)配设的所谓滚筒式洗衣机。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包括壳体1以及被弹性支承在壳体1内的水槽2等。水槽2在内部包括被设置为能够旋转的作为洗涤槽3的有底圆筒状的滚筒3。滚筒3的旋转轴3a以向前上方(附图中的左上方向)倾斜角度θ(例如10度)的方式配设。

此外,以下,将图中所示的门25侧规定为前方、将电动机7侧规定为后方、将洗涤剂盒10侧规定为上方、将排水路径12侧规定为下方来进行说明。

滚筒3在内周侧面上设置有朝向滚筒3的旋转中心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体4以及与水槽2内连通的多个小孔5。滚筒3还包括设置在前表面侧的开口部6。使用者能够经由开口部6将衣物等洗涤物(以下,有时记载为“被清洗物”)投入到滚筒3中以及从滚筒3中取出。

水槽2具备电动机7,该电动机7被安装在后表面,用于对滚筒3进行旋转驱动。电动机7由进行变频控制的例如无刷直流电动机构成。电动机7通过变频控制而被驱动成旋转速度自由可变。

用于向水槽2内供给洗涤水的供水配管8例如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未图示)连接,且具备作为供水部的供水阀9。供水配管8与用于投入洗涤剂的洗涤剂盒10连通连接。洗涤剂盒10经由供水通路11而与水槽2连通连接。由此,洗涤水从供水配管8流经洗涤剂盒10和供水通路11被供给到水槽2内。此外,洗涤水不仅包括溶解有洗涤剂的水,还包括单纯意义的水。

被供给到水槽2内的洗涤水通过排水路径12被排出到洗衣机外。

排水路径12包括作为排水部的排水阀13以及排水过滤器14。也就是说,当排水阀13被打开时,洗涤水从设置在水槽2的底部的排水口15经由排水过滤器14和排水阀13而被排出到洗衣机外。排水过滤器14在洗涤期间被设置在洗涤水进行循环的位置,用于捕集例如从被清洗物脱离的纽扣等。排水过滤器14构成为能够从壳体1的前表面侧进行装卸。

循环水通路16被配设成将水槽2内的洗涤水从水槽2的排水口15引导至滚筒3的位于水槽2内的前部的开口部6侧。循环水通路16包括用于使洗涤水循环的泵17以及喷出口18。泵17设置在壳体1内的底部,且配设在排水过滤器14的下游侧。通过泵17的驱动,水槽2内的洗涤水从喷出口18朝向滚筒3内喷出。

加热器19构成对积存在水槽2中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部,被配设在水槽2内的底部。当在水槽2内积存有规定量的水时,加热器19被配设在淹没于水中的位置。

水量检测部20检测向水槽2内供给的洗涤水的量。温度检测部21配设在水槽2上部的前表面附近,用于检测水槽2的上部附近的温度。此外,温度检测部21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构成。

布量检测部23检测向滚筒3内投入的被清洗物的量。旋转检测部24检测滚筒3的例如转速等驱动量。

另外,控制部22配设在壳体1内,基于被输入的信息来控制各种构成要素,从而执行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等。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控制部22被输入由布量检测部23检测到的被清洗物的量、由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的洗涤水的量、由温度检测部21检测到的水槽2内的温度、由旋转检测部24检测到的滚筒3的驱动量(例如,转速)等信息。

然后,控制部22基于这些输入信息来控制电动机7、供水阀9、排水阀13、泵17、加热器19等,并依次控制清洗步骤、漂洗步骤、脱水步骤等,来执行洗涤运转。

控制部22还执行后述的槽清洗运转,来进行对水槽2、滚筒3以及循环水通路16等的清洗。

此外,在使用洗衣机时,使用者首先将开闭自如地设置在壳体1的前表面的门25打开。由此,能够从滚筒3的设置在滚筒3的前表面侧的开口部6取出被清洗物和放入被清洗物。

另外,操作显示部26设置在壳体1的前表面侧的上部。使用者经由操作显示部26来输入用于使洗衣机运转的设定。利用操作显示部26输入的设定被输出到控制部22。由此,控制部22基于所输入的设定内容来执行上述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等。并且,操作显示部26从控制部22获取洗衣机的设定内容和运转状况等并进行显示。由此,使用者能够掌握设定内容和运转状况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内容的更正等。

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如上所述那样构成。

以下,参照图1~图4对上述洗衣机的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中的动作以及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对作为被清洗物的洗涤物进行清洗的洗涤运转中的动作以及作用。

在洗涤运转中,使用者打开门25,从开口部6向滚筒3内投入被清洗物。

接着,使用者将操作显示部26的电源开关(未图示)接通(on),对启动开关(未图示)例如进行按下操作。由此,依次开始进行包括清洗步骤、漂洗步骤以及脱水步骤等的洗涤运转。

在洗涤运转中,首先执行清洗步骤。

当开始进行清洗步骤时,控制部22首先利用布量检测部23检测被投入到滚筒3内的被清洗物的量(例如,重量)。具体地说,在利用电动机7对滚筒3进行旋转驱动时,布量检测部23根据施加于电动机7的转矩量、电动机7的电流值等来检测被清洗物的量。

接着,控制部22根据由布量检测部23检测到的被清洗物的量,来设定向水槽2内供给的水量。另外,控制部22对执行清洗步骤、漂洗步骤以及脱水步骤等各步骤的时间进行设定。并且,控制部22基于根据被清洗物的量预先设定的洗涤剂量来决定目标洗涤剂量,并将目标洗涤剂量显示于操作显示部26。使用者按照操作显示部26中显示的目标洗涤剂量,向洗涤剂盒10投入洗涤剂等。

接着,控制部22打开供水阀9。由此,从自来水管供给的水经由供水配管8、洗涤剂盒10以及供水通路11被供给到水槽2内。此时,排水阀13是关闭的。也就是说,通过供水配管8进入洗涤剂盒10的水将洗涤剂盒10中的洗涤剂溶解,来生成洗涤水。所生成的洗涤水经由供水通路11被供给到水槽2内,并积存在水槽2内的底部。积存在底部的洗涤水从滚筒3的外周侧面的小孔5流入滚筒3内。

接着,控制部22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被供给到水槽2内的水量。然后,当根据被清洗物的量预先设定的水量与所供给的水量相同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此时,控制部22在供水期间利用电动机7驱动滚筒3使其例如以转速20rpm沿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使得被清洗物在滚筒3中转动。由此,洗涤水向被清洗物的渗透加速。此时,由于被清洗物吸收洗涤水,因此一般来说,水槽2内的水量相比于设定水位而言低。因此,控制部22再次打开供水阀9,来向水槽2内补给水,以恢复到设定水位。此外,在相比于设定水位而言不低的情况,不在此限。

接着,当向水槽2的供水结束时,控制部22驱动泵17。由此,将积存在水槽2内的底部的水从排水口15引导至循环水通路16。被引导至循环水通路16的水在循环水通路16内流动。然后,从循环水通路16的喷出口18向滚筒3内喷出。被喷出的洗涤水从滚筒3的小孔5向水槽2内流出,再次在从排水口15通过循环水通路16的路径中循环。由此,清洗水充分渗透到被清洗物中。

接着,控制部22执行所谓的被清洗物的捶洗。具体地说,利用电动机7驱动滚筒3使其以规定的转速(例如,42rpm)每隔规定时间(例如,15秒)交替地进行正反旋转,由此执行捶洗。在捶洗中,被清洗物首先被突起体4向滚筒3的旋转方向举起。之后,被清洗物在被举起后从滚筒3内的上部落下。由此,进行被清洗物的清洗。

然后,控制部22将上述的清洗步骤执行所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之后,控制部22打开排水阀13,将洗涤水从洗衣机排出到机外。由此,洗涤运转的清洗步骤结束。

接着,控制部22在清洗步骤结束之后,依次执行漂洗步骤、脱水步骤。然后,控制部22结束洗涤运转。

此外,上述漂洗步骤和脱水步骤的详细说明由于与以往的洗衣机相同,因此省略。

以下,参照图3对洗衣机的槽清洗运转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的槽清洗运转时的动作的时间图。

此外,槽清洗运转是与上述洗涤运转分开执行的对水槽2、滚筒3以及循环水通路16等进行清洗的运转动作。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槽清洗运转由除菌步骤、清洗步骤以及排水步骤等各步骤构成,并依次执行这些步骤。

使用者首先接通操作显示部26的电源开关(未图示),设定槽清洗运转。在设定之后,使用者操作启动开关(未图示)。由此,槽清洗运转开始。

在槽清洗运转中,首先执行除菌步骤。

当除菌步骤开始运转时,控制部22打开供水阀9。由此,从自来水管供给的水经由供水配管8、洗涤剂盒10以及供水通路11被供给到水槽2内。此时,在槽清洗运转中,在洗涤剂盒10中未投入洗涤剂。因此,仅是不含有洗涤剂的水被供给到水槽2内,并积存在水槽2内的底部。积存在底部的水从滚筒3的外周侧面的小孔5流入滚筒3内。

接着,控制部22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被供给到水槽2内的水量。此时,在实施方式1的槽清洗运转的各步骤中,被供给的水量例如被设定为“低”水位、“高”水位这两个等级,在除菌步骤中,被设定为“低”水位。“低”水位相当于将加热器19淹没于被供给的水中的量。而且,当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进行供水后的水位变为作为设定量的“低”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

在供水后,控制部22对加热器19进行通电,来对积存在水槽2的底部的水进行加热。具体地说,控制部22基于设置在水槽2上部的前表面附近的温度检测部21的输出(检测温度),来控制对加热器19的通电。由此,水蒸发,在水槽2内产生蒸汽。而且,利用在水槽2内产生的蒸汽对水槽2内进行加热。

并且,控制部22基于温度检测部21的输出来控制对加热器19的通电,使得水槽2的上部内表面的温度(表面温度)成为设定温度t1。设定温度t1例如期望为50℃以上,更期望为50℃以上且90℃以下。

此外,在对霉菌、细菌进行除菌时,将设定温度t1设定得越高则越有利。但是,当将设定温度t1设定为高温时,需要考虑作为洗衣机的构造体的树脂材料的耐热温度。并且,为了将供给到水槽2内的水加热至高的设定温度t1,要耗费时间。因此,基于以更短时间且在低温下也能够显现与高温时同样的效果这一理由,将设定温度t1设定在上述温度范围内。

在此,参照图4来说明针对霉菌的加热温度及保持时间与除菌效果的关系。

图4是示出针对霉菌的加热温度及保持时间与除菌效果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所示的各加热温度具有温度a<温度b<温度c这样的大小关系。具体地说,例如,温度a=45℃,温度b=48℃,温度c=50℃。

如图4所示,可知加热温度越高,则能在越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除菌效果。另外,加热温度越低,则霉菌、细菌的消灭所需的时间越长。

也就是说,能够确认的是,为了使存活的霉菌、细菌的数量在更短的时间内减少两位数以上,加热温度越高则越有利。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设定温度t1,设定为上述50℃。

而且,如图3所示,当利用温度检测部21检测到水槽2的上部内表面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50℃)时,控制部22控制对加热器19通电的通电量、通电时间等,以使设定温度t1维持规定时间。此时,在设定温度t1为50℃的情况下,所要维持的规定时间期望为例如10分钟左右。另外,在设定温度为55℃的情况下,所要维持的规定时间优选为例如5分钟左右。由此,能够考虑树脂材料的耐热温度,并且以更短时间且在低温下也能够显现与高温时同样的针对霉菌、细菌的高除菌效果。

另外,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将温度检测部21设置在水槽2的前表面上部。也就是说,检测离在水槽2的底部对水进行加热的场所最远的部位的温度。由此,控制部22能够可靠地将整个水槽2内至少加热至设定温度t1以上的温度。

此时,控制部22在对积存在水槽2的底部的水进行加热的期间,例如驱动滚筒3使其以40rpm的低速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由此,由于与被加热后的水接触,滚筒3自身的温度上升。而且,温度升高后的滚筒3在水槽2内进行旋转。由此,通过来自升温后的滚筒3的散热,对离被加热器19加热的水远的水槽2上部也能够施加热。也就是说,水槽2的上部与下部的温度差缩小。其结果,从被加热后的水产生的蒸汽即使与低温部分的水槽2接触,也不会冷凝(结露)。因此,能够使水槽2内的温度更快速地上升。

另外,通过滚筒3的旋转,对利用加热器19加热后的水进行搅拌。由此,使水槽2内的水的温度均匀化。其结果,进一步促进从水的表面蒸发的蒸汽的释放。

在上述状态下,控制部22驱动泵17。由此,利用加热器19加热后的水槽2内的水流向循环水通路16,并从喷出口18喷出到水槽2内。也就是说,加热后的水进行循环。具体地说,通过泵17的驱动,从设置在水槽2的底部的排水口15抽吸利用加热器19加热后的水槽2内的水。被抽吸的水通过排水过滤器14后被引导至循环水通路16。被引导至循环水通路16的水从喷出口18喷出到滚筒3内。然后,喷出到滚筒3内的水从滚筒3的小孔5流出到水槽2内,再次在从排水口15通过循环水通路16的路径中循环。

也就是说,在槽清洗运转的除菌步骤中,被加热后的水(以下,有时记载为“加热水”)在从排水口15通过循环水通路16的路径中循环。由此,加热水消灭在通过循环水通路16的路径内存活的细菌、霉菌。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对在路径内存活的细菌、霉菌进行除菌。此时,优选以低速驱动泵17,来使细菌、霉菌与加热水长时间地接触。具体地说,优选驱动泵17,使得加热水为在通过循环水通路16的路径内不停滞地流动的程度的速度。另外,泵17也可以连续地驱动或者间歇性地驱动。

而且,控制部22将上述除菌步骤执行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30分钟)。

接着,控制部22继除菌步骤之后执行槽清洗运转的清洗步骤。

清洗步骤是以下步骤:将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从水槽2、滚筒3的壁面剥离并进行冲洗。

具体地说,控制部22首先停止向加热器19通电。然后,控制部22打开供水阀9,向水槽2内进行供水。此时,进行供水后的水位如图3所示那样被设定为比上述除菌步骤时的“低”水位高的“高”水位。由此,如后述那样,能够冲洗到水槽2的上方侧的内表面。“高”水位是相当于滚筒3的后方的下部充分地浸泡在水中的状态的水位,例如是倾斜的滚筒3的外周壁的中央部充分地浸泡在水中的水位。

而且,当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进行供水后的水位变为作为设定量的“高”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由此,滚筒3的后方的下部为充分地浸泡在水中的状态。

接着,控制部22驱动电动机7,使滚筒3以高速(例如,100rpm)进行旋转。此时,通过供水而增加至“高”水位的水槽2内的水通过滚筒3的高速旋转而被向上方卷起,并到达水槽2的上方侧的内表面。

由此,利用被卷起的水将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水槽2的上表面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从水槽2、滚筒3的壁面剥离。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冲洗附着在水槽2的上表面的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

这样,在槽清洗运转的清洗步骤中,通过向水槽2内的供水,来向在除菌步骤中产生了蒸汽的加热水中混合常温的自来水,从而使加热水的温度降低。由此,能够在考虑到树脂材料的耐热温度的基础上使滚筒3进行高速旋转。

并且,当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进行供水后的水位变为作为设定量的“高”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驱动泵17。由此,水槽2内的水在循环水通路16中流动并进行循环。其结果,附着于循环水通路16内的壁面的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被从循环水通路16内的壁面剥离。

而且,控制部22将上述清洗步骤执行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30分钟)。

在此,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1的槽清洗运转时的清洗步骤的其它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槽清洗运转时的其它例的动作的时间图。关于其它例,清洗步骤的动作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清洗步骤不同。

具体地说,关于其它例,在槽清洗运转的清洗步骤中,多次设定水槽2内的水位和滚筒3的转速这一点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一次清洗步骤的动作不同。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控制部22在清洗步骤中首先停止对加热器19通电。然后,控制部22打开供水阀9,来向水槽2内供水。此时,在其它例所涉及的槽清洗运转的各步骤中,如图5所示,被供给的水量例如被设定为“低”水位、“中”水位、“高”水位这三个等级,在清洗步骤中,首先设定为“中”水位。也就是说,清洗步骤的供水的水位比上述除菌步骤时的“低”水位高,以“中”水位和“高”水位这两级结构进行设定。此外,在其它例的清洗步骤中,根据水位,将滚筒3的转速设定为“低速”、“中速”、“高速”。此外,以下,通过使清洗步骤的水位以两级结构进行变更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水位以三级结构以上的等级进行变更。

首先,当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与水槽2内的第一级对应的“中”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然后,控制部22控制电动机7,驱动滚筒3使其以中速(例如,80rpm)进行旋转。由此,通过供水而增加至“中”水位的水槽2内的水通过滚筒3的旋转而被向上方卷起。其结果,利用被卷起的水,将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从水槽2、滚筒3的壁面剥离。

接着,控制部22驱动泵17。由此,水槽2内的水在循环水通路16中流动并进行循环。此时,附着于循环水通路16内的壁面的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被从循环水通路16内的壁面剥离。

接着,在从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中”水位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控制部22再次打开供水阀9,来向水槽2内供水。然后,在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与水槽2内的第二级对应的“高”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此时,当在水槽2内水积存至“高”水位时,如上所述,滚筒3的下部成为充分浸泡在水中的状态。

并且,当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高”水位时,控制部22停止驱动泵17。

然后,在设定量的水位“高”的状态下,控制部22驱动电动机7,使滚筒3以高速(例如,100rpm)进行旋转。由此,水槽2内的水通过滚筒3的高速旋转被进一步向上方卷起,并到达水槽2的最上方侧的内表面。其结果,利用被卷起的水有效地从水槽2、滚筒3的壁面剥离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并进行冲洗。此时,控制部22停止驱动泵17,因此水槽2内的水无法流入循环水通路16。因此,维持水槽2内的水位“高”的状态。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滚筒3的高速旋转而被向上方卷起的水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

而且,控制部22将其它例所涉及的槽清洗运转的清洗步骤执行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30分钟)。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1和其它例所涉及的槽清洗运转的清洗步骤的动作完成。

接着,控制部22继实施方式1和其它例的清洗步骤之后执行排水步骤。此外,实施方式1和其它例的槽清洗运转除清洗步骤的动作以外是同样的,因此排水步骤不加以区分,参照图3和图5来进行说明。

在排水步骤中,控制部22首先打开排水阀13。由此,含有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的、水槽2内及循环水通路16内的水经由排水路径12被排出。

在排水后,控制部22控制电动机7,使滚筒3以与清洗步骤的高速旋转时相比更高的速度(例如,300rpm)进行短时间(例如,5分钟)旋转。由此,附着于滚筒3的水滴等通过离心力被吹散到水槽2内。被吹散的水滴流落到水槽2的排水口15,并经由排水路径12被排出到机外。

然后,控制部22关闭排水阀13,结束槽清洗运转。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包括:滚筒3,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2内;电动机7,其对滚筒3进行旋转驱动;供水阀9,其用于向水槽2内供给洗涤水;排水阀13,其用于排出水槽2内的洗涤水;加热器19,其对积存在水槽2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22,其控制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控制部22构成为在槽清洗运转中执行以下步骤:除菌步骤,利用加热器19对积存在水槽2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利用所产生的蒸汽对水槽2内进行除菌;清洗步骤,在除菌步骤之后对水槽2内进行清洗;以及排水步骤,排出水槽2内的水。

根据该结构,在槽清洗运转中,能够利用在水槽2内产生的蒸汽来提高水槽2内的温度和湿度。由此,能够利用一定以上的热和湿气来消灭在水槽2和滚筒3的表面存活的细菌、霉菌。然后,在将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冲洗后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抑制在下一次洗涤时细菌、霉菌、生物膜等从水槽2和滚筒3剥离。其结果,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生物膜等附着于被清洗物,从而将洗涤物洗涤成清洁的状态。

另外,控制部22在除菌步骤中,基于用于对水槽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21的输出来控制加热器19,将水槽2的上部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能够使水槽2内的蒸汽的产生量最优化,以高效地消灭存活的细菌、霉菌。

另外,控制部22使规定温度维持规定时间。由此,使所产生的蒸汽遍布整个水槽2内。其结果,能够利用蒸汽更可靠地消灭整个水槽2内存活的细菌、霉菌。

另外,控制部22在除菌步骤中,通过滚筒3的旋转驱动对积存在水槽2内的加热水进行搅拌。由此,积存在水槽2的底部的水被均匀地加热。并且,通过搅拌,加热后的水的热量传递到整个滚筒3。由此,通过从因传热而被加热的整个滚筒3释放热量,能够加快水槽2内的升温。也就是说,能够高效地提高水槽2内的温度,从而使水槽2内的温度快速地均匀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水槽2内的冷的部分而引起蒸汽发生结露。其结果,能够使蒸汽高效地遍布整个水槽2内。

另外,实施方式1的洗衣机还具有:循环水通路16,其被设置成将水槽2内的水从水槽2的底部引导至滚筒3内;以及泵17,其使水槽2内的水通过循环水通路16进行循环。而且,控制部22在槽清洗运转中驱动泵17,从而使水槽2内的水通过循环水通路16进行循环。

由此,使加热后的水流向循环水通路16,来消灭在循环水通路16中存活的细菌、霉菌。并且,能够使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从循环水通路16剥离并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使湿度高而容易成为细菌、霉菌的存活场所的水周围的配管的内表面变得洁净。其结果,能够抑制在下一次洗涤时污垢再次附着于被清洗物。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的概要结构图。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在由所谓的立式洗衣机构成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衣机不同。

也就是说,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的洗涤槽3的旋转轴沿纵向设定。此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引用实施方式1。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的洗涤槽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2内。在洗涤槽3的底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搅拌翼27。搅拌翼27被电动机7进行旋转驱动,对积存在水槽2内的洗涤水进行搅拌。

加热器19配设在水槽2内的底部,对积存在水槽2内的洗涤水进行加热。温度检测部21配设在水槽2的上部,检测水槽2内的温度。

在实施方式2的立式洗衣机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控制部22控制洗涤运转以及对水槽2和洗涤槽3等进行清洗的槽清洗运转。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槽清洗运转由除菌步骤、清洗步骤以及排水步骤等各步骤构成,并依次执行各步骤。

也就是说,在槽清洗运转的除菌步骤中,控制部22基于温度检测部21的输出来对加热器19进行通电。由此,积存在水槽2内的水被加热而产生蒸汽。利用所产生的蒸汽对水槽2内进行加热。

此时,当利用蒸汽使由温度检测部21检测的水槽2内的上部内表面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部22控制对加热器19的通电,使得设定温度维持规定时间。然后,利用设定温度以上的蒸汽来消灭在水槽2和洗涤槽3的壁面存活的细菌、霉菌等。

接着,控制部22执行继除菌步骤之后执行的清洗步骤。

在清洗步骤中,控制部22首先打开供水阀9,向水槽2内供给规定量的水。然后,当利用水量检测部20检测到进行供水后的水位变为作为设定量的水位时,控制部22关闭供水阀9。接着,控制部22驱动搅拌翼27使其以高速进行旋转。由此,利用由在水槽2内产生的水流产生的离心力使水贴在水槽2内周面,水面的周围呈v字形地上升。此时,利用呈v字形地上升的水来从水槽2冲洗掉附着于水槽2的在除菌步骤中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

接着,控制部22执行排水步骤。

在排水步骤中,控制部22打开排水阀13,将水槽2内的水通过排水路径12排出到洗衣机外。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搅拌翼27被与洗涤槽3相独立地进行旋转驱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搅拌翼27与洗涤槽3成一体地进行旋转驱动的结构。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洗衣机包括:洗涤槽,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内;电动机,其对洗涤槽进行旋转驱动;供水部,其用于向水槽内供给洗涤水;排水部,其用于排出水槽内的洗涤水;加热部,其用于对积存在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洗涤运转和槽清洗运转。控制部构成为在槽清洗运转中执行以下步骤;除菌步骤,利用加热部对积存在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利用所产生的蒸汽对水槽内进行除菌;清洗步骤,在除菌步骤之后对水槽内进行清洗;以及排水步骤,排出水槽内的水。

根据该结构,在槽清洗运转中,能够利用在水槽内产生的蒸汽来提高水槽内的温度和湿度。由此,能够利用一定以上的热和湿气来消灭在水槽和洗涤槽的表面存活的细菌、霉菌。然后,在将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进行冲洗后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抑制在下一次洗涤时从水槽、洗涤槽剥离细菌、霉菌、生物膜等。其结果,能够抑制细菌、霉菌、生物膜等附着于衣物,从而将洗涤物洗涤成清洁状态。

另外,期望是以下结构: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控制部在除菌步骤中,基于用于对水槽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的输出来控制加热部,将水槽的上部加热至规定温度。

由此,能够使水槽内的蒸汽的产生最优化,从而高效地消灭存活的细菌、霉菌。

另外,期望是以下结构: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控制部使规定温度维持规定时间。

由此,在水槽内蒸汽遍布整个水槽2内。其结果,能够利用蒸汽更可靠地消灭在整个水槽2内存活的细菌、霉菌。

另外,本发明的洗衣机期望是以下结构:控制部在除菌步骤中,通过洗涤槽的旋转驱动对积存在水槽内的加热水进行搅拌。

由此,积存在水槽的底部的加热水被均匀地加热。并且,通过搅拌,加热后的水的热量传递到整个洗涤槽。由此,能够通过从因传热而被加热的整个洗涤槽释放热量,来加快水槽内的升温。也就是说,能够高效地提高水槽内的温度,使水槽内的温度快速地均匀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水槽内的冷的部分而引起蒸汽发生结露。其结果,能够高效地使蒸汽遍布整个水槽内。

另外,本发明的洗衣机还具有:循环水通路,其被设置成将水槽内的水从水槽的底部引导至洗涤槽内;以及泵,其使水槽内的水通过循环水通路进行循环。而且,期望是以下结构:控制部在槽清洗运转中驱动泵,从而使水槽内的水通过循环水通路进行循环。

根据该结构,使加热后的水流向循环水通路,从而消灭在循环水通路内存活的细菌、霉菌。而且,能够使消灭的细菌、霉菌、生物膜等污垢从循环水通路剥离并排出到机外。由此,能够使湿度高而容易成为细菌、霉菌的存活场所的水周围的配管的内表面变得洁净。其结果,能够抑制在下一次洗涤时污垢再一次附着于衣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在洗涤时抑制细菌、霉菌、生物膜等附着于被清洗物从而期望实现洗涤物的清洁洗涤的洗衣机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水槽;3:滚筒(洗涤槽);3a:旋转轴;4:突起体;5:小孔;6:开口部;7:电动机;8:供水配管;9:供水阀(供水部);10:洗涤剂盒;11:供水通路;12:排水路径;13:排水阀(排水部);14:排水过滤器;15:排水口;16:循环水通路;17:泵;18:喷出口;19:加热器(加热部);20:水量检测部;21:温度检测部;22:控制部;23:布量检测部;24:旋转检测部;25:门;26:操作显示部;27:搅拌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